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竹菊,說起來似乎是個古老的話題,
但有些話題說多少年都是不會陳舊的!四君子,應該就是!
曾經有無數人繪過梅蘭竹菊,譬如金石就給大家分享過李漁《芥子園畫傳·梅蘭竹菊》(康熙版),便是李漁當年遍邀名家所作的彩色套版古籍。
李漁《芥子園畫傳·梅蘭竹菊》(康熙版)
他們的清雅、含蓄、高節,更是我們今天「繁忙」社會缺少的一些些冷冷清清吧!蔡泓傑老師,偏居浙江桐鄉,可能與大都市的繁華失之交臂,但卻有幸與君匋先生藏印日日相望,獲得了更多獨處遐想、安靜品讀的好時光!
梅蘭竹菊於他,更是如多年好友,既可入印,更可寫文,心間的那些小確幸滿滿溢於筆尖石上,讓我們大家都能跟隨他的作品靜一靜!
宋人有「幾生修得到梅花」之句,亦有林和靖 「梅妻鶴子」的典故,背後是否真有「吳山青,越山青……」的悲情?至於吳昌碩先生所云「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細細品來,真箇是梅花知己!
![]()
![]()
![]()
![]()
【邊款】高標逸韻。放翁《詠梅》詩中有此四字。庚子冬,泓傑刻石。
![]()
![]()
![]()
![]()
【邊款】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陸凱詩,泓傑。
![]()
![]()
![]()
![]()
【邊款】梅花知己。缶翁雲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真愛也。庚子冬,泓傑刻石。
![]()
蘭、竹,我愛其雅、潔。《長物志》論及雅玩之道,於我而言只能看看罷了。不過閒適之事,自古就有雅俗,我能做的也就是胡亂種點花草,隨意置些玩物,俗是俗了點,白相還是好白相的。老家屋後有個竹園,見有數小叢青翠可人,遂擇一移至盆中,供之案頭。離了故土,別了親眷,料非竹之所願。來到小城,走進書齋,願我之竹平平安安。 我曾植春蘭數種,大多養了數月便漸漸凋萎,縱能綠意不減者,然少有著花。唯有宋梅一叢養了兩年,但見花葉齊發,令人欣喜。惜花逐漸凋零之後,葉也日益枯瘦,最後僅剩二苗病弱殘喘,視之不免戚戚然。今植下四季蘭兩種,葉姿確實遠遜春蘭名種,少了許多婉約。然聞此草易發苗,易開花,花香亦可。看來「世間好事難兼得」七字,真實不虛也!
![]()
![]()
![]()
![]()
【邊款】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唐彥謙詩。泓傑刻石。
![]()
![]()
![]()
![]()
「四君子」篆刻專場——蘭 篆刻「名在山林處士家」【邊款】雪徑偷開淺碧花,永根亂吐小紅芽。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政坐國香到朝市,不容霜節老雲霞。江蘺圃蕙非吾耦,付與騷人定等差。楊萬裡詩。庚子,泓傑刻。胡蘭成說:「竹子的好處是一個疏字,太陽照進竹林裡,真箇是疏疏斜陽疏疏竹,千竿萬竿皆是人世的悠遠。」我愛竹,說不出緣由,不過說不出的倒往往是發自內心的。鬥室之中疏疏斜斜三兩枝,已然賞心悅目,足矣。至於竹之高雅那是竹的事,人的庸俗那是人的事,種與不種,一樣的高雅,一樣的庸俗。梁實秋云:「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看來此老是有辦法的。或者如馮夢龍講的:「三杯竹葉穿心過,兩朵桃花臉上來。」如此,雅呀、俗呀、肥呀、瘦呀……都到九霄雲外去了。林徽因先生有首詩叫做《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至於究竟為誰而寫,則與我何涉?只是我也喜歡這四月的天罷了。暖暖的陽光,輕輕的風,縱有乍暖還寒的時候,終究是向著暖處的。細細想來,人間不止有四月天呀!盛夏和蓮花的結緣,深秋對黃葉的期待,寒冬與飛雪的偶遇,暮春跟暖陽的約會。縱是每一天,也是極有意思的,清晨對美好時光的企昐,傍晚對時光流逝的戀戀……愁與樂大約自古就是並行的吧。無奈時倒可以如陳繼儒《小窗幽記》中所言:「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只可惜於我而言,棋不善,酒也只能如木心先生說的,做個「無酒量的貪杯者」。竹之愛,倒是發自內心的。不過想想蕭鼎那句:「風吹竹葉如濤,似光陰無聲無息地掠過,白了髮鬢,斷了相思。」不免悽悽然。還有沈三白的:「每當風生竹院,月上蕉窗,對景懷人,夢魂顛倒。」又如何教人樂得起來?所以麼,種竹兩三竿足矣,免得風生竹院聲蕭蕭了。至於花,花開花謝自有時,也不都在人間四月天。但無論如何還是要種的,因為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塵」,香如故。
![]()
![]()
![]()
「四君子」篆刻專場——竹 篆刻「山水松竹之間」【邊款】山水松竹之間。寄情於山水松竹之間,醉心於茶酒,相忘於江湖。庚子冬,山中歸來作此。泓傑記。
![]()
![]()
【邊款】凌雲勁竹真君子,空谷幽蘭絕美人。庚子冬,泓傑於毅軒。
陶彭澤愛菊,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我是極嚮往這般境界的。周敦頤說:「菊之愛,陶後鮮有聞。」二老相距六百載,而自周老至今,又近千年矣,菊之愛者未知幾何?想來應該是不鮮的,只是多為陶之名所掩罷了。就像一說到愛蘭、愛梅、愛蓮、愛竹,我們的反應往往是王羲之、林和靖、周敦頤、蘇東坡一樣。
菊於我,倒是不陌生的,兒時鄉裡戶戶年年種菊花。吾鄉之菊為茶菊,曰「杭白菊」。雪白的花瓣金黃的花蕊,素雅的色彩,簡單的搭配,全無觀賞菊的妖嬈萬分、風情萬種。花一開,大家白天忙著去採菊花,晚上忙著蒸菊花,第二天又忙著曬菊花……如此循環往復,手忙腳亂、腰酸背痛,全然沒有陶淵明所謂的悠然。
這菊花一直要開到霜打,四周已蕭瑟,剩下的花蕾在寒風中顫顫巍巍地開著,花瓣已被凍得發黃而蜷縮。在我們的眼中,此時的菊花苗已經完成了使命,所以還未等她開完最後一朵,當然在風霜中未必就能開完最後一朵,花枝已被剪去,只留下根在泥土裡。不過待到來年春天,必定抽出新芽,一派生機,仿佛這傢伙未曾經歷那嚴寒,仿佛後面也不會有那般嚴寒。
愛菊談不上,不過我突然佩服起菊花來了。
![]()
![]()
![]()
「四君子」篆刻專場——菊 篆刻「秋叢繞舍似陶家」【邊款】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詩。泓傑刻,庚子冬月。
觀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感覺,仿若回到了民國,
錄齋並不敢說蔡老師水平已經堪比民國大家,
但其文字、其篆刻,那一種雋永、清淡、隨性的狀態,我們現在並不能常見,
錄齋是很喜歡的,而且也有不少小夥伴跟錄齋一樣喜愛,
趁著年關將近,一年的辛苦也算到了個頭,
趁著放假休息之前,給自己的心裡種下一點寧靜,
年終獎發多的小夥伴可以豪爽擁有,
如果兜裡不寬裕,也沒有關係啊,精神的愉悅也是一樣的!動動手指轉發給更多的朋友同欣賞!
如果您想擁有,識別
二維碼進
金石微拍堂,也可以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
交個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