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高分電影《喜福會》,這麼多女人都在講一個道理

2020-09-05 三音公子

我個人不太喜歡家長裡短的劇,一群人(主要是女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矯情做作又淺薄無趣。(不是說女人本身這樣,而是我們的家庭劇執著於這樣)

但對同樣主題的好電影完全沒有抵抗力。

比如《喜福會》

《喜福會》是1993年的電影,時代發展近三十年,《乘風破浪的姐姐》風生水起,但很多女孩面對的問題、危機,面對這些危機時的想法和應對,似乎並沒有多少改進。

這大概證實了《喜福會》的超前,也說明電影裡女人面對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但也不只是時代的問題。

歷史進程快速又緩慢,快速的是科技,緩慢的則是女性的權益爭取。

無論如何,我們先從電影開始。

《喜福會》完整地講述了四對母女的故事,每一對母女之間的情感關係、個人故事發展開來都可以成為一本完整的情感故事。

四對母女裡,有側重講代際之間的誤解,有講母女之間的傳承,也有著重講宿命,或是回歸最樸素的牽絆和前輩指引。

還有見縫插針的兩代人之間各自朋友圈的融合與個性。

電影人物眾多,情節細密且故事完整,但歸根結底都在講一個道理:女性同胞,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一定要不要忘記自己的個人價值,更要勇敢爭取自己本應擁有的權利和生活。

「喜福會」本意指媽媽們的麻將聚會,大家聚在一起不為輸贏,只為分享秘密和生活,消磨時光 。

多年來,這個小小的聚會擁有四位固定成員,故事開始於一位成員,女主角阿美媽媽的突然離世。

變故發生後,在失去媽媽的痛苦中,阿美媽媽跟她朋友們的故事也相繼展開。

林多阿姨是很好強的女性,跟阿美媽媽的完美主義形成呼應,兩人既相互欣賞也痴迷比較。

尤其在對女兒的培養問題上。

林多阿姨的女兒擅長象棋,阿美媽媽也從阿美四歲就督促她練習鋼琴 。

顯然,林多阿姨贏了。

阿美在鋼琴表演上出盡洋相,林多阿姨的女兒奧莉卻被看成是天才棋手,拿獎無數,還登上雜誌封面。

但她們也有她們的問題。

曾經,小奧莉做天才棋手的那段時間,林多阿姨執著於把奧莉推出去展示、炫耀。

這讓小奧莉很不滿,她不想做媽媽的炫耀工具,並提出反抗,大鬧一場。

當時母女倆鬧得非常難堪,幾個月後,奧莉再次拿起象棋,卻發現自己真的如母親所說那樣,再也沒有回到巔峰。而這似乎也成了奧莉生活的詛咒,在失去「天才棋手」的唾手偶得後,奧莉再也沒有找到那樣的高光時刻。

如此長大,成年,奧莉一直想得到媽媽的認可。而媽媽何嘗不認可過自己的女兒,她從來都覺得奧莉是最好的。正如阿美跟媽媽之間的關係。

而盈盈阿姨跟她的女兒面對的則是命運的作弄。

盈盈年輕的時候錯信浪子,短暫的幸福後陷入長久的折磨,最後是遭遇了徹底的毀滅,錯殺親子才選擇重啟人生。

沒想到多年後,女兒居然宿命般地迷失在自己的感情生活裡,找不到婚禮裡自己的價值,得不到應該得到的尊重,但又不知如何解救自己,甚至在媽媽面前拼命掩飾自己的不幸。

都說一個人的幸福寫在臉上,作為過來人的媽媽又怎能看不出女兒的困境。媽媽自己也許軟弱過,但是在女兒面前, 總能夠快速地給出正確的指引。

如果說盈盈母女是被動地被拋進了不幸中,安美阿姨的女兒露絲則是自己主動選擇了犧牲。

女性的自我犧牲在傳統教育下顯得那麼自然。女性們總是習慣性把自己放得很低,犧牲自己成全丈夫,本是愛的付出,久而久之卻被當成理所當然,並在這種長久的理所當然中迷失掉自己。

這一切安美媽媽看在眼裡,這讓他想到自己的媽媽,付出一生,被誤解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才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用死的方式來實現和爭取到兒女的權益。

說到底,所有的女性,無論是自我認知和成長,還是面對不公和命運,每個人都要去爭取。

尤其女性。

相關焦點

  • 經典高分電影《喜福會》,這麼多女人都在講一個道理
    我個人不太喜歡家長裡短的劇,一群人(主要是女人)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矯情做作又淺薄無趣。(不是說女人本身這樣,而是我們的家庭劇執著於這樣)但對同樣主題的好電影完全沒有抵抗力。比如《喜福會》《喜福會》是1993年的電影,時代發展近三十年,《乘風破浪的姐姐》風生水起,但很多女孩面對的問題、危機,面對這些危機時的想法和應對,似乎並沒有多少改進。這大概證實了《喜福會》的超前,也說明電影裡女人面對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但也不只是時代的問題。歷史進程快速又緩慢,快速的是科技,緩慢的則是女性的權益爭取。
  • 紙電影 《喜福會》
    《喜福會》是一部真正的有深度的女性電影,深入的闡述了家族內在動力的傳承,畫面極其精緻唯美。
  • 【沙龍】Joy&Luck Club 《喜福會》藍泓電影賞析沙龍
    電影《喜福會》,四對母女的故事母親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行為對你的影響;從小到大似乎做什麼都不能讓母親歡心;媽媽焦慮 恐懼,傳遞給女兒焦慮,恐懼;媽媽在婚姻裡沒有價值,女兒在婚姻裡也不敢發聲,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 只有母親是自己的根----觀電影《喜福會》
    電影《喜福會》展現了8位女性的生活,號稱是一部真正的女性影片,有人說,這是關於女性最好的電影。 女兒認為母親對自己失去信心,女兒認為無論取得怎麼樣的成就都比不上得到母親的歡心。 母親認為女兒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給女兒丟臉了。所以對女兒保持了距離。 母親告訴薇莉:自己的母親告訴我,一定要有主見。現在林多用同樣的道理來教導女兒,堅持自己的主見,不要怕媽媽不喜歡。
  • 《喜福會》-好萊塢標杆式的華裔電影
    And u never see that,what I really am. 」「媽媽,每次你想要我做那些我做不到的事情的時候,我都覺得受傷。不論你希望的有多少,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可你看不到我有限的能力,不知道我成不了你想讓我成為的樣子。」如果談論到好萊塢喜歡的少數族裔電影,《喜福會》,這部1993年的全亞裔陣容電影,是電影史上不可略過的一部。
  • 2019《喜福會》電影觀後感
    作為一個喜歡跌宕起伏故事的人,或許最大的夢想和願意便是讀一部沁人心脾的小說,或者看一部血淚如瀑的電影。冰心老人曾經說過世界上的書千千萬萬,但改變命運的書卻沒有幾本,我覺得這句話同樣貼切的描繪了電影。因此當我看完這部電話,崩潰的心與默默的淚下,希望能通過人類靈魂創造的文字將之傾湧而出。
  • 異性相處,被男人寵到骨子裡的女人,都有點「不講道理」
    事實證明,那些真正被男人寵愛的女人,都是不講道理的,因為她們有恃無恐,知道不管怎麼樣,男人都會讓著自己,即使自己沒有道理可言。這是被偏愛的女人,才擁有的底氣。事實上,這樣的底氣,從來都不是男人給予的,而是女人自己用技巧和套路得來的。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那些被男人捧在手心的女人,其實脾氣都很大,有點「不講道理的」。當然,這種不講道理,不是無理取鬧,也不是無事生非。而是牢牢的抓住男人的軟肋,在不影響彼此感情的前提下,適當的「作」。
  • 《喜福會》《拆彈部隊》等電影入選美國「國家寶藏」
    每年,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都會遴選一批影片,讓其享受國寶級文化作品的待遇,永久收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助其萬世流芳。當地時間12月14日,今年享此殊榮的二十五部美國國產影片名單出爐,其中不乏《發條橙》《怪物史瑞克》《蝙蝠俠:黑暗騎士》這些全球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 這八部高分電影讓我明白八個道理
    電影是藝術,雖是一種創作卻也來源於生活,裡面蘊含的意義也可能大於生活本身,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這十部高分電影,貫穿了我整個青春,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體會,每看過一部就深深記住了其中的道理,分享給你們。這部電影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老師放給我們的,當時並沒什麼啟發,只是覺得這個人好厲害,竟然可以越獄……後來,每當現實令我疲憊失去信心,重溫此片就會有新的力量。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的影片,回顧那一段經典臺詞「有的人的羽翼是如此光輝,即使是世界上最黑暗的牢籠,也無法長久的將他圍困!」是多麼的令人振奮。
  • 喜福會,一堂兒女的必修課
    母親剛過50歲生日,一個讓她和我都同時感到有些恐慌的數字,她也開始常開玩笑催促我早點有自己的小孩。在還沒有整理清楚我作為女兒的角色前,哪裡敢就接過這麼沉重的人類使命。恰好看了電影《喜福會》,像是個親子關係全書,幫助我去了解這個命題。
  • 這些超高分電影講的都是一個樸素的道理:認識自己
    最近重溫了幾部電影史上的經典,發現好電影,大部分談論的都是一個話題:一個人內心的掙扎,與不斷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聞香識女人》中的中尉是另外一個令人感慨的人物。其實這是一部被名字耽誤的好片,影片的內涵要遠遠高於「女人香
  • 《喜福會》|母女之間通常都是誤會
    文 | 梓童是女孩、女人、母親,也是女兒。電影裡的林多阿姨的女兒,從小就擅長下棋,每次拿獎之後,林多阿姨總要到處去炫耀。她女兒奧莉非常看不慣她的行為,怒氣衝衝的對母親說:「既然你那麼喜歡炫耀,幹嘛不自己去下。」奧莉總認為她是在幫母親下棋,為了對抗母親,她選擇不再下棋。
  • 《喜福會》:四個家庭,三代母女的命運傳承
    電影《喜福會》改編自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同名處女作,影片的導演是以細膩描繪女性人物見長的華裔導演王穎,《喜福會》講的是來自美國的四個華裔家庭中,母親與女兒的故事。《喜福會》中,母女相處的模式都是典型東方母女模式。
  • 《喜福會》丨最適合和女兒一起看的電影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非常適合女兒和媽媽一起看的電影《喜福會》。這是一部由美國華人女性導演王穎指導的根據華裔女作家譚恩美同名作品改編的電影,一部女性寫給女性的電影。這一部電影,四個家庭,三代女性的故事,其實濃縮了許許多多中國的女性---女兒,母親和外婆的故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母親,和祖輩的女性。雖然片中有些地方處理地還不夠中國稍顯彆扭,卻仍值得你花上一個下午,泡一壺茶和媽媽一起看,看完,還可以聊聊天。
  • ​原來這麼多經典電影都出自他的手筆!
    基本是每部作品都有被改成電影或電視劇。而且,基本都是他親自操刀改編!! 比如,這兩年熱播的美劇,多少你都會看過或聽說過吧。這部電影獲得了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而在豆瓣所有「金的電影」中評分排名第2的,依然不是恐怖片,是一個溫馨的成長故事。
  • 《花木蘭》女配更搶鏡,迪士尼認證公主客串,她演過《喜福會》
    近日,從去年開始就備受網友期待的《花木蘭》終於上線,但是沒想到的是播出後評分卻是一致的差,僅有4.7分,電影中的化妝造型、故事人設等都被吐槽不斷。該電影中不乏超級巨星,鞏俐、甑子丹、李連杰等人的參演也沒救得了這部電影。
  • 情人節特刊 | 10部冷門經典高分愛情電影
    對熱戀中的情侶來說(老夫老妻也一樣),今天當然是個極特殊的日子。
  • 孫儷:聰明的爸媽從來不急於講道理,您可以這麼做
    這句電影中的臺詞,說出了無數孩子的心聲:大人總是會給我們講很多的大道理,但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我們到底有沒有在聽,他們不在乎。知乎也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初中的時候,媽媽每天在我耳邊嘮叨:早戀影響學習,網吧壞人多。
  • 【美國作家】譚恩美和《喜福會》
    譚恩美的暢銷書「喜福會」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25種語言文字,並被改編成一部由她擔任製片和編劇的主要電影。你怎麼看譚恩美的喜福會?
  • 不要跟媳婦講道理,能氣死你
    這幾天我發現家裡快遞包裹越來越多,心想,肯定是媳婦又網購了好多東西,我一一打開包裹,有她的鞋、化妝品、小零食、衣服、指甲油……我無語了,她這麼花錢豈不是敗家嘛!晚上吃飯時,我就給她講了一個故事,是我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故事,說是法國一個王妃,特別敗家,花錢如流水,最後她跟她老公都被送上了斷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