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中帶有豐富多彩的營養物質,對人體有非常大的益處:1.提升人體記憶能力;2.養顏美容抗皺褶,能夠 防衰老;3.減輕緊張焦慮,促進睡眠;4.降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心肌梗塞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產生;5.能夠 提高免疫力,推動人體成長發育,但是如果在喝牛奶的時候不注意科學的烹飪和飲用,那麼它的價值也會有所折扣!
01高溫久煮
牛奶是一種熱敏性物質,溫度達到60℃~62℃時,牛奶中的蛋白質微粒就會脫水,變為凝膠狀態,隨之出現沉澱,同時牛奶中極不穩定的酸性磷酸鈣也會變為中性磷酸鈣形成沉澱。

02加糖同煮
牛奶中的賴氨酸與糖在高溫下會發生一種叫梅拉德的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有毒物質——果糖基賴氨酸,危害人體健康,而且對兒童危害更大。想飲甜牛奶,應在煮後待牛奶稍涼再加糖。同樣,牛奶也不可同巧克力同煮,因為巧克力含有豐富的草酸,同煮同食,牛奶中的鈣和草酸會結合成草酸鈣而不易被吸收。還會引起腹瀉等症狀。因此,二者宜分開食用。
03空腹喝奶
空腹時胃腸蠕動較快,牛奶在胃腸停留時間短,不能與消化酶充分接觸,其營養物質還未來得及消化就「匆忙」排入大腸,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正確的飲用方法是同時加食饅頭、麵包、糕點等澱粉類食品,使牛奶中的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在澱粉的作用下在胃腸停留時間延長,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利用。
04保存不當
有的人在夏季喜歡冰鎮(冰凍)牛奶。當牛奶冰鎮溫度低於零攝氏度時,其中的脂肪、蛋白質分離,酪蛋白呈粉狀凝結,味道就會明顯減弱,營養成分不易被吸收。人若是常飲冰鎮牛奶,還容易促使胃腸道疾病如潰瘍病、膽囊炎、腸炎等的復發。還有人喜歡將一次喝不完的牛奶放在保溫瓶裡暫存,這樣做,牛奶中的細菌或保溫瓶上部空氣中的細菌就像進入一個有營養的溫箱裡,大量繁殖,幾個小時就會使牛奶酸敗變質,其中維生素B和C也都會大量丟失。因此,煮好的牛奶應待稍涼後即時飲用最好。
05與酸混食
牛奶進入胃腸後,先由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合,然後進入小腸。此時若吃進酸性飲料或水果,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與果酸及維生素C凝結成塊,不僅會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出現腹瀉、腹痛、腹脹等症狀。
所以即便牛奶對我們的身體瘦諸多益處,但是我們也不能亂喝,一定要注意這些事情,今日份喝牛奶妙招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