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養豬、接盤泰禾,這半年萬科是怎麼想的

2020-11-17 騰訊網

文 | AI財經社 田晏林

編輯 | 嵇國華

擔任萬科總裁兩年多時間,祝九勝已經是第三次帶隊出席萬科業績發布會。沒有鬱亮在身邊,他面對鏡頭很自然,態度也非常客氣。有時答疑後,他會補充道:「我這麼回答不知道你滿不滿意啊。」

8月28日,萬科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63.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2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和 5.6%;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07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達到 3204.8億元,同比下降4.0%,降幅較一季度收窄3.7個百分點。

相比密密麻麻的財務報表,一家企業的成績優劣往往優先反映在股票的走勢中。

與年初呈上的2019全年度業績時的市場反饋不同,上半年萬科的財務表現還算不錯。截至8月28日收盤,萬科A的股價上漲2.3%,總市值達到3203億元,超過碧桂園和中國恆大,與同在深A市場的格力電器市值不相上下。

有部分投資者認為萬科是一支讓人愛恨交織的股票,在「物美價廉」與「價格低迷」之間反覆定義。不過,萬科的管理層不太關注股價高低,萬科董事局主席鬱亮表示,萬科要立志當好「農民」。他總說,無論收成好不好,種地的能力要保持好。

就上半年「耕作」的情況看,萬科來自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38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僅有3.87%;來自物業服務的營業收入為67億元,同比增加26.8%,長租公寓、商業地產、物流倉儲等其他業務收入15億元,同比增加44.29%。

儘管如此,但房地產主業的營業收入佔比仍居高位,達到94.4%;物業服務佔比僅為4.6%。如果再次遭遇類似今年疫情這種突發事件的影響,房地產主業在增速放緩的同時,企業整體業績將觸頂。

萬科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韓慧華在回應現金流的創造能力時說:「目前我們披露的收入有一部分在表內,另一部分在表外,公寓業務絕大多數是表外,商業目前還是作為萬科聯營合營公司在運作,它的收入佔到披露收入的2/3。」

對於未來並表後的影響,萬科高層並不看重規模,「在我們的能力得到實質性提升之前,還是會控制好發展規模。」韓慧華表示。

史上首次拆分區域

就在業績會的前一天,萬科維持了十年以上的四大區域發生變動,新成立了西北區域事業集團,覆蓋蘭州、西安、西寧、新疆和銀川等城市。

據了解,西北區域事業集團從原來的中西部區域裡被拆分出來,區域本部將設在西安,原西安城市總經理郭繼勳將擔任這個新區域事業集團的首席合伙人,兼任西安公司首席合伙人。至此,萬科確立了南方區域、上海區域、北方區域、中西部區域和西北區域的五大格局。

財報顯示,分區域看,房地產主業收入中,南方區域、上海區域、北方區域和中西部區域的佔比分別為 27.07%、32.08%、11.74%和 29.11%。中西部區域的貢獻僅次於最大的上海區域,上半年業務收入達到402億元。

萬科營運長王海武表示,考慮拆分中西部區域由來已久,因為西北五省區有接近中國1/3的面積,管理半徑上相對較大。「過去兩年,我們在中西部區域成立了西北招採中心,還讓銀川、西寧、烏魯木齊和蘭州成為一個小聯盟,形成業務之間的互通互助。」在他看來,西北區域的成立,是對過去探索實踐的進一步發展,目的是加強萬科在西北地區的實力。

儘管拆分讓業內感到意外,但從萬科的財報裡稍微能看出端倪。上半年,原來的中西部區域在營業收入方面的貢獻排名第二,但在銷售方面卻是倒數第二。房地產開發業務銷售最好的是上海區域和北方區域,銷售額佔比分別達到 41.3%和 22.3%;而中西部區域佔比 19.9%,南方區域墊底,僅貢獻了15.3%的銷售額。

其實萬科對中西部區域一直給予很高期望,畢竟2019年該區域的銷售面積位列四大區域之首,銷售金額也僅次於上海區域,排名第二。今年4月份,原中西部區域執行長王海武得到重用,調往集團總部,擔任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兼營運長。而新上任的中西部區域執行長李嵬也是銷售高手,曾帶領杭州萬科拿下分公司第一的業績。

作為管理面積最大的區域,中西部上半年的銷售效果不太理想。早在年初,祝九勝曾透露,萬科在湖北的布局佔到集團 3.1%-3.2%的比例,而武漢、宜昌、鄂州等城市在內的中西部區域,受上半年疫情影響較大。

疫情是意料之外,萬科高層的本意,就是要讓中西部區域承擔起更多的重任。西北區域是鬱亮看好的地方,而且從2018年開始,中西部城市也是眾多上市房企布局的重點。據了解,萬科西北區域成立後,五大區域事業集團的管理半徑都控制在高鐵3小時、飛機1.5小時左右,基本符合萬科對區域覆蓋的管理要求。王海武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再拆分其他區域的打算。

2020年萬科中期業績報告 來源:萬科官網

上半年辦的三件大事

以時間為序,上半年萬科備受媒體關注的三大動作是:為養豬業務招募人才、為廣信資產包引入戰投、計劃出資24億接盤泰禾。樁樁件件都或多或少影響著萬科的財務走向。

今年3月,萬科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初期布局的三大領域是生豬養殖、蔬菜種植和企業餐飲。隨後,萬科通過合資控股與環山集團原股東共同成立的5家威海系合夥企業,間接控制著環山集團15%股權。後者主要進行飼料行業和養殖行業的投資。天眼查APP顯示,環山集團董事長近日已變更為萬科集團合伙人兼食品事業部(BU)首席合伙人譚華傑。

祝九勝表示,環山是萬科農業裡養豬業務的第一個主體,環山的內部運作、管理規範和整個隊伍的素質表現不錯,但是萬科現在並不處於追求規模的階段,」譚華傑和他的團隊也在不斷的提升能力,在現有的規模下,這項業務不會拉低整個集團的投資回報水平的。「

其實在投資和回報的問題上,萬科太有經驗了。三年前,王石還沒退位時,被他當做「謝幕禮物」的廣信巨額資產包,由於對應的土地歷史遺留問題複雜,涉及大量訴訟案件和債務糾紛,儘管資產包裡最有價值的資產為廣州市核心區域的16宗可開發土地,一度讓業內人士眼饞,但後續的處置卻成為萬科沉重的包袱。

目前土地清收率僅為46%,且尚未獲得批覆文件。但截至2020年6月29日,萬科為廣信資產包累計投入達到 470.4億元。中金公司研究認為,若萬科在5年內取得不少於210.98萬平方米權益計容建面的批覆文件,則有望實現投資收益約34.79億元,貢獻淨利潤約26.1億元。

6月底,該資產包處理的最新進展是:信達資產、綠景集團、文一地產等7家企業發起了一個規模為196億元、存續期長達7年的信託計劃,用來收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資產包項目公司——廣州市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0%股權。

有萬科的投資者表示,出售廣信資產包部分權益,下半年可回收現金390億,產生淨利潤26億。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認為,引入願意長線等待、有耐心的戰略投資者,相當於給項目間接融資,萬科在廣信資產包的運作上,成功化解了資金的短期壓力。

截至6月底,萬科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總和是 968.2億元。不過,萬科財務的穩健一直是業內公認的。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淨負債率 27%,較去年年末下降6.85個百分點,而且有息負債以中長期負債為主,一年以上有息負債佔比超六成。另外,截至6月底萬科持有貨幣資金 1942.9億元,足夠應付短期債務。

韓慧華表示,萬科內部堅持「現金為王,手有餘糧」,這是管理層相信的致勝之道,「特別是在今年疫情大背景下,給我們最大的啟示,還是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萬科不會放大槓桿謀發展。」

在房地產行業,不乏有許多房企利用高槓桿快速崛起,後又因為負債率失控遭遇生存危機,正如萬科考慮接盤的泰禾一樣。7月底,泰禾宣布與萬科下屬公司籤訂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在滿足交易前提下,轉讓19.9%股份,轉讓價格為每股人民幣4.9元,對應總對價約為人民幣24.3億元。

萬科當時表示,這是向行業夥伴伸出積極援手的投資行為,希望協助泰禾走出困境,逐步恢復其正常經營秩序。但此次股權轉讓,萬科設定了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泰禾制定債務重組方案並與債權人達成一致;二是要對泰禾做盡職調查,確保不存在影響擬議交易的重大問題。

祝九勝認為,刨除資金問題,泰禾在產品、建造和集採領域的能力還是很強的。「我們(入股)的邏輯是,大家在一個行業,都是中城聯盟的成員企業,某個成員出現某個方面的問題,但是整體底子還不錯,我們還是要一起想辦法。難做的時候,還是需要行業本身自立的。」

中城聯盟成立於1999年,是由房地產行業內頗具影響力的多家企業聯合發起的、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品牌開發商以平等互利為原則組成的行業策略聯盟。萬科和泰禾均是聯盟的成員企業。

AI財經社了解到,為了順利談判,泰禾還找到了一位中國建設銀行的高層人士從中協調,而祝九勝曾經在建設銀行深圳分行有19年的工作經歷。

萬科最終能否成為泰禾的第二大股東,目前尚存變數。祝九勝透露,成功與否取決於三個要素,第一要看泰禾本身的求生欲旺盛到什麼程度,第二是金融機構對這件事的理解程度,「泰禾確實是過度負債的,但如果大家要求現在還本付息,就會導致資金枯竭。要麼集體沉船,要麼集體上岸,大家還在達成共識中。」

而第三個重要因素,祝九勝表示要看福建省政府、福建省金融辦對下轄的企業碰到這種問題,會以什麼姿態來解決。但如果萬科順利成為第二大股東,未來也只是以新的董事會授權指導下的正常運作,「也許董事會邀請來自萬科或者社會上,在資金管理、運營管理和投資管理方面的有特長的人(進入董事會)。」

不過他也表示,擬入股泰禾,萬科會盡最好的發心、最大的善行把事情處理好,但底線是不影響萬科的股東權益。

圖源:視覺中國

保守還是萬科的代名詞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在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央人民銀行召開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上,恆大總裁夏海鈞、萬科總裁祝九勝、融創總裁汪孟德、中海總裁張智超、陽光城總裁朱榮斌等房企一把手均有出席,但面對媒體想得到更多會議內容的訴求,祝九勝笑著把問題推開,「我相信你獲取的信息和後續的資料可能比我還多。」

那次會議的確重要,事關各家房企的錢袋子,作為萬科的管理層,祝九勝不能輕易置評。早前AI財經社在《房企鍊金術不靈了》一文中提到,此次會議是監管部門與房企代表討論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目的是控制房企有息債務規模。

「監管機構從規範房地產行業和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出臺管理規則,我們會認真研究,儘快適應,我們對自己的適應能力是充滿信心的。」祝九勝表示,管理規則後續會不斷細化,但萬科的現金儲備足以應對監管帶來的行業震蕩。

結合萬科2020年中期財務數據,按照網傳行業融資新規方式統計,萬科只有一項指標項超出閾值,所以其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0%。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由於萬科資金流動性充足和約有6215.5億元的已售未結轉金額,後期收入可觀,該融資新規對其影響有限。

不過,在利潤方面,上半年萬科房地產開發及相關資產經營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4.1%,較2019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對此,韓慧華解釋稱,2019年是萬科毛利率的高點,因為項目大部分都是在2017年、2018年的銷售高點結轉的。「但近年來,整個市場趨穩,地價和售價比在持續上升,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毛利率下降是長期趨勢。」一般而言,房企的結算一般滯後於銷售2年左右,韓慧華預計,到年底的毛利率還會有小幅回落。

萬科的長期主張是「當好農民種好地」。今年1-6月,萬科獲取新項目55個,權益地價總額約321.3億元。祝九勝透露,穩健投資是萬科的原則,「公司每個季度都在迭代投資策略和原則,目前在手的資源可以保證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

有時候,穩健的另一層含義就是保守,這也是多年貼在萬科身上的標籤,但祝九勝說,萬科不會追高,但肯定也不會過分地保守。這種說法不只針對企業對外的開疆拓土,還在於內部的合作積極性。

圖源:視覺中國

目前,萬科的業務體系由南方區域、上海區域、北方區域、中西部區域、西北區域、物業等六個BG(事業群)和印力商業、物流、長租公寓、海外 、冰雪、梅沙教育、企業服務、食品等八個BU(Business Unit,事業部)組成。

祝九勝認為,不同的BG和BU之間在理論上有很強的協同效應,但協同,有順人性的一面,也有反人性的一面。「俗話講『親兄弟明算帳』,萬科的原則是先把自己能力提升上去,再要求跟別人協同。一個大集團裡,如果整體效果最好,一定不能以個別BG、BU的優秀表現為出發點,協同既是一種機制,又是一種藝術,就像一個家長會不會當家一樣。」

下半年,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和監管融資風險變高的情況下,這位地產行業的「老大哥」能否在調整好隊伍後,更靈活地應對市場?外界始終保持期待。

相關焦點

  • 一切為了債權人,萬科上了泰禾的「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財經無忌,作者 | 朱虛侯「孫宏斌輪」這一次沒有出現。地產界但凡有接盤,總有人首先想到孫宏斌。萬科從來就就不在乎「船」的價值,因為萬科就是這片海最值錢的「船」。如果有人不認可這個論斷,寶能姚員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從2015年7月首次增持到今年3月萬科年報發布,近5年時間裡,寶能以451億元投入,從萬科身上賺取的收益超過415.77億元。
  • 萬科養豬究竟為了啥?養豬的地產商遠不止一家
    所以,25萬頭並不能算多,但這也許只是首期規模。對於為何養豬,萬科給出的理由是:2019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2020年初新冠疫情,給萬科客戶購置食品帶來了不便,讓萬科意識到,以服務萬科現有客戶為起點,在「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條上,與各行業優秀夥伴共同努力,爭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價格,為大眾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是「美好生活場景師」的重要組成部分。
  • 萬科2020:自我變革與歸零|地產年鑑
    同時,萬科2020年也在地產圈留下了諸多印記,包括「救」泰禾、出售廣信資產包和養豬,以及萬科物業更名等,每一件都在業界引發轟動。5月,萬科的一則招聘廣告在業內廣泛流傳,公開招聘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等;7月,萬科宣布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養豬事業進一步落地。 12月29日,針對「養豬業務進展如何,是否準備開展社區團購業務」的提問,萬科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養豬業務已經落地,正在順利推進中。
  • 泰禾債務重組最新進展:或與世茂"分手" 戰投方萬科提前進場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從接近萬科的知情人士張洋(化名)獨家獲悉,除在經營管理、流程改進、產品提升、銷售策略等維度外,萬科近期對泰禾的關鍵動作是帶資方進場,提供擔保,推動復工和搶銷售節點,以解泰禾燃眉之急。泰禾的南京和蘇州兩大事業部,將在近期率先啟動萬科進場前的交圈。7月30日,萬科正式成為泰禾的潛在戰投。泰禾本應在9月30日前要給出的債務重組方案,已經延期。
  • 萬科入「豬」圈!多家房企跨界,養豬比賣房更賺?
    藉此東風,萬科也要試水養豬了,而且一下就是25萬頭,還由合伙人親自掛帥。這一次,萬科能否將養豬玩出新花樣?萬科殺入養豬戰局「跨界」養豬的隊伍日漸龐大,從國際投行到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下海。如今,地產商們也意圖殺入戰場「分羹」。
  • 泰禾生死局:大火引發衰敗,「愛拼才會贏」的閩系地產商拼不動了
    受黃其森個人風格影響,泰禾經營理念如出一轍。在近二十年的發展履歷表上,密密麻麻寫著的都是牌術。只不過這手牌,在今年打得卻頗為慘澹......停工,疑似爛尾。這應該是目前業主最怕聽到的字眼。泰禾北京院子的業主們做夢也沒想到,這樣的事情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 葉青看數據:為什麼萬科也養豬
    1、萬科也養豬了5月7日,萬科發布食品事業部人才招募令,稱2020年3月萬科正式成立了食品事業部(BU),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三大領域: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隨後發布的5個社招崗位,包括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養豬場預結算專業經理、豬場開發報建專員和豬場獸醫,工作地點在深圳,要求對養豬充滿熱情,有養豬行業經驗、大學本科。
  • 養豬蓋房哪個更掙錢?多家房企進軍養豬戰場,科技公司進軍房地產
    聽說過歌手跨界演戲、主持人跨界唱歌,聽說過房企跨界養豬,科技公司跨界買地嗎?房企跨界養豬,動作還挺大。不僅有萬科、萬達、碧桂園等加入,甚至還招聘豬場總經理、獸醫等職位。不過,畢竟一頭豬等於2瓶茅臺酒的利潤,也是在情理之中。
  • 千家房企跨界養豬,巨頭們的「養豬之戰」開始了?
    最強豬周期讓「豬」成為風口,養豬正成為一條黃金賽道,如今擠滿了各行業的巨頭,包括萬科、網易、阿里……有股民分析了牧原股份和貴州茅臺的季報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即「1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如此可觀的收益,也吸引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 不好好賣房去養豬!地產大佬幹起「豬生意」背後「另有乾坤」?
    日前,萬科公開招聘豬場總經理、豬場獸醫等崗位。這意味著,萬科要開始進軍養豬產業了。消息一出,立馬炸開了鍋。有人認為萬科「不務正業」,有人則在猜測萬科養豬背後的動因。其實,跨界養豬,萬科並非首家。同行中,碧桂園、恆大、萬達等龍頭房企均早於萬科。在業內人士看來,房企幹起「豬生意」,背後其實「另有乾坤」。
  • 萬科不是「萬慈王」
    今年,萬科把很多人和錢都砸進了武漢,月初將萬科物業數字運營總部落地武漢,月底與武漢地鐵集團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支援武漢進行到底。 萬科總裁、執行長祝九勝則在忙著「調研」泰禾。據說,萬科從福建一路考察到北京泰禾總部,最後決定「向行業夥伴伸出積極援手」。
  • 2020年超1000家房企轉行養豬
    10月17日下午,鬱亮在萬科2020年度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首次公開回應萬科養豬。他表示,不是因為豬肥房地產瘦,養豬業務是客戶配套的一部分,是萬科的一個小小嘗試。
  • 停工、維權,泰禾再入危機邊緣!
    更糟糕的是,這一次泰禾當家人黃其森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同時,5月13日晚上,收購泰禾人壽的計劃失敗,公司被迫決定終止重組。在前兩次危機中力挽狂瀾的黃老闆,想要繼續拯救泰禾,或許只有請出終極boss—引入戰略投資。
  • 泰禾的氣數
    1996年從建行福建分行辭職創辦泰禾時,他才31歲。 黃老闆非常喜歡打牌。他經營泰禾的很多思路,包括開會時的語言,也跟他打牌的思路有關。比如說開會的時候,他經常說,「這一把開盤」——仿佛在說「這一把牌」一樣。 他幾乎沒有對外講過自己的創業經歷,第一桶金的由來至今是個謎。
  • 已與部分債權人達成債務重組共識,泰禾集團債務危機或得到緩解
    同時,泰禾集團與另一家重要債主東方資產,也已經就債務重組問題達成了一致,並且相關工作的推進已經介入到了項目層面。此外,該報導稱,泰禾集團也正在與其他的債權方展開積極的溝通。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向泰禾集團方面進行了消息核實。泰禾集團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內容涉及到信批,並不清楚。不過,在2020年12月份,泰禾集團先後有兩筆債務獲得了展期。
  • 身騎白馬「走三關」,泰禾集團擬重大資產重組
    1994年,君安證券聯合海南證券等幾家公司提議改組萬科董事會。雖然那時並無野蠻人一說,但如果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北大經濟學碩士畢業的鬱亮,協助王石和證監會溝通,讓萬科拿到了中國股市歷史上第一次停牌,為反擊贏取了時間。那一次「君萬之爭」只用了5天就結束,鬱亮在中間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此役過後,29歲的鬱亮成了萬科最年輕的董事,萬科也成了今日之萬科。
  • 「超千家房企養豬」背後:房企轉行養豬 還是豬企跨界做地產?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萬科正式成立了食品事業部,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等三大領域。在此基礎上,今年5月7日,萬科官網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旗下食品事業部招聘豬場拓展經理、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預結算專業經理、開發報建專員、豬場獸醫等崗位,工作地點均在深圳。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意味著萬科正式開始養豬,進入食品領域。今年8月份,萬科旗下控股企業又全資投資一家養豬公司。
  • 我在風口養豬:夏天點蚊香、冬天裝浴霸
    除了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做「豬臉識別」、「AI養豬」等技術外,萬科、恆大、碧桂園等房地產商也開始進軍養豬業。在資本養豬模式的不斷創新與無聲博弈的同時,也有一批人懷著憧憬開始養豬。養豬到底賺錢嗎?這個行業為何如今又站在了風口浪尖上?普通人想養豬存在哪些門檻?
  • 上千家房企一頭扎進豬圈,借養豬之名行圈地之實?
    興許是英雄所見略同,隨後陸續傳來其他頭部房企加入養豬大軍的消息。2016年,許家印率領恆大加入養豬大隊,地點也選在了貴州,並投資3億元建立了110多個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但從較早期入局的萬達和恆大來看,房企養豬一度被賦予了「扶貧」的意味。直至萬科在2015年的入局,才真正顯現出了房企進軍養殖業的雄心壯志。
  • 驚爆,超1000家房企都在養豬!
    今年2020年3月,碧桂園農業更是以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 2020年5月,萬科發布了5個跟養豬有關的職位。 除此以外,中糧、華潤、綠城等一眾企業也紛紛加入養豬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