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季,很多人發現自己有脂肪肝,但態度很是佛系:脂肪肝不癢不痛,沒有不舒服,不用當回事。
其實,我們的小肝臟特別堅強,被脂肪天天欺負還在默默忍受,但是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成肝癌了。
脂肪肝還會發展成肝癌?真不是嚇你,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脂肪性肝病,簡稱脂肪肝,是以肝細胞脂肪過度貯積和脂肪變性為特徵的臨床病理症候群,也就是說,肝臟太胖了。
如下圖,左邊的健康肝臟,暗紅色,光澤有彈性;右邊的紅中泛著黃,油膩膩的肝臟,就是脂肪肝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另外,根據有沒有長期過量喝酒的歷史,又分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這些年,我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它包括了單純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變而成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已經超過了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為最常見的慢性肝病[1,4]。
所以,遠離脂肪肝,已經不是戒酒這麼簡單了!
為什麼說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有數據為證。
全球普通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高達25%,也就是每4個人當中有一個是脂肪肝[1]。而我國上海、北京等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普通成人B超診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10年期間從15%增加到31%以上,也是每三個人中有一個是脂肪肝。
在我國,還有一個城鄉差別,城市的患病率幾乎是農村2倍。
其實我們日常也會有所體會,每到體檢季,拿到報告後,發現周圍有脂肪肝的人真是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不繞彎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人群是脂肪肝高危人群[1]。
但是,長得瘦的人也不要幸災樂禍,西方國家人群患病率17%~46%,瘦人佔7%,亞太地區BMI正常瘦人患病率為25%以上。我國瘦人NAFLD患病率亦達到10%以上[1,6],還真是分不清胖瘦脂肪肝。
所以下次,也不要再殘忍地對瘦子說,你這麼瘦,還有脂肪肝!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單純性脂肪肝可發展成肝癌
一般來說,單純性脂肪肝可以經過四步——轉化成脂肪性肝炎(NASH)、肝纖維化、肝硬化,發展成肝癌。
但是最新研究表明,脂肪肝也有可能跳躍式發展。多項研究證實了這一可能性,一項回顧性數據分析顯示,16%的肝癌由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轉變而來[3]。
也就是說,單純性脂肪肝或者脂肪性肝炎,不需四步,而是直接發展成肝癌!害不害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2.糖尿病風險增加
脂肪肝和糖尿病,也是難兄難弟。
得了糖尿病的人,得脂肪肝機率更高,而且更容易發展為脂肪性肝炎和纖維化,意味著更容易轉化為肝癌[5,6]。而脂肪肝病人,得糖尿病機率也會增加,而且糖尿病治療會更困難。
這到底是幾生幾世修來的仇恨?
3.伴隨多種內分泌疾病
脂肪肝還常伴有多種內分泌病,如多囊卵巢症候群、皮質醇增多症、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等,但很多醫院內分泌科醫生不研究肝臟,給治療帶來了困難[5,6]。
4.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脂肪肝病人中,需要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評估,而且心血管疾病也是脂肪肝病人的首要死亡原因[4]。
一方面,脂肪肝起病隱蔽,很多人有脂肪肝,沒什麼不舒服,偶爾沒力氣,想不到肝臟出毛病了。大部分都是體檢做B超時才發現。
其次呢,脂肪肝總體來說,發展比較緩慢,可能今年去檢查,是脂肪肝,明年還是,沒太多變化,於是麻痺了,以為不會有大的影響。
所以,咱們總是不到萬不得已不看病,非要等到發現嚴重後果,真的晚了,晚了!
一定不能置之不理,看醫生。
不同醫院可能看脂肪肝的科室不一樣,比如肝病科、感染科、內分泌科、消化科,都有可能。
有些醫院成立了代謝性疾病中心,只要掛一個號,肝臟和代謝問題由多個學科醫生共同進行處理,很方便。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先詢問病史情況,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了解飲食和運動習慣等,然後做影像學檢查,甚至一些新型檢查方式,比如FibroScan或FibroToch檢查對肝臟脂肪含量進一步量化。
此外,對於脂肪性肝炎和進展性纖維化的高危人群,就要做肝組織活檢了。[5]
當然有!教你兩招——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和腰圍。
1.改變不良生活方式[1,2,4]
飲食調整:低糖(少吃精米麵,吃全穀類、粗糧、雜糧),低脂(油炸食品不吃了,色拉油少用,可以用橄欖油、亞麻籽油代替,用水煮、涼拌、清蒸的方式替代現在炒菜方式),平衡膳食,增加膳食纖維(蔬菜、水果)。
有些人會說,我吃素,為什麼還有脂肪肝,反思下,是不是糖分吃太多了,比如精米、面[6]。
歐洲非酒精性脂肪肝診療指南推薦根據地中海飲食結構對營養素比例進行調整,如圖所示:
有氧運動:採用中等量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遊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每天運動半個小時,運動過程中注意監測心率,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在醫生指導下運動,以免發生意外。
腸道菌群調理:勤勞的寶寶,可以自制酸奶,調節腸道菌群,減少毒素產生和能量的吸收。不願意做酸奶,也可以直接吃益生菌。(嗯,還是自己做酸奶吧!)
2.控制體重和腰圍[1,2,4]
對於超重和肥胖患者,最初6個月以內,減輕目前體重的5%-10%,每周下降0.5~1.0kg為宜,減重速度不宜過快,如體重下降過快,反而加重脂肪肝。
如果這兩招不好使,你可能需要找醫生來幫你了,比如藥物治療和減肥手術[7]。
所以,提醒大家,發現脂肪肝,千萬別視而不見不當回事,你的「小心肝」,一般都很乖,但發起病來要人命!
參考文獻
[1]孫超, 範建高. 中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解讀[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 39(03):35-38.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J].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現代醫藥衛生, v.34(5):7-15.
[3]Fatty Liver Ups Risk for Liver Cancer,medpagetoday,November 13, 2012
[4]施軍平,範建高.脂肪性肝病診療規範化的專家建議(2019 年修訂版)[J/OL].臨床肝膽病雜誌.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108.r.20191025.1716.004.html
[5]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相關代謝紊亂診療共識(第二版)[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2018, 34(7):549-554.
[6]舒筠然,李俊琪,劉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學和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誌,2019,35(09):2085-2090.
[7]Fan JG, Kim SU,Wong WS. New trends on obesity and NAFLD in Asia[J].J Hepatol 2017; 67:862-87
*本文配圖除作者提供外,均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