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的兒子沒考中進士,無奈在牆上寫首詩,宰相讀完親自舉薦他

2021-01-12 美詩美文

提起才思敏捷者,很多人都會想到七步成詩的曹植,不過在歷史上還有一位比曹植七步成詩更誇張的文人,傳聞他作詩可以八叉手而成韻,被世人稱為「溫八叉」,他就是溫庭筠。不過溫庭筠雖然才思敏捷,卻有些太過恃才傲物,得罪了一眾權貴,導致他屢試不中,一生際遇坎坷,潦倒度日。

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溫庭筠的兒子溫憲也繼承了父親的才學,年紀輕輕便頗有詩名,按理來說科舉中第應該不難。不過溫憲和溫庭筠一樣,同樣喜歡寫一些諷刺權貴的詩文,這自然也是讓當權者對他不喜,所以溫憲進士考試也是屢試不中,和父親溫庭筠如出一轍。不過,溫憲的運氣比父親要好些,遇到貴人相助,最終如願考取功名。

話說一次進士考試放榜之後,溫憲趕忙去觀看榜文,結果不出意外又是名落孫山。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落第,再加上他對自己才學的自信,也知道這是有人從中作梗,但是作為一介布衣他縱使有滿腹悲憤又能如何?於是無奈的溫憲回到暫住的崇慶寺借酒澆愁,酒至正酣,溫憲內心的不平不吐不快,於是便揮毫在寺院牆壁上寫下一首詩:

《題崇慶寺壁》(唐.溫憲)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裡絕音塵。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這首詩可謂字字是淚,滿是悲切。前兩句描寫的是艱難處境,家中十餘口處於貧困潦倒的境地,都在等著自己能夠得以金榜題名回去。離家半年,家人都在千裡之外,沒有一點點音信。詩人的艱難處境在這兩句中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讓人不忍卒讀。

詩的後兩句則是詩人自己落第的感慨。如今的自己人雖未老,但鬢髮已然斑白,但卻依舊只能作為科舉落第者困在長安城中,自己早已是心如死灰,不抱什麼希望了。這兩句將詩人心中的無奈和憤懣和盤託出,讓讀者不由為詩人的不幸遭遇而心生同情。

而正是這首詩,最終成為了溫憲命運的轉折點。當他題詩後不久,當時的宰相鄭延昌來崇慶寺上香,在寺廟的牆壁上讀到這首妙詩,心有感傷之餘也是起了愛才之心,於是便命人尋得了此詩的作者溫憲。等回到京城,鄭延昌便馬上找到了當時掌管科考的官吏,親自舉薦了溫憲,而最終溫憲也得以如願,終於高中進士,開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不得不說寫得一手好詩,在唐代是真的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溫憲的前半生和自己的父親溫庭筠何其相似,但就是因為落第後在崇慶寺題的這首詩,卻讓他被愛才憫才的鄭延昌所賞識提拔,得以不再重蹈溫庭筠覆轍,也算是幸事。

其實因為一首詩而改變命運的事,不僅發生在唐代,在宋代也曾發生過。宋仁宗時期,有一位書生名為姚嗣宗,自感報國無門便憤憤然在驛站的牆壁上題寫了一首詩,詩云「踏碎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窮鱗。」這首詩被當時的一位大官無意間讀到,很賞識他的才華,於是便立刻向朝廷舉薦了他,最終這位書生終得平步青雲。

從這些「一詩改變命運」的故事中,其實我們可以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機會總是不期而遇的,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遇到,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都需要豐富自己,只有這樣等機遇來臨時我們才能抓在手中。要不如果沒點真才學,這兩位書生又怎麼會迎來自己命運的改變呢?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解讀溫庭筠《碧澗驛曉思》:清晨夢醒時寫了一首詩,成為經典之作
    令狐綯比溫庭筠大17歲,溫庭筠到了長安參加科考不中,結識了令狐綯的兒子令狐滈,進而結識了宰相令狐綯,令狐綯本來挺看好溫庭筠的才華,比較器重他,但溫庭筠做的幾件事實在不漂亮,惹惱了令狐綯。所以,令狐綯給溫庭筠基本沒有帶來幫助,但總體來說不怪令狐綯,是溫庭筠做事確實不太合適。
  • 溫庭筠遇賀鑄:相逢何必曾相識
    溫庭筠自己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寫的詞,在自己遠離人世後,會被廣為傳頌,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中《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便是出自溫庭筠之筆。按這樣的情況,依照正常劇情,溫庭筠應該在考試中一舉中第然後大鵬展翅,可是,溫庭筠的人生劇情卻不是這樣寫的。溫庭筠確實有才,也確實成功通過地方考試,獲得鄉貢資格。
  • 溫庭筠:恃才傲物的落魄才子
    寫豔詞,被當作是不入流乃至下流的,這跟早些年杜牧寫豔詩飽受非議是一樣的。然而歷史的弔詭在於,溫庭筠在現實中的挫折,正是他死後成名的資本。在他死後六七十年,後蜀出了一本暢銷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66首,溫庭筠由此被奉為中國詞史上第一個流派「花間詞派」的鼻祖,影響深遠。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 溫庭筠|溫良如玉、庭院深幽、筠竹青青
    連續多年被剝奪進士考試資格,十年內四次應考不第,到花甲之年才當了個從六品學官,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混跡酒肆青樓。但他幾乎窮盡了文人能有的技能,不僅吹拉彈奏音律辭賦,無所不通,他還喜歡譜曲,不知不覺間,竟然成為一種新的抒情詩體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雖然溫庭筠也寫過幾首比較知名的古詩,但是他在詩壇的名氣只能說是平平無奇。真正令溫庭筠聞名遐邇的,是他的詞。
  • 想改回中國籍的明星,李連杰沒成功,只有他們倆改了回來
    還據說,額,他得罪人來,至於得罪誰,你懂得...你說考不中就考不中吧,這兄弟突然發現科舉考場,可以進行行為藝術。他忽然發現了代考的樂趣。你們不是因為這個那個的不讓我考中嗎,好,我就幫別人考中!這不,傳說前幾年的滿分作文,就是這位&34;兄寫的。
  • 當溫庭筠遇到賀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從《望江南》到《商山早行》,成了多少人對溫庭筠最初的印象。特別是那一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幾乎是逢考必出。它大概也是出卷老師的最愛吧。 溫庭筠自己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寫的詞,在自己遠離人世後,會被廣為傳頌,曾經熱播的電視劇《甄嬛傳》中《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便是出自溫庭筠之筆。
  • 溫庭筠的一首絕美詩作,其中的名句人人皆知,寫盡人生的辛酸無奈
    事實上,溫庭筠詩詞俱佳。除了這些香豔纏綿的「花間詞」外,他還創作了大量表現羈旅愁緒、個人遭際、仕途失意的詩歌,氣韻清新,極有風骨。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首他的絕美詩作《商山早行》,其中的千古名句人人皆知,寫盡人生辛酸無奈,感動千古。全詩如下: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 溫庭筠:悲劇人生下的詩歌美學
    溫庭筠的遠祖溫彥博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做過宰相,封虞國公。 溫庭筠在《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中自註:「予先祖國朝公相,食採於並汾。」溫庭筠在《上令狐相公啟》中說:「嵇氏則男兒八歲,保在故人。」《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詩中「嵇紹垂髫日,山濤筮仕年」,用嵇康死後,嵇紹被山濤照顧成長的典故。
  • 14歲唐代才女學進士在牆上題詩,竟成流傳千古之作,巾幗不讓鬚眉
    那戲文《女附馬》中的情節,終究沒發生在現實中,這令唐代大才女魚玄機頗為不服。作為唐代有名的才女,魚玄機5歲就能背詩,7歲便自己寫詩,10歲時憑藉一首《江邊柳》讓當時已經成名的溫庭筠當場收她為徒。這天14歲的魚玄機來到長安城南的崇真觀玩耍,恰逢一群新科的進士們意氣風發地在牆壁上題詩,待他們都寫完後魚玄機也上前去寫下了這首《遊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
  • 《長安十二時辰》的程參:天寶三年,中了進士的他為什麼不開心?
    《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情設定是唐玄宗天寶三年, 這一年無論是對的岑參個人還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都意義非凡。 對岑參來說,那一年他在三十而立之年考取了進士。 要知道,唐代的科舉考試是很難的,應試的人多,考中極少。《新唐書·選舉制》總結唐代取士的方法,分「歲舉」、「制舉」兩種情況。
  • 八叉|雙手交叉八下,科考詩成八韻,大唐詩壇第一快手溫庭筠
    詩聖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一詩中讚譽詩仙李白曰「李白鬥酒詩百篇」,意思是說,李白在酒後作詩是即快又多,當然這是杜甫所有詩文中難得的幾個誇張詩句中的一個啦。溫庭筠影視劇照嘿嘿,李白鬥酒詩百篇那時太誇張,但大唐歷史上還真有一位這樣的大咖,他就是才氣滿滿,顏值弱爆,有著「溫八叉』之稱的晚唐大詩人溫庭筠。
  • 溫庭筠的一首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成了《甄嬛傳》的主題曲
    溫庭筠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仕途不順,雖然那些攀附權勢的官場之人能夠在仕途上抑制蔑視權貴的溫庭筠,使他窮困潦倒且抑鬱不得志,但是在詩詞方面卻難以束縛溫庭筠。溫庭筠的才華橫溢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詩詞上孜孜不倦的他最終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 溫庭筠滿腹經綸,瀟灑不羈,為什麼卻偏愛閨情之詩
    屢試不第、親人相繼離去、人生跌宕起伏,但是溫庭筠依然瀟灑自如。不管你是朝中權貴,還是市井平民百姓,在他的眼中都是一般無二。至於他的詩如此偏愛寫女子閨閣,個人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幼年失去父親,終日與母親姐妹生活 溫庭筠的出身,其實是不錯的。雖然到了溫庭筠這一輩,整個家族已經沒落了,但是作為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裔,受祖上的庇佑依然可以過的不錯,這個好處主要體現在溫庭筠從小所受的教育上面。
  • 兩度入蜀溫庭筠的花間成都
    晚唐文壇,溫庭筠堪稱奇才。作詩,與李商隱齊名,號稱「溫李」;填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他精通音律,工詩擅詞,作賦才思敏捷,「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彈,有孔即吹』」,能詩、能文、能樂、能詞,樣樣精通。溫庭筠在《上學士舍人啟》中寫到:「某步類壽陵,文慚渙水,登高能賦,本乏材華,獨立聞詩,空尊造詣。在蜀郡而惟希狗監,訴河流而未得龍門……」借漢武帝時狗監楊得意推薦司馬相如的典故,表達希望入蜀後有人舉薦自己的願望。
  • 孟郊46歲中進士,寫首詩表達心情,一不小心創造出千年流傳的成語
    孟郊,是我們都熟悉的唐代詩人,他的一首《遊子吟》是我們從小都會背的詩,其中最深情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極言母愛之偉大,打動了多少身為兒女的人們。孟郊的父親只是一名小吏,所以他從小家境清貧,性格孤僻,很少與人往來。
  • 李商隱有首寫雨的詩,詩中沒有雨字卻句句講雨,寥寥數語令人叫絕
    例如雨,就是古詩中最常見但又不尋常的意向,例如杜甫的「潤物細無聲」中的喜雨,溫庭筠的「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中的愁雨,都很好地牽動著我們的情緒。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詩名叫《微雨》,是一首很經典的雨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所寫,是一首五言絕句。
  • 約定十年婚娶,沒想到多年後她已嫁人生二子,杜牧懊惱地寫了首詩
    說的沒錯,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確實是杜牧的鍋,不管他是因為忙於仕途,還是自己忘記了,總之就是沒有按約定時間來娶,所以怨不得別人。杜牧也知道是自己錯失了,沒辦法,只好懊惱又失意地寫了這首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 李紳當了宰相後,為何不像他《憫農》詩裡寫的那樣關心百姓
    唐代詩人李紳寫下的兩首《憫農》,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啟蒙唐詩。而作者李紳悲天憫人,敢於為農民發聲的可貴品質,也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不過,當後來李紳官至宰相,已經有能力改變農民生活狀況的時候,他似乎成了一名殘酷的剝削者,不再奉行「憫農主義」了。李紳這樣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
  • 唐詩演義3:陳子昂說蜀道艱難,我不想爬來爬去,今年就要中進士
    此時明月在天,上官儀緩轡徐行,即興吟詠了這首詩。在場的文武百官覺得上官儀神採飛揚,飄飄欲仙,簡直不是人。但上官儀寫得最多的還是「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飛雲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一類的詩,人稱上官體。這種詩就象濃妝豔抹的所謂美女,卸妝後其實平淡無奇。上官儀被後人記住還有一個緣故,他是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
  •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晚桃》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嗎?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晚桃》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詩嗎,怎麼理解?《晚桃》是劉長卿的八首組詩中的一首。看標題我們就知道,這八首詩都是他寫給禮部李侍郎的。而內容,大標題是「雜詠」,那就是看到什麼寫什麼,寫的標的都是日常所見的雜物,也就是隨感。禮部李侍郎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