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位故意要當」菜鳥「的人

2021-02-14 瞬間思路

這是一期能聽的桌遊節目,也是一篇能讀的桌遊文章。

如果您想馬上聽到新節目,直接拽到最後,點擊左下角的 閱讀原文 就OK了。但如果您有時間,不妨順便看看這篇導讀。

「桌遊菜鳥?那這個人是新人嘍?」

 

最早認識「桌遊菜鳥」是在去年高雄的桌遊月光節現場,當時他正在滿場飛一般地做採訪,而我也僅僅以大陸來的桌遊自媒體人身份和他打了個招呼,然後也就各忙各的了。但從那時開始到後來的上海SHM,北京DC……隨著越來越多的出現交集,我也越來越多地聽說了這位臺灣桌遊自媒體同行的消息。而且有趣的是,越是隨著了解的增加,他的身份就變得越加多樣。從一開始的自媒體人,到遊戲活動推廣人、桌遊代理商,甚至原創遊戲出版商……與此同時,桌遊菜鳥的微博也變得更加活躍起來,飛快的內容輸出讓人不禁疑惑,「桌遊菜鳥」這個招牌背後真的只有自己一個人而不是一支團隊嗎?而這個疑問讓我對「桌遊菜鳥」更加好奇。

 

終於,借著一次菜鳥來到天津出差的機會我採訪了他,並把前前後後所有問題全盤託出,這一次很多疑惑已久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甚至這次採訪的收穫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小時候叫Peter,年少時叫 peterkim,長大了叫 Peter Liao,也有人叫他 Perer、阿P、彼得……但在桌遊圈子裡,他是「桌遊菜鳥」。其實,菜鳥在桌遊圈子裡可真不是菜鳥,Peter曾經奮鬥於軟體科技行業,桌遊一直是他的愛好。但用他自己的話說兩年前不知為什麼突然就開始沉迷於深度策略遊戲的魅力,越陷越深,後來開始記錄自己的遊戲心得,慢慢的就走上了桌遊自媒體這條路。不過,在這條路上 Peter 有自己的規劃和打算。

多年從事桌遊推廣活動令Peter注意到一個問題,身邊的玩家人數雖然在增多,但是核心玩家和萌新玩家之間的分割也在加劇,Peter認為如果缺少中間過度階段的玩家,那麼早晚極客玩家的圈子越來越小,萌新玩家則會淺嘗輒止最後依然放棄桌遊,這其中最缺少的就是如何讓兩端能夠連接起來的人。於是,Peter決定自己成為這樣的角色,為新玩家搭建一座更加深入桌遊圈內的橋梁,讓只知道《大富翁》的玩家也能輕鬆進階。

 

而為了讓更多新人也能看自己的文章、參加自己的活動,Peter乾脆把自己的筆名就定為「桌遊菜鳥」意思是哪怕你是個新人,這裡也能找到你有興趣的內容,畢竟寫文章辦活動的這個人自己也是個「菜鳥」。就這樣,讓成了一個故意要做「菜鳥」的人。

介紹完「桌遊菜鳥」的來歷,就是電臺節目特有的內容了:精彩對話集錦,當然,一般這個集錦都來自我們節目中那些不太正經的部分,而這期節目中,雖然「菜鳥」自己比較認真,但無奈三個天津人圍攏之下也由不得他嚴肅認真這四個字有太多發揮空間。

等下,瞬間思路、老浣,這不是兩個天津人嗎?對,我還拉來了另一位天津的桌遊自媒體人——地核工作室的房老師,這樣就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兩岸桌遊自媒體人多方論壇了,相當靠譜。


瞬間:雖然房老師也在天津但其實很少有時間來錄節目

    房老師:高總覺得我咖位不夠

    瞬間:今天我暗示了半天讓你走,最後你還是坐在這了

    房老師:全靠臉皮厚

房老師:我有個小表妹叫婷婷,今年三年級,她就是更喜歡來我這玩桌遊

    瞬間:你為她把電視扔了?

    房老師:也不算特意為她扔的

老浣:我孩子今年四歲……唉……是四歲麼?

    瞬間:這你還猶豫?是親生的嗎!?

菜鳥:大概兩年前不知道是被雷打到還是怎樣突然開始玩重口

 菜鳥:我從玩家做到媒體做到代理做到出版社……

    瞬間:你的身份跳躍很快,我們三個人也做了這麼久自媒體,可是從來沒跳起來過

    房老師:一直在後退

    老浣:趴這就沒動過

    房老師:活著就不錯了 

房老師:為了玩桌遊,婷婷(房老師的小表妹)要學會選擇放棄別的東西,比如說……

     瞬間:學習?

     房老師:……………… 

#   瞬間:最初是怎麼想到做自媒體的?玩桌遊做自媒體有一種把科技點點到岔路上的感覺。

     菜鳥:哈哈哈

#   菜鳥:遇到放假我會在我家舉辦「桌遊精神時光屋」,就是朋友們來連續玩幾天……

     瞬間:房老師,這聽著很像你們搞過的「桌遊馬拉松」?

     房老師:喪心病狂

     瞬間:對,喪心病狂馬拉松

#   菜鳥:朋友們會帶著睡袋來我家

     瞬間:你聽聽人家,你們還出去租房

     房老師:我們太奢侈了……太奢侈了……

#   菜鳥:當時萌新玩家轉型極客,也進入了狂熱購買的階段

      瞬間: 喪心病狂

      菜鳥:沒錯,沒錯

#   菜鳥:到我兒子三年級學會自己看說明書了,我就解脫了

     瞬間:不得不說,我到現在都不愛自己看說明書……

#   瞬間:我感覺現在臺灣做桌遊教育的老師在增多?

     菜鳥:不是增多,是劇烈增多

#   房老師:婷婷他們這樣小孩子尤其家裡獨生子女,更渴望陪伴,而不是打遊戲,比如黑魂之類

     瞬間:看你說的……我都不渴望去打黑魂

#   菜鳥:嬰兒的本能,你們沒孩子,還不了解

     瞬間:這我得從找對象開始

 菜鳥:臺灣的設計師什麼樣的成績才能達到一般上班族的水平生存下來呢?簡單說眾籌30萬人民幣的《泰山》這樣的項目一年最少要做到五個。

#    菜鳥:小柴為了做桌遊開出版社而旅居德國了

      瞬間:嗯,他居還是其次,主要是旅

#    菜鳥:最近臺灣紅的視頻主播是 李宓

      瞬間:人家是明明非要靠家世活著,卻非要為桌遊奉獻熱情

#    瞬間:莉莎老師的360度桌遊直播也很有意思

      菜鳥:沒錯,你別看她一個漂亮女生,可絕對是硬核玩家,喜歡《蓋亞計劃》,我的媽呀~

      瞬間:厲害,厲害!

  瞬間:高雄好吃的很多

      房老師:一看你去就沒幹正事

      瞬間:仔細想想好像展會就是耽誤我兩天的吃喝行程……

   

  

瞬間思路、老浣、桌遊菜鳥、房老師

以上均為胡扯精選,更多正經內容,還請點擊 閱讀原文 收聽播客節目

本期節目名稱:來自寶島的桌遊菜鳥

節目主持人:老浣 瞬間思路

節目嘉賓:桌遊菜鳥 房老師

播放平臺:喜馬拉雅電臺、荔枝FM、蜻蜓FM 搜索 桌遊IPLAY 即可

朋友,點個 | 好評 | 啦~


相關焦點

  • 中國菜鳥,要做國際物流的鯤鵬
    波蘭,菜鳥跨境包裹網絡快遞員正在處理來自中國的包裹一、「一鍵」進口,海外商品直發20多個國內電商平臺今年1月,嵐溱就預感海外供應鏈可能會緊張了。「我們每月平均80萬訂單,涉及天貓國際、有贊、一條、小紅書等10多個平臺,備貨量要達到4個月。
  • 自從有了菜鳥驛站,快遞成了「慢遞」
    於是,他查看了淘寶上的快遞員聯繫方式,表示要投訴,快遞員讓他不要投訴。第二天上午,曹先生的商品終於被送到了家門口。事後曹先生打開小區業主群,發現菜鳥驛站送貨慢的事已在群裡「炸鍋」,並引來眾怒。一位小區居民忿忿地反映,她在網上買了黃油、奶酪等生鮮食品,並且備註了生鮮食品,但商品還是在菜鳥驛站存放了48小時,「這些食品在沒有保鮮措施的情況下放置48小時顯然會變質的。」居民隨後去和賣家溝通,賣家表示不退款,居民只能去投訴。
  • 《平凡的榮耀》:權謀爭鬥的職場劇和菜鳥小白孫弈秋的逆襲之路
    ,一個高中生憑什麼在金宸資本立足,碩士生被淘汰的都不計其數,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高中生進入四組能幫什麼忙,可以說一開始吳恪之在心裡就判了孫弈秋的死刑,他就是個「垃圾項目」,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可言,估計他也猜到那是曲忠輝的故意安排,只是不清楚孫弈秋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 菜鳥驛站:抱歉 您的快遞在G309國道燒了!新型詐騙來了
    董先生說,給他發送簡訊的是一個個人手機號,他根據對方的簡訊的進行信息回復,故意寫錯了自己的名字和電話。但是對方卻沒有核實出來,還回復已經給董先生帳戶進行了退款,而這個退款帳戶就是發簡訊的手機號。這樣互相矛盾的事情讓董先生起了疑心,懷疑對方是詐騙。
  • 中年菜鳥VS小鮮肉菜鳥?《菜鳥老警》獲ABC全季預訂!
    大不了重頭再來』《菜鳥老警》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對於每個人來說,重新開始並不容易,對於來自小城鎮的John Nolan(約翰?諾蘭)來說更是如此。四十多歲的諾蘭畢業於賓州州立大學,法律預科,但當了20年建築工人。離婚後,他對生活沒有了期望,偶然間,諾蘭目睹了一場銀行搶劫案,自此,他決定實行planD,追逐自己的警察夢想。
  • 菜鳥:輕舟穿過萬重山
    數位化:菜鳥初心菜鳥公司的全名,是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名字上看,這理應是一家穿西裝打領帶的科技服務公司。馬雲也曾經說過,我們不會自己做快遞。不過,2013年菜鳥起步,第一個項目就是拿地建倉。一時間,關於菜鳥要做物流地產的質疑聲不斷。外界不僅要問,科技在哪裡?
  • 校草轉型職場菜鳥表現亮眼,趙又廷髮型惹眼,一部被低估的電視劇
    他認為是老總在故意給他難堪。大發雷霆後,讓白敬亭辭職。職場小白剛上班就遭遇打擊。劇中的很多橋段都會讓人回憶起自己曾經的菜鳥生涯。剛入職充滿了期盼,但是會議記錄也做不好。更誇張的是連最簡單的複印都不會。其實不然,職場菜鳥最常幹的就是複印。但是經常會找不到複印室,或者不會操作。關鍵還不敢問人,既怕丟人也怕被拒絕。做什麼事都是畏畏縮縮。
  • 電影《菜鳥》 沒夢想的人不悲傷
    柯有倫飾演萬年龍套,卻心懷大夢想的「小飛」,很容易讓人想起最初苦苦為夢想掙扎的自己。  回想起若干年前我們初入社會,職業生涯也都是從菜鳥開始的,而後各自的軌跡開始有別,有人飛黃騰達有人默默無聞,有人提早從人生路上退場,還有人變成了自己厭惡的人。
  • 菜鳥:輕舟穿過萬重山-虎嗅網
    不過,2013年菜鳥起步,第一個項目就是拿地建倉。一時間,關於菜鳥要做物流地產的質疑聲不斷。外界不僅要問,科技在哪裡? 如今回看,所有的科技都不是空中樓閣。物流行業自身就是重資產、重運營,數據大量分散在各個物流節點。
  • 《菜鳥老警》——內森·菲利安真當警察了
    這就是ABC開發的新劇《菜鳥老警》,這部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內森·菲利安飾演主角John Nolan,一位40歲的菜鳥,以前沒有從事的行業跟警察沒有任何關係。他來當警察只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警察夢,所以他離開了原本舒適的小鎮,和一群同樣是菜鳥的新人執行任務,只不過其餘人都是二十出頭。
  • 菜鳥驛站物流服務升級 無人取件機、無人車來幫忙
    其中,菜鳥驛站榮獲「年度新銳創新品牌優秀案例」。組委會評議認為,菜鳥驛站升級為數位化生活服務站,通過數位化升級,帶來無人取件機、無人車送貨等快遞服務。今年5月21日,菜鳥驛站宣布,已在全國多地上線無人車送快遞:在杭州、成都、上海、天津等地,部分小區居民、高校師生已用上無人車新服務。
  • 平臺化的菜鳥裹裹,已成2億人生活方式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深幾度(ID:deepchanpin)作者:深幾度菜鳥裹裹過去幾年的平臺化之路,正在改變2億人的生活方式。據艾媒諮詢《2019中國消費者線上快遞寄件專題研究報告》顯示,收方網民快遞寄送遇到最頻繁的困擾是無法同步的物流跟蹤信息,佔據了33.7%的比例,而寄件價格定價不規範(28.7%)和上門取件不及時(21.6%)也是網民加減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 現在的菜鳥裹裹真的很「菜鳥」快遞不快也不遞
    站在菜鳥門口打個電話,你的快遞放菜鳥驛站!我就盡到告知義務了,離家就20米都不願意送!小件兒還行,大件兒根本搬不動!強烈要求快遞送貨上門,除非客戶同意不能直接放在菜鳥驛站!以前都是送到家,現在都送到菜鳥驛站,也不問你同不同意?
  • 菜鳥網絡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04808
    菜鳥網絡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04808原標題:菜鳥網絡成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04808菜鳥網絡關聯公司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新增一條被執行人記錄,執行法院為貴陽市雲巖區人民法院,案號:(2021)黔0103執445號,執行標的:104808。
  • 小店經濟亮了:菜鳥驛站「救活」餃子館
    陝西餃子館開菜鳥驛站自救,生意活了。  西安高新區,早上9點到晚上9點半,是橡樹街區菜鳥驛站的營業時間,也是「陝西水餃家宴」的營業時間。  餃子館是老店。49歲的老闆李愷是陝西武功人,做餐飲30年,有了自己的餐廳,生意一直紅火。沒想到,一場疫情突如其來,對餐飲有了影響。
  • 菜鳥上線第三代無人倉
    品玩10月30日訊,今天一段菜鳥無人倉的視頻爆出,這是菜鳥的第三代無人倉,近日在天津和南京先後先後投入實戰,實現了從存儲到發貨的全流程。 第三代倉庫機器人速度更快、續航時間更長、承重更高,並且添加了5G網絡,可以通過物聯網接口連接更多智能設備。
  • 薛之謙不懼「菜鳥」挑戰 《跳躍吧菜鳥》加持後輩
    作為選秀節目的老前輩,薛之謙在節目現場還獨家傳授藝人法則,讓「菜鳥們」受益匪淺。菜鳥覺醒 現場挑戰薛之謙在10位靚麗美少女的歡呼聲中,20位「菜鳥」悉數登場,作為新生代全能偶像的後備軍,究竟哪幾位菜鳥最受女性觀眾的青睞呢?為了爭取成為綜藝界黃金搭檔的機會,「菜鳥們」使盡渾身解數,紛紛亮出看家本領,惹得臺下觀眾尖叫連連。
  • 「菜鳥」發展史——三問之
    2013年—2019年,「菜鳥」不斷獲得資本加持,阿里加持股比上升到63%。根據「菜鳥」官網披露,「菜鳥」最近一輪增資在2019年11月,阿里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幣233億元,持股從約51%增加到約63%,「菜鳥」及其他股東也參與了新一輪融資。未來,「菜鳥」始終以行業整合者的姿態持續投資物流鏈上下遊,開始由「輕」變「重」。」
  • 末端配送升級:從「菜鳥驛站」到「菜鳥裹裹」的雙向實驗
    為了解決物流最後100米的痛點,菜鳥率先探索建立多元化服務的菜鳥驛站,與中通、圓通、韻達、申通、百世快遞等中國主要快遞物流公司一起,全力推進末端多元化服務。與單一自提櫃模式不同,作為快遞服務的有效補充和延伸,菜鳥驛站通過「人+站+櫃」方式,為消費者提供站點自取、快遞櫃刷臉取件和驛站預約上門等多元化、可選擇的按需服務。
  • 不一樣的偶像派,「菜鳥」的執著,他就是柯有倫
    正如《菜鳥》的片名一樣,雖然柯有倫現在已經是一名"老人"了,但他現在始終不斷學習、天天向上的菜鳥心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現在。19歲開始工作,從伴舞、替身一路打拼到現在,柯有倫在踏入娛樂圈之初並沒有受到自己"星二代"身份的照顧,反倒是父親的反對讓他的"星途"並沒有想像中順利。在那段沒工作、沒片約的"失意"日子裡,柯有倫靠著不斷接零活熬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