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長城》熱映,這一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2021-02-08 光明日報


12月16日,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長城》在國內上映,將賀歲檔的氣氛推向了高潮。該片集結了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景甜、劉德華等眾多中外明星,再加上這是張藝謀第一部奇幻片、第一部英文片、第一部3D片、第一部合拍片等名頭以及刷新了中國影史的1.5億美元製作成本,可謂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那麼,這部用國際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有沒有辜負人們的期待?


《長城》講述了一個中國故事。來自歐洲的僱傭軍威廉·加林與佩羅·託瓦爾來到東方,意欲盜取中國人的黑火藥,卻意外發現長城竟是為抵禦怪獸饕餮所建,由神秘的精銳部隊無影禁軍常年鎮守。

在三次抵禦饕餮的慘烈戰鬥中,威廉逐漸為中國軍人的勇敢、互信和犧牲精神所感召,決定留下來加入無影禁軍,為人類而戰。

《長城》以宏大語調講述了這個關於長城的古老傳說。影片透過西方人威廉這個他者視角,在與饕餮的交戰過程中不失時機、以微知著地展現當時中國卓越的軍事力量、領先的科技水平、繁榮的社會文化以及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

這部電影的內核,實際上是人類在面對災難時的個體選擇與自我救贖。雖然套用了好萊塢常見的怪獸片類型模式,片中無影禁軍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與子同袍的團結精神、無私無畏的家國情懷,卻道出了長城世代屹立不倒的深層原因,宣揚了中國式英雄主義。正如觀眾在社交媒體上所感嘆的那樣,「這一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了」。

《長城》展現了一批中國文化符號。張藝謀用超凡的想像和豐富的細節營造影片的歷史質感、人文情懷和藝術美感,讓其充盈著深厚的中國意蘊,令觀眾在品味、解讀的互動交流中獲得別樣的觀影樂趣。影片的核心符號是長城這一人類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工程。長城自古便是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的象徵,也是民族精神與人類文明的凝結,是海內外公認的能代表中國的地標之一。選擇長城作為電影片名和主要場景,顯示出創作者的雄心和氣魄。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貪婪無度、以人為食的兇獸,先秦時期的《山海經》等古籍對它的形象和習性有過記載。影片將饕餮設計為每隔六十年便出現一次、為禍人間的怪獸,寓意上蒼對人類貪慾的懲罰。因此,《長城》中的饕餮與大白鯊、巨蟒、恐龍等其他知名電影中的怪獸形象相比,有著更為明確的意義指向和更為深刻的價值承載。

片中,守衛長城的無影禁軍共由五支部隊組成,分別是飛索部隊鶴軍、弓箭部隊鷹軍、工程和火炮部隊虎軍、近戰部隊熊軍、步兵部隊鹿軍。影片借鑑中國傳統的「五禽」意象,靈動地詮釋出不同軍種的特點,展示出古人高超的軍事智慧。

此外,還有傳遞軍情的烽火臺、寄託心願的孔明燈、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等,影片用一系列中國元素、中國文化符號勾勒出一個真實、鮮活且令人神往的古代中國,構築出具有中國氣派的影像奇觀。

《長城》探索出一種中國式大片的創作新模式。該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與美國的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是迄今為止好萊塢與中國電影公司最大規模的合拍片案例。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好萊塢最大的海外票倉,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吸引了眾多好萊塢電影公司前來謀求合作。而中國電影在獲得國內票房的飛躍式增長之後,也將目光轉向海外。這樣的合作是水到渠成的,張藝謀將其稱作「借水行船」。

除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影片的職員表同樣令人矚目。主要編劇託尼·吉爾羅伊是《諜影重重》系列電影的編劇;視效團隊工業光魔曾經參與製作《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阿凡達》等影片並多次摘得奧斯卡獎盃;片中怪獸、武器、盔甲的設計團隊來自曾經參與製作《指環王》《金剛》《魔獸》等影片的維塔工作室。可見,所謂中外合作,不應只停留在資本運作、發行渠道層面,更應深入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中去。雙方通過長時間、面對面的協同工作,直觀地了解彼此的流程、工藝、習慣、思維方式,以理解對方的電影文化、電影產業、電影市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合拍」的合拍。從這個角度看,《長城》在青島東方影都雲集了世界頂級的電影從業者,堪稱中外電影合作領域一次具有積極意義的嘗試。2017年2月,《長城》將登陸北美市場。此番「普天同映」,能否締造中國本土導演在海外主流院線的市場紀錄,令人期待。

應當承認,這部影片也存在一些瑕疵。例如,人物形象刻畫不夠、故事情節轉換生硬、場面調度缺少鋪陳,多少折射出此類合拍片在國際合作中溝通不暢、語境轉換中觀念差異的毛病。但作為一部商業大片、大眾電影,《長城》這部影片對於整個中國電影產業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影片本身,如果一味以普通電影創作藝術質量優劣的標尺來考量,恐怕有些苛責。

正如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帶動了國內電影市場十餘年的高速增長,《長城》也被寄予了推動中國商業電影踏上海外徵途、打造國際影響力的厚望。正如張藝謀所言,中國電影尤其缺乏那種能在海外主流院線上映的、影響世界大部分年輕人的大片;如果電影是個工業體系的話,這是重工業,是支柱產業。中國電影要進一步發展,首先需要解決的正是如何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的問題,這一課是我們必須補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電影史再次選擇了張藝謀。電影《長城》對於中國電影的產業升級、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中國文化的海外輸出,都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2016年12月19日14版《「他者」眼中的中國英雄》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期編輯:孫嘉靖、王遠方、孫小婷


相關焦點

  • 《長城》饕餮攻城 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電影《長城》 終於來了!片中的人物服裝和造型也或多或少能看出張藝謀過往電影的影子,從《英雄》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對於駕馭古裝大片的戰爭場面已經頗有經驗。據統計,《長城》幕後團獲得了103個奧斯卡相關獎項及提名,這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史無前例的,絕不僅僅只是張藝謀導演所說的「一支國際化的劇組」。
  • 電影《長城》全明星戰「饕餮」,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通過與饕餮之間的戰爭,張藝謀不僅將中國古人們的異想天開,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更首次以全球大片的形式向中國及世界觀眾呈現一場中國英雄保衛人類的戰爭,大家也因此笑稱「這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來拯救世界了。」
  • 【電影】《長城》全明星戰「饕餮」 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通過與饕餮之間的戰爭,張藝謀不僅將中國古人們的異想天開,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更首次以全球大片的形式向中國及世界觀眾呈現一場中國英雄保衛人類的戰爭,大家也因此笑稱「這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來拯救世界了。」
  • 電影《長城》全明星戰「饕餮」, 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通過與饕餮之間的戰爭,張藝謀不僅將中國古人們的異想天開,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更首次以全球大片的形式向中國及世界觀眾呈現一場中國英雄保衛人類的戰爭,大家也因此笑稱「這次,終於輪到中國英雄來拯救世界了。」
  • 電影《長城》全明星戰「饕餮」 終於輪到中國英雄拯救世界
    37國主創齊聚只為張藝謀  103次奧斯卡築造國際大片《長城》發布會開場,集結的五軍將士全副武裝,聲勢浩大地登場,列陣舞臺兩側,導演張藝謀以及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劉德華、威廉•達福、張涵予、鹿晗、彭于晏、林更新、鄭愷、陳學冬、王俊凱幾位主創,在戰鼓聲中攜手登臺。
  • 【影評】長城
    秦特效自不用說,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目前的巔峰,即使再無腦的黑子,也不敢說這是五毛錢做出來的特效,目前為止國內特效做的最好的一部片子,與多數好萊塢電影相比也毫不遜色。甚至可以說,在玩冷兵器作戰的特效上,世界上鮮有導演比張藝謀更加出色,更何況,長城並不是一部全魔幻的架空電影,它有它真實的歷史背景存在,限制更多,這點就更加不易了。
  • 不看《長城》非影迷丨上映4天破5億,這回輪到中國拯救世界了.
    還有可以投擲大火球的巨型投石機這部電影不僅是講英雄抗擊饕餮,更是把默默守護人類的長城的文化意象發揮到極致。這樣創造出的「中國式英雄」形象既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用又符合了電影的寫實原則。 長城的最頂層有可以從地面升起的鷹巢 馬特·達蒙 飾 僱傭兵威廉當大家知道馬特·達蒙將飾演主角的時候,紛紛吐槽白人拯救世界梗。
  • 好不容易有篇誇《長城》的影評,還被美國網友怒懟
    ,老謀子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口碑撲街的《長城》終於在2月17號,在北美3326家影院大規模上映。 由於本片的宣傳方在北美宣傳時一味打馬特達蒙的明星牌,在海報和預告片中都大大拔高馬特達蒙的中心位置,再加上《長城》的片名,讓美國吃瓜觀眾一度以為達蒙演了個中國人,於是,多年來平權鬥士們對白人演員演其他種族的演員這一現象的不滿,一下子宣洩出來,在推特上一窩蜂的嘲諷。雖然後來知道達蒙演的其實只是個歐洲人,但還是對這種「白人英雄拯救其他種族」的故事很不買帳。
  • 《長城》觀影福利多多,還不快來看!
    說《長城》是2016年最該看的片子,小編是有依據的!因為《長城》擁有太多的「中國第一」了。首先從題材上看,《長城》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片。在以前的「合拍片」中,拯救世界的往往是外國的超級英雄,中國的演員對劇情推動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小編拍著良胸說,《長城》絕對不一樣。
  • 張藝謀746稿打造饕餮 鹿晗自曝拍《長城》難入戲
    張藝謀746稿打造饕餮 鹿晗自曝拍《長城》難入戲 時間:2016.12.0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 分享到:
  • 一部《長城》影評界就掐起來了,好不熱鬧
    》終於上映。電影講述的是在中國宋朝,駐守在長城的神秘之師:無影禁軍,抵禦著每60年都來侵犯肆虐一次的怪獸饕餮。兩個西方僱傭軍戰士因為探尋黑火藥來到中國,結果在長城和無影禁軍相遇,並共同制敵的故事。所以劇情很簡單,但是劇本以驚人的效率在美國磨了7年才轉到咱張藝謀導演的手裡。
  • 《長城》影評
    昨天跟朋友出去吃飯,順便也看了一場國師張藝謀的新電影《長城》,正好寫個影評給大家參考一下。
  • 為什麼《長城》的豆瓣評分只有4.9分
    儘管,最終的成片依舊有很多缺點,但毫無疑問,《長城》的確通過實實在在的一部電影,向世界傳播了古老的中國文化。誠意和形式是真的做到位了。因此,平心而論,《長城》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國電影。▼2002年,張藝謀以一部《英雄》吹響了國產高投資大片的號角,隨後,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狂飆,與好萊塢全球擴張的步點,漸漸踩到了一起。
  • 一部《長城》,竟然炸出了這麼多妖魔鬼怪
    前兩次,分別是《活著》,還有《英雄》《活著》奠定了張藝謀華語片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的地位,而《英雄》則開啟了中國商業大片的新模式。是中國電影不可不提及的兩道分水嶺。這一次,他帶來了一部陣容迄今為止最豪華、製作投入迄今為止最大的電影。《長城》大部分中國人,恐怕也是第一次見識見到一部中國電影,有這麼大陣仗。不過有意思的是。
  • 【紳士影評】寫一篇對得起自己良心的《長城》影評
    在全中國都在黑《長城》的時候,我本著一顆對「影評」二字、對自己所寫下來的文字負責的心,一定要讓這篇影評問心無愧。我認為那是對老謀子直接的侮辱,至少在我看來,《長城》中也有著某些暗地裡的妥協,但是比起《富春山居圖》那種赤裸裸的洗米行為,好了太多。在豆瓣上看到一兄弟說:「打出這行字之前很擔心不黑本片顯得自己沒B格,但是有時候需要勇敢一次。」這是一部有失落也有驚喜的電影,老規矩,上面已經談了這麼多的卑鄙小人,現在也應該說說這部電影讓人驚喜與失望之處吧。
  • 《長城》:饕餮舌尖上的中國
    饕餮在古漢語中為古代惡靈之一,超級能吃,會吃掉整個世界。今天的故事主題就是什麼吃,和什麼不被吃的故事!今天來扯一扯大饕小饕老饕們的饕餮盛宴,扯一扯這饕餮舌尖上的中國!先不扯故事本身,就黑火藥的發明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文明進程,王朝更替,歷史改寫,文明重塑,等等不一而足!炸死個獸王自然不在話下了!對了,對於那塊磁石的作用,對饕餮的特異功能,如果我沒猜錯,指南針應該也許可能一定也是中國發明的了,所以對於磁鐵,磁場的理解也是中國發現的!
  • 電影《長城》中的怪獸究竟是什麼?文末附【中獎名單】
    今日上映的電影《長城》中「饕餮」究竟是一種什麼怪物?電影《長城》影片充滿中國元素,電影中的怪獸饕(tāo)餮(tiè)原型是中國神話古籍《山海經》中所描述的一種神獸。(電影《長城》中的饕餮)饕餮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
  • 《長城》:一次好萊塢大片套路的張藝謀式複製
    《長城》:一次好萊塢大片套路的張藝謀式複製 時間:2016.12.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結冰 分享到:
  • 張藝謀:我為什麼願意拍《長城》
    中國英雄和西方英雄有什麼不同?「如果沒有張藝謀把控,做成的英雄可能就比較西化。」羅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西方式的英雄一般比較詼諧,喜歡邊打邊開玩笑,中國的英雄就比較嚴肅。」中國化改造,還包括結尾大戲。劇本原本寫著:五千人大軍打五千怪獸——這很西方;張藝謀提出,要十萬軍隊以上的大陣容才好看——這也很張藝謀。最終,最多的時候,電影同一場景裡出現了三十一萬多隻怪獸。
  • 【劇寶評論】《長城》:電影創作的歧路
    我們是中美合作,是世界一流的編劇、導演、演員陣容,用的是中國最著名的文化符號長城和饕餮,更何況,我們的投資也是超一流的,這一系列世界一流的元素在世界一流的電影工業組合下,能不是一流產品嗎?你們給出差評,不是惡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