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個複雜而有趣的事情,它滿足你自我挑戰的成就感、從無到有的創造欲,獲得更飽滿的人生體驗,同時也會對你的抗壓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關鍵時刻的決策能力形成終極挑戰。有人備受煎熬,有人卻能享受愉悅。
我們採訪了紅布林PLUM的創始人&CEO徐薇,講述了她的創業緣起和人生選擇的思考。徐薇曾任創新工場投資總監,四年前開始創業,之後就像遊戲裡打怪升級一樣,停也停不下來,並享受著「極大的愉悅感」。
徐薇,曾任創新工場投資總監,2017年創辦紅布林PLUM。紅布林PLUM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致力於高端審美資源的循環利用,為賣家提供一站式的寄售服務,實現足不出戶閒置變現。為買家提供獨一無二的高性價比商品和優質服務。
四年前,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家裡經常發生這樣的討論:「老婆,你回想一下離開投資工作,後悔嗎?會不會覺得好不容易有的積累,一下子又斷了。而且創業這麼辛苦,作為一個女生,做高級職業經理人不會更輕鬆嗎?」我們家是雙創家庭,除了我像一個女漢子那樣從零開始創業之外,家裡另一位也離開投資工作轉向了創業。我之前甚至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雙創家庭是什麼樣的》,從人生選擇和職業規劃的角度具體闡釋過,為何我兩雙雙下海。現在距那篇文章的寫作時間,也已經過去三年多了,我們遇到了更多之前沒有預料到的難題,但都還在繼續前行,像遊戲裡打怪升級一樣,只要還能活下去,就不願意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增長各方面的技能,感覺是人生極其難得的歷練。
創業沒有絕對意義的結果,這件事的本質是關注過程,甚至享受過程。建立任何一個大事業都需要恆心,永遠都是在原本期望目標實現之後,再次升華。此刻回望當初,很開心當時選擇了一份熱愛的事業,讓我有足夠的信心和熱情投入其中。
▌選擇創業,是因為想做一個創造者
四年前,在做了一段時間投資,並且不少人都評價我非常適合做投資的時候,我卻體察到自己在工作中開始有懷疑的態度。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之後,我認識到投資雖然適合我,但不是我當時的最優匹配。風險投資人確實是相當好的職業選擇,屬於那種工作成就感比較高,又可以做一輩子的職業。因為工作的對象是這個社會上最具有創見和實幹精神的人——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CEO,可以跟他們探討前瞻性的問題,並能間接參與到一些巨變過程中。
但對於我個人來說,還是有不合契的地方。投資人的工作不能讓我達到終極滿足,甚至越是站在近距離觀察的角度,我越能夠意識到內心深處的渴望,並不想做一個評判者,而是想做一個創造者。我更享受那個創造的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更飽滿豐富的人生體驗。在認清自己的這一死性之後,我選擇了辭職創業。
我創辦的公司叫紅布林PLUM,是一個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切入點的選擇契機很簡單,因為熱愛。我從小就是一個無比熱愛「買買買」的人。做投資人的那段時間是我「購物戰績」最光輝的一段,那時候,我被封為海淘小隊長,定時帶同事們搶折扣拼箱子……後來,一次旅行中我偶然逛了古著店,從此對Vintage著了迷,從日本的中古店到舊金山最大的Vintage街區,淘貨成為了我的人生一大樂事,衣服也越來越多開始出自於Vintage。當喜歡升級成迷戀後,我便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內就沒有一個靠譜的二手交易平臺可以逛呢?
那我做一個好了。
▌投資風險分散,創業就是all-in
坦白說,創業是一件低概率會成功的事情,方向、團隊、執行、市場,各個要素都對了也不一定獲得大成,但只要有一個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公司的命運岌岌可危。
很多原來投資圈的好朋友,跟我有一樣的兩個觀點:
1、最聰明的人不會去創業;
2、做投資多了就更不敢輕易創業。
確實,創業和投資的區別,就像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和幾個籃子的區別,投資可以做到風險分散,而創業就是all-in。更寬泛地說,創業和做職業經理人的區別,是前者負責整個公司和團隊的生死,後者是主要把公司和團隊交給你的那份工作做好。職業經理人即使主動性極強的那些,會超出職業分配去做更多分外之事,也極少會碰到需要負責所在平臺生死的問題。再直白一點說,前者是你需要操心除了你自己之外所有其他人的飯碗問題,後者是你絕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操心自己的飯碗問題。
聰明人從理性的角度看,必然會選擇風險可控,回報更可預期的方案。做投資的聰明人就更會如此選擇了,因為見證過無數失敗案例才能看到一個成功,大部分風險投資基金最後的回報是靠命中1-2個足夠大的成功案例實現的。既然明明知道創業是一個大坑,為什麼還要往裡面跳?而且是在你還有其他綜合投入產出比效益不錯的選擇之下?
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理性之外還有理想和熱情。人生在世,也不能僅僅是個冷靜的計算器,只從回報率和風險角度考慮問題,做人生選擇。在守住生存和生活底線的基礎之上,最好也隨性一把。之前看到一篇他人寫的關於創業者群體的文章,有一個有趣的觀點:創業者其實是更「聰明」的一群人,因為他們是犧牲短期利益和舒適度,來博取更長線更大的回報,所謂「耐得住寂寞和旁人不解的眼光,走向偉大」。我覺得更恰切的評價是,有創造欲望的理想主義者,所有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經常不被他們放在第一位去考量。試想下,有哪個現實主義者會拋棄安逸的平臺,非要走一條可能從未有人走通過的路,冒著有去無回的風險?
▌如果重新選擇,答案是堅定的yes
回到文章一開頭時提到的家人對我的拷問,創業真的值嗎?我的回答是堅定的yes。當然首先因為創業是自己的選擇,成年人做了慎重的選擇之後,自然要堅持下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過程中有極大的愉悅感。創業能讓自己保持通透的理性思維,不斷的做好預判控制好風險,讓結果儘可能呈現預期的那樣,這個過程雖然艱苦但也酣暢淋漓。除了理想主義情結之外,創業者的另一個特點,是自我挑戰意識強。或者說,就是不畏懼困難,有冒險精神,天生樂觀,遇強則強。
我在面試公司小夥伴的時候,經常問的一個題目是:你的人生到現在為止,最大的挑戰或者說挫折是什麼?大部分人的答案,包括高考失利、戀愛失敗、家庭關係不順等。如果拿地震級別來做比擬的話,這些都還不算大地震,但也確實能測出來一個人的抗壓能力和逆境逆轉能力了。佛家有一句話叫做,大悲大喜,大徹大悟。人生越早經歷難的考題,越能練就一身武藝,不驚不懼,所向披靡。公司的小夥伴們常感嘆我的情緒管理能力太強,什麼時候看情緒幾乎都是一條直線,還是正向積極能量的,好像再大的事在我面前都不是事。
我認為這也是作為一個創業者、企業管理者和團隊Leader,必要的基本素質。這樣才能處事不驚地做對每一個關鍵決定,並在公司和項目發展的任何時候激勵到他人,形成向心凝聚力。用最通俗的話說,我就是要做一個「可以讓所有人信賴並盡情依靠的人啊」。
當然,現在依然會有很多人問我,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一次,你還會選擇創業嗎?我的回答依然是yes,而且是堅定不移的yes。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