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蓋房哪個更掙錢?多家房企進軍養豬戰場,科技公司進軍房地產

2020-12-23 瀟湘晨報

聽說過歌手跨界演戲、主持人跨界唱歌,聽說過房企跨界養豬,科技公司跨界買地嗎?

房企跨界養豬,動作還挺大。不僅有萬科、萬達、碧桂園等加入,甚至還招聘豬場總經理、獸醫等職位。

不過,畢竟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的利潤,也是在情理之中。

科技公司也不甘落後,自己開始蓋起了房子,但不一定是給其他人住,可能是給自己住的,畢竟大洋彼岸的人也跟我們有著同樣的煩惱——買房難。

能不能住上科技公司蓋的房不知道,已經在期待房企養的豬了。

這兩天,有兩則很有意思的新聞。一則是,最近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當下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有超過1000家。」

另一則是,今年,Facebook、蘋果、微軟,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五大科技公司所佔據的空間(包括租賃和持有)增長了四分之一,這也是近十年來的最快增長。

除傳統的租賃之外,科技巨頭們還在利用大量現金準備「搶購房地產」。這兩則新聞讓房企和科技巨頭看上去是那麼「不務正業」,但還是大膽設想一下,未來我們難道要吃房企養的豬,買科技巨頭的房?

無論如何這兩則新聞都讓人有些驚訝:難道賣豬比賣房掙錢?那為什麼科技巨頭還來買樓圈地?

眾多房企擁抱「二師兄」

首先,我們要先認識下國內目前生豬養殖業的三巨頭。一個是第一則新聞的主人公新希望,另外兩個是牧原和溫氏。

根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過1700元,不少股民笑稱「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的利潤」。

股民的計算公式是,市場上一瓶1499元的飛天茅臺,其利潤佔比為49.1%,也就是736元,一頭豬利潤等於2.3瓶茅臺利潤。

所以說,養豬還挺賺錢的。今年6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牧原股份實控人秦英林家族以241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榜單第5名,超過眾多房地產、網際網路大佬。

再來對比一下利潤。先前提到的新希望,其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豬產業實現營收近7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1%;實現毛利潤29.6億元(毛利率約43%),增幅為708.11%。

再來看看地產龍頭萬科,上半年集團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4.1%,較2019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

43%和24.1%,這麼一看,眾多房企擁抱「二師兄」,理由還是挺充分的。

從公開信息上可以看到: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用來幫助當地群眾脫貧,後因各種原因無奈放棄。

2016年,地點也在貴州,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

2018年,碧桂園加入養豬行業,當年5月發布養豬事業部負責人招聘信息,同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萬科也於今年正式殺入養豬戰場,3月份成立食品事業部,布局生豬養殖,5月就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

養豬的醉翁之意在「地」

掙錢是一方面的,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在於,生豬養殖土地政策的放寬。

去年9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個通知就落實和完善生豬養殖用地提出了三條措施。

第一,生豬養殖用地作為設施農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二,增加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保障生豬養殖生產的廢棄物處理等設施用地需要。

第三,是鼓勵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安排生豬養殖生產。

多數公開報導的解讀認為,養豬拿地一定程度上是開了「綠色通道」。因為,生豬養殖設施用地可由養殖場(戶)與鄉鎮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協商並籤訂用地協議的方式獲得用地。

雖然養豬拿到的地還是農業用地,並不能直接用於建設用地,但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也開了口子,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從這個角度說,房地產企業通過投資養豬變相「圈地」「囤地」,最後進行房地產開發,還是有操作空間的。

科技巨頭正在買樓圈地

房企投資養豬是為了「圈地」尚且只是一種可能性,但科技巨頭的「圈地」已經是現實。

房地產信息研究公司CoStarGroup的數據顯示,美國科技行業最大的五家房地產所有者是亞馬遜、Facebook、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微軟,它們總共佔據了約5.89億平方英尺(合5472萬平方米)的美國房地產。這個數據,比紐約市所有的寫字樓空間還大,相當於大約220棟帝國大廈。

你可能有些疑惑,為啥這些有頭有臉的網際網路公司要進軍房地產,甚至自己蓋起了房子。

事實上,這也是因為買房難。美國矽谷的房價居高不下,就連很多在科技公司工作的「高收入」人群都難以承受。

根據矽谷指數,2018年矽谷地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約為12.6萬美元,但根據Compass的數據,2018年舊金山獨棟房屋的房價中位數是160萬美元。不吃不喝起碼得12年,吃吃喝喝可能就到25年了。就連租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間40餘平方米的集中式租賃住房,類似於國內集中式長租公寓,每個月租金是16361元人民幣。

為防止人才流失,Facebook、谷歌等矽谷科技巨頭已計劃出資建設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幫助公司員工解決「住房難」問題。不僅如此,多數科技巨頭的項目甚至不僅是針對自家員工的福利房。

谷歌在去年6月份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大灣區建設20000套住宅;Facebook也在矽谷投入1800多萬美元用於經濟適用和多用途住房建設。

另外,去年7月,谷歌宣布已與澳大利亞建築巨頭聯實集團合作開發美國矽谷價值150億美元的社區房地產。

聯實集團你可能沒聽過,但它開發過的項目你絕對耳熟能詳:雪梨歌劇院、臺北101大廈、吉隆坡雙子塔以及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命名的川普大廈。

未來

能不能住上科技巨頭的房仍未知

同樣的故事在國內會不會發生還不知道,但有一個現實是,國內的BAT巨頭正成為土地市場上的新力量。

近兩年拿地最多的為騰訊,涉及資金91.2億元,其中2019年11月29日騰訊科技以85.2億元的價格競得深圳A002-0076工業宗地,這也是近幾年高科技企業在公開土地市場上出現的較高投資。除了騰訊,京東近兩年在拿地上的投資額也達到了82億元,此外華為、美團、字節跳動的拿地額均超60億元。

克而瑞地產研究稱,近幾年高科技公司雖然拿地規模相對較大,但大部分拿地用途仍是以自身發展需要為主,例如,置辦總部或產業園,滿足企業辦公需求,設立人才公寓,穩定團隊利於發展,而非真正進入到房地產開發領域。

不過,還需要注意到的是,近日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創新發展報告》稱,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紛紛開始探索智慧建築與房地產大數據服務。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入局也加劇了房地產科技領域的競爭。

所以說,能不能住上科技巨頭的房還是未知之數。

瀟湘晨報記者羅雅琪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千家房企跨界養豬,巨頭們的「養豬之戰」開始了?
    今年3月,萬科也正式進軍養豬業,成立了食品事業部,並向社會公開招聘豬場總經理。7月,萬科還收購了一家生豬養殖公司。除此以外,中糧、華潤、綠城等眾龍頭房企也紛紛加入養豬的隊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豬隊友」。
  • 養豬比房地產還賺?新希望劉永好: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對於相繼進入該行業的房企而言,養豬是陷阱還是餡餅? 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發言登上熱搜,他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全國超過1000家。」 但據媒體報導,身兼「房地產」和「養豬」雙重角色的企業雖然超過千家,但真正以「養豬為主業」的並不多,整體尚未形成大趨勢。
  • 賣豬比賣房掙錢?2020年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最近一則「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登頂熱搜,賣豬比賣房掙錢? 收益如此可觀,也是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
  • 多家房企跨界,養豬比賣房更賺?
    早在2015年,萬科就與華大集團、凱達環保、大成食品等公司一道投資設立了綠倍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萬科持股8%。萬科更密集的動作集中在2018年,具體包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及多地考察。萬科食品事業部成立後,各地公司此類業務或將歸集至總部統一運營管理。跨界大佬規模甚眾養豬毛利並不低於賣房實際上,萬科「跨界」養豬並非第一家。在此之前,已有碧桂園、恆大、萬達等房企早已進軍農畜業。
  • 萬科養豬究竟為了啥?養豬的地產商遠不止一家
    「萬科也要養豬了!」這個消息近日炸開了鍋。「笑出豬叫」之餘,有關萬科養豬的各種猜測和討論紛至沓來。「房地產行業不香嗎?」「養豬比賣房還掙錢?」「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 「超千家房企養豬」背後:房企轉行養豬 還是豬企跨界做地產?
    來源:新京報網近日,「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的話題引發熱議。據媒體報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隨著豬肉行情大好,市場不再是溫氏、牧原和新希望三家企業之間的「三國殺」,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養豬」,其中就包括房企。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一段發言走紅。據媒體報導,劉永好表示:「今天房地產轉行做養豬的,我們簡單地算了一下全國超過1000家。」隨之,「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火速登上熱搜。
  • 驚爆,超1000家房企都在養豬!
    近日,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上,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稱:「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 跨行打劫啊! 老老實實賣房子不香麼?
  • 上千家房企一頭扎進豬圈,借養豬之名行圈地之實?
    如此可觀的收益,也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其中6成以上的企業成立於近5年。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相關企業數量位居第一,佔全國總量的44%。作為中國養豬三巨頭之一,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劉永好也發現了越來越多房企轉行的趨勢。
  • 「飛」向房企的豬 1400家涉房企業跨界養豬,房企多元業務迎來新風口?
    在此之後,部分地產企業先後宣布加入養豬「戰隊」。據碧桂園官網介紹,2018年5月碧桂園成立農業控股公司,並在其成立不久後於官方平臺公開招聘養豬專家;2020年5月7日,萬科招聘小程序「萬招君」發布信息,內容顯示此次招聘共計5個社招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豬場獸醫,工作地點均在深圳。
  • 恆大萬達等1400家涉房企業跨界養豬 房企多元業務迎來新風口?
    《華夏時報》記者通過查閱天眼查的相關數據了解到,截至12月初,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的企業超過1400家,其中近5年成立的企業超過60%。值得一提的是,涉足「房地產」與「養豬」領域的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超過50%。「一般來說,因為各地養豬產業的政策放鬆、鼓勵投資者介入,這個時候會出現房企積極投資的現象。」
  • 「超千家房企轉行養豬」受熱議,跨界需注意豬周期波動風險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有關「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的言論最近登上熱搜。12月8日,新京報記者從天眼查得知,目前我國有超過1400家企業同時涉足「豬產業」和「房地產」。近年來,確實也有多家房企嘗試跨界養豬。
  • 不好好賣房去養豬!地產大佬幹起「豬生意」背後「另有乾坤」?
    又一家房地產企業,在轉型跨界上玩出了新高度。日前,萬科公開招聘豬場總經理、豬場獸醫等崗位。這意味著,萬科要開始進軍養豬產業了。消息一出,立馬炸開了鍋。有人認為萬科「不務正業」,有人則在猜測萬科養豬背後的動因。其實,跨界養豬,萬科並非首家。
  • 德興匯平臺:千家房企跨界賣豬
    德興匯平臺報導,豬肉行業無疑是2019年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德興匯平臺指出房企跨界養豬行業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畜牧業高質量開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上,新希望(26.590, -0.35, -1.30%)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越1000家。」房企入局養豬的數量如此之大,著實讓人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那麼,終究是哪些房地產企業是實真實在停止養豬投資?它們跨界養豬行業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 豬肉價格反彈:碧桂園等房企搶灘 賣豬比賣房掙錢?
    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突然,豬肉價格反彈!菜市場現「搶肉大戰」!1頭豬利潤=2瓶茅臺酒?房企搶灘!賣豬比賣房掙錢?豬肉價格的漲跌始終牽動人心。近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變動頻繁,很多地方明顯反彈,好不容易降下去的價格又漲了起來,人們不禁疑問,豬周期難道不靈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進軍養豬、接盤泰禾,這半年萬科是怎麼想的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若萬科在5年內取得不少於210.98萬平方米權益計容建面的批覆文件,則有望實現投資收益約34.79億元,貢獻淨利潤約26.1億元。 6月底,該資產包處理的最新進展是:信達資產、綠景集團、文一地產等7家企業發起了一個規模為196億元、存續期長達7年的信託計劃,用來收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資產包項目公司——廣州市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0%股權。
  • 巨頭下場開始「養豬」,風險的背後還藏有什麼秘密
    2018年,阿里雲阿里雲同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合作,將ET農業大腦跨界推廣到養豬場,正式推廣AI養豬。 2018年6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揭牌,正式進入養豬業。 2018年11月,京東宣布成立京東農牧公司,進軍養豬業。
  • 養豬龍頭牧原股份慘遭機構拋售15.47億元,豬肉股不香了?
    不止牧原股份,豬肉板塊中新希望9月17日全天跌幅達5.91%,溫氏股份、正邦科技、大康牧業等亦集體走軟。最近12個交易日,豬肉指數已經從3329.07點跌至2619.71點,區間跌幅高達21.31%。據WIDN數據顯示,豬產業整個板塊市值最近兩個月已經蒸發1400億元。
  • 中國養豬第一股退市餘波
    資料顯示,雛牧香專賣店最多時在河南當地有100多家,北京有8家,江浙滬等地7家。業內人士透露,雛牧香加盟費30萬元,兩年合同期屆滿,如數返還。另外,加盟方運營期間的房租、裝修等費用均由雛鷹農牧承擔。事實上,這是一個花大本錢的布局,很多加盟店甚至是直營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有的甚至半路退出。到今天,丁磊養的豬一頭賣出了27萬元。
  • 上海熊爪咖啡爆火,千家房企跨界養豬了?|奇扒說1207
    奇點君點評:甜野男孩買方便麵的瞬間,成為了命運轉折點~ 2 優衣庫韓國最大門店下月關門 據多家媒體報導
  • 房企被上緊「金箍」,想買房就讓子彈飛一飛,房價或有新變數
    之前,我國的房價漲得太厲害,國家也出臺了很多穩定房價的政策,限制房地產企業無序擴張。從近年來看,一些政策出臺,還是淘汰了很多中小房企。一方面,國家出臺了很多房地產調控政策,其中兩個政策簡直就是給房企上緊了「金箍」。第1,出臺「三條紅線政策」,很多房企對標三條紅線,是不達標的。隨著金融部門對房企的融資收緊,很多房企因為資金鍊斷鏈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