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犢獎與武漢傳媒學院在沿襲以往的創意分享會啟動之前便開啟了創新又「大膽」的深度合作,金犢獎組委會結合武漢傳媒學院的具體情況,邀請了「前上海奧美執行創意總監」餘子筠老師,三方共同探索創新式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採取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創新形式:除去創意分享會之外,又增設了了「線上+線下」的「面對面」授課形式;共計5次(3次線上溝通,2次線下授課),總歷時3周21天60餘個小時,在此期間金犢獎組委會與餘老師共同見證了武傳學子1000多個idea的產生。
藉由此次合作取得圓滿成功的盛況,金犢獎希望可以將這種創新合作形式傳遞給更多的高校。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回味此次創意之旅。
在「創新式深度合作」首輪分享開始前,組委會與餘老師深入探討,選取了8個最具「特色」的創意案例,剖析其中的創意點,從而「啟發」同學們的創意思維。分享過程中餘子筠老師告知大家:廣告不是循規蹈矩走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一條路,而是要走街串巷,拐彎抹角,去發掘別人從未走過的路;創意就是不守本分地走彎路,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第二輪「創新式深度合作」結束後,組委會多次與老師、同學們進行溝通、收集反饋,並與餘老師實時同步,從而進一步商議接下來幾輪的授課方向。此次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不僅使同學們成長更加迅速,而且更加密切了金犢獎 、 武漢傳媒學院以及創意導師三方之間的聯繫。
第四輪「創新式深度合作」的內容更是別具匠心,金犢獎組委會與餘老師「現身說法」,不僅為到場的小組發放精心準備的「評委旗」,更是採用了在現場用業界評獎的策略啟發同學們的創意思維、鼓勵大家打破束縛與思維定勢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後多組成員依據此次「啟發」再次完善idea並表示:這樣的創新形式使他們進步神速,希望這樣的授課多來幾次。
辛苦的付出終有結果。在「金犢獎全球創意分享會武漢傳媒學院站」分享會的現場,餘子筠老師詳細說明了10個小組在21天是如何從100餘個idea一步步完善最終形成一個具有靈魂的「big idea」的。說明之後餘老師也對大家的作品進行了深入點評與剖析,最後從10組中選出5個idea向現場的各位「客戶」進行提案,並組織出席此次分享會的各位成員評出最有創意的idea。此次創新形式下的佼佼者也獲得了餘老師與金犢獎組委會共同準備的「特別獎品」。
分享會結束後,金犢獎的各位導師、餘子筠老師與同學們以及他們辛苦創作的作品一同合影留念。此次創意之旅,到這裡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俗話說得好,自己說好不算好,受眾說好才算好。咱們也來聽聽參與此次「金犢獎與武漢傳媒學院的創新式深度合作」項目的同學們的心聲。
「金犢獎的準備實在是太周到了,通過這5輪提案,21天的學習,每組100餘個idea的產出,我們大家了解到了創意到底應該怎麼玩、big idea到底是怎樣產出的。5輪分享會給與了我們太多的東西。」
感同身受的不僅是參加了「創新式深度合作」項目的同學,其他到場的同學們同樣收穫頗豐,大家紛紛表示希望金犢獎多承辦類似活動,並表示自己一定會用此輪所學來參加金犢獎,用自己的「big idea」斬獲屬於自己的金犢獎。
金犢獎此次並未採用外界所謂的「速成」方式,而是選擇更純粹的方式去引導、啟發同學們的思維,這次嘗試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成功與大膽的嘗試,金犢獎也會不斷創新,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好的平臺,助力創意青年成長。同樣,我們期待更多學子支持、參與金犢獎,與我們共成長!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所主辦的「時報金犢獎」,創辦於1992年,自1997年進入大陸地區以來,截至到2018年,在中國大陸已經連續舉辦二十一年,是一個世界華人大學生創意比賽公益大平臺,從最開始的幾百幅作品發展到2018年的上萬件作品。參賽的學校也由原來的一百多所高等學校增至一千餘所高校參加,輻射到30餘個省級行政區。每年邀請合辦單位 ,包括40餘家媒體、1141所高校院系,十餘家企業,參與的師生近60萬人,專業設計師500人。每年會把製作完成的競賽策略單和教學光碟寄給學校,並接受學校申請,進入兩岸約六十多所高校進行校園創意日巡迴宣講。海峽兩岸的廣告教育和學生作品交流也從而得以實現和發展!27年來培育超過1000萬名學生進入相關領域,因作業嚴謹專業權威,被行業稱為青年創意的奧斯卡,華人圈歷史最悠久的青年創意獎項。
官方微博:@金犢獎
官方網站:www.ad-young.com
官方郵箱:jindujiang@126.com
北京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8號和喬大廈A座201室
聯繫方式:8610-65818799-128
聯絡人:周智
上海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虹許路558號2樓(旺旺集團北大樓)
聯繫方式:021-61151111-214772
聯絡人:胡錫銘
臺北
地址:臺北市南港區重陽路120號2樓201室(中視大樓)
聯繫方式:8862-27880161-11
聯絡人:林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