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看過的電影當中,有一部給我留下的印象比較深刻,那就是由潘長江、郭達主演的《舉起手來》。
舉起手來
影片講的是一個女大學生為躲避鬼子追捕,慌亂之中鑽進大木箱被日本鬼子抬上了列車,結果連人帶佛像被遊擊隊員劫持,隊長將大木箱子交給地下通信員,不想遇到一隊鬼子兵,被強令帶路進入石橋村,經過與鬼子的巧妙周旋,最終配合打回村裡的遊擊隊全殲了鬼子的小分隊,保住了國寶。
舉起手來
這部電影為什麼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主要它是抗日題材、戰勝鬼子、詼諧搞笑,是一部抗日喜劇片。影片最後,潘長江飾演的鬼子面向夕陽舉起手來的那一幕,讓我有所觸動,是我意猶未盡的觸發點。
舉起手來
這個意境,我想導演一定是把」鬼子投降、日本帝國主義如日落西山蹦達不了多久「的含義寄寓其中,但我認為,鬼子僅僅舉起肉長的手來投降就可以了嗎?
從真實的歷史來看,日本舉手投降是迫於美國的原子彈,在兩聲劇烈的爆炸聲中,為避免滅國日本選擇了妥協,但是,日本從靈魂深處舉手投降了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偷襲珍珠港
日本是一個不服輸的民族,是一個擅長偷襲的國家。歷史上的牡丹社事件、雲揚號事件、日俄戰爭,以及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七七事變,還有珍珠港事件,哪一次不是日本事先偷襲?簡直就是偷襲成性,非要達到他們的目的不可,哪有道義可講。
參拜靖國神社
還有,日本首相、內閣要員為什麼每年都要參拜靖國神社?為什麼要通過安保法案,為什麼要增強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能力?為什麼要跟著美國主子到海外參戰?種種跡象表明,這個被聯合國憲章壓制住的民族,他們似乎沒有從骨子裡」舉起手來「,隱忍的背後,有一顆時刻準備東山再起、重振大日本帝國的野心,就像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一旦沒有了束縛便要把天庭搞個雞犬不寧。
日本向海外派兵
從目前來看,日本確實不可小視,作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他雖然不允許擁有核彈,沒有建立軍隊的資格,但科技、經濟方面依舊實力雄厚,是一個發達國家,在特定的情況下,這些實力很容易轉化為軍事力量。
因此,咱們得居安思危,把自身建設得更為強大,一方面給對方形成震懾,讓他們不敢有非分之想,另一方面即使他敢來犯,也可以叫他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