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加入浦北老鄉群!
浦北劇場位於解放北路,座東向西。1982年8月,由縣建築設計室助理工程師馬錦賢執筆設計,參與設計的有助理工程師馮時振、(鄭穗燕設計原露天劇場,現保留舞臺部分)。以吸取其它地方劇場的優點和結合縣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而成。同年9月15日,由縣建築工程公司承建(將原露天劇場改建為現劇場) ,僅用100天時間建成交付使用,是縣內建築史上的先例。
浦北劇場
浦北劇場簡介
劇場寬28米,進深52.5米,佔地面積1406平方米,建築面積3022平方米,總造價85萬元,可容納1460名觀眾(其中樓座410個,地座1050個),是縣內最大的室內劇場。主要供演戲、放電影、錄像 、各種集會用等。劇場分主樓、觀眾廳、舞臺三部分。主樓3層,高12米,框架結構。第3層為舞廳,2層設放映室、辦公室、會議室等,底層有寬闊大廳,面積240平方米。正門柱頭鑲朱紅色大理石,及木結構玻璃大門。觀眾廳寬24米,進深26.5米,空間高10米,兩邊主牆磚混結構,每3.6米斜線折角並裝有吸音及散熱窗。兩邊設有走廊,寬2米。頂部為24米跨鋼混結構屋架,土瓦蓋頂。天花採用有孔紙板壓頂,吸音效果好。地座採用地下風道供風,利用群眾廳兩條人行道設2單元雙層地下供風系統,3組排風機同時送風,在每排座底下設送風道,在每個座位前面裝上出風管。向觀眾直接輸送風源。在技術上整個供風系統及設備設置在地下,在外觀上既不留任何跡象,又不影響美觀。在總體上風量、風速分配均勻,散熱快、無噪音,消除了吊扇直接吹頭所帶來的煩惱,為群眾創造了一個幽靜的視聽環境。同時,還可給觀眾廳輸送香氣,為觀眾帶來舒適的享受。
舞臺寬24米,進深16米,面積384平方米,木結構。舞臺主樓4層,高12米。附設招待室,可設置80張床位。劇場前面有寬闊的廣場,可供群眾停放車輛或進行其他活動用。
浦北劇場
然而在2007年,這座縣城最有名的建築之一浦北劇場面臨拆除並起建新建築--古越大酒店。新的劇場則從新定位,規劃在縣城越秀大道與六一路交匯處。
地理位置
浦北古越大酒店
從新定位,浦北劇場更名藝術中心
拆除後的浦北劇場,在新的規劃裡搬遷六一路北面從新起建,卻因為種種問題,一再推延。直到2014年年底才正式復工。在經歷一段黑暗史後,新劇場加快建設進度,僅用了1年的時間,於201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且正式更名為浦北縣藝術中心,於12月31日正式開業。
浦北縣藝術中心
浦北藝術中心簡介
浦北縣藝術中心位于越秀大道與六一路交接處北向地塊,東臨晨華城市廣場,西臨越秀大道,南臨六一路,北臨第三幼兒園,規劃用地面積9.98畝,總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規劃座位968個,3D影視觀眾席168個,小型會議室16間,投資約1200多萬;項目主要功能以大型會議室功能為主使用,以文藝匯演、影視城幾茶莊等使用功能為輔,周邊配套商鋪、生態停車場、景觀小品,大力提升該項目商業價值,滿足廣大市民的娛樂、休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