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紇

2021-02-13 梵雲書院

 

                                     

                                             一

 

叔梁紇終於感覺到自己快要死了,他本來很自信自己的身體,怎麼也可以活過八十,如今才七十一歲,他想,老子還可以再生幾個兒子。——於是他的思維跳到了不到兩歲的兒子——丘。遂,被白須遮滿的嘴角咧出了微笑。

丘是那麼的乖巧可愛,是他的開心果,是他的驕傲。更令他感到了生命的神奇,——丘一生下來就是一種沉思的姿態,只疲懶地看了一眼這個世界,便又以手支頭,陷入了沉思。因為難產,丘的腦袋有些變形。他的母親顏徵在個子太小,想必是她鼓鼓的小腹中實在裝不下身長十尺的叔梁紇播下的這個大種,所以懷胎才八月就臨盆了。產婆費了好大的勁,才將丘拽到這個世界。

記得當時,叔梁紇看到兒子的頭被產婆的手拿捏得變形了,忍不住要砍了這個笨手笨腳的婆子,幸好兒子除了剛出世時啼哭了一聲之後,便沒再啼哭,嬰兒那大異常人的沉思狀態也轉移了他的視線。他用大手輕輕撫摸兒子的額上,這裡本該飽滿而圓潤,如今卻生出丘壑的形狀。這個形狀一開始便佔據了叔梁紇的視野,甚難縈懷。直到九十多歲的好友柳門杓來賀,看到丘的頭形,嘖嘖稱奇,說丘的天眼閘被一種驚世駭俗的神力卡死了,恐不會像尋常小兒那樣慢慢關閉。柳門杓說,一個人如果一生都天眼具足,那是不可想像的。他會把上下幾千年一眼觀盡。「其心之宏博,其生之哀樂,吾不知賀該喜憂也!」。叔梁紇很高興柳門先生封的這個相法,所以給兒子取名為「丘」。——這個瘋瘋癲癲的柳門杓還嚷著要和丘結拜為百年兄弟,說什麼因他倆生於同年。當時叔梁紇愣了,後來方悟他說的同年是他父親柳下惠生他的時候也是七十歲,兩人相差近百歲,豈不是百年兄弟!——這個瘋叟!

叔梁紇都七十了還生個兒子,這在當時被魯國上上下下笑掉了大牙。於是叔梁紇的故事,魯人盡知。——早在十年前,叔梁紇年過花甲,九個女都早已為人母,甚或祖母,外孫、外重孫已有幾十個之多,但他卻放著上好的清福不會享受,打起鋪蓋卷孤身一人到城外的尼山上結茅獨居,魯人唏噓;老妻施氏門出大家閨秀、端莊賢淑,對叔梁紇疼愛有加,為他生了九個女兒,一生操勞,為九個女兒成家事宜精心操持。如此尚且愧疚未為夫家生得一男,晚年又為他納得一妾,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唯一可惜此兒天生足疾,叔梁紇心生幽憤,乃名之為跛。雖然如此,也算妻賢子孝,兒女雙全。而他卻拋家棄子獨上尼山鰥居,魯人不解;更有甚者,叔梁紇在尼山以七十高齡與十七歲少女野合而生子,遂休髮妻施氏,即娶少女顏徵在為正妻,令國人譁然;施氏一族乃是惠公之子施父之後,五世卿大夫,名聞列國。而這個狂叟昏老竟如斯不顧人情世故,自絕生計名爵,歸類農夫,令國人驚駭;猶令魯人捧腹者,莫過於風聞叔梁紇結茅尼山十年間,日與友人飲酒唱和,每與人言,但忿世風不古,禮崩樂壞。每飲酒必拔劍吟舞,嘆天年不繼,乏力振世云云。誰知到頭來竟野合生子,出故納新,瞧這禮道自己給崩的!——還叭叭的!

 

叔梁紇對魯人這些指指點點嗤之以鼻,曰:我乃聖人之後,聖人之心,豈是懷惠小人所能理解!——叔梁紇乃聖人之後,這一身份魯人也盡知。叔梁紇祖上本是宋人,湯武嫡裔,微仲之後,弗父何的九世孫。然而叔梁紇卻對自己的祖上頗生微詞,首先是微子啟,為了一個所謂仁德的千古之名,讓國於紂王,結果害得民不聊生,國破家亡;其次是弗父何,也為了什麼身後之名,亦棄宋人福祉於不顧,推位於兄弟厲王,結果國人怨聲載道,不僅自己的仁德之心未得善效,宋國由此喪亂,後來竟連自己的子孫也備受屈辱,五世孫孔父嘉堂堂國卿,竟被人殺身奪妻。到自己父祖時代,連母國都呆不下去了,這才背井離鄉逃亡至魯國。——叔梁紇有些大逆不道地埋怨祖上,仁之至者莫大於蒼生,但系此心念則應當仁不讓,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才是。或許正是因為許由之徒太多,只顧自己羽毛,潔身自好,方才使小人竊位,大盜竊國,禮崩樂壞,天下紛亂。

叔梁紇從小便聽父祖輩講述家國故事,憂懷於心。乃習兵書劍術,意欲行俠,振濟天下。他回憶到自己二十歲時客於叔孫氏之門,隨莊叔與長狄作戰,以勇武兵謀而聞名。尤其是成公二年的鞍之戰,自己為前鋒將領,以軍功而獲得陬邑大夫之職。那年他年方三十,意氣風發。魯國大夫施公示愛,知其為聖人之後而許之以幼女,是為施氏。

叔梁紇半生行武,一生追求軍功名爵,直至襄公十年的那場偪之戰,魯軍得勝歸來,勇冠三軍、名震列國的叔梁紇卻如同吃了大敗仗一樣,萬念俱灰,在家中閉門沉思了數月,決定化劍為犂。遂辭去官職,打起鋪蓋卷獨自上茽草叢生的尼山去隱居墾荒。——沒人知道為什麼。

叔梁紇也懶得告訴世人,包括他最好的朋友臧紇和孟孫蔑。只有柳門杓和西鋤吾兩個老鬼頭了解他的心思。但他們也只撫琴飲酒,頷而不言。

 

                                                二

 

病臥於防山那片不知幾千年的古桑林中,叔梁紇終於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就像這些中空而扭曲的桑樹,生命的葉片只是表徵而已。

西鋤吾來告訴他,近百歲的柳門杓終於死了,那表情似乎死還是一件美事。叔梁紇也艱然撐起,命人置酒相賀。兩個老頭面現豔羨之色。在場的臧紇不解,二子皆曰:這個逍遙的老鬼頭終於決痯潰癰,徹底逍遙了!臧紇愕然。

西鋤吾傷感地飲了一杯酒,嘆道:「看你這個樣子,離結束也不遠了,世上留我一人咋辦吶!」

叔梁紇卻回頭對臧紇道:「這是你的地盤,我死了,能否將我這皮囊就埋於這空桑之地,但請千萬不要告訴我的家人我葬於何處,包括丘。」臧紇道:「連顏徵在也不告訴她嗎?」

叔梁紇將呆滯的目光看向遠方,喃喃道:「不告訴吧!」

想到幼妻顏徵在,叔梁紇又陷入了沉思。他只覺得妻子顏徵在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另類的存在,她似乎真如其所稱,是從遙遠的未來穿越而來的,——他至今仍然沒有讀懂。

 

叔梁紇自襄公十一年悄然歸隱於尼山,他感概在尼山十餘年間,結交到了各種緣分的人。開始有秦堇父、狄虒彌等一些武夫來尋他喝酒,怪他不聲不響退隱江湖;接著有宋國大夫西鋤吾聞訊來訪,給他送來幾十卷自微子至孔父嘉歷代先祖的家學著述,在他眼中叔梁紇的這個悄無聲息的退隱彷佛是一種難以述說的偉大前兆;接著有柳門杓這樣的耄耋老者上門來傳授他三易精髓;還有卿大夫孟孫蔑和臧紇常來尼山給他講述周禮遺事;又有年輕的宮廷琴師師襄子來為他授琴;最後來了一個會吟唱各國詩經的少女顏徵在。十年間,尼山柴院成了高人、異人的雅集之地,也成了魯國卿士文人的清談之所。無數的過客和常客都給叔梁紇留下了各種學識和記憶。年過花甲的叔梁紇如同孩童啟蒙,從一個戎馬一生的武夫也聚變成一個博學多聞的雜家。但是,給外人感覺時常沉浸在諸友相聚的熱鬧中的叔梁紇其實更多時候有一種幽遠的孤獨。他覺得友人雖多,卻很少有人能真正走進他的內心,很少有人懂得他對世間人類的一種古遠的憂患,也很難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知己能與他耦耕夜遊。連他的老妻施氏,都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嫗了,卻還孜孜於卿大夫內闈之間的交際,上心於女兒孫輩的婚配榮華,幾曾想到上山來與他這個不識時務的老頭子共享田園之樂!倒是那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顏徵在,因為經常裡給他的酒會收拾殘局,才看到他一個人喝醉後異於平時的靜默遐思;也因為為他整理書卷而知道叔梁紇的聖人先祖和他的聖人胸懷;因為她善於傾聽,才知道他的傳奇人生,才深悉到他的百年孤獨。

久之,顏徵在因憐生愛,乃獨自暗地裡默禱於尼山神廟,願為聖人之後續脈。

其實關於顏徵在的家世來歷,叔梁紇也知之不多。只知道她被父親遺棄,負氣而離家出走,寄籬於叔梁紇的尼山柴院。她不僅會吟唱各國詩歌,還擅長鼓琴。其實她名字也不叫徵在,因為她彈琴好發徵音,師襄子以此給她取的一個外號而已。年輕好酒的師襄子常喜歡以音律行令,分令五人守五音而作歌相和,走音者罰酒一盅。徵在心細,從未獲罰,所以得了這個徵在之名。顏徵在有一種男兒性格,不拘禮數而無違和,群友都喜歡這個聰明伶俐又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男女無防也無雜念。只有叔梁紇慢慢地感受到了顏徵在眼光與眾不同的灼熱。終於在一次雅集人去的夜晚,二人趁著酒意,野合於朗月晴空之下。那一刻,叔梁紇最深的感觸是,那是一場千年離散的重逢。

而更令叔梁紇欣泣的是,不久顏徵在居然懷孕了,接下來便有了丘。

叔梁紇七十歲得了個兒子,還是一個天眼閘被卡死的奇童,西鋤吾和柳門杓那兩個老頭兒手舞足蹈、對酒當歌的樣子比他還高興。顛三倒四的柳門杓嚷著要和丘結拜為兄弟,涎著臉叫小他二十多歲的叔梁紇為老爹:「老爹,我兄弟丘可以立嗣了吧?可以承祭宗廟了吧?」

於是,叔梁紇做了個嚇人的決定,——休掉老妻,改立顏徵在為正妻。——這個決定的確實嚇了臧紇一跳。——施氏無過不說,誰都知道他嶽家施氏乃是魯國宗室,五世公卿,名聞列國,妻舅施孝伯正是權傾一時。叔梁紇的九個女兒都聯姻於齊魯貴族,親戚人際盤根錯節,這一休妻,無異於自斷經脈,六親離散、千夫所指。——這一層層利害權衡,叔梁紇自然想得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坦白,但是他已經把他和兒子丘置身於一個鬥轉星移的淵遠時空之中,自己已經不多的人生留下些怨恨和罵名以及世俗的嘲諷又值幾何!只要丘堂堂正正,他必會創造他的世界,別說百年千年,時境稍遷,誰還會惦記我一個背時逆叛的鄉野村老呢!

於是,九頭牛也拉不回的叔梁紇倔犟地休了施氏,要娶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顏徵在為正妻。

熟料,顏徵在卻並不領情,強烈反對。

「我是因為迷路才來到尼山,我願意為你生一個兒子,生完兒子後我的使命就完成了,等丘稍微大一點,我還要找回家去的。」她說,「我可不願意看到你因我而休掉結髮之妻,落得一生罵名和無盡的煩惱。」

叔梁紇不聽,於是顏徵在不愛,於是兩人爭吵不斷,相互不讓。只有看到襁褓中的丘支著頭瞅了他們一眼,兩人才心平氣和,強顏堆笑。

 

                                         三

 

叔梁紇年輕時候客於叔孫莊叔之門而起家,莊叔之愛子僑如小叔梁紇六歲,莊叔叫叔梁紇授其武藝。僑如紈絝,叔梁紇不喜,避而遠之。莊叔死,僑如嗣,執魯政,欲為亂。叔梁紇不尊其命,改投孟孫門下,常隨孟孫蔑徵戰。僑如於是久怨叔梁紇。叔梁紇休施氏,僑如欲用施孝伯之助,乃奏襄公擴東郊尼山入田獵之囿,以奪尼山柴院報施氏之辱。

襄公準奏。

叔梁紇大笑曰:「我有徵在何處不在。丘來,十年柴院已功德圓滿,公門要則慨與之也,吾且挽妻攜子歸與兮!」是日,彈琴縱歌飲酒,收拾鋪蓋卷棄園走人,與顏徵在抱著丘回到陬邑鄉居。

時任陬邑大夫輓是他的么女婿。叔梁紇休妻,九女反目,么女最甚。本來么女最疼老爹,老爹也最疼么女。老爹突然出軌還休了老媽,么女頓覺父愛被奪,永遠不可再能回到從前,因愛生恨,終日以淚洗面,痛罵顏徵在。女婿輓雖頗異老嶽丈行徑,但自幼仰慕叔梁紇之品格德風,料想叔梁紇自有其道理,讓人欣慰的是自己一把鬍鬚了又多了一個小舅子,已到弱冠之年的兒子曼也多了一個身在襁褓的舅舅。輓也是一個灑脫之士,善視人世滄桑,笑對天地造化,乃背著夫人悄悄安頓叔梁紇於陬邑鄉居。

叔梁紇與顏徵在老夫少妻避居陬邑鄉間,日夕勞作唱和,沉心於教子之樂,重新開始過起尋常百姓的小日子。叔梁紇從不再言昔日浮華,也從不再提馳騁沙場之雄姿英發舊事,理性回歸庶民生態。鄉黨鄰裡都奇怪這對老夫少妻,一開始都誤以為是爺孫關係,知道後才大吃一驚,待知道他們還生有兒子丘後,更是嘖嘖稱奇。兩口子對外都和顏悅色,樂於助人,關門卻調笑有之,爭吵有之。但爭吵再甚,只被丘一瞅便立馬轉怒為笑。

叔梁紇老來得子,視若天賜珍寶。日夕哄娃則頌以詩書,或獻以鳴琴。丘雖在襁褓,聞琴書必笑。叔梁紇大樂。

叔梁紇隱居陬邑鄉下,時有舊友聞訊來訪,邀去酒肆遣懷。叔梁紇每次醉歸,顏徵在必厲聲叱責,稱其不知輕重,不顧身體老邁和幼兒弱小而以身伺友,看似忠信,其實愚蠢。叔梁紇雖然其理,但顏面不存,恨不如從前自由,自然免不了又是一場吵架。久之,叔梁紇慨然息交絕遊,醉心於撫子之樂,琴書消憂。

過了兩年,丘已三歲,叔梁紇教其識字,顏徵在教他唱詩,可喜丘竟能過目不忘、一遍成誦。二人大奇,這才相信柳門杓封的相法竟似真有其事。

叔梁紇給兒子講《商頌》、《微子》和正考父留下的《詩經》及三代遺事。丘正襟危坐而受之。

叔梁紇將眼睛看向窗外,見山川灑落,鴻雁南飛。他想到了喜歡搖頭的柳門杓,柳門杓總是很悲觀,他說人類如人生,自幼成長,至於壯年,然後盛極而衰。他說盤古開天地即是人類幼年;伏羲一畫開天即為孩童啟蒙;堯舜禹三代便是壯年;人類於此以至至善。可惜人不知止,惰性貪性惡性萌生,人類遂而下行也。湯伐夏、周伐商不過迴光返照爾;周禮之興更是可笑,此非但不能謂之進步,反而可謂是人性淪喪的明證。如果人性都已發展為需要用禮來節制的話,那麼勢必已擋不住人性的洪水決堤,禮崩樂壞是遲早的事,接下來恐怕法家就會大行其道,法之後就是辱,辱之後人性就徹底回歸獸性,人人互防互害,人類休矣!

其時叔梁紇問三代何謂至善,柳門杓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各安其份,事各盡其職。君王禪讓以賢德,百官恪責於子嗣。君臣親事稼穡,人民自食其力,君民共御災害,共克時艱。上不擾民生,下仰戴君德,邦畿千裡,維民所止。堯舜禹皆為明德之君,親民為民,止於至善,所以四海之民來奔。人民天然知禮守信,不需禮教。雖也有惡人如共工、驩兜,但其類從不掩藏本性,飾以偽善。不像齊桓晉文之流,明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大奸,卻飾為尊王攘夷之大德;明明是以強凌弱並滅小國的大惡,卻飾以事後安置繼絕宗祀的大恩;內為鳥獸之行,而外假禮節之交;盡竊貢賦,而修會盟之禮;世人還蒙蔽至今而服其信義,稱其有禮;——偪陽之戰,你親眼得見強晉欺凌祝融氏小國,既滅之,再施以小恩,保存宗祀。妘斑之言,猶響在耳吧!

偪陽之戰,叔梁紇從不願在人前提起。世人皆以此戰為叔梁紇之榮,不知叔梁紇卻以此為恥。——強晉糾集諸侯圍攻偪陽,偪陽城堅固,天下聞名。魯軍攻東門,叔梁紇、秦堇父、狄虒彌三勇士爭功,偪陽君妘斑開門迎盜,待三勇士率前軍入甕城,欲放下千斤閘,關門打狗。叔梁紇見勢,力舉懸閘,放魯軍逃生。妘斑本可以一箭射殺叔梁紇,卻按箭叫道:「嗚呼哉!天下無道甚矣!吾為往聖痛心哉!後人忘祖,竟淪為強賊之馬前卒,恃強凌弱,毀人宗廟。我念你可悲,且不殺你,為你無面目見先人於地下也,放你去吧!」叔梁紇大慚,棄閘而逃,萬念俱灰。回家即閉門不出,查閱典籍,冥思苦想數月,豁然悟道,這才辭官歸隱尼山。

但是,叔梁紇卻並不像柳門杓那樣悲觀,他認為人類在錯誤的方向還未走遠,他看到了不少人性的閃光點,認為只要得法,這個世界還是可能逆轉的。他自信已然診得這個世界的病症,這令他無比興奮、激動、愉悅,但苦於一時還未想透盡善之策,無奈時日不多,他只得把這個重大課題留給兒子丘來實現。所以他只爭朝夕地查閱、思索、刻簡,直至榻上竹簡堆積如山。

顏徵在怒道:「你整日刻寫這些有何用,還不如拿來燒火煮飯。依我看人類下行的病根就在於人人有好逸惡勞之心,都厭惡躬耕而欲白食。於是權者逐稅、士者逐祿、商者逐利,農人無奈,只好在地裡刨食;食稅者多則擾民,逐祿者多則賤農,逐利者多則害農。人人好逸惡勞則禮崩,人人發達棄農則本亡,早晚到九人食稅而一人務農之時,人類必相覷忍飢,自戕互害而亡。

叔梁紇大驚,俯身長拜,道:我妻天人也,一語道破人間迷局。

顏徵在轉身幽幽自語道:「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就來自於那個九人食稅而一人務農的國度……」

          

                                             四

 

突一日,陬邑大夫輓帶秦堇父和狄虒彌急急來訪,說臧紇被齊人困於防。叔梁紇本已化劍為犂,不問江湖廟堂之事。但聞言摯友臧紇有難,遂不顧七旬高齡欲往相救。顏徵在卻堅決阻止道:「君侯家事,孰是孰非,自有成因結局。你何苦自不量力參和其中!看似大義,其實不值。」叔梁紇不聽,怒曰:「婦人焉知兄弟情義!臧紇父子於我有知遇之恩,君子自當以死相報」。說罷推門而去,背後猶聽顏氏厲聲罵道:「但願天可憐我孤兒寡母,不收你這把老骨頭!」

叔梁紇頭也不回叫道:「毋須再言,帶好我兒,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連夜,叔梁紇、秦堇父、狄虒彌與大夫輓率三百陬卒奇襲齊軍,勇不可擋,衝進被圍的防城,救出臧紇,送至魯軍營中。待天明,叔梁紇又引軍列陣於防城之下,金甲長戈,奮髯叫陣。齊人知叔梁紇復出,魯國三勇士復聚,大恐而退,防圍遂解。

魯軍歡聲雷動,叔梁紇立於車上,看著齊軍退去,大笑著的嘴突變成痛苦的咧形,畢竟七十多歲的年紀了,連夜奔襲、力戰、精疲力竭的叔梁紇終於鬆懈下來,一跤跌下戰車……

 

叔梁紇在昏迷中做了一個夢,夢到他喝退齊軍後,也不待臧紇及魯君前來,悄悄給輓父交代了幾句,便匆忙換回布衣,趕回陬邑,順道在集市割了肉,買了布料,佯作無事回到家中。見到妻子,夢中的妻子突地又變成了相濡以沫四十年的施氏。他對施氏歉笑道:「為夫走到半路,愈覺得我妻言之有理,君侯家事,自有成因結局。還是我妻兒要緊,這不我天一亮就回來了,今後再也不理這些鳥事了,我還得保護好我這把老骨頭陪我的丘長大。」施氏轉怒為笑。叔梁紇回頭見丘手裡玩著徂豆望著他,面現關切。父子相視一笑,又指指廚房,掩口成信,狼狽為奸。一會夢中的丘又似兒時的么女。

               

叔梁紇醒來發現原來是做的一個夢,心中大急。忙欲起身回家,突覺四肢百骸奇痛無比,竟然動彈不得。臧紇和魯將仲孫羯及陬邑大夫等輓圍在他的臥榻旁,見他醒來,均欣慰點頭。

叔梁紇自知存日不多,強笑道:「不幸被內人言中,老天真的要收了我這把老骨頭。我有丘,死而無憾矣!」

叔梁紇對臧紇道:「我祖父棄宋來魯,就承蒙您祖上的關照,而在您家世襲的這個防邑任大夫之職,所以稱防叔。聽我父親說,他曾在防山一片空桑之地隱居讀書,我想去看一看。」

臧紇將叔梁紇送至防山空桑之林,防叔之破廬猶在,臧紇早已命人打掃修葺一新。叔梁紇欣見此地生氣遠出,布於林梢。周圍空桑虯奇,枯而不死,心中大悅。

回頭對女婿輓父道:「我恐已不能回陬邑了,惟願終老於此。你回去就說我已死。他們母子拜託你多照顧。」輓父含淚點頭。叔梁紇沉默一刻又道:「我此生唯有愧對的是你的嶽母和我的女兒們,特別是我最疼愛的么女。我時常在夢裡夢見她們,無時無刻不掛念她們。我也知道她們怨我,請你千萬不要把我的葬身之地告訴他們,包括顏氏和丘,讓他們都忘記我這個左右不是人的糟老頭子吧!」言罷揮揮手,老淚縱橫。

 

襄公二十五年,秋,叔梁紇孤零而亡,葬於防山空桑之林。

 

                                            後記

 

臧紇使人告於顏徵在,顏氏忍淚不言,默默撫養丘長大,至死也未告訴兒子叔梁紇的葬地。

陬邑人唯輓父知叔梁紇葬地,臨死才告其妻,其妻為叔梁紇么女,么女有恨,終身不祭父墳,臨死有悔,乃告於子曼,令其祭之。                             

幾百年後,太史公依稀記曰: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相關焦點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母親叫顏徵在,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何姓孔?
    不過世事無常,到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這一代,宋國局勢出現動蕩,搞得人心惶惶,貴族的護身符也不管用,而且還首當其衝成為動亂的受害者。叔梁紇一看還等什麼,撒丫子吧,於是就拼命向東,一溜煙跑到了魯國。兒子英雄爹好漢,孔子學問如此了得,父親叔梁紇也不是省油的燈,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博古通今,文武雙全、滿腹韜略。
  • 孔子的父親為何叫叔梁紇,卻不姓孔?或許你對先秦的姓氏有些誤解
    可能有人看到這更加迷糊了,那麼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先秦時期的稱謂,讓你看懂這個叔梁紇是怎麼來的。一、姓氏怎麼來的?實際上,以姓+名進行稱呼,尊稱其字都是漢朝以後才有的事情,在先秦時期,姓一般是不在稱呼之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