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重新搬進了一套新住處,房間裡面什麼都好,就是冰箱不行,容易結霜、串味,保鮮效果也不好。肉類更是容易黏在擱板或者冰箱內壁上面,每回下班後,我還得拖著疲憊的身軀跪在地板上用鍋剷除霜。實在沒有辦法,我於是向房東提議換臺新冰箱。
好在房東太太人很不錯,在我提出訴求的幾天後,就給我搬來了這臺230升的美的BCD-230WTPZM(E)三門冰箱。冰箱的顏色是白色的,和家中淺色基調的歐式裝潢也非常搭配。雖然也是一臺小容量冰箱,但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冰箱的上層是116升的冷藏室,有一個標有「果蔬空間」的抽屜,我通常用這個抽屜放一些新鮮的果蔬,讓它們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環境內,這樣就不容易沾染剩菜的氣味。另外,冰箱門上還有「兩長一短」三個瓶框,而且飲料跟雞蛋都有儲放的位置。而我之前用的那臺雜牌冰箱,就只有孤零零的三個擱板,內部設計也相當簡陋。
在冰箱的中間是40升容量的變溫室,通常情況下,我也用來裝果蔬用,但有時候也會調高一點溫度用來裝菇類、菌類或者紫菜,因為它們需要的溫度比普通果蔬類的溫度要高一些,非常方便。
冰箱的最底層是74升的冷凍室,內部有三個獨立的抽屜,這就意味著不同類型的食材都可以分類儲放。我在使用時,通常一個抽屜放肉,一個抽屜放海鮮,一個抽屜放餃子、湯圓、冰激凌等速凍食品,三個抽屜相互獨立,不容易發生串味。
由於這臺冰箱是一颱風冷冰箱,所以蒸發器不在冰箱的內壁,加上風冷生成的流動空氣循環系統,空氣中的水分不容易凝結,不會產生冰霜,自然也就不需要人工除霜了。
冰箱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擁有鉑金淨味功能,通過箱內的鉑金淨味模塊,可以釋放出大量的鉑金粒子,它們隨著風冷系統能快速分散到冰箱內部的各個角落,這些鉑金粒子可以吸附並分解異味因子。而在果蔬空間的上方,正是這臺冰箱鉑金淨味裝置的所在地,一般的小容量冰箱,可沒有這樣的淨味設計。
在平時的使用過程中,我覺得這個功能挺好用的,像豆腐肥腸魚、水煮肉片之類的剩菜放進冰箱後,都不會產生異味。為了驗證這個功能的極限,我甚至還用有著水果之王稱號的榴槤做了一次小測試。
具體的測試經過是這樣的:
我將新鮮的榴槤果肉放進冰箱後出門上班,下班後才把榴槤從冰箱裡面取出。榴槤剛取出來的時候,冰箱裡面確實有一股濃烈的榴槤味,但味道不算大,應該是因為冰箱的鉑金淨味裝置一直在持續淨味。而把榴槤拿出冰箱一個小時後,我又再次打開冰箱門,榴槤的氣味已經變得非常淡了,只有內部邊邊角角有一丁點氣味。最後又過了半個小時,此時冰箱內部已經沒有一絲榴槤氣味了。
另外,這臺冰箱在保鮮鎖水錶現上也很有一手。憑藉變頻系統以及電腦溫控系統,冰箱可以在內部營造一個恆溫的儲鮮環境,所以食材內部的營養物質不會快速流失。另外,針對風冷冰箱存在風乾食材的缺陷,這臺冰箱還採用了水霧主動加溼的設計,所以不會輕易風乾食材。在平時的使用過程中,我確實已經感受到了這臺冰箱非同尋常的保鮮能力。為了讓大家有個更為直觀的體驗,我還專門用西梅做了一次實驗。
我將一顆西梅切下來一塊果肉,並且進行稱重,此時它的重量是9.0g,稱重完畢後,我便將它放進冰箱冷藏室內冷藏存放,靜置24小時之後觀察結果。
西梅被切開後,由於不是完整的個體,存在切面,加上沒有保鮮膜保護,水分很容易蒸發。但經過了24小時冷藏後,西梅重量依然保留在了8.8g,水分只蒸發了0.2g。這樣的水分損失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為了對比實驗結果,我還特意將另一塊西梅放在普通的室內環境下做了同樣的測試。
這塊西梅在剛切開時的重量為9.1g,在室外放置24小時後重量變成了7.4g,損失的水分為1.7g,佔總重量的比重為18.68%,這樣的水分損失速度著實非常誇張。如此一來,大家也就知道水霧主動加溼的重要性了。
關於這臺冰箱的能耗,我同樣也感到很欣慰,它達到了一級能效標準,而之前公寓裡的那臺冰箱則是三級。說句實在話,小容量冰箱真的很少見到屬於一級能效的產品,因為太費成本。
另外在冰箱右上角的能效標識上,我還看到了關於這臺冰箱耗電量的詳細介紹——綜合耗電量每24小時0.51千瓦時,通俗點說就是每天0.51度電。
我算了一筆帳,按照我們城市每度電0.52元的收取標準來看,每天0.51度電就是0.2652元電費,一個月(按30天計算)就是7.956元電費,還不到一杯奶茶錢,這樣的使用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體驗總結
抱著感恩的態度,我寫完為了這篇體驗評測,真的很感謝房東太太,給我送來這麼一款特別好用的電冰箱,它能保鮮、能淨味、有變溫、耗電低、噪音少,總之各方面都非常令人滿意。
雖然容積不大,但讓我第一次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麻雀雖小也能五臟俱全」。況且,作為一個單身狗,230升的容量對我來說實際上還有點浪費了。如果各位小夥伴近期也有入手新冰箱的打算,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臺美的冰箱,尤其是小戶型住戶,真心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