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國內生豬價格的大漲,養豬這個生意一直都被看好。畢竟在這樣的高價下,一頭出欄的成年豬要值六七千塊錢,一窩豬就接近十萬了。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戶站在這個風口上開始瘋狂修豬圈養豬。
這麼賺錢的一個生意,其實商人看到的比普通人更早。其實早在豬肉價格大漲之前,已經有很多大佬開始跨行養豬了,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很賺錢,要是遇上了風口,簡直就是暴利了。
而在所有大佬中,最早跨行養豬的當屬丁磊了。他在2009年帶著自己的資金和精英團隊邁入了養豬行業。一開始的計劃是養一萬頭,但是在之後的四年時間裡一直沒什麼成績。直到第五年,丁磊做成了,不僅網易的員工吃到了自己養的豬肉,這些豬肉還在網際網路大佬的飯局上露了臉。
丁磊的成功在大佬圈子中迎來了不小的反響,在那之後,很多原本做房地產、網際網路的大佬也紛紛開始出手養豬。包括恆大表示要用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個養豬農牧基地;碧桂園成立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並且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養豬專家;阿里雲表示要四川一些企業合作,利用ET大腦智能養豬。
除此以外,萬達也曾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但是後來覺得養豬的成本比開酒店還高,所以後來就無疾而終了。其實像碧桂園、恆大這樣的地產大佬養豬的情況在這幾年十分普遍。據統計,現階段我國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囊括「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成立於近5年。
而從今年來看,只要是此前投資了養豬事業的大佬,無論是來自房地產還是網際網路,現在大都賺得盆滿缽滿。而那些「專業養豬」的企業賺得就更多的。例如,新希望的毛利潤2019年的增幅達到了451.15%。而據牧原股份的三季度財報,他們平均每頭豬的利潤超過了1700元。
這樣算下來,現在1頭豬的利潤幾乎已經相當於賣2瓶茅臺酒了,而且我國是豬肉消耗大國,每年中國人要消費掉5000多萬噸的豬肉,相當於世界上一半的豬,坐擁如此大的需求市場,可見近兩年國內的養豬產業有多暴利了。
那麼養豬行業這樣的暴利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呢?
就目前來看,因為國內的生豬產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現在的生豬價格依舊處於高位。只要生豬的價格沒有跌下來,養豬這個行業就會維持暴利。但如果等到國內的生豬產能恢復之後,養豬的利潤空間肯定是會下降的。
其實從今年開始,隨著國內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張,國內的生豬產能在逐步恢復,而且速度還是在加快的,要是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的話,預計到了明年還是有可能會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的。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