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鳥,要做國際物流的鯤鵬

2020-12-19 經濟日報

「海外疫情嚴重、防護物資匱乏,國外消費者購買我們的3D印表機自己列印防護面罩、呼吸閥,所以公司境外訂單量反而翻倍了。」深圳市縱維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吳翠萍看到了疫情帶來的出口機遇。可是疫情期間,國際運力下降、通道受阻、運費翻了好幾倍,怎麼把單機重達6-20kg的印表機配送到境外消費者手中,成了大難題。

「疫情期間國內消費者重視提高免疫力,我們的進口保健品銷量大增,」江蘇嗨購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嵐溱告訴記者,他們的貨源主要來自北美、歐洲、澳洲,大都是疫情嚴峻的國家,供貨本就緊張,境外物流入關後還要通過十幾個平臺分銷,時效受到極大挑戰。

像大多數中小跨境商家一樣,他們共同的解決方案來自菜鳥——依託菜鳥的中心倉、跨境倉,從海外提貨、清關、境內配送,商家得以「一鍵」完成進口,覆蓋的境內電商平臺已超過20個;同時,通過ehub、海外倉、固定包機航線、班列、卡車構成的跨境物流體系,中國商家可以享受低於市場價20%-30%、速度卻一點不慢的跨境物流服務。

目前,這張國際物流網上處理的跨境包裹量已經與DHL、FedEx和UPS比肩,成為全球新四大跨境物流之一。

波蘭,菜鳥跨境包裹網絡快遞員正在處理來自中國的包裹

一、「一鍵」進口,海外商品直發20多個國內電商平臺

今年1月,嵐溱就預感海外供應鏈可能會緊張了。「我們每月平均80萬訂單,涉及天貓國際、有贊、一條、小紅書等10多個平臺,備貨量要達到4個月。如果都從海外倉送來,成本太高、時間也來不及,再加上疫情影響,時效更加難保證。」嵐溱的擔憂在2、3月份變成了現實,隨著海外疫情變化,海外運力難以預料,基本一個禮拜就得談一次價格,澳洲線報價漲了1倍,美國線空運價格漲到平時3倍。

嗨購的貨物來自澳洲、美洲等地,供貨10多個平臺。

為了讓貨不要在境外躺著,嗨購入駐了菜鳥進口中心倉,由菜鳥統一把貨物從境外運到中心倉內,通過這裡再根據各個電商平臺的訂單,補貨、發貨。作為商家,他們只需要在系統上提交地址以及貨物的數量,菜鳥會在境外調動運力,安排車輛上門提貨,跨境幹線運輸、報關清關,再到存儲發貨,以及跨境轉大貿等,一站式解決問題。

「不僅方便,還基本維持了疫情前的發貨速度。」嵐溱說,「而且算下來比之前多平臺、多倉發貨,每單便宜了2元。」

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商家需求穩定的國際運輸、存儲等供應鏈服務。菜鳥也加快了進口中心倉的開放。目前,菜鳥進口中心倉已經拓展到46個,覆蓋香港和內地14個口岸,可提供恆溫、冷鏈、OTC(非處方藥)和寵糧等不同的服務。

「中心倉模式降低了跨境商家的經營門檻,讓更多海外商家以更低成本進入中國的各個電商平臺。」菜鳥國際供應鏈總經理趙劍透露,目前中心倉服務商家已超過1000個。海外的盧安達咖啡、智利紅酒、泰國乳膠枕等多款國民商品,都通過中心倉模式進入了中國。尤其是在天貓國際,95%的訂單都由菜鳥處理。

「以智利紅酒為例,菜鳥能夠提供從海外酒窖提貨,到國際海運、空運,再到國內存儲、調撥,以及消費者配送等全鏈路服務。」趙劍說,憑藉對接20多個平臺的一鍵發貨能力,菜鳥中心倉漸漸成為進口商家在中國的超級備貨倉。

二、國貨出口,「物流成本下降5成,物流效率提速一倍」

菜鳥不僅服務進口商家,更是國貨出口的綠色通道。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有些品類出口受到衝擊,但防護類、居家類、單人出行類商品卻逆勢增長。

據吳翠萍介紹,為了保障供應鏈,跨境商家大都選擇海外倉備貨,提前先把貨運到海外倉。可問題是,訂單突然增長,走海運來不及,空運價格高、運力少,在海外清關慢,積壓嚴重。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物流平臺海外倉關閉,或者限制收貨,讓吳翠萍很擔心配送時效。

「菜鳥是我們在海外的物流合作商之一,疫情期間他們的服務沒有受限,配送時效比其他家快10%-20%,收費卻是市場價的8-9折。」吳翠萍說。

海外疫情嚴重、防護物資匱乏,國外消費者購買縱維立方的3D印表機自己列印防護面罩、呼吸閥,境外訂單量翻倍。這些單機重達6-20kg的印表機通過菜鳥物流配送到境外消費者手中,配送時效比其他家快10%-20%,收費卻是市場價的8-9折。

東莞的廚電品牌BioloMix也在今年4月入駐菜鳥波蘭、西班牙倉。創始人易清海表示,在入菜鳥倉之前,合作的倉庫效率較低,光從訂單下單到發貨就要耗費48小時,而遇到大促整個發貨過程長達3-5天。

入駐菜鳥波蘭倉、西班牙倉之後,BioloMix實現了歐洲物流的全託管,團隊不再需要親自處理物流事務。歐洲消費者下單後,兩個倉庫即安排發貨,物流時效至少提升了40%。,實現了波蘭、西班牙本土3日達、泛歐國家配送7日達。3個月來,店鋪在「國際版淘寶」速賣通平臺的月銷量提升30%。今年第一季度,在海外疫情的衝擊之下,BioloMix依然創下了同比增長超160%的佳績。

「中大件海外倉發貨具有顯著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據菜鳥出口物流事業部總經理熊偉介紹,「以掃地機器人為例,發跨境物流需要將近500人民幣,但是通過海外倉發貨全鏈路成本在200多元,物流成本下降5成,物流效率卻提速了一倍。」

三、快速通道背後的慢功夫

快速、通暢、低價的進出口物流,背後是菜鳥多年在國際物流骨幹網絡上下的慢功夫。

比利時的列日,一個人口僅20萬的小城,被稱為「歐洲之心」。從這裡開車出發,最快5個小時可以達到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市場;一天內,可以覆蓋4億以上的歐洲消費者。

2018年12月,菜鳥在比利時列日投建eHub。目前,菜鳥已開闢了兩條國內到列日的包機航線:杭州-列日和香港-列日,此外還有中歐班列「義烏-列日」eWTP菜鳥號。

以列日為中心,菜鳥還建起了輻射法國、荷蘭、西班牙、義大利、波蘭,德國和捷克等歐洲重點國家的歐洲卡班網絡。在這張網絡裡,每周都有數百輛卡車穿行在歐洲,把菜鳥運抵歐洲的外貿出口包裹和物資注入到各個國家的配送網絡。BioloMix的產品能快速抵達歐洲消費者,主要就得益於列日樞紐。

列日、香港、莫斯科……一個一個物流節點串起了一張覆蓋全球的國際物流骨幹網絡。從2013年成立以來,菜鳥的目標就是推動智慧物流實現國內24小時必達、國際72小時必達。在國內,菜鳥用智慧物流大腦連接四通一達、EMS等合作夥伴和300萬快遞員,每天在菜鳥平臺流轉的包裹量達2億個。

在境外,菜鳥與新加坡郵政、英國郵政、燕文、遞四方、斑馬等100多家全球合作夥伴一起提供跨境物流服務,並在杭州、香港、吉隆坡、杜拜、列日、莫斯科建設6大eHub(數字貿易中樞),已連接了全球231個跨境倉庫、300多條跨境物流專線,配送範圍可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有超過10萬商家使用菜鳥解決物流問題,把中國製造送往世界各地。

一張網買賣全球,境內、境外兩端巨大的包裹量,也給了菜鳥提質降費的空間。以菜鳥杭州到列日的航線為例,通過雙向載貨、智能化的拼貨,降低了航班空載率並節約了操作成本,這條線路的進出口物流價格都低於市場30%左右。這也使得在疫情形勢下,菜鳥能繼續穩定「飛行」,成為為數不多正常運行的全球性物流網絡。

菜鳥的包機航線。

當前,我國正在努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鏈條裡,物流產業是至關重要的基礎建設,也是共生共榮的受益者——在國內市場,2019年包裹數量超過600億、年增長量超過100億件,在國際市場,我國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有實際進出口活動的外貿企業達49.9萬家。這才是菜鳥最大的依託。正是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小小一隻菜鳥,成長為國際物流的鯤鵬,滿載貨物飛遍全球,送中國商家出海,送境外商品到家。(經濟日報記者佘穎)

相關焦點

  • 菜鳥網絡「折返跑」背後:中國應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菜鳥網絡「折返跑」的背後:中國應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北京時間3月16日晚,馬雲公益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比利時和義大利的一批口罩和檢測試劑,通過菜鳥網絡包機運抵列日機場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樞紐,按照菜鳥網絡提供的信息顯示
  • 菜鳥早謀先行添力國際物流體系建設
    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貨運暢通。  物流行業領軍企業正加快布局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疫情期間,菜鳥網絡早謀先行,確保物流不斷航,通過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樞紐,火速啟動全球抗疫救援通道,與此同時,通過智能物流骨幹網和數字貿易模式創新,支持跨境貿易加快復甦,助力穩住全球供應鏈產業鏈。
  • 《時代》周刊:中國的菜鳥正在革新全球物流
    就像谷歌的安卓系統可以為全球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供服務一樣,菜鳥在打造一個開放的智能化系統,從電子面單到數字清關,為全球的物流公司提供數位化服務。 「現在你可能看不出他們在做的事情有多宏大」,北京大學投資教授兼PE投資人陶迅(Jeffrey Towson)評價道,「但這可能是中國數位化領域目前最重要的創新。」
  • 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菜鳥入選國際物流「國家隊」
    5月6日,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國際物流工作專班宣布,菜鳥國際成為首批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繫企業。菜鳥國際表示,將及時響應國家相關國際運輸需求,及時安排物資的進出口運輸。據悉,按照國務院部署要求,交通運輸部會同外交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12個部門,在國務院復工復產推進工作機制下成立了國際物流工作專班,建立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繫企業制度,通過統籌重點企業的運輸能力,全力維護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
  • 《時代》周刊:中國的菜鳥正在革新全球物流,其他國家是否會效仿?
    編者按:中國電商發展領先全球,去年有640億個國內包裹送出,但現有的割裂的物流網絡造成了效率低下及浪費等問題,為此,物流行業急需一場革新。日前,美國《時代》周刊撰寫了「中國的菜鳥正在革新全球物流, 其他國家是否會效仿?」一文,文章稱,中國的菜鳥物流正在引領行業的革新,將改變未來物流行業的形態。
  • 菜鳥國際
    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菜鳥網絡」)於2013年由阿里巴巴集團牽頭成立。菜鳥是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專注於搭建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打通物流骨幹網和毛細血管,提供智慧供應鏈服務。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協同,菜鳥與合作夥伴一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為製造業創造更大利潤空間。菜鳥的目標是與物流合作夥伴一道,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 再增加1000架國際包機!菜鳥提速全球物流網絡助力外貿出口
    近日,菜鳥總裁助理熊偉在全球速賣通商家大會上透露,菜鳥正在啟動旗下國內和國際物流網的再加速,同時向全球骨幹網和鄉村毛細血管加大投入。在已經提供260架次包機保障出口的基礎上,菜鳥計劃再增加1000架包機,為外貿出口企業擴大增長通道。
  • 菜鳥國際官方物流推「晚到全賠「 美澳加20天不到既賠運費還賠貨款
    做物流業數位化升級的引擎,加快「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 菜鳥物流榮獲「中國綠色貨運配送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本報訊 (王亞米)由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信用工作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行業發展研究所、《經濟》雜誌社等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企業信用論壇暨第六屆『中國影響力品牌』電視盛典」2020年10月17日在北京舉行。
  • 「菜鳥」展翅 貨通全球 跨境包裹量已經與DHL、FedEx和UPS比肩
    「我們每月平均80萬個訂單,涉及天貓國際、有贊、一條、小紅書等10多個平臺,備貨量要達到4個月。如果都從海外倉送來,成本太高、時間也來不及,再加上疫情影響,時效更加難保證。」嵐溱的擔憂在此後變成了現實,隨著海外疫情變化,海外運力難以預料,基本一個禮拜就得談一次價格,澳大利亞線報價漲了1倍,美國線空運價格漲到平時的3倍。
  • 集聚國際物流、做大臨空經濟 渝北繪出打造千億級航空物流產業園...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渝北區航空物流產業園的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綜合交通優勢明顯,區位優勢突出,2018年江北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38.2萬噸,國內排名第10位,已基本構建起重慶至歐洲、北美、中亞、東南亞等地較為完善的貨運航線網絡;產業優勢突出,已吸引寶能物流、復星國藥、圓通速遞等眾多國際國內龍頭企業入駐和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順豐速運等知名物流企業,藉助重慶市大力發展航空樞紐的有利時機
  • 2020中國物流企業日曆
    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商環世物流完成戰略投資融資9月10日消息,億邦動力獲悉,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商環世物流完成戰略投資融資,投資方為菜鳥網絡(阿里巴巴)。據了解,環世物流是一家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商,依託自有散雜貨船隊、罐式貨櫃設備、車隊、貨站和倉庫,為全球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國際海運、空運、陸運、化工物流、工程項目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倉儲碼頭服務等國際綜合物流服務。本輪投資方菜鳥網絡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匯通合作成立的物流服務公司。
  • 新馬跨境物流翻倍式增長 菜鳥聯合中國快遞加速出海東南亞
    在東南亞華人愉快淘淘淘的背後,是菜鳥和中國快遞集體出海東南亞,讓中國到東南亞跨境物流從十幾二十日送達往平均六日送達快速躍進。Sharon還記得四五年前,她從淘寶天貓網購還要四處尋找轉運公司,多次填寫包裹信息。「物流時效極不穩定。」
  • 中國「第一物流」誕生!不是順豐不是菜鳥,而是年入2437億的它!
    在行業爆發的過程當中,「三通一達」無疑受益頗豐,更成為「平民物流」的代表;而在中高端市場上,順豐經營得有聲有色,順利站穩了腳跟。接下來的發展,一般人都沒有想到:馬雲大手一揮,以「菜鳥」之名,將三通一達收之麾下;而被人們看作「獨自美麗」的順豐,近年來實現爆發,已經在物流行業脫穎而出。
  • 【融資中國】京東、菜鳥沒上榜!物流50強榜單背後的秘密
    滬京多出物流強企,國企背景近三分之一 近日,「2020年度中國物流企業50強和民營物流企業50強」名單公布。此名單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根據中國各大物流企業在2019年的物流業務收入進行排序。
  • 雙11物流大PK:菜鳥供應鏈、京東物流比拼數位化服務
    這一邊,菜鳥供應鏈推出「預售極速達」,首次在雙11期間將部分預售商品提前配送到社區,讓消費者支付尾款後立即收貨;另一頭,京東物流的Shuttle貨架穿梭車已經投入試運行,通過智慧機器人,京東無人倉改變了整個物流倉儲生產模式……
  • 周報精選:丹鳥更名菜鳥直送、冷鏈物流百強榜單發布……
    08.03~08.09,第232期物流行業事件速遞:這一周物流行業消息頻出,現在,就來小編一起看看這一周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丹鳥更名菜鳥直送8月5日,「丹鳥」的微信公眾號改名為「菜鳥直送」。6月,羅戈網·物流沙龍便接收到一則圈內爆料信息:「菜鳥直送」是容納整合了丹鳥、點我達、藍豚等菜鳥旗下原有品牌之後,全新推出的統一品牌名。羅戈網·物流沙龍猜測,菜鳥直送正是配合阿里的商流端,即同城零售戰場打好物流輔助戰。其中丹鳥物流的運營模式——B2C倉到門模式、B2b配送上門模式、O2O即時配送模式,正好能滿足同城零售線上線下交叉、立體的物流需求。
  • 菜鳥:輕舟穿過萬重山
    數位化:菜鳥初心菜鳥公司的全名,是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名字上看,這理應是一家穿西裝打領帶的科技服務公司。馬雲也曾經說過,我們不會自己做快遞。不過,2013年菜鳥起步,第一個項目就是拿地建倉。一時間,關於菜鳥要做物流地產的質疑聲不斷。外界不僅要問,科技在哪裡?
  • 菜鳥新零售物流技術入圍全球最高工業獎項
    12月10日,美國運籌學與管理科學學會信息顯示,以菜鳥人工智慧團隊為核心研發的物流路徑規划算法,已經入圍2021年Franz Edelman傑出成就獎。這是全球運籌和管理科學界的最高工業應用獎,被稱為運籌學的「奧斯卡」。獎項設立50年來,首次有中國物流供應鏈領域企業入圍。
  • 菜鳥:輕舟穿過萬重山-虎嗅網
    不過,2013年菜鳥起步,第一個項目就是拿地建倉。一時間,關於菜鳥要做物流地產的質疑聲不斷。外界不僅要問,科技在哪裡? 如今回看,所有的科技都不是空中樓閣。物流行業自身就是重資產、重運營,數據大量分散在各個物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