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受辱反殺,鬼子呆若木雞,主角神通廣大,在敵軍陣營如割草切菜,抗日神劇一直是很多觀眾吐槽的爛劇,但是由於題材容易過審,道具化妝相對簡單,劇本基本用腳來寫,自帶網絡熱度等優勢,抗日神劇在大小銀幕自成一派,成為我國特有文化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首先我們來界定一下一部影視作品是不是抗日神片的幾要素:鬼子智商,主角戰鬥力,服裝道具,故事情節沒有邏輯,主角幸運值爆表
下面就由叉叉來帶大家看一下「抗日神劇」的發展史:
《地雷戰》這一幕想必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小兵張嘎》《地雷戰》這些電影50後,60後勢必不會陌生,李向陽,嘎子,潘東子都是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名字,用現在洋氣的說法叫IP。即使到了現在這些黑白老電影仍是愛國主義教育課座上客,中小學生逃避語文背誦,英語朗讀的最後一塊聖土。其國民度更是遠超《西遊記》《還珠格格》等暑期檔霸主。
《小兵張嘎》以一個兒童視角講述了抗戰故事,童真中又帶著時代的記憶
李向陽按照現在的標準就是咱們的「中國隊長」
當然,抗日神劇在我國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50年代,那時的我國還處於建國初期,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並不豐富,影劇院數量稀少,老百姓能看上電影大多是通過露天電影的方式觀看電影的,對電影劇情沒啥要求就是圖個熱鬧。
原來全村男女老少簇擁著看一場露天電影是多麼美好的回憶
那時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大家的意識形態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我國的物質基礎和精神生活普遍貧瘠,那時的社會意識不允許文化形式不出現男女情愫,資本主義奢靡做派的電影思想,而的電影工作者們都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自然對戰爭印象更加深刻,可以說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影視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拍戰爭片。為了體現特色,有的戰爭片拍出了喜劇色彩,這也為之後抗戰電影的另闢蹊徑提供了雛形。
50——70年代可謂是中國戰爭電影高產時期,且都給男女老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公元2003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哥哥張國榮去世,伊拉克戰爭爆發,克隆羊多莉安樂死,一部足以載入中國影視的電影正式誕生了!正是這部電影開創了一個電影類型的誕生,這部電影為以後各個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提供了重要素材!由潘長江,郭達老師出演的《舉起手來》橫空出世!
《舉起手來》的劇情並不複雜,故事講述的是一隊日本士兵將一個村子封鎖,目的尋找是一件極其重要的文物,村中老百姓為了反抗侵略者與之進行鬥爭的故事。本來叉叉在這裡詳細講述這部電影,卻發現實在沒什麼故事情節可以自敘述(主要是懶得寫[閉嘴])
《舉起手來》可能是很多朋友的童年回憶,郭達老師沒有攜手老搭檔蔡明老師反倒是潘長江老師做起了搭檔。潘長江老師扮演的羅圈腿、鬥雞眼的日本士兵可謂是這部電影的搞笑擔當,可以說只要一提到《舉起手來》,大家第一時間想到就是潘長江扮演的角色。
《舉起手來》在豆瓣上的評分絕非爛片,畢竟是好多小夥伴的童年回憶
本片中的日本兵愚蠢,沒有社會常識,被漢奸翻譯餵豬飼料,軍官騎著豬跑,潘長江被驢子的屁燻暈諸多笑點現在看來依舊爆笑十足。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該片的導演居然是第五代導演之一的馮小寧,該導可謂是戰爭片專業戶,經過他手的經典電影不勝枚舉,《紫日》、《紅河谷》、《黃河絕戀》,可是捧紅了寧靜,富大龍的名導,我們可以理解為馮導是放飛自我,拍慣了嚴肅題材,換換口味.
馮小寧導演
《舉起手來》的推出可謂是開啟了中國抗日神劇的元年,同時奠定了抗日神劇的基本元素:鬼子反派智商捉急,笨手笨腳,槍法基本可達到眼盲的程度;而主角相貌堂堂,氣度非凡,文韜武略,在危險時刻總能逢兇化吉,故事結局基本都已鬧劇或者鬼子軍官尷尬的死亡收場。
《舉起手來》雖然採用了漫畫式的誇張敘述手法,但是遠沒有到達後輩們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嚴(che)謹(dan)程度,導演一看《舉起手來》票房居然還不錯,於是又在2010年推出了《舉起手來2:追加阿多丸號》,即使還是原本人馬,還是潘長江老師坐鎮,第二部電影的票房並不理想,因為《舉起手來》的抗日鼻祖的地位已經收到了後輩們的威脅了。同時也昭示著觀眾已經不滿足於《舉起手來》的清淡,向著越來越重口味的深淵滑去。
《舉起手來2》可以用慘敗來形容
受到前輩《舉起手來》的啟發,一些不知名的動機不純的人從中嗅到了商機,他們敏銳地利用商人的感覺判斷出,拍攝抗日劇絕對是一個划算的買賣:題材更容易過審;服裝道具相對成本低廉;故事老少鹹宜。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投資商覺得拍攝電視劇比電影更加保險,拍攝周期,成本回報率見效更高。仿佛一夜之間電視上出現了「抗日神劇」這一神奇的劇種。
至此《一起打鬼子》《抗日奇俠》《向著勝利前進》《箭在弦上》等諸多神劇陸續登陸電視銀幕。
一個新的詞彙「抗日神劇」真正走到觀眾眼前!
「抗日神劇」都有自己的百度百科,你就不該努努力嗎
影視製作者腦洞大開,充分發揮了加特林,哈雷摩託怎麼耍帥怎麼來,怎麼裝酷怎麼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手雷炸飛機,中華大地全民皆是武林高手,上天無敵無所不能,按照電視劇中的戰鬥力即使是漫威的復仇者聯盟前來應戰恐怕也嘆為對手。
打鬼子不忘耍帥的典型代表
抗日神劇名場面
手雷炸飛機,這是世界戰爭武器世上最大的創舉
這裡不得不提到《抗日奇俠》這部劇,就因為這部電視可謂是抗日神劇的巔峰之作,電視劇的編排者可能參照自己上學時看到的漫畫情節按照中國特色融匯到劇情之中,如果牛頓老人家看到這部電視的話,估計得活活氣死,自行車爬鐵軌,手撕鬼子,跑得比子彈快基本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劇中的日軍真是不易,能在中華大地存活8年時間裡。以劇中主角等人戰鬥力,恐怕遇到《龍珠》裡的孫悟空也能戰上幾個回合。
抗日奇俠的評分對得起自己
如果說這些抗日神劇中誰是武力值第一人首推「半人半鬼 神槍第一」的燕雙鷹!燕雙鷹可謂掌握因果律,時間法則等高級魔法第一人,燕雙鷹武力值達到了中國影視劇的天花板,且金句頻出:「我賭你槍裡沒有子彈;像你這樣的人要怎麼改變,啊?你不會改變,只有死」,就算是《復聯》裡的滅霸來了也得繞著燕雙鷹走。由於燕雙鷹有多部作品,吸引了一大幫簇擁,更是成為了一種「燕雙鷹文化」。有網友笑稱「敵方不使用核武器,我方絕不動用燕雙鷹」。
網絡上關於燕雙鷹惡搞的圖片不勝枚舉,為網友提供了大量樂趣
而隨著抗日神劇在熒幕上攻城略地,餘震,楊少剛,王新軍、張子健等人成為了抗日神劇的專業戶,成為了不少守在電視機旁的「婦女之友」,說是抗日神劇其實更像是中國網絡思想的一場大狂歡。影視創作者拍的樂此不疲,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抗日神劇四天王:王新軍,于震,楊志剛,張子健
不得不承認,在2005年至2015年這十年時間,「抗日神劇」的興起,霸佔了黃金檔,在有限的題材內開發了無限潛力的腦洞情節,但卻不知在追求爽快直白的同時,誤導了很多涉世未深,歷史知識淺薄的青少年,也為之後他們的覆滅敲響了警鐘……
如今,隨著國家廣電總局意識到抗日神劇的不良影響,對待歷史的不嚴肅性很容易誤導觀眾,一些年少的觀眾忽視了革命先輩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犧牲,其影響程度遠超一般的「爛片」。對待歷史可以戲說但絕不能胡說,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血肉換來的,抗日神劇幾近瘋狂的魔改是另一種程度對歷史的不尊重。
對於故事創作的尺度,是考究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因素。適當的誇張處理確實會提升電影、電視劇的觀賞性,可如果肆意的沒有經過歷史考證的亂創作,瞎創作勢必將是一部「爛片」的基本要素,抗日神劇看著樂呵就好,千萬不要深陷其中喲。
那麼問題來了,你認為哪部抗日影視作品忽悠了觀眾智商,爛的人神共憤呢?
我是叉叉,一個愛看影視劇的大舌頭,喜歡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