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10月下旬起將先後推出故事片《金剛川》《最可愛的人》《英雄連》和紀錄片《保家衛國一一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等4部電影。
由八一、上影、長影、北影等攝製的抗美援朝電影,在數量上已逾百部,類型頗多,在質量上亦相當高,有的已成經典,總的優點是尊重歷史、真實感人。仔細盤點,從50年代初到2000年幾乎年年有佳作問世,已經構建成中國特色的戰爭電影系列,足以載入世界戰爭電影史冊。請著一一
首部史詩級:《上甘嶺》,描寫志願軍某部8連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利用坑道奮戰24天,終於扭轉戰局;細節刻畫十分逼真,讓人身臨其境體驗到戰士們的饑渴。
震撼人心的經典:《英雄兒女》,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有原型人物,用抒情性敘事將畫面和音樂結合起來,男主人公王成在美軍包圍下堅守陣地,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這句臺詞和片中對英雄的讚歌《我的祖國》堪稱經典,讓人熱血沸騰。
戰場外的諜戰:《斬斷魔爪》《鐵道衛士》等,其中上影廠1954年出品的《斬》描寫美蔣特務竊取我軍工情報,被公安人員擒獲。
複式的敘事:《打擊侵略者》將戰場上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如邱少雲犧牲、奇襲白虎團等濃縮後串連在一起,全景式再現志願軍的英勇事跡。
反絞殺戰:《激戰無名川》描寫志願軍運輸線咽喉遭美軍飛機狂轟濫炸,中朝軍民冒死搶救大橋。
天空激戰:《長空比翼》描寫我飛行員及時調整戰術,多次擊落美機,擊斃其多名王牌飛行員。
鐵甲較量:《英雄坦克手》描寫我軍參戰不多的裝甲兵在350高地與美軍大批坦克作戰,配合步兵完成任務。
後勤保障:《烽火烈車》描寫美軍炸毀清川江大橋,我方駛出烽火號列車成功將彈藥補給送到前線。
驚險動作片:《奇襲》描寫38軍偵察兵出奇制勝炸毀了美韓控制的運輸要道康平橋(即武陵橋)。
此外還有描寫我雷達兵的《碧海洪波》等。上述基本上是50-70年代的。之後還有《毛澤東和他的兒子》《三兵線上的女兵》《集結號》等。至於紀錄片,最著名的是《血戰長津湖》,平實地再現了這場最悲壯戰役的全過程:志願軍9兵團對決美軍海陸隊第1師,殲敵1萬4千人。另外,30集電視劇《抗美援朝》投資3千多萬元,啟用17國演員,動員10多萬解放軍戰士。
名導張藝謀也關注這一主旋律題材,立項籌拍《最冷的槍》。該片描寫一位傳奇狙擊手的故事。這位狙擊手是有原型的,即特等功臣張桃芳,戰績驚人,在上甘嶺用436發子彈擊斃214個敵人。
承載國家記憶的抗美援朝一直鼓舞著中國人民,我們薦介觀著相關的電影,是要挖掘發揚與當下時代相呼應的鐵骨精神。(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