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就砸技術!《曼達洛人》虛擬製作解析

2021-02-10 CG世界
「 感知CG · 感觸創意 · 感受藝術 · 感悟心靈 」

Hi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聊聊星戰系列美劇《曼達洛人》第一季幕後製作,畢竟之前沒空閒下來寫這個(不是忙,主要是懶,是懶),讓你們等待好久的話題終於來了。

作為迪士尼流媒體平臺的開篇之作,《曼達洛人》製作成本每集1500萬美元,第一季共八集成本總計1.2億美元,光是創作劇中標誌性角色Baby Yoda就花了500萬美元(數據來源於福布斯網站)。錢是燒了不少,但是剛更新2集的時候,豆瓣評分就衝到了9.4,即使是現在評分也還是9.2,國外IMDb評分8.8(一開始是9.1),相當不低了。本劇獲得了2020年第18屆美國視覺效果協會獎的最佳電影模型,有網友評論,這星戰外傳可比正傳好看多了,真香。

《曼達洛人》採用了一些新技術,其中涉及到了LED牆、虛擬製作和StageCraft等多方面技術。將幾個具有不同技術角度的團隊召集在一起,協同電影製作中的虛擬實境和遊戲引擎,用軟體實時相機渲染的極限進行了測試,最終實現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本片編劇/製片人喬恩費儒(美國導演編劇演員,代表作《獅子王》《蜘蛛俠:英雄遠徵》等)的Golem Creation公司與ILM、Epic Games共同合作,通過一種新的虛擬製作形式展現了曼達洛人的故事。ILM與技術合作夥伴Fuse、Lux Machina、Profile Studios、NVIDIA和 ARRI一起研發了一個新的實時環繞舞臺,在他們StageCraft虛擬製作拍攝平臺和UE4平臺實時交互的配合下完成了攝像機內合成和現場特效的技術形式和工作流程。

 

拍攝團隊通過新型虛擬製作舞臺和工作流程,利用實時遊戲引擎技術和環繞LED屏幕在相機中捕捉大量複雜的視覺效果鏡頭,在拍攝時,真實照片質量級別的動態數字風景和場景就可以實時顯示出來,極大地減少了對於綠幕的需求,生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最接近於Holodeck風格的技術。就像是照相機單獨拍攝的過程,可以動態更新背景來匹配實拍的視角和視差。為此,LED舞臺需要與一個「動作捕捉體」結合使用,當然了事先需要明確相機的位置或者使用已經預先設計好的相機運動軌跡。

中文字幕

《曼達洛人》第一季中有50%的鏡頭都是採用這種新方式拍攝的,避免了拍攝外景地的需求。演員們在20英尺(約6.1米)高,270°半圓形的LED視頻牆(包括天花板)前表演(包括1326個單獨的LED屏幕),表演空間直徑約為75英尺(約23米)。然後實際場景與屏幕上的數字背景結合到一起拍攝。那麼是如何實現的呢?

 

用ILM創建的3D環境在LED牆上交互播放,注意這裡是交互的。拍攝過程中可對播放內容進行實時編輯,NVIDIA GPU支持的系統可進行精確到像素的跟蹤,並對高分辨渲染的3D圖像進行透視校正。3D環境會根據攝像機角度顯示照明效果並渲染,實時提供視差,同時來自LED屏幕的交互光會照亮演員和舞臺內的實際場景。

180英寸的屏幕和天花板無法實時渲染出高解析度的真實圖像,這需要巨大的圖像渲染處理能力。解決的方法有點像我們在軟體中處理場景的方式。就是對鏡頭拍攝範圍內的進行高精度渲染,將相機上使用的特定鏡頭輸入到系統中,在給定範圍渲染出照片級的高解析度圖像,而屏幕的其餘部分則顯示較低解析度的圖像。

格裡夫·卡爾加(卡爾·威瑟斯飾)和曼達洛人與導演黛博拉·周在現場討論場景

製作團隊在這套系統下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流程,可預先做出一些決策,通過虛幻引擎提供的「最終像素效果」實現相機內的實時合成,拍攝過程中針對視覺效果再做出具體的創意決定。如果碰到無法在相機內拍攝最終背景的情況,ILM團隊會用傳統的3D製作方式代替LED部分,但仍然避免了許多用綠幕的問題,例如綠色溢出和角色接觸光差等。

 

與傳統的綠幕舞臺相比,LED牆在《曼達洛人》反光服上呈現出的高光、反射和反彈更為精確,如果以傳統方式進行拍攝,在片場實拍達到這種效果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在整個拍攝和製作過程中有許多新的嘗試和我們值得學習的細節技術點,小編再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場景測試

 

在確定每個位置之前都會在現場進行實景預演。在製作場景針對實時表演進行優化之前,ILM會渲染出360°的Lat-Long(經緯度)放置在LED中,到了測試階段,設計團隊會帶來場景實物進行匹配,現場精確調整燈光效果,為之後拍攝和最終圖像做準備。

 

實際場景:匹配真實和虛擬場景

在預拍攝階段需要對數字場景和現場布景做出很多調整。第一組布景不僅需要遮擋,還要允許美術部門在需要時能夠重新噴塗道具,畢竟調整顏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由於現場是通過虛擬LED設備照明的,匹配顏色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攝影導演格雷格·弗雷澤在StageCraft Volume內取景。

(插圖)從現場拍攝的最終鏡頭

拿一艘船來舉例,如果船一半是真實的另一半是數字製作的,僅調整數字部分的顏色就會影響到投射到真實船體的光效。如果顏色不匹配,就需要現場重新噴塗實物,因為這樣做要比調整CG物體的顏色更容易。知道了它在數字版本燈光下顏色是什麼樣子的,就會改變落在實景部分的燈光。而且如果調整數字部分可能會破壞道具和/或演員身上的光照。

 

3D體積顏色校正

 

UE4團隊在早期開發了一種新的顏色校正形式,可以把它想成是3D球體的「電動窗」,在這個球形體積內可以調整任何東西。開發團隊之所以把它設計成球體而非圓形,是因為他們想讓這個系統適用於UE4的整個三維空間。

 

這個球形體積中可以進行羽化和軟化,來減輕顏色校正效果在理想空間的內外差。這個體積顏色校正不需要是一個精確的球體,它可以由任何一個在LED牆的人在iPad上交互控制。比如,有一塊地上的巖石需要更高飽和度,操作員可以選擇物體,或把顏色校正體移回3D部分,可以對體積空間中任何物體的任何部分進行顏色分級。

 

現場置景:道具

 

在《曼達洛人》拍攝現場的舞臺上有很多道具都是真實存在的,有的時候拍的是真實道具,有的時候拍得是LED屏幕上與之類似的道具。除了要對物體進行顏色校正之外,工作人員還要考慮」反射光」的2D物體。

比如片中有一場在莫斯艾斯利(Mos Eisley)小酒館的戲,現場地面都是真實的沙子,連接著虛擬場景中的沙子一直往外延伸,讓觀眾產生一種場景很大的感覺。在拍攝現場,拍攝團隊設置了黃色和紅色的小罐子,當然在實物沙子邊緣30英尺以外的數字牆上也有。從相機角度能看這些罐子是正確的,但在屏幕上會顯得很小。但當不透過相機的鏡頭看時,這些紅色和黃色的罐離屏幕上的沙子有12英寸的距離,因為屏幕正好靠著沙地。LED屏幕為現場提供所有照明光源,我們看到紅色和黃色的光直接照亮了屏幕前的沙子,從屏幕反射出了顏色,但是在拍攝Nevarro熔巖深色調地面時並沒有遇到這種情況。

在片場拍攝時使用帶有片子的實時片場擴展。

注意較暗的色調,避免了不必要的反彈汙染。

燈光反射到3D屏幕牆

 

就像LED牆照亮現實場景物體一樣,還必須要考慮到大屏幕也會被實際場景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照亮。一般來說實際場景中比較大型的物體一定會把光亮反射到數字場景上,3D燈光團隊就需要解決現場真實黃色罐子把黃色光反射到數字資產的問題。ILM團隊要時刻與美術部門緊密保持同步,畢竟莫斯艾斯利小酒館是星球大戰重點標誌性場景,有著非常複雜的道具。拍攝現場搭建了包括吧檯在內的所有出現在小酒館的東西,裝飾、飲料、分酒器等等,這些物品都具有很強的反光表面,還有桌子、椅子、攤位和環境中的其他東西也都搭出來了。有些元素不需要出現在鏡頭中,但是還需要其投射的間接光影效果,因此ILM團隊會有選擇性地關閉相機拍攝。

 

HDRs

 

利用SLRs捕捉HDRs是任何VFX團隊在片場的基本日常工作。ILM 3D燈光團隊從拍攝現場獲取的HDRs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現場是由3D團隊自己搭建的環境照亮的。ILM必須取代HDR,且不依賴於任何有用的HDRs。

現場拍攝舞臺

 

拍攝現場的許多布景都是在凸起的平面和支柱上建造的,把LED屏幕底部的尖角隱藏起立,避免把屏幕直接放置在地上。搭建平面中間的位置填充了草和巖石塊,可以把接縫線隱藏在整個布景的底部。以便能和實景部分銜接的更加自然。

 

外部燈光和陰影

外景拍攝地點是在Manhattan Beach Studios舞臺附近,藝術部門的工作人員專門在那裡搭建了各種曼達洛風格的場景。

在拍攝時,LED裝置提供了效果良好的穹頂天,可以用iPad進行交互式定位,但LED屏幕像一個大型的柔光箱,而不是點光源。即使演員擁有1800尼特的亮度 ,也不會有強烈的燈光輪廓,也就沒有來自太陽的平行光產生的外部銳利陰影。所以在現場設置的時候,LED面板是可以選擇性地移除的,然後添加傳統的聚光燈。

 

相機和色彩響應

 

《曼達洛人》採用的是Alexa LF專用相機進行拍攝的。ILM團隊測試了ROE Black Pearl BP2 LED性能,並將其與LF的色彩敏感度和reproduction進行了匹配。

 

聲音

由於LED牆是彎曲的,且有著堅硬的表面,再加上LED天花板,所以現場舞臺的聲音效果特別好。站在空間中的某個位置自然而然地就能聽到幾米之外的對話。大家去天壇或者某個圓形的空間都有過這種感受,就在站這樣的空間中聲音傳遞特別清晰。因此這裡要求絕對安靜,絕對不允許產生外部噪音或是相機晃動之類的情況。

 

景深

 

為了減少LED屏幕的莫爾條紋效果,背景通常都是柔和拍攝的,儘量減少數字背景牆的感覺。這個問題雖然可以從鏡頭選擇和燈光層面來解決,卻沒辦法消除由此帶來的失焦,如果鏡頭太近而沒法對焦,數字圖形原則上應該離得遠一些,而在已經對焦的情況下,拉近圖像又不能重新聚焦了。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在後期製作環節用清晰且對焦的素材來替換數字LED素材。

 

莫爾條紋

 

喬恩費儒想要模仿原版《星球大戰》電影,特別是第四部《星球大戰:新希望》,因而並不是要製作過於清晰的圖像,而是要那種在70年代變形鏡頭中看到的光滑細膩感,這樣一來解決了人們在LED屏幕上看到的任何潛在莫爾條紋問題。

捕捉體積傳感器

 

Profile Studios的紅外攝像機動作捕捉系統可以捕捉到《曼達洛人》劇組的整個環境,相機布滿了LED屏幕頂部,用來監控安裝在製作相機上紅外(IR)標記。當系統識別到攝影機的X,Y,Z位置時,它將實時根據攝像機的位置渲染正確的3D視差。這個數據從Profile導入到ILM專有的StageCraft軟體中,軟體管理並記錄了所有信息以及完整的製作流程,同時又將圖像輸入到了虛幻引擎中。然後在Lux Machina團隊的幫助下將圖像輸出到屏幕。 

 

網絡延遲和指令延遲(Latency and lag)

 

從Profile系統接收到攝像機位置信息,到Unreal渲染完成投放到LED牆上的新位置,時間上大概會有8幀的延遲。如果要把信息反饋給Steadicam操作人員的話,延遲的時間還會再稍微長一些。考慮到這一點,團隊渲染高解析度時,演員後面用於補丁的攝像機(從攝像機的角度顯示正確的視差)團隊會渲染出一個40%大的超大補丁。這種額外的誤差幅度為攝像機操作員提供了平移或傾斜的空間,並且在系統趕上正確的視野之前看不到補丁的邊緣。

真實背景和微縮模型

 

無論是現場視覺效果還是後期視覺效果,目的都是為了使創建的世界看起來更真實,製作團隊從一開始就計劃儘可能的使用真實素材做背景。他們瀏覽了ILM檔案,從突尼西亞以及拍攝過《星球大戰》的取景地(例如格陵蘭島)獲取了一些圖像和照片,然後建立了《曼達洛人》資料庫供團隊使用。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北加州灣區安吉爾島上一棟廢棄破舊混凝土建築物的內部進行了完整的攝影測量掃描重建。

 

一個微縮例子是漁村裡的房子,它是用CG進行照片建模和重建的

ILM拍攝了數百張照片,構建了高度詳細且紋理密集的3D環境,將其導出到UE4中。畫面在LED屏幕上播放,照相機跟隨演員進行拍攝,當演員走到某個位置,就可以獲得正確的光偏移。拍攝完成之後,再擴展到構建微縮模型和全景球體,對模型進行完整的攝影測量後也導入到UE4中。

 

匹配渲染

 

儘管有50%的鏡頭可以在相機內完成,但還是有很多鏡頭必須通過ILM傳統的環境流程完成製作。相機內的環境是在UE4中渲染的,但是ILM標準流程環境是在V-Ray中渲染,並不是UE4,所以這兩部分還需要進行視覺複雜性、顏色、紋理和角點等方面的匹配。

ILM的管線是在3ds Max或Maya中建模,然後再V-Ray中對圖像進行光線追蹤。

 

VR偵查

 

由於LED屏幕上的場景必須提前完成準確製作,製作團隊需要對資產進行VR攝像機偵查。喬恩費儒在之前的《獅子王》中非常廣泛地用到了VR技術,因而此次非常輕車熟路。通過VR技術,虛擬藝術部門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置景並進行燈光測試,完成各種細節問題。

 

技術背景

 

1.組成弧形牆的LED屏幕使用的是 ROE Black Pearl BP2屏幕,最大亮度可以達到1800尼特,可以說是非常亮。在峰值亮度下,假設相機使用的是標準180°快門以24fps的速度進行拍攝,LED牆會產生約168英尺燭光(在平方英尺上通過的光通量)的強度,相當於 f/8 3⁄4 在800 ISO時的強度。這意味著光的亮度級並不是問題,通常在製作過程中,LED的的亮度會大大降低,遠低於其最大亮度。

2.總共有11臺相互連接的計算機把圖像傳送到LED屏幕上。三個處理器專用於實時渲染,四個伺服器負責提供三幅4K圖像並且能在屏幕上無縫拼接,可在天花板上提供一幅4K圖像。LED牆上的輸出圖像尺寸為12288像素寬,2160像素高,天花板上的圖像尺寸為4,096 x 2,160。

 

3. 《曼達洛人》使用了Panavision全畫幅Ultra Vista1.65x變形鏡頭,變形壓縮允許充分利用LF的 1.44:1 縱橫比來創建2.37:1 的自然縱橫比,最終輸出僅略微裁剪為2.39:1。

 

4.現場拍攝舞臺為弧形,高20英尺,180°LED電視牆,包括1326個單獨的LED屏幕。

 

5.主LED屏幕為270°半圓形背景,帶有LED視頻天花板,為演員和道具提供了直徑為75英尺的表演空間。

 

6.舞臺的入口是進出和拍攝的必經之地,這裡有兩個懸掛的18英尺x20英尺的平板,由132個LED屏幕組成,平板可以下降放到合適的位置完成360°的效果。

 

7.LED屏幕所使用的線性色彩空間儘可能保持中性。

 

8.LED屏幕的像素間距為2.84mm,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間距會影響拍攝LED屏幕時可能出現的莫爾條紋。Panavision Ultra Vistas Lens的T 2.3,類似於Super35中的T0.8,產生的景深很小,導致LED屏幕經常失焦。在製作中通常會使用更長的鏡頭,50mm, 65mm, 75mm, 100mm, 135mm, 150mm或是180mm Ultra Vista lens,範圍從T2到 T2.8,DOP更傾向於T2.5-T3.5曝光。

 

9.現場有一個由ILM、Unreal和Profile的工作人員以及藝術家組成的「Brain Bar」,他們會控制場景和運動捕捉體。

 

技術信息來源:

https://www.fxguide.com/fxfeatured/art-of-led-wall-virtual-production-part-one-lessons-from-the-mandalorian/

公眾號CGView:https://mp.weixin.qq.com/s/QU5DibwAuoWfsdb_ftJTTA

  

CG世界粉絲觀光團現已開放

B站請搜索「CG界」

微博請扣一波@愛CG世界

 如需加入CG世界粉絲交流群 

 請添加官方微信號ilove-cgi 

歡迎熱鬧歡迎騷擾

相關焦點

  • 面向電影人的新資源,《曼達洛人》虛擬製作詳解
    這只是其一,對於影視行業來說,更讓人興奮的自然是它背後的虛擬製作的技術。 《曼達洛人》的視效預覽和虛擬製作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實時工作流程,演員直接根據LED牆上實時渲染的內容進行表演。這些內容先做過傳統的視效預覽,然後做虛擬處理,最後用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在LED牆上進行實時渲染,從而實現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最終,虛幻引擎的研發公司Epic Games出現在了《曼達洛人》的製作鳴謝名單之中,後面還包括了整個虛擬製作的團隊人員名單。
  • 虛幻引擎是影視劇製作的未來?「曼達洛人」第一個表示贊成!
    迪士尼的科幻大製作劇集《曼達洛人》第二季剛剛落幕,這一季同樣大獲好評,觀眾在看到了新一季精彩故事的同時,也會驚嘆於劇集中各類特效場景的展現,鬼斧神工一般的外星場景在劇集中逼真地呈現,完全可以媲美電影所呈現的效果,這是因為迪士尼在拍一個好故事的同時,還在不斷探索拍攝技術的革新。
  • 融創文化Base FX參與項目《曼達洛人2》斬獲國際大獎
    《曼達洛人》第一季是Base FX參與製作的第四部獲得艾美獎的作品。如今連續兩年獲得VES最佳視覺效果獎,代表了國際級專業協會對其製作技術的充分肯定。Base FX參與的《曼達洛人》獲72屆艾美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曼達洛人》系列是星球大戰的首部真人版劇集,故事背景設置於星戰宇宙之下,以賞金獵人與尤達寶寶的「公路故事」極大地豐富了星球大戰的宇宙架構,開啟了另一個絢爛的科幻西部片。 尤達寶寶特效製作形象作為「迪士尼+」平臺首部大製作劇集,《曼達洛人》被觀眾稱為「連續電影」。
  • 《蝙蝠俠》在虛擬技術上的進步,會不會減少超級英雄演員的戲份?
    相信關注宇宙電影的影迷們已經知道,《蝙蝠俠》將使用《曼達洛人》同框虛擬製作技術,這是在華納組織虛擬視圖會議上,製作組正式啟用的新技術。可能有不少影迷們會閉著眼睛回答,《曼達洛人》與《獅子王》真人版,也用了這種技術,演員的戲份一點都沒有減少,甚至為了配合特效演員還要更累,怎麼可能減少戲份呢?不過我們仔細看看虛擬製作在影視劇中運用的目的——一個通常用來描述實現實時視覺效果的技術的術語,這是一種手段,也是不斷發展的技術。
  • 利用LED面板進行虛擬製作,你需要關注這些點
    EpicGames製作團隊表示,用於製作《曼達洛人》的大部分虛擬技術都可以通過虛幻引擎實現了。他們通過研究《曼達洛人》等項目在虛擬製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並研發出相應解決方式的軟體加入到UE4虛幻引擎中。 「《曼達洛人》中運用的大部分虛擬技術都可以通過UE44.24版本實現。」
  • LED巨幕+XR技術,洲明雷迪奧引領虛擬製作新潮流-LED巨幕,XR技術...
    LED巨幕+XR技術,洲明雷迪奧引領虛擬製作新潮流    慧聰LED屏網報導       該工作室配備先進的XR技術,所使用的LED產品 則全 部來自洲明雷迪奧 ,可為電影、電視、活動製作提供高品質虛擬生產服務。
  • 《曼達洛人》同期錄音幕後大揭秘
    「不過,這次《曼達洛人》對她來說仍是一次新奇的挑戰。正如她所說的:」對一名同期錄音師來說,《曼達洛人》絕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劇、一個獨特的挑戰。我為我們出色的錄音團隊以及我們電影製作人和攝製組的出色合作感到驕傲。作為一個團隊,我們都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很榮幸有機會參與這個開創性的節目,我堅信它所使用的技術將成為電影製作的未來方向。
  •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儘管官方還沒有正式續訂《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第3季,但此前已有報導指出其前期製作工作已經開始。很多控制它的人都是在我們稱為『大腦欄』的地方遠程操作,那實際上是一堆遊戲電腦,而靠近鏡頭的人也會比平時少很多。我們還會在戶外拍攝很多戲份,這也是有幫助的。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建立了一個更像動畫製作的場景,在虛擬實境中我們有很多故事板,很多討論和探索......很多時候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演員其實並不是真的在片場。」
  • 《曼達洛人》超半數鏡頭使用虛幻引擎製作
    工業光魔公司最近介紹了《曼達洛人》第一季的特效拍攝方法,這部電視劇中的特效場景使用了虛幻引擎。虛幻引擎是Epic工作室的商用遊戲畫面引擎,2019年,虛幻引擎就發布過一段視頻,展示這項實時渲染技術能夠為電影拍攝的藝術帶來改變。
  • 錢都砸了特效上!《曼達洛人》中克雷特龍的幕後製作~
    《曼達洛人》第二季大家都看了麼?還記得裡面那只在沙地裡竄出來的多腿巨龍麼?像是一條蜈蚣龍,它就是克雷特龍。
  • 再不了解「虛擬製片」,你就掉隊了
    從卡梅隆開始,虛擬製片逐步在好萊塢走向主流。虛擬製片包括,用CG或VR技術在拍攝前把場景做可視化(Previs)、搭建虛擬拍攝片場(Virtual Sets)、實時特效(Real-time In-camera VFX)、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虛擬後期製作(Virtual Post-prodcution)等環節。
  • 《曼達洛人》引發攝影大師們對未來電影攝影術的探討
    近來在虛擬製作和影視拍攝領域,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技術革新進步,尤其是工業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與Epic Games遊戲公司為美劇《曼達洛人》(The Mandalorian)
  • 費儒認為,《曼達洛人》失去迪士尼元素,自己未與盧卡斯影業籤約
    《曼達洛人》第二季成為了好萊塢特殊時期大紅大紫的劇集,不少人認為這部系列的亮點在結——局依靠盧卡斯影業在《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以及《天行者崛起》中應用的特效,同時也讓第三季有了劇透。
  • 精選2021年熱劇特效特輯,一窺《汪達與幻視》、《曼達洛人》特效製作
    寫實背景的《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奇幻敘事的《汪達與幻視》、《惡魔之地》、《Fate 魔法俏佳人傳奇》。(由於一篇文章只能放置三個視頻,另外兩部劇的特效視頻單獨成文) 《汪達與幻視》特效公司:Lola VFX、MARZ VFX、SSVFX、Digital Domain、ILM 和 Rodeo FX觀賞平臺:Disney+  這是漫威影業首次將系列電影出現過角色,以劇集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 如果不了解「虛擬製片」,你就掉隊了
    虛擬製片包括,用CG或VR技術在拍攝前把場景做可視化(Previs)、搭建虛擬拍攝片場(Virtual Sets)、實時特效(Real-time In-camera VFX)、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虛擬後期製作(Virtual Post-prodcution)等環節。
  • 如果不了解「虛擬製片」,你就掉隊了
    虛擬製片包括,用CG或VR技術在拍攝前把場景做可視化(Previs)、搭建虛擬拍攝片場(Virtual Sets)、實時特效(Real-time In-camera VFX)、表演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虛擬後期製作(Virtual Post-prodcution)等環節。
  • 國內首個XR劇本殺直播綜藝製作解析
    動視無界總經理蔣汶頤表示,為了在直播過程中,營造即時的、多變的沉浸式場景,《最後贏家》採用了XR虛擬製片方式,也有幸這次與disguise 合作,為XR拍攝提供了穩定的技術平臺。《最後贏家》作為一個有革新性的實驗型高新影視項目,客觀來說存在很多明顯的優勢以及製作難點。
  • 虛擬製片:電影製作的新變革
    (本文很大程度是學習過程中的歸納整理,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虛擬製片這一很重要的數位技術)作為當下電影製作領域的一項技術變革,虛擬製片以強大的交互性和靈活性,不斷顛覆著行業規則。數位技術在電影製作中全方位滲透,動態交叉的創作過程最大程度地解放創意與靈感,這意味著虛擬製片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變革,更是電影製作觀念的革新。
  • 《曼達洛人2》:星戰神劇回歸,全美熱度第一,迪士尼砸下一億
    《曼達洛人》的大火受到了影視圈的高度關注,以至於金球獎都重訂規則,規定僅憑聲音表演的演員沒有資格角逐演員類獎項。好在佩德羅·帕斯卡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露臉。第二季中,我們的主角曼達洛人將繼續與「尤達寶寶」一同在銀河系內冒險,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危險的敵人。《複製人戰爭》和《曼達洛人》最喜歡用的注水方式就是主角去宇宙某個地方調停矛盾、圍剿惡霸,拯救那裡受苦受難的人民,老救世主了。不過對於這樣一部視覺奇觀做到極致的美劇,也沒啥太多要抱怨的了。EP2拯救難民。
  • 獅子王2019:引入VR虛擬製作技術,顛覆動畫電影拍攝
    和1994年的純動畫形式經典電影相比,這部宣稱真人重製版《獅子王》預告片中看不到任何「真人」的部分,當時也引起了眾多網友討論,筆者也對其進行了解析。所謂的真人重製版但在影片中並沒有真人出現,但是會有真人參與到角色的寫實,包括面部細節、動作、甚至配音等都是「從動物的角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