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呼。從商周時期開始,就特別重視禮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周朝的時候,周公制定了一套專門的禮儀,用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後來到孔子的時候,他在周公規定的禮儀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補充,使之完善,才逐漸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那些傳統文化。
孔聖人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在很多的方面都有體現。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兩件關於見面性的禮節知識。
陌生人見面時,為了方便稱呼,都要詢問對方的姓氏。在詢問的時候必須說「您貴姓?」回答的人要說「免貴姓×」。不過在古代有三個姓氏回答的時候不必說免貴,一是孔姓,因為孔子,他是萬世師表,如果回答了免貴,是對孔子的不敬;二是張姓,傳說玉皇大帝俗姓張,他是三界的主宰,如果說了免貴,也是對他的不尊重;三是當朝國姓,比如在明朝,姓朱就不必說免貴,不然就是對當朝天子的不尊敬。
拱手禮
再一個就是拱手禮,即見面時的拱手作揖。平常性的見面或者是紅事的祝願,男的左手在外做掌,右手在內握拳;女的則相反,右手在外做掌,左手在內握拳。如果是弔唁性的白事,男的右手在外做掌,左手在內握拳;女的則相反,左手在外做掌,右手在內握拳。
拱手禮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一座豐富的文化寶庫。後世的我們應該從中汲取營養,學習古人的智慧,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為人處事,才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