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興匯平臺報導,豬肉行業無疑是2019年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德興匯平臺指出房企跨界養豬行業也成為業內關注重點。
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畜牧業高質量開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峰會上,新希望(26.590, -0.35, -1.30%)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透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越1000家。」房企入局養豬的數量如此之大,著實讓人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那麼,終究是哪些房地產企業是實真實在停止養豬投資?它們跨界養豬行業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前三季度靠養豬賺得盆滿缽滿。就牧原股份(78.220, -0.55, -0.70%)、溫氏股份(19.840, -0.15,-0.75%)、正邦科技(18.580, -0.65, -3.38%)、新希望和天邦股份(16.260, -0.12, -0.73%)這五大養豬頭部企業而言,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今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收入增幅均在兩倍以上,天邦股份銷售收入也接近翻番,溫氏股份在生豬銷量減半的狀況下,銷售收入仍有12%的增長。
前三季度豬企業績喜人
德興匯平臺注意到,業績方面,上市豬企前三季度業績喜人,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前三季度淨利潤增幅超越百倍,牧原股份業績堅持行業搶先,溫氏股份和新希望養豬利潤也有大幅增長。正邦科技表示,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來自公司生豬養殖業務,緣由主要是生豬價錢漲幅較大,養殖業務盈利程度提升較快,同時生豬產能釋放,出欄量增幅較大。
房地產跨界養豬的企業超越1000家,房企入局養豬的數量如此之大,著實讓人不解,難道賣豬真的比賣房掙錢了?
德興匯平臺依據牧原股份三季報計算,牧原每頭豬的利潤超越1700元,不少股民稱一頭豬=2瓶茅臺酒的利潤。收益如此可觀,也是吸收了大批房地產企業跨界入圈。
生豬市場供求形勢改善
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布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用來協助當地大眾脫貧,但是2016年宣布放棄。2016年,恆大宣布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萬科也於今年正式殺入養豬戰場。今年3月份,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規劃生豬養殖。
不過,德興匯平臺從上述五大頭部豬企的業績來看,9月國內豬價持續回落,各家豬企商品豬價錢也有不同水平的下滑。
那房地產企業跨界養豬,能否是一個好出路呢?9月以來,高企的豬肉價錢開端呈現鬆動,以至有些中央開端重現十幾元的肉價,眾多剛剛跨行入局的企業能否又將面臨新的應戰?
「如今各大養豬企業都曾經『踩剎車』了,有很多八月份沒有開工的養豬項目都已叫停。」 研討養豬行業達10年的新牧網執行主編李丹承受採訪時透露。
農業鄉村部種豬質量監視檢驗測試中心(廣州)樊福好博士通知德興匯平臺:「房企入局養豬行業風險大,其中將來的市場風險大於疾病風險,特別表現在明年下半年,畢竟那時豬的供給數量多起來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鄉村開展研討所研討員李國祥以為,想把養豬行業作為房地產的轉型,假如沒有心理準備,未來一定能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