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被國人稱作是「全民暴富」的房地產一行,在受到了我國密集的樓市調控之後,現在已經慢慢「熄火」了。如果你有著一筆錢,不知道該投資什麼領域的話,放在20年前,投入樓市中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現在若再放在樓市中,很多人可能會說:「真的是想不開了」。
假若你還想著能從樓市「撈錢」,還是儘快收手吧,在今年早些時候,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出爐,該政策將會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全行業全面推廣。這意味著,房企們又將「承壓」了!
據報導,這次「三道紅線」的內容分別是「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除了這「三道紅線」之外,住建部、央行同時也會將「拿地銷售比是否過高」、「經營性現金流情況」這兩個方面,一併納入監管考察的重要指標中。
這樣來看的話,未來房企想要「躺賺」的心思將會被徹底打破。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房企都是非常依賴於現金流周轉的,並且不少房企的負債率都不低。同時,房企不斷拿地,不斷開發才能有錢掙,但是,如果在「發債借錢」、「控制拿地」上下手的話,簡直是斷了房企的「發財路」。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這「三條紅線」的壓力下,房地產市場可能要「變天」了。如果房企還想繼續存活下去的話,那麼必須降低高槓桿。未來對現金流的管理和匯款,將會企業的「重要命脈」。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12月5日,全國已經有460家房企發布了破產公布。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就有1.4家房企正在被清算。
房企未來究竟應該何去何從,這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不過,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多數房企已經開始「另謀出路」了。
我們都知道,在這兩年的時間內,我國的「豬市場」一直處在上升風口處,這段時間也被稱作是「史上最強豬周期」。其中,河南養豬大戶「牧原集團」就在這個風口下受益頗多。有股民分析了牧原股份和貴州茅臺的季報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1頭豬=2瓶茅臺酒」。
資本市場中,向來都是以利益為先的。在看到「豬市場」如此強勁的發展之後,讓業內人士感到「離譜」的事情發生了。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著超過1400家經營範圍包括「豬」和「房地產」的企業!在如此可觀的「豬市場」中,大批房地產企業正在「跨界」發展。
據悉,最早進入「豬市場」的房企是萬達,早在2012年的時候,王健林就宣布要在貴州丹寨縣投資10億元,建立30萬頭規模的土豬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廠。於是,後來便陸續有著頭部房企進入了「養豬大隊」。
在賣房子越來越賣不動的時候,突然爆發紅利的「豬市場」讓房企看到了希望,養豬也成為了房企們的「兼職工作」。
不過,現在「豬市場」雖然非常紅火,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豬周期」可能會迎來「拐點」。並且,有關人士還預測,「養豬紅利」的周期僅剩下不到2年了。房企「改行」養豬,可能是一時的「救業績」選擇,但是很明顯,這種生意可能做不長久!
參考來源:
界面新聞《「三道紅線」下,降債、重現金流、拓合作將成房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