異特龍超龍代表恐龍,異特龍,大盜龍,南方巨獸龍等

2021-01-11 小角蛙簡筆畫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新獸腳類/鳥吻類/堅尾龍類 /俄裡翁龍類 /鳥獸腳類/肉食龍類/異特龍超科

異特龍科Allosauridae:

異特龍,Allosaurus,又稱異龍或躍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最長可達12到13米。

它們可能採取伏擊方式攻擊大型獵物,使用上頜來撞擊獵物。與暴龍科相比,異特龍的腿部較短,不像暴龍科適合奔跑,而且趾爪較原始,類似早期獸腳類恐龍的蹄狀趾爪.

食蜥王龍Saurophaganax,食蜥王龍是種非常巨大的異特龍科恐龍,身長估計可能有10.5米到13米,或達到15米,但隨著研究深入,不採取14米到15米的長度,體重則估計約為3噸。食蜥王龍的特徵是背部神經棘的基部(橫突的上方)有垂直的椎板,以及如絞肉機般外形的人字骨。

鯊齒龍科Carcharodontosauridae:

高棘龍Acrocanthosaurus,又名高脊龍、多脊龍或阿克羅肯龍,棘龍屬的近親,只有單一種,阿託卡高棘龍(A. atokensis)。如同名稱所顯示,它們的許多脊椎有高大的神經棘,極可能支撐者由肌肉所構成的隆脊,從頸部延伸到背部、臀部。身長接近12米,重量可達約6到7噸,頭顱骨的長度接近1.3米。

高棘龍模型圖

昆卡獵龍Concavenator)又譯駝背龍,昆卡獵龍是種相當特殊的獸腳類恐龍,臀部前端的兩節特別高,生前可能形成臀部的隆肉,可能具有視覺展示物或調節體溫的功能。昆卡獵龍的前肢尺骨帶有類似羽莖瘤的結構,這代表羽毛可能演化自更原始的獸腳類恐龍。但近年也有其他研究人員質疑這些結構是否屬於羽莖瘤。

駝背昆卡獵龍是種中型原始鯊齒龍科恐龍,身長估計約6米。

骨骼結構圖

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齒龍、噬齒龍、噬人鯊龍,原產於埃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基本覆蓋棘龍的出沒範圍,但是又比棘龍的分布廣。

鯊齒龍是已知最大型、最重的獸腳類恐龍之一,僅次於棘龍。根據不同科學家的估計值,撒哈拉鯊齒龍的身長約在12到13米之間,體重約在6到15噸之間。由於伊吉迪鯊齒龍的頭骨更大,伊吉迪鯊齒龍的身長可能超過13米。

有研究指撒哈拉鯊齒龍的頭顱骨實際是1.6米長;而新發現的伊吉迪鯊齒龍(C. iguidensis),頭骨長達1.75米。目前最長、最大的頭顱骨屬於鯊齒龍的近親南方巨獸龍,估計可達1.95米。

鯊齒龍的牙齒細節圖

鯊齒龍模擬的模型圖

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又名南巨龍、巨獸龍、巨型南美龍,它可能是史上第二大的陸地肉食性恐龍,只是較棘龍小型。其咬合力前幾,次於暴龍、蠻龍等更大的肉食恐龍。

最大的南方巨獸龍標本估計有13.5米長,及9至10噸重。

南方巨獸龍的頭顱骨是異特龍的兩倍大小,牙齒的長度為20釐米。頭骨長度大於上面的鯊齒龍,頭骨是肉食恐龍中最大的。

南方巨獸龍模擬圖

馬普龍Mapusaurus,又稱為地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根據編號MCF-PVPH-208.203標本,估計馬普龍的身長約10.2米。其他零散骨頭來自於更大個體,體型接近於南方巨獸龍,而科裡亞、科爾估計南方巨獸龍約12.2米,因此馬普龍的身長約10.2到12.2米。體重則是根據編號MCF-PVPH-208.234標本的股骨,估計重量接近3噸。

新獵龍科 Neovenatoridae:

大盜龍Megaraptor,又名大猛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年代為科尼亞克階。

大盜龍的身長約8到9米,曾經被認為是已發現最大的馳龍科恐龍,但現在被歸類於異特龍超科的新獵龍科。

值得注意的是,當棘龍科的重爪龍首次被發現並公布時,因為它們手部的巨大指爪,也曾被誤認為是馳龍科恐龍。新獵龍科的吉蘭泰龍,也曾經因為大型指爪,而一度被歸類於棘龍科。

見下圖大盜龍爪子

新獵龍Neovenator,化石發現於英國威特島之後,它們成為最著名的歐洲肉食性恐龍之一。新獵龍起初被認為是斑龍的一個新種,目前屬於異特龍超科的新獵龍科。

新獵龍身長接近7.5米,並擁有修長的體型。某些化石顯示它們身長可能達約10米,但這些化石非常零碎、不完整。

目前所發現的新獵龍化石,可建構出它們骨骸的接近70%部分。

南方獵龍Australovenator,化石發現在澳洲的下白堊紀地層,地質年代為阿爾比階,約1億1200萬到9960萬年前,有與福井盜龍及鯊齒龍科相似的地方。

在異特龍超科,南方獵龍的體型中等。它們臀部高2米,身長6米。由於它屬輕型的掠食動物,可比喻為當時代的獵豹。就像其他的肉食龍下目,南方獵龍是雙足行走的肉食動物。

三角洲奔龍,由於研究的深入,在2016年從角鼻龍科劃入堅尾龍類中,已在角鼻龍已經介紹了。

中棘龍科 Metriacanthosauridae:

中華盜龍:Sinraptor,生存於晚侏羅紀的中國。儘管名稱中有盜龍兩字,中華盜龍跟馳龍科恐龍(例如伶盜龍)並沒有接近親緣關係。中華盜龍的身長經測量大約有7.6米,高度接近3米。

相關焦點

  • 異特龍VS劍龍,誰更厲害?
    異特龍和劍龍都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而且它們的生存空間在北美洲是有重合的。從食性上看,異特龍是一種大型的食肉恐龍,而劍龍則是一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按照食物鏈的關係,這兩種動物是存在衝突的。那麼,異特龍和劍龍誰更厲害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兩種恐龍的基本數據。
  •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
    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異特龍是最著名的侏羅紀恐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異特龍化石。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採石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破碎的骨骼,上面的咬痕揭示了異特龍鮮為人知的一面。Mygatt-Moore採石場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這裡自從1981年開始發掘恐龍化石,至今共發現了2368塊骨骼化石。
  • 恐龍是被自己滅掉的?異特龍就是答案,它的骨骼上都是咬痕
    在統計和研究了20000多塊恐龍化石後,大概有6000塊化石上有不同程度的咬痕,並且古生物學家還能夠分辨出來自什麼種類的恐龍。我們都知道,恐龍並沒有太高的智商,它們往往只能憑藉原始的本能在大自然的競爭中爭取到更高的地位。從實際情況看來,在同一種群中的恐龍也會自相殘殺,甚至同類相食。
  • 侏羅紀兩大巨獸之爭:蠻龍捕食異特龍場景雕像
    ^^^戳上方藍字「就是玩具」,關注最有範兒的玩具號^^^異特龍和蠻龍是侏羅紀時期兩種標誌性大型食肉恐龍
  • 大盜龍第一個不服
    南美巨爪對大盜龍最早的認知來自一個來自南美洲長40釐米的巨爪化石。古生物學家第一眼看到這個巨爪就想到了馳龍科腳上巨大的第二趾(體長3米的恐爪龍腳爪也只有10多釐米),這麼大的爪子代表了當時所知道的最大型的馳龍科動物,馳龍迷們歡呼雀躍。1998年,古生物學家正式命名了大盜龍屬,屬名意為「巨大的盜賊」。
  • 介紹陸地上幾種食肉恐龍:鯊齒龍單挑棘龍,誰的勝率大?
    2、躍龍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
  • 恐龍世界:南方巨獸龍
    那麼南方巨獸龍是否比一般的霸王龍重?答案是:比霸王龍略輕。Seebacher在2001年的計算估計南方巨獸龍正模MUCPv-Ch1 6594kg,霸王龍正模CM 9380的體重6650kg       Coria在最初公布南巨的時候給出了6000+,南方巨獸龍MUCPv-Ch1的體重的最低估測是4160kg,       南方巨獸龍的體重進行過最詳細計算的Mazzeta給出了可靠上限8.48噸,最可靠體重6.604-6.8噸,
  • 《侏羅紀世界3》曝新前奏情節,滄龍又露面了,異特龍追殺人類
    這個動態漫畫分為四篇,很短,畫風也跟普通漫畫是一樣的,展現的內容並不多,主要還是在表明在《侏羅紀世界2》之後,恐龍在野外已經開始繁衍,並且對於人類的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一個美國野生動物管理人員出門遭遇了三角龍和甲龍在野外打架,差點車子被壓扁;第三篇講述的同樣是關於《侏羅紀世界2》中的情節,即霸王龍在結尾出逃之後來到動物園跟一頭獅子槓上了,然而還沒等到兩者真的打起來,動物園管理人員就報了警,警察想用直升機把霸王龍制服,霸王龍當然不會輕易束手就擒,逃進了叢林當中,另一方面在拉斯維加斯幾隻翼龍來到城市上空搗亂;第四篇跟前段時間的短片《大巖城之戰》相關,講述女記者來到異特龍襲擊現場進行後續報導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休養生息,小塊頭逆行,異特龍蠢蠢欲動
    《侏羅紀天下3》霸王龍惺忪地跑進了叢林,大有隱退之意,真相暴龍的皮膚上,布滿了傷疤,以及年老的褶皺,也該療養生息一段光陰了,趁便給新一代的恐龍們少許時機。霸王龍無意爭鬥,大有退出紛爭的意義,不過龍在江湖,也是情不自禁,一旦碰到新的壯大敵手,暴龍還是要出來平均下對方跋扈的氣勢,趁便暖心護衛下男主,連結本人的存在感。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退隱江湖,迅猛龍還年輕,想看異特龍
    然而傳說中的恐龍戰神,就要這麼落幕了嗎?畢竟第二部中,T-Rex和棘龍骨架的同框,似乎還是未揭開迷惑的伏筆,霸王龍應該不會這麼簡單地退休吧。雖然粉絲們很想看棘神和老霸來一場巔峰對決,彌補《侏羅紀公園3》中倉促結束戰鬥的遺憾,不過隨著一些發現被挖掘出來,傳說中的戰鬥神話棘龍,似乎也是有點小尷尬了,從粉絲的搞笑版概念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棘龍應該是類似鱷魚的長條形,後腿也不足以支持長久站立,如果硬要和霸王龍對打的話,很可能會像牛龍一樣,被T-Rex狠狠踩在腳底下。
  • 總裁龍、蘿莉龍、炮灰龍、打醬油龍……《侏羅紀世界2》裡一共有多少恐龍?
    而暴虐霸王龍可是融合了霸王龍、食肉牛龍、南方巨獸龍等多種生物基因培育而成。所以暴虐迅猛龍=暴虐霸王龍+迅猛龍                         =霸王龍+食肉牛龍+……+南方巨獸龍+迅猛龍它擁有和暴虐霸王龍一樣的防彈皮膚與背刺,和迅猛龍相似的外形與爪子,智商更上一層樓。
  • 【睡前故事】| 追尋恐龍(慈母龍、霸王龍、傷齒龍)
    今天,我們要聽的兒童故事是《追尋恐龍》(慈母龍、霸王龍、傷齒龍)!慈母龍含義是「好媽媽蜥蜴」,生活在距今83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為最後存活的恐龍之一,並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滅絕。慈母龍是植食性恐龍,也叫食草恐龍,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各種蕨類和樹葉;慈母龍的體型大,身長約6到9米,體重估計約2公噸,並擁有典型鴨嘴龍科的平坦喙狀嘴,以及厚鼻部;慈母龍的眼睛前方有小型、尖狀冠飾;頭冠可能用在求偶季節,作為物種內打鬥行為使用。
  • 角鼻龍
    每塊前上頜骨有3顆牙齒,每塊上頜骨有12到15顆牙齒;每塊齒骨有11到15顆牙齒。鼻角是由鼻骨的隆起形成。一個角鼻龍的幼年標本,鼻角分為兩半,仍沒有癒合成完整的鼻角。除了大型鼻角,角鼻龍的每個眼睛上方有塊隆起稜脊,類似異特龍。這些小型稜脊是由隆起的淚骨形成。角鼻龍的背部中線,有一排皮內成骨形成的小型鱗甲。尾巴相當長,將近身長的一半。尾巴窄而靈活,神經棘高。
  • 菊石-復原「真實的容顏」:巨型食肉恐龍
    在南方巨獸龍附近發現了泰坦巨龍科化石,令人猜測這些肉食性恐龍是獵食這些巨型草食性恐龍。相關的鯊齒龍科化石在發現時是一群的,所以有認為它們是集體狩獵的,而南方巨獸龍可能有這種習性。巨型食蜥王龍Saurophaganax maximus
  • 《侏羅紀世界》系列異特龍對比,霸王龍是假王,它才是侏羅紀霸主
    對於一部人來說,這個兇悍的傢伙就像是一個瘦版的霸王龍,而對於另一部分來說,這個傢伙則是一個放大版的侏羅紀真正霸主,這個食肉恐龍就是異特龍。根據最新曝光的一些概念造型圖和幕後照,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個系列中兩種異特龍的造型。
  • 南方巨獸龍:挑戰暴龍的南方巨魔
    如此一來,人們確定南方巨獸龍足以將暴龍趕下神壇,成為最大的肉食性恐龍。2000年的遊戲《恐龍危機2》就將南方巨獸龍設定成了關底的大BOSS。在遊戲中,南方巨獸龍被描述成了長達20米的超級獸腳類,遊戲中還出現了南方巨獸龍虐殺暴龍的場景。
  • 南方巨獸龍登陸!來自@本心楠改工作室 的最新力作
    本周的第一箱快遞就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歡樂:期盼已久的@本心楠改工作室 最新力作「南方巨獸龍Behemoth」豪華版終於抵達辦公室!
  • 盤點生性殘忍的恐龍之最,你被嚇到了嗎?
    南方巨獸龍生性最殘忍的恐龍第二名南方巨獸龍是最大的異特龍超科和肉食龍下目恐龍,也是歷史上第二大的食肉恐龍和陸地食肉動物,平均體重11噸,體長14.5米。生活在1億到9200萬年前白堊紀的南美洲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龍。擁有強大的咬合力和極快撕咬速度以及如同鋼刀一樣鋒利的牙齒,最大咬合力達到了12噸。
  • 十大食肉恐龍
    這種恐龍於1995年被命名為南方巨獸龍, 意思是南方巨大的蜥蜴。南方巨獸龍是侏羅紀最著名掠食恐龍異特龍(躍龍)的後裔, 不過生活年代較後的南方巨獸龍體型卻足足比前者大了差不多一半。這個原因也可以解釋南方巨獸龍演化到如此龐大的原因。同樣地, 南方巨獸龍的頭骨長達1.8公尺, 顎部長滿8吋(20釐米)長的鋒利牙齒。南方巨獸龍的體重達8公噸, 所以它們發展出強大的骨骼及肌肉網絡來支撐沈重的身軀, 同時保證它們在捕食獵物的時候有可接受的速度。長長的尾巴則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快速轉向的能力。
  • 十大肉食恐龍排名 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據考察,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可長到7.5噸,與霸王龍相比,特暴龍的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比例不及霸王龍,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裡最短小的,身體十分的粗壯。9.西雅茨龍食蜥王龍是異特龍的近親,它是一種非常大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也是侏羅紀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最大的食蜥王龍標本可長達3米重達8.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