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福會》,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2020-08-25 藍丘嗬嗬

五月還剩下三天,我又重溫了《喜福會》,這部1993年上映的電影,至今已經27個年頭了,自去年第一次看後便記憶猶新,今天第二次看完後的我依然涕淚縱橫,感同身受啊。劇中四對母女,十二段人生,在她們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因為我與我母親的關係一直不太好,我一直試圖去找出問題所在,自母親節那日我們敞開心扉聊了聊,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對方。我覺得母親從未了解過我,而我又何嘗了解過母親呢?以前的我不懂得換位思考,而不善言辭的母親又無法對我講出她的所思所慮,時日一長,誤會便越來越深了。現在好了,總有一個契機出現,改善了我們的關係,一如電影所展現的四對母女:

從左至右:蘇、君(母女),薇莉、林多(母女),鶯鶯、李娜(母女),安美、羅絲(母女)

電影開場是由聚會開始的,一場名為喜福會的家庭聚會。母親之一的蘇已去世四個月了,蘇的女兒君便替代了蘇的位置,與其她阿姨一起打麻將。這項從中國流傳千年的麻將便是這四位身在美國的中國母親們唯一開心的消遣了。話題從蘇早年遺棄在中國的雙胞胎開始,通過三位阿姨們的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君不久就可以回國見到她們了。聊起遺棄雙胞胎的原因,林多阿姨回想起了自己母親對自己的遺棄。

少女林多和母親,多少無言的愛只能通過手的愛撫來傳達呀

其實不能算作遺棄,站在林多阿姨母親的立場上,將15歲的林多阿姨許配給當地的富裕人家作媳婦,在當時的環境下可是最好的歸宿了。只是少時的林多不理解母親的所作所為,覺得自己被遺棄了。可是在林多出嫁的當日,母親舉家離開了當地,離去時是那麼不舍,那麼無奈,現在想想那時肯定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為了活著,也為了林多能更好地活著。只是林多嫁的人家並沒有她母親期盼的那樣好,丈夫是個憨兒,而婆婆又一心只想著抱孫子,萬般無奈之下,林多開啟了自救。聰明的她用計終於脫離了富裕但壓抑的夫家,飄洋過海來到美國,開始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林多的母親一步三回頭地送別林多,似在說:以後的路你自己好好走吧!

林多的女兒薇莉自小有下棋的天分,林多為此很是驕傲,到處炫耀,卻不知這一行為引起女兒的反感,女兒賭氣再不下棋。林多知道自己多說無益,索性不再管女兒,放手讓她自己做決定。薇莉自那以後一直希望母親林多能再認可她,一直戰戰兢兢卻又無可奈何倆人的關係。為討好母親林多,薇莉第一次婚姻按照母親的喜好選擇了個東方丈夫,但很快離婚了,還有個四歲的女兒。薇莉找的第二個男朋友是個美國人,她一直想要母親認可男友,出發點很好,但仍與母親不歡而散。應該是薇莉真心愛著男友,促使她極力說服母親同意他們的婚事,此時,母女二人才開始交心,化解了之前的誤會。原來母親只是想她幸福,如此而已,知道她的固執,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只有她認清了自己才會幸福。鏡頭此時出現的是薇莉與男友幸福端菜的笑臉。

這一幕可說是林多與女兒薇莉的日常了,互不理解

說起孩子,此時的鶯鶯阿姨也回想起了她自己不堪的第一段婚姻。因年少懵懂情竇初開,16歲的鶯鶯被花花公子引誘,結婚生子,以為會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結果,所嫁非人,鶯鶯不堪丈夫的花天酒地及經常的不歸,甚至惡語相言。當時應該是極度抑鬱所致,她在一次幫兒子洗澡時溺死了兒子,雖是她的過錯,但她卻得到了解脫。此後的她一直被第一段婚姻所帶來的陰影 折磨著,一直處於沮喪和恐懼中。這段過往她從來沒對任何人講過,但為了女兒李娜,在她參觀新婚女兒的新家時,即使是住著花費百萬裝修的房子,她仍看到了女兒婚姻的不幸。不希望女兒重蹈覆轍,她將自己的傷口撕裂開來,鼓勵在婚姻裡卑微的女兒離開牢籠一樣的婚姻,去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尊重、溫柔的婚姻。因為作為母親的鶯鶯希望女兒是真的幸福,與錢財無關。事實證明,鶯鶯是對的,此時出現鏡頭上的是已經離婚的女兒與真心愛著她的男友開心地笑談著。

年輕的鶯鶯阿姨失手溺死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從而脫離了不幸的婚姻

我想起了我鄰居的阿姨,她女兒跟鶯鶯挺像的,女婿在外面養著小三,還生了孩子。但她卻不允許她女兒離婚,還要她女兒多生幾個孩子以此挽回婚姻,因為她女兒沒有工作,也不年輕了,她怕她女兒離婚後沒有經濟來源,卻不關心她女兒過的開不開心,幸不幸福。這是一個沒有能量的母親,也是無知不懂法的母親,是不健康的母女關係。這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多少母親叫囂著沒有房子沒有存款我是不會嫁女兒的!天!你這是嫁女兒嗎?這是在賣女兒吧!但這種負能量的母親畢竟也只是少數,大多數的母親們還是真心愛著自己的女兒的,就像本片中的母親們。

離婚的李娜與新男友開心地笑談著

接著是安美阿姨發現女兒羅絲婚姻出現問題後,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一個不懂得自己價值的母親但安美阿姨的母親卻是劇中內心最強大的母親。在那個戰亂的舊社會,剛守寡的安美的母親被有錢有勢的男人看上,用手段強暴了她,令她不僅遭受夫家的唾棄,甚至連親生母親都不認她,覺得她丟了他們的臉。走投無路的安美母親後來又懷了強暴她的男人的孩子,為了孩子,也為了安美,她不得已做了那男人的四姨太。可是安美的母親不僅為了孩子隱忍著,為盡孝道,也不惜迷信地割手臂上的肉去餵已時日不多的自己的母親。也許是言傳身教吧,兒時的安美都看在眼裡,最後選擇尊重自己的內心跟著自己的母親一起生活。作為姨太太的安美母親一直忍氣吞聲,自己的親生兒子被二太太霸佔了也不敢聲張,只能悄悄地看上一眼。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遭受強暴時都沒有選擇輕生,卻在女兒快被二太太收買時,用自己的死教女兒看清真假,教會她堅強

安美的母親與外婆

其實安美的女兒羅絲是嫁得最幸福的一個,有一個出身豪門且很愛她的丈夫,還有一個女兒。他們是大學同學,互相欣賞而真心相愛的,丈夫甚至是頂著壓力而娶她的。可是婚後,羅絲因不習慣上流社會的交際和生活,一度迷失了自己,表面上是為了愛丈夫,跟隨丈夫的腳步走,卻一直委曲求全、自憐自哀。羅絲離那個被丈夫欣賞的自己是越來越遠,貌合神離了。就在婚姻即將瓦解時,安美及時引導了她,並講述了自己母親的往事給她,告訴她,自己的母親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而枉死了,羅絲不能再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而弄丟一段幸福的婚姻。母親的教導使羅絲醍醐灌頂,在雨中向丈夫表達了自己所想,又回到了那個令丈夫著迷的自己了。

羅絲與丈夫

現實中像羅絲這樣的女性也不少,但羅絲是幸運的,有個堅強的母親,更有個內心強大的外婆。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母親們平時對女兒或許不聞不問,尊重她,給她足夠的自由,一旦女兒們陷入危機,她們就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了。

雨中覺醒的羅絲

君直到母親去世後四個月都不曾了解過母親,其實是她自己太自卑,沒有特長,工作一團糟,也沒有結婚,一直太想實現母親的期許,但覺得都讓母親失望了。在回憶中,母女倆也為此交談過,母親其實是最了解她的,她的善良,她的獨特的風格。應該也是遺言了吧。的確,君很平凡,生活中沒有羅絲、李娜幸福,工作上不如薇莉。但只有自己的母親蘇發現了她的獨特的風格和善良,給了她信心。又從三位阿姨的口中得知自己母親的價值,從而有了些許改觀,但對母親為何要遺棄自己的雙胞胎孩子卻始終不解。

母親蘇和女兒君

直到整理母親遺物時,從父親那知道了真相,是因為當年母親在逃難的路上染了疾病,恐將不久於人世才不得已遺棄自己的孩子的。此時的君才如夢初醒,自己對母親的誤會竟會如此深!哪有母親不愛自己孩子的,若不是萬不得已,怎會輕易放棄呢?亦如林多阿姨的母親,當時的內心得有多煎熬啊!

電影中出現三次的羽毛

電影結尾君按約定見到了當年被母親遺棄的雙胞胎姐姐,恍惚中竟看到了母親一般,這應該是母親留給她最後的期許吧,她終於實現了!三人相擁著喜極而涕。就像片頭說給觀眾的一段童話寓言故事:

婦人驚惶地揮舞著手臂,只捨得一片羽毛作紀念。很久以後的現在,這婦人想給她女兒這羽毛,並告訴她,這羽毛雖不值錢,卻是來自遙遠的國度,一直載負著我的期盼。

(我是,一起來聊電影吧,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讚哦!)

相關焦點

  • 電影《喜福會》,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五月還剩下三天,我又重溫了《喜福會》,這部1993年上映的電影,至今已經27個年頭了,自去年第一次看後便記憶猶新,今天第二次看完後的我依然涕淚縱橫,感同身受啊。劇中四對母女,十二段人生,在她們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健康的母女關係。
  • 中國式母女關係 |《喜福會》
    ——埃裡希·弗洛姆今天,我們來聊聊一部關於家庭故事的影片《喜福會》,影片描寫了四位性格、命運各異的中國女性帶著期望和夢想移居美國,然而她們同出生在美國的女兒們的關係卻經歷了頗多曲折。我雖不喜歡用「中國式」這樣的字樣來概括中國人整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因為人總是千差萬別的,但站在文化比較的角度,不得不說《喜福會》中描繪的四對母女的關係頗具「中國式」的特色。這樣中國式的母愛既有不合理的期望,又有超乎尋常的付出;母女間既有相互怨恨的隔膜,又有血濃於水的深情。
  • 火影: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淺析嚶嚶怪雛田如何變成母夜叉大胃王
    有人認為,雛田的人設本來就是溫柔的大和撫子型,不應該變成春野櫻那樣的暴躁女。有人認為,雛田性格轉變挺好的,這樣可以看到更為有血有肉的一面。而且,女本柔弱為母則剛,雛田當了媽媽,這樣的改變是可以接受的。在春野櫻和漩渦鳴人走得稍微近了些時,無限月讀中的日向雛田非常霸氣地警告小櫻:敢碰鳴人我就宰了你!在漩渦鳴人維護春野櫻時,日向雛田毫不猶豫地抓住鳴人的衣領,質問鳴人為何護著小櫻。
  • 《誤殺》:我本平凡,為父則強;卿本柔弱,為母則剛
    《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保護女兒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截止2020年1月3日,票房已高達8.98億,淘票票評分9.5分,發行方也在這天宣布因市場需求,將電影下映時間從1月12日延期至2月12日。
  • 貓本柔弱,為母則剛-虎妞
    在感慨母愛偉大的時候,總會蹦出這樣的一句話-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其實這句話是對女生變成母親之後最貼切的形容。但是除了人之外,就連動物也是這樣。自從我家的虎妞成為母親之後,她身上發生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晚上,總會有外面的貓來家裡吃食,虎妞就為了在家守著孩子,就呆在樓梯口,注意著一切動靜,一旦有野貓出現,便做出了戰鬥的架勢,有好幾個晚上都聽她呼呼呼的聲音,我總是很擔心她會不會受欺負,但是結果一般都會是她更厲害一些。
  •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看張栢芝的親子照片!也知道謝霆鋒有多渣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 劉詩詩產後一年照片曝光,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在最近曝光的活動照片中,我終於看到了劉詩詩產後一年。這個人的性情像菊花一樣蒼白,而且舒展而優美的曲線使人們無法將她與「母親」一詞聯繫起來。我們只看到劉的寧靜暴露在冰川之上,但我們沒有看到她藏在冰川下的潛流。每個母親的苦澀與崩潰都是安靜的。
  • 《喜福會》:四個家庭,三代母女的命運傳承
    電影《喜福會》改編自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同名處女作,影片的導演是以細膩描繪女性人物見長的華裔導演王穎,《喜福會》講的是來自美國的四個華裔家庭中,母親與女兒的故事。《喜福會》中,母女相處的模式都是典型東方母女模式。
  • 【沙龍】Joy&Luck Club 《喜福會》藍泓電影賞析沙龍
    電影《喜福會》,四對母女的故事9月25日(周日)《喜福會》Joy&Luck Club 一場電影,一次賞析 一場沙龍,一次分享        本次沙龍將在藍泓心理諮詢中心舉辦,黃波青老師將帶領大家一起通過電影《喜福會》探索母女關係,母親的早年經歷對女兒的性格成型和婚姻觀的深遠影響,以及母女關係從衝突到相知的轉變。
  • 《喜福會》-好萊塢標杆式的華裔電影
    And u never see that,what I really am. 」「媽媽,每次你想要我做那些我做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都覺得受傷。不論你希望的有多少,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可你看不到我有限的能力,不知道我成不了你想讓我成為的樣子。」如果談論到好萊塢喜歡的少數族裔電影,《喜福會》,這部1993年的全亞裔陣容電影,是電影史上不可略過的一部。
  • 「我不喜歡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是道德綁架」
    短片只有七分鐘,但卻展現了兩代女人在面對自己孩子時候,「殊途同歸」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本性。有人說,很不喜歡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仿佛作為女子,就應該為了孩子變得堅強。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有好的母親,也有不負責任的母親。
  • 紙電影 《喜福會》
    《喜福會》是一部真正的有深度的女性電影,深入的闡述了家族內在動力的傳承,畫面極其精緻唯美。
  • 經典高分電影《喜福會》,這麼多女人都在講一個道理
    我個人不太喜歡家長裡短的劇,一群人(主要是女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矯情做作又淺薄無趣。(不是說女人本身這樣,而是我們的家庭劇執著於這樣)但對同樣主題的好電影完全沒有抵抗力。這大概證實了《喜福會》的超前,也說明電影裡女人面對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但也不只是時代的問題。歷史進程快速又緩慢,快速的是科技,緩慢的則是女性的權益爭取。無論如何,我們先從電影開始。
  • 經典高分電影《喜福會》,這麼多女人都在講一個道理
    我個人不太喜歡家長裡短的劇,一群人(主要是女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矯情做作又淺薄無趣。(不是說女人本身這樣,而是我們的家庭劇執著於這樣)但對同樣主題的好電影完全沒有抵抗力。比如《喜福會》《喜福會》是1993年的電影,時代發展近三十年,《乘風破浪的姐姐》風生水起,但很多女孩面對的問題、危機,面對這些危機時的想法和應對,似乎並沒有多少改進。這大概證實了《喜福會》的超前,也說明電影裡女人面對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但也不只是時代的問題。歷史進程快速又緩慢,快速的是科技,緩慢的則是女性的權益爭取。
  • 被丈夫拋棄、被罵小販命,灣仔碼頭「水餃皇后」逝世: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出生自山東農村,從小就學會了挖地和做飯,可最終,這家母女連這樣卑微的日子都再也過不下去了。「我從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嚴讓我無法接受這種一夫多妻的現實,為了我自己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離開。」從夫家甩臉走人很容易,可現實卻是用完了積蓄後,此時的她甚至連回家都做不到。
  • 《迷失:消失的女人》女子本弱,為母者剛
    隨著故事劇情的推動,看到的是2個偉大的母親。女子本弱,為母者剛。故事中的兩個女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最開始的根源就在於嫁錯了丈夫。寒梅是中國到韓國的女子,被迫嫁給了一個韓國人,但是因為生的是女兒,婆婆和老公不給錢治病,即使是自己掙錢去醫院給孩子看病,還是需要韓國丈夫的籤字才可以住院,為此她又努力掙錢給自己老公,這是老公嗎?那個也是他的孩子啊。
  • 2019《喜福會》電影觀後感
    作為一個喜歡跌宕起伏故事的人,或許最大的夢想和願意便是讀一部沁人心脾的小說,或者看一部血淚如瀑的電影。冰心老人曾經說過世界上的書千千萬萬,但改變命運的書卻沒有幾本,我覺得這句話同樣貼切的描繪了電影。因此當我看完這部電話,崩潰的心與默默的淚下,希望能通過人類靈魂創造的文字將之傾湧而出。
  •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一部驚悚動作好片《好女難尋》
    俗語;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指女人有了孩子之後,母愛的力量與堅強的意志力,能讓人感覺汗顏。今天sir要種草的這部電影就是關於單親媽媽為母則剛復仇的故事。女主雖然不相信這個結案事實,但也沒法子,因為當地的警方不作為已經是常事了,而自己生活的地方小鎮又是個黃毒泛濫的區域,為了能讓自己的兩個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長,女主也就忍下了,畢竟人死不能復生,而人活著還得繼續地生活下去。從那以後女主就開始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小女兒因為事發前跟媽媽出門沒跟爸爸一起,所以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依然天真活潑可愛的樣子。
  • 早在27年前,這部電影就戳穿了中國式母女的真實關係
    兩人執導的電影,都無獨有偶,與一個「喜」字掛上了勾——《喜宴》和《喜福會》。 兩部電影並稱「雙喜」,在當年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因為「雙喜」不但片名相似,就連它們所聚焦的方向也頗為相近:探討了上一代與下一代的親情隔膜,關注了東西文化的碰撞衝突。
  • 喜福會,一堂兒女的必修課
    母親剛過50歲生日,一個讓她和我都同時感到有些恐慌的數字,她也開始常開玩笑催促我早點有自己的小孩。在還沒有整理清楚我作為女兒的角色前,哪裡敢就接過這麼沉重的人類使命。恰好看了電影《喜福會》,像是個親子關係全書,幫助我去了解這個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