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指導,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主辦的「時報金犢獎」,創辦於1992年,1997年進入大陸地區,截至到2020年已經連續舉辦29年,是一個世界華人大學生創意比賽公益大平臺。
時報金犢獎是一個公益類青年創意獎項,取「初生之犢不畏虎」之意,因專業嚴謹,創意水平高,被業界譽為「青年創意奧斯卡」。該賽事是全球首創青年創意競賽模式,也是全球華人地區歷史最悠久、覆蓋區域最廣的青年創意活動。
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 專本環藝1801班同學:
翁巖、韓依鳴上臺領獎照片。
2020第二十九屆時報金犢獎圓滿落下帷幕,這一屆華人青年創意賽事攜手眾多優質品牌共創青年賽事,收到來自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港澳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法國、韓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家共1410所院校71519件參賽作品。
7萬餘件作品中通過三輪評選選出:年度最佳金犢獎1名、跨境特別獎1名,金犢獎17名、銀犢獎18名、銅犢獎16名,以及地方賽區的一、二、三等獎和最佳美術設計、最佳文案對白、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互動、最佳新銳獎。
2020年12月18日,「2020西雙版納金犢創意節世界旅遊名城論壇暨時報金犢獎、時報金像獎、金手指獎頒獎典禮」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曼聽御花園舉辦,數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創意青年和師生代表共同見證榮耀時刻。
我校藝術學院專本環藝1801班同學:翁巖、韓依鳴,多件作品脫穎而出,斬獲大獎,再添榮光。
作品《曼聽佛語-果味普洱茶套裝》獲得跨境特別獎;銀犢獎;大陸賽區二等獎。
作品《納有好果》榮獲跨境佳作獎;城市形象設計優秀獎。
作品《「拇指」奇遇記》獲得最佳美術設計優秀獎;跨境特別獎優秀獎;廣告設計平面類優秀獎。
兩位同學同時獲得2020第二十九屆時報金犢獎學生評審委員聘書。
指導老師陳騰麗獲得時報金犢獎優秀指導教師獎、金犢獎推廣教師聘書。
創意闡述:
西雙版納是鑲嵌在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的熱點旅遊城市之一。
我們此次設計是以西雙版納普洱茶為主的文創伴手禮,產品外形採用西雙版納著名建築——曼飛龍筍塔為原型,體現出西雙版納鮮明的民族特色,並且此產品可以拆分進行使用,內附有茶杯、茶杯託、香臺、香灰碗,讓消費者在異地品茶的同時能感受西雙版納的傳統文化氣息,此外在其收納的狀態下也可以成為一個工藝品擺件。
在紋樣的設計上,我們提取了傣錦的圖案紋樣以及西雙版納熱帶動物水果等造型元素,將兩者相結合。
《納有好果》
創意闡述:
以西雙版納水果乾為主的文創伴手禮設計,選用了鳳梨、樹莓、芒果、蒲桃、龍眼等當地特色水果,做出適合饋贈與活動的禮品包裝。整體風格使用鮮明活潑的色彩,呈現出民族的熱情以及夏日的活潑感。
外包裝採用西雙版納傣族竹編的傳統工藝美術形式,體現出西雙版納鮮明的民族特色;內包裝則將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與果乾元素結合作為包裝的插畫主體,後續仍可推出多款系列民族人物。
此外,在包裝內側將少數民族的插畫人物設計在內包裝的紙盒裡,讓顧客進行剪裁拼接,在環保不浪費材料的同時品嘗美味果乾並自己動手diy,增強伴手禮趣味性。
創意闡述:
在三幅簡單的卡通場景中,藉助「拇指」在不同場景下的生活體驗來展示我們的創意。
其中百醇藉助「拇指」在休閒時光的單人溫泉體驗以此體現其醇香輕鬆時光的生活態度。百力滋以俠客為主角,用其沉浸修煉快刀斬竹的場景完美體現了其SLOGAN「盡享我的時刻」同時側面烘託了本產品的酥脆。百奇則由一個原始部落其樂融融的午餐場景構成,該幅作品用他們與同伴分享食物的畫面點明了本產品的主題。
分別闡述百奇和百醇以及百力滋三個產品的不同產品理念。
這次的榮譽是對藝術設計學院師生們努力和實力的認可,也給予我們繼續再創明日輝煌的動力。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無錫太湖學院藝術學院必將穩步步前行、積極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