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榮:電影《金剛川》背後,韓戰的慘烈真相

2021-02-11 讀書人馮學榮

商務合作唯一聯繫人微信號:fhytbb 請務必註明「商務合作」

這是馮老溼的唯一圈子,歡迎掃碼加入,和馮老溼親密接觸,有問必答,馮老溼每天會在圈子裡分享不一樣的文章

電影《金剛川》海報

 

電影《金剛川》將於10月23日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這部電影,又勾起了大家對抗美援朝(又稱韓戰)的回憶,今天我們再度回顧一下那場戰爭的一些細節,緬懷先人。

 

1、金剛川在哪裡

 

在我們抗美援朝的歷史資料裡,包括許多老戰士的回憶錄裡,都提到過「金剛川」這麼一條河,當年打仗的時候為了後勤運輸,我們的工兵部隊在「金剛川」這條河上架橋,橋架好了,被美軍的飛機炸毀,然後修復,又被飛機炸毀,再修復……即將上映的電影《金剛川》,講的就是這麼一段真實的歷史往事。

 

「金剛川」這條河的名稱,源自於它的發源地:金剛山。

 

金剛山,號稱朝鮮第一名山,位於朝鮮和韓國的交界,其大部分的山體位於朝鮮境內,現在叫做「金剛山國際觀光特別區」,是朝鮮的一個旅遊區。

 

「金剛川」這條河,發源於金剛山地區,所以叫「金剛川」。

 

這個金剛山,雖然大部分山體位於朝鮮境內,但也有小部分山體位於韓國境內,所以從韓國這邊,也可以上山,2008年7月11日,韓國有一位女遊客,名叫樸旺子,從韓國這端爬上金剛山觀光,被朝鮮的哨兵開槍打死了,這件事發生之後,韓國政府下令,禁止韓國的遊客前往金剛山觀光。

金剛山風光

 

2、韓戰的本質是什麼

 

同一場戰爭,人們從不同的立場出發,看到的景象不一樣。

 

從南韓和北韓看來,韓戰是南北韓為了爭奪朝鮮半島的主導權。

 

對於美蘇來說,韓戰是美蘇冷戰的一部分,是美蘇兩大陣營劃分勢力範圍、試探彼此底線的行為。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是國防。從國防上,我們是為了防止美國勢力直接逼近東北,因為如果不打的話,美軍以後就在鴨綠江南邊的河岸巡邏了,那樣就意味著我們從日本和蘇聯手上接收回來的東北重工業基地徹底廢了,損失非常大,大到不可估量。

 

第二重意義是工業化戰略。從國家發展戰略上,我們是為了鞏固中蘇同盟、以獲取蘇聯對新中國工業化事業的大力支持。

志願軍殺敵油畫

 

3、為什麼叫志願軍

 

那麼,我們入朝的部隊,明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何要叫做「中國人民志願軍」呢?

 

其實主要有兩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要把戰爭局限在朝鮮半島,不讓戰火燒到國內。因為如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那麼中國在法理上成為交戰國,那麼別國的飛機轟炸我國城市,例如上海廣州什麼的,他們就有藉口,我們沒必要引來這種麻煩,要避開。

 

第二重意義,當時聯合國軍是打著聯合國的名義,出兵的朝鮮半島,因此,我們如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號,可能在法理上會使我國陷入和聯合國對抗的不利境地,論當時,論後世,在法理留下一個對我不利的口子,並不明智,所以,要用「志願軍」的名義,這樣,我們就能避開法理上的爭端。

 

有意思的是,因為我軍入朝打出「志願軍」的名義,一開始美軍和韓軍都誤以為只是一小股民間志願者,所以,這個名字在一開始,曾經很成功地迷惑過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弄清楚了志願軍就是解放軍之後,他們也樂意接受「志願軍」這個名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也不願意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內陸,所以「志願軍」這個名號,不但方便了我們自己,其實也方便了他們,交戰雙方,彼此心照不宣,是為當時一大默契也。

 

志願軍真實歷史照片

4、志願軍的規模

 

那麼,我軍當年入朝,兵力規模有多大呢?

 

答案是:當時我軍入朝,是分批輪戰,也就是說,並不是從頭到尾都是同一批人,不過我軍同時在朝鮮境內的規模最高峰時達到了135萬人。

 

那麼,我軍的傷亡有多少?

 

據我國戰史資料統計,我入朝部隊,陣亡將士114084人。

 

不過,陣亡人數不等於犧牲烈士的總數,如果把受傷不治犧牲的、凍亡的、病故的、支前職工被炸身亡的……等各種犧牲的烈士都算上,則人民志願軍犧牲的烈士總數為183108人。

 

所以,總的犧牲人數是這個:183108人。

電影《金剛川》海報

 

5、美軍和韓軍的規模

 

在韓戰當中,美軍出兵的總規模,是302483人,戰後統計,一共死亡36940人。負傷被俘數據略。值得一提的是,失蹤8177人。一般人理解,失蹤大體上就是死亡的同義詞,所以假設失蹤者都死了,那麼美軍在韓戰中的總死亡人數,是45117人。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南韓部隊的規模和損失如何呢?

 

南韓一共出兵590911人,陣亡137899人。負傷被俘數據略。此外,韓軍失蹤24495人,如果把失蹤算作死亡,那麼韓軍總死亡人數是162394人。

志願軍的軍容(影視劇照)

 

6、韓軍源自日軍

 

1950年韓戰爆發的時候,朝鮮半島光復還不到5年,可是當年韓軍的規模已經在10萬以上,試問當時的南韓,剛剛從日本的魔爪中解放出來,哪裡來的訓練有素的軍隊呢?

 

答案呼之欲出,也相當有趣:你猜對了。對的,就是日軍。

 

是的,當時韓軍的基礎,就是二戰時期韓籍的日軍。

 

韓軍脫胎於日軍。

 

日本投降之後,二戰時期的韓籍日本部隊,脫下日軍的軍服、換上韓國的新軍服,就成了南韓部隊了。

 

是的。就這麼簡單。

 

所以,韓戰當中的南韓部隊,是日軍的班子、日軍的教育、日軍的作戰方式,一切一切,都有日軍的影子。

 

毫不誇張地說,當年我志願軍和韓軍作戰,可以說是和日本帝國陸軍的影子作戰,當時韓軍的骨幹,基本上都出自日軍中的韓籍官兵。

南韓部隊

 

7、北韓為何所向披靡

 

1950年6月25日,韓戰打響,朝鮮人民軍從北到南,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1個半月時間,就攻佔了朝鮮半島90%以上的地區和92%以上的人口。

 

相反,韓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釜山附近的洛東江,當時朝鮮人民軍放出豪言,說要「在8月15日光復紀念日(即日本投降日)完成祖國統一」。

 

試問,在韓戰初期,北韓軍隊對於南韓軍隊碾壓式的、摧枯拉朽式的勝利,是怎麼回事呢?南韓部隊為何那麼不經打?

 

其實,不是韓軍窩囊,而是在戰爭爆發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有5萬名朝鮮籍的官兵,加入了朝鮮人民軍,加上人民軍原本的底子,所以在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的兵力和南韓軍隊的兵力,是2比1的狀態。

 

不但人數是2:1,而且火炮的數量也是2:1,機關槍數量的比例更誇張,是7:1,半自動步槍的比例則為13:1,坦克數量是7:1,飛機數量是6:1……

 

總之,在戰爭爆發初期,朝鮮人民軍的總體軍事力量,佔了絕對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南韓部隊在一開始,根本抵擋不住。

金日成和人民軍士兵

插個悄悄話:老鐵,為了防止和你失聯,我為你新開了一個公眾號,叫「馮學榮奇談研究所」,每天發一篇我的原創文章,請你掃下面這個碼關注一下:

 

8、我軍入朝第一仗

 

我軍入朝,雖然說是「抗美援朝」,但入朝第一仗,其實打的是南韓部隊。

 

事情是這樣的:

 

1950年10月19日,在全世界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我軍已經跨過鴨綠江。25日,當時志願軍118師偵察連,已經行進到朝鮮溫井地區兩水洞,當時韓軍正在追擊朝鮮人民軍,當天韓國陸軍6師2團前衛部隊的第3營,在兩水洞的地面遇到了我軍,他們不知道是志願軍,誤以為是朝鮮人民軍,於是,韓軍狂叫著向我軍開槍,我軍馬上組織反擊,一打起來,果然不同凡響,韓軍被打得哭爹喊娘,大部分被殲,剩下命大的,丟棄軍車、大炮等物資,狼狽逃竄。

 

韓軍獲悉3營遭到我軍攻擊,於是緊急派出2營過來增援,我軍則對韓軍整個2團展開攻擊,結果只用了2天時間,就把整個2團殲滅了。

 

這就是我軍入朝的第一仗。

 

第一仗打的不是美軍,而是韓軍。

電影《金剛川》劇照

 

9、上甘嶺戰役為何慘烈

 

說起抗美援朝,我們都知道上甘嶺戰役,也知道上甘嶺戰役很慘烈。

 

那麼,為什麼會有上甘嶺戰役呢?上甘嶺戰役為什麼慘烈呢?

 

事情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韓戰從1950年開打,打到1952年下半年,其實雙方已經開始談判了,其中10月初有一場談判,美軍開出的條件較為苛刻,中朝一方不同意,雙方談崩了,那次談崩之後,美軍心裡很不爽,決定要「狠狠教訓一下中國人」,於是短短幾天之後,美軍就向我軍駐守的上甘嶺陣地,發動猛烈的攻擊。

 

這,就是上甘嶺戰役爆發的緣由。

 

1952年10月14日大清早,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對我上甘嶺陣地,發動了近乎變態的炮擊:不到4平方公裡的陣地,在43天的時間裡,傾瀉了大約200萬發炮彈。注意,不是200發,而是200萬發,把上甘嶺陣地的泥土炸翻至少3米。

 

4平方公裡,就是一個小村子的面積,美軍往這麼小的一塊地方,發了200萬顆炮彈,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把我軍炸成肉醬,不但為了恫嚇,而且是為了洩憤,是帶了情緒的。

那麼,不到4平方公裡的地方,傾瀉了200萬顆炮彈,我軍豈不是傷亡慘重?

 

是的。慘重。上甘嶺一戰,我軍陣亡4838人,負傷6691人。

 

不過,由於我軍在上甘嶺事先有系統地挖好了複雜無比的坑道,所以,我軍仍然可以憑據坑道的保護,不時組織反擊,因此,聯合國軍一方,也陣亡了1461人,負傷4700多人。

 

上甘嶺一戰,是整個1952年裡,最血腥的一戰,也是整個韓戰裡,最血腥的戰役之一。

硝煙滾滾的上甘嶺戰場

 

10、上甘嶺的現狀

 

讀到這裡,好奇的讀者可能會問:那麼這個著名的「上甘嶺」,它具體在哪裡?這個地方的現狀如何?

 

答案是這樣的:

 

上甘嶺,是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小村莊,從地圖上看,上甘嶺位於北韓和南韓分界處附近。

 

在打仗之前,上甘嶺所有的村民,早就已經跑光了,仗打完之後,村子也炸平了,上甘嶺也徹底變成了焦土和廢墟。

 

上甘嶺戰役打完之後不久,後來就有了朝鮮停戰協定,依照停戰協定,上甘嶺被劃成「非軍事區」,也就是「軍事禁區」的意思,也就是說,停戰之後,上甘嶺地區封鎖起來了,雙方人員都不能隨隨便便進入,所以今天的上甘嶺,人煙罕至,非常冷清,它靜靜地守在那裡,孤獨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谷歌地圖上找到的上甘嶺現狀

 

11、黃繼光烈士是怎樣犧牲的

 

志願軍著名的烈士黃繼光,其實就是犧牲在上甘嶺的戰場上。

 

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稍微一說,大家就明白了:

 

當年上甘嶺戰役的情況是這樣的:白天,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炮轟我軍陣地,轟完之後,敵軍佔領我陣地,並在陣地上架設簡單碉堡和機關槍,防守,然後呢,到了夜晚,在坑道裡的我軍,借著夜色的掩護,發動反攻,爆破敵軍的碉堡,把白天丟失的陣地奪回來。這就是當時的打法,雙方就這樣,反覆拉鋸。

 

而黃繼光烈士,就是在這樣的一次爆破碉堡、奪回陣地的過程中,挺身堵槍眼犧牲的。

 

那時是1952年10月19日凌晨,志願軍135團2營通訊員黃繼光接到任務:爆破美軍一個簡易碉堡的火力點。當時那個火力點裡,有好幾挺機關槍,密密麻麻的,像蜂窩一樣,黃繼光匍匐到它的腳下,途中負傷了,但是,他成功地爆破了那個火力點,不過,沒能徹底炸毀,他確實炸毀了幾挺機關槍,但沒能炸徹底,不一會,僥倖剩下的敵軍機關槍又冒了出來,突突突地打,我軍被機關槍壓制,無法發起衝鋒,這個時候,黃繼光同志負傷流血嚴重,而且,攜帶的爆破器材,也用盡了。

 

換句話說,在這個時刻,黃繼光的任務沒能完成,執行任務失敗了,你要知道在部隊裡,任務執行失敗,是一件很令人著急的事情,人一旦急起來,就會做出異乎常人的舉動,這就是為什麼黃繼光在最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堵槍眼犧牲了,而事實上黃繼光的犧牲非常有價值,因為就是因為他這麼一堵,把敵人的機槍手給嚇懵了,機關槍暫停了幾十秒,而就是在這寶貴的短暫時間裡,我軍攻了上來,把碉堡攻下了。

黃繼光烈士遺體

 

說到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志願軍進入朝鮮的土地,絕大部分的戰士,就沒有想過活著回來,換句話說,在跨過鴨綠江的那一刻,多數將士都認為自己已經「死」了,以後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的。美軍比5年前的侵華日軍更難打,這個大家都清楚,所以對於犧牲,當年的戰士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的過程中,志願軍裡面敢於用身體去堵機關槍眼壯烈犧牲的,遠遠不止黃繼光一個,除了他以外,至少還有許家朋、李家發、陳開茂、蔡朝興、趙永旺、李曙荷……可見在我軍,黃繼光是一個榜樣,但並不是唯一。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鮮的戰場上,朝鮮人民軍也有用身體堵槍眼的戰鬥英雄,據統計,朝鮮人民軍在韓戰當中,一共湧現了22名用血肉之軀堵槍眼的戰鬥英雄,他們的名字有:金昌傑、黃淳福、申甲新、樸石峰、金仁煥、李亨煥……等等,還有一個名叫金聖鎮的,堵槍眼之後,竟然還被搶救了過來。

黃繼光烈士犧牲之後保留下來的破洞軍服

 

12、四川省犧牲最大

 

那麼在抗美援朝一戰當中,我國哪個省份的犧牲最大呢?

 

答案是:四川省。

 

是的,朝鮮一戰,我國犧牲的烈士當中,四川人最多。黃繼光、邱少雲,都是四川人。

 

抗美援朝戰後統計,四川省犧牲30519人,排第一位,山東省犧牲19766人,排第二位,吉林省犧牲18499人,排第三。

邱少雲烈士照片,他也是四川人

 

13、戰後北韓一度比南韓發達

 

說一個在歷史愛好者裡鮮為人知的事:其實韓戰停戰之後,北韓曾經一度在經濟上,領先於南韓、比南韓要發達。

 

是的。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顛覆三觀,但,這是真的。

 

為什麼呢?答案有兩點:

首先,北朝鮮自從日治時期以來,一直都是工業基地,北朝鮮的工業基礎比南韓先進不是一點點,而南韓是後來追隨美軍參加越戰才獲得美國援助、並迅速工業化起來,後來居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蘇聯大力援助北朝鮮,所以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這段時間裡,朝鮮的經濟增長,是「千裡馬速度」,發展得很好,北朝鮮人民當時的生活水平,也普遍優於南韓,只不過後來在越戰之後,北朝鮮又被南韓趕超了。

電影《金剛川》劇照

 

而到了1990年代,北朝鮮的經濟不但被南韓遠遠甩到後面,而且實際上經濟已經崩潰了。為什麼呢?

 

答案是:蘇聯解體。

 

是的,北朝鮮在經濟上太過於依賴蘇聯,他們誤以為蘇聯這個大哥不可能會垮,可結果就是垮掉了。蘇聯解體之後,朝鮮經濟就崩潰了,人民陷入饑荒,為什麼會陷入饑荒呢?因為蘇聯的援助中斷了,包括設備援助、技術援助、物資援助等等,舉個具體的例子:蘇聯解體之後,北韓的拖拉機用完了,就斷了供應,以前都是蘇聯大哥給的,大哥一垮就沒了,拖拉機等農業機械都沒有了,農業產量急劇下滑。

 

後來國際社會出於人道主義,對朝鮮施以經濟援助,朝鮮才勉強走出饑荒,其中我國是北朝鮮最大的經濟援助國之一。

今日平壤街拍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和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約200頁、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紙質書免問),讀者優惠價199元,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微信惠購(請您在添加微信時務必註明「買書」二字),電子文集可以發到您微信裡或電子郵箱裡(可以下載到電腦),凡惠購者均有超值神秘禮物贈送。

相關焦點

  • 《金剛川》韓戰殘酷的還原
    金剛川故事所講的是以往商業電影中很少觸及的抗美援朝題材。預告片的第一個鏡頭,一片看起來風平浪靜的低矮叢林,他在遠處硝煙四起,隨著一聲哨響,叢林中旋即身影躍起,人頭攢動,然後黑色背影轉場,鏡頭拉向了幾個黑夜中的軍人,他們正望向一座燈光點點的大橋。
  • 難得一見的韓戰電影《金剛川》,主創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改革開放後,我們國家關於韓戰的影視作品很少,有意思的是,作為世界電影大國的美國,關於這個題材的作品也幾乎沒有。這個世界上拍韓戰電影最多的國家毫無疑問是韓國,而且拍的電影主要是在反思戰爭,解剖人性,其中也不乏優秀的作品,比如《太極旗飄揚》,但是所有這些韓國拍攝的關於韓戰的電影均未能在中國大陸公映。
  • 電影《金剛川》解析
    電影《金剛川》解析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後,電影《金剛川》搬上熒幕帶我們走近歷史,致敬英雄,厚植家國情懷。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等眾多明星加盟的電影《金剛川》公映,電影故事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時空背景?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呢?
  • 我眼中的《金剛川》與韓戰
    頭條的第一篇文章,貢獻給《金剛川》,有感於影片給自己所了解的韓戰造成了太多的心理障礙,不得不發出來與網友們分享並接受網友們的再教育。直接切入正題,影片分析:劇情: 尷尬!此片我認為導演想從整體上展現韓戰期間我志願軍所遇到的種種殘酷挑戰與志願軍戰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跨度從1950年戰爭之初到1953的戰爭之末,但有大雜燴之嫌,原因有三:1. 彈藥: 志願軍有三怕,怕缺彈藥,怕吃不上飯、怕受傷,但分階段,分場合。影片一開始就突出了第一個怕,沒有足夠的高炮彈藥!
  • 電影《金剛川》背後不為人知的10個真相
    抗美援朝戰爭大片《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消息剛一公布,口袋君的幾個影迷微信群炸了!一方面,被影片滿滿的商業元素所折服。10點乾貨:01 《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分別在三地取景同步執導拍攝最終將從三個視角講述同一個戰爭奇蹟:工兵將橋修好後,被美國空軍炸毀,又再度修好。02 此片目前曝光了5位卡司。兩位是超級大牌:吳京&鄧超。
  • 「觀影」《金剛川》與《戰爭哀歌》的歷史互闡
    其中,「小」與「大」、「本」與「末」、「局部」與「整體」之間交互往復的循環闡釋過程,在《金剛川》的多重敘事中,可謂運用圓熟。導演管虎遮沒也是錢迷?此問姑且存疑。昨晚去看了《金剛川》,恰好越南作家保寧的《戰爭哀歌》讀畢,索性引用闡釋學理論,對電影《金剛川》和長篇小說《戰爭哀歌》進行歷史互闡,以向錢先生和管虎導演致敬,更向兩個大的戰爭中犧牲的英雄致敬。
  • 金剛川:工業時代的電影特效都還原不了的慘烈
    電影《上甘嶺》拍攝完成之時,有人說還沒有完全還原上甘嶺戰役的殘酷,導演說,我不能完成是因為我怕大家接受不了戰爭帶來的慘烈。的確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是上甘嶺戰役,還是如今被搬上銀幕的《金剛川》,如果沒有經歷過那風雨如晦的歲月,是無法還原那個場面的。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停戰之前的一個故事,這段往事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呢?在朝鮮半島中部有一條有名的河流漢江,它的一條支流叫北漢江。北漢江發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金剛山位於南北朝鮮交界處,但大部分都在朝鮮境內。
  • 貓眼評分9.4的《金剛川》,其背後究竟有什麼歷史值得銘記?
    10月23日全國上映的電影《金剛川》一上線便收穫當日票房冠軍,熱度可以說是非常之高。然而在此之前,很多人並不看好這部短短兩月便完成製作的電影,直到真正身臨其境看完才真正體會到《金剛川》如此高的票房表現是真的當之無愧!
  • 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可比《金剛川》好看多了
    ,人家的電影是假的故事,拍出來的效果非常像真的,咱們的電影是真的故事,拍出來的效果卻非常假。而放開了審查的韓國,近年來卻拍出了一些非常精彩的講述韓戰的電影,其中有5部在豆瓣超過了8分,如果大家看完《金剛川》覺得沒過癮,可以看看。
  • 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可比《金剛川》好看多了
    《金剛川》也不例外,明明是根據可歌可泣的真實事件改編,可是劇情脫離現實且邏輯漏洞多,敘事散亂且重複,為了煽情而煽情,以至於有的網友吐槽說,別再用粗製濫造的電影來消費大家的愛國心了。現在拍電影有真槍實彈的裝備,有逼真的特效,戰爭場面是更震撼了,可是在中國有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豆瓣評分最高的還是1956年拍攝的《上甘嶺》,只能說,導演編劇們講故事的水平是一直在退步啊。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70年後的今天,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吳京、張譯、鄧超等多名影帝加盟的片子,可以稱得上是超豪華陣容了。口碑雖然有爭議,熱度卻一直居高不下。電影為了藝術效果,將「金剛川護橋」的時間節點,設定在了抗美援朝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金城戰役的前夕。
  • 歷史比電影《金剛川》更慘烈,2500枚炸彈都沒炸毀「生命之橋」
    拒絕在朝鮮停戰協議中簽字, 並拒絕釋放約2萬7千名中朝聯軍的俘虜, 使得本來可以停止的戰爭重燃戰火。最終迫使美朝雙方在板門店籤署了韓戰停戰協議。電影《金剛川》就是講述了金城戰役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炸橋和修橋的故事。 國人可能了解韓戰,但是對金城戰役,或者這段修橋的故事就相對陌生,這也是《金剛川》上映的另一個意義:把當年那段塵封的歷史在大銀幕呈現出來,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人民志願軍當年付出的犧牲和取得的榮耀。
  • 韓戰紀錄片《金剛川》,(珍貴的原始錄像+國初的播音解說)
    最近國產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引發熱議,口碑兩極化。
  • 《金剛川》志願軍用血肉築橋,背後的金城戰役更加血性慘烈
    2020年10月23日,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上映。各項數據表明,這部電影已經預定了年內電影的王炸之一。事實上,引發《金剛川》的金城戰役更加值得關注。
  • 這才是《金剛川》真實歷史背景,比電影拍得還慘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金剛川這部電影,看電影是以韓戰為背景,講述了韓戰後期,志願軍在金城的經歷。需要注意的是,這部電影其實有著致敬英烈的意思,因為大電影是通過真實事件改編而成,而且真實的歷史事件要比電影中拍得更加慘烈。
  • 《金剛川》火熱上映背後:歷史上真實的戰場比電影更震撼
    --《決戰朝鮮》 《金剛川》在國人期待中如期上映,上映當日的票房就突破了一億元。影片講述了1953年韓戰後期金城戰役背後的小故事:志願軍頂著炮火不斷修橋,修好了被美軍炸毀,炸毀了志願軍迅速修好,最後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血肉之橋」,讓大部隊順利通過。
  • 《金剛川》票房破6億,熱映背後,莫忘抗美援朝這段悲壯史
    《金剛川》票房破6億,展現了無數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以及濃濃的戰友情,電影中充滿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細節,讓人感動之餘,也加深了年人一輩對抗美援朝的印象70年前,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唱著慷慨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帶著必勝的信念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
  • #電影金剛川#《金剛川》的背後:藝術的虛化,史實的碰撞
    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一下《金剛川》的背後:藝術的虛化,史實的碰撞。其實當年看過電影 《上甘嶺》的老兵都一致認為,這部影片跟真實歷史相差太遠。,出於塑造英雄人物的需要,不能將殘酷的鏡頭留給觀眾,可以讓人理解和接受的話,那麼現在的戰爭類電影,特別有些抗戰電影,就完全讓人一頭霧水了。
  • 金剛川吳京被海盜王戰鬥機打碎,韓戰時還在用螺旋槳飛機?
    文/行人 近日由張譯,吳京主演的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已經正式與廣大觀眾朋友們見面了,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一定會對這部電影中刻畫的慘烈戰爭場面印象深刻,在其中,張譯,吳京等人飾演的志願軍高射炮兵班戰士與美軍「海盜」戰鬥機的對決,是該片的重頭戲,而美軍「海盜」戰鬥機,成為了這部電影中的絕對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