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女生休學兩年陪伴患癌母親,孩子一下就長大,離不開家長養育

2020-12-22 同心兒童注意力

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比較崇拜西方的教育,但是他們不知道,其實西方人很多人骨子裡都是比較冷漠的,他們眼裡利益比親情更重要,所以說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更好,我也認為親情比權力更重要。

1.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就在一瞬間

一位大二的學生做出一個讓人很震驚的舉動,就是在自己母親患癌症的時候選擇退學,陪在母親的身邊,很多人都覺得他可以在這個期間偶爾去看看自己的母親,但是不應該放棄自己大好的前程。

也有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走到羅馬的路不僅僅只有一條,但是親情一旦沒有了,那就是沒有了,所以親情更重要。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現實的壓力結合,我們成功的教育其實也能讓孩子扛起家庭的責任。

別的不說,就單單說這位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確確實實是非常成功的,孩子在大二的這個年紀就能明辨是非,知道怎樣去做,怎樣去承擔這個家,這是非常難得的。

2.無論是城裡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他們都是成年人了。

記得前幾年有一個新聞,一位留學的大學生帶著自己的父母留學,在採訪的過程當中這位大學生是特別討厭的,他說他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跟著自己,可是他的父母覺得他沒有生活能力。並且他現在還不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應該有父母陪在身邊保證他的安全。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明顯發現這位大學生對自己父母的厭惡,很多網友都在下面評論這個人,就算對他再好,他也是個白眼狼等各種各樣難聽的話,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他的父母他們沒有讓他懂事,沒有讓他變成一個成年人。

作為父母,應該得讓孩子在成年的時候有著懂事的能力。

一位博士後,是會計博士後,她在給一家公司上班的時候被人騙了,當警察找到她的時候,她依舊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沒有被騙,並且還為那個騙子開導,這個時候的老闆直接怒罵她:你是不是學書學到傻了?這麼簡單的騙局你都看不懂嗎?這一次被騙的數額是幾百萬,雖然說在這個公司來說只是一筆小帳目,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筆大,這個老闆直接當場就炒了她的魷魚,並且讓她賠還這筆錢,雖然最後騙子抓到了,但是被花出去了50多萬,她的家裡只能賣房,把這50多萬給填上。

你的無知讓人覺得可怕,而且還把無知當成了理所當然。

我們記憶猶新的那位高考學子,相信大家都認識,在自己高考結束之後,沒有興高採烈,沒有興致衝衝的去旅遊,而是選擇去父親的工地,默默的打工,在整個過程當中仿佛就是理所當然,仿佛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在自己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之後,也沒有說找朋友喝酒聊天,反而繼續回到自己的工地幹完活,他說希望在自己上大學的時候能把大學的學費賺夠,看似樸實的話,但是卻非常的懂事,很多人都說我要有這麼一個兒子,死而無憾了。

始終認為成年人必須懂事,無論你的家境是好還是不好。

從故事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影響孩子懂事的基本是家長,那麼如何做一個懂事的家長?

第一,溺愛孩子永遠不可取

我們永遠不要溺愛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家裡的老人特別喜歡疼愛孩子,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郭德綱說的那個話很正確,如果現在你不管教你的孩子,別人打你的孩子,你心疼嗎?心疼何不如在這個時候就讓你的孩子感受到害怕,那麼他出去之後沒有一個人敢說他不好。我們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知輕重,所以不會傷害孩子,但是別人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那是下死手,所以說我們溺愛孩子,最後的結果其實就是害了孩子,要想孩子懂事,首先得讓孩子斷了奶。

第二,教孩子要趁早,做父母不能忽略教育,懂事的父母更懂教育。

為什麼幼兒園設置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是因為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要教會孩子慢慢的懂事了,在哪方面教孩子呢?說話方面,禮儀方面,為人做事方面,很多地方都是要我們去教育孩子的,學校給孩子的教育大多數是知識教育,而這些方面的教育是由於家庭去灌輸,而且教孩子要趁早,你不能等到他18歲19歲成人了之後再去教,這個時候你再去教他,其實很難改正了,因為在這個成長的過程當中,他有了太多的毛病。

第三,讓孩子懂得家裡發生的事情,在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在成長,也在董事。

孩子在懂事,並且有了一定分辨能力之後,就讓孩子懂得家裡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是很早就參與到家庭當中,所以對很多事情都有發言權,這也導致我比我弟弟妹妹更懂事一些,所以現在我就要求我的父母讓我的弟弟妹妹參與到家庭活動當中,他們只有真正地去經歷了這個過程,去分析了這個事情,他們才能夠明白中間的道理才會懂事,比如說這個人的人情禮節,我們要怎麼送,為什麼要這麼送,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在孩子到一定年紀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參與進來了。

第四,學會放手,懂事的父母懂得讓孩子飛

孩子在滿了18歲之後,很多事情就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洗衣做飯,基本的生活能力肯定是要有的,在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再慣著他們,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這對父母其實他們很不懂事,孩子大學留學的年紀,20多歲了都還不放手,那麼孩子就會養成一個巨嬰,在後面這個孩子都還在吸他們的血,並且這個孩子還厭惡他們,所以說他們最後是得力不討好,做一個懂事的父母,就應該懂得讓孩子自己飛。

懂事的孩子是需要培養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要成為一個懂事的家長,不可取的行為一定不要做。

相關焦點

  • 大二女生休學兩年陪伴患癌母親 淚目!
    【大二女生休學兩年陪伴患癌母親】「母親確診宮頸癌晚期1個月後,父親也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最後,父親決定放棄治療,將錢留給母親治病,還有正在上大學的我。兩個月後,父親走了……」去年夏天,22歲女孩小姜永遠失去了父親。小姜是四川廣安華鎣市人,就讀於成都文理學院英語專業。去年9月,原本上大二的她決定休學,陪伴宮頸癌晚期的母親。
  • 大二女生休學兩年陪伴患癌母親 打算下學期申請復學
    「母親確診宮頸癌晚期1個月後,父親也被確診為肺癌晚期。最後,父親決定放棄治療,將錢留給母親治病,還有正在上大學的我。兩個月後,父親走了……」去年夏天,小姜(姜虹)永遠失去了父親。這個年僅22歲的女孩,是四川廣安華鎣市人,是成都文理學院英語專業一名大學生。去年9月,原本上大二的她決定休學,陪伴宮頸癌晚期的母親。
  • 大二女生休學兩年,陪伴母親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光
    當時父母都生病了,其中母親的病是癌症,疑似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局面。而家裡只有她和父母三人。小姜便決定休學回家,陪伴母親剩下的時光。小姜面對前來的記者這樣描述:我這輩子只有父母,父母這輩子也只為了我。22年的養育之恩,我無以回報。我才上大二後來又因為這事休學了,可能一切都來不及了,我還想讀完大學出去好好工作,報效父母,可一切都皆是夢。
  • 女孩休學1年陪患癌母親走完人生,孩子孝順與否,從小就能看出來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子女是否孝順,永遠是一個敏感的話題,關於這點,我們見過太多的負面例子,有太多孩子因為家長從小的教育不當、溺愛,到頭來長大了,一點兒都不孝順父母。
  • 小學生寫作文,描寫自己的媽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陪伴
    記得她說過她剛參加工作那會,分配的是市裡的一所小學,那裡的孩子如同小時候的我們,禮貌有加,但時間長了,她驚訝地發現現在的孩子,膽量是比以前大很多。「要想了解一個孩子的內心,就要看他寫的日記、作文」。孩子處於學齡階段,記憶力是最強的,成長環境的所見所聞都會印在腦海裡。
  • 患癌父親"走"了 大二女生休學陪病母度過最後時光
    去年9月,原本上大二的她決定休學,陪伴宮頸癌晚期的母親。  休學期間,她帶母親去她想去的地方,就像她小時候被母親陪伴照顧著那樣。  小姜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她已跟母親商量,打算下學期申請復學,帶上母親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一邊上學一邊照顧母親。
  • 建議準備讓孩子休學的家長看上10遍
    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孩子對物品的依賴這種問題其實就是孩子將親情(媽媽)的依賴轉移到物品上,但是我們更加希望孩子能把興趣轉移到學習上,對不對。家長百般無奈,只有一個孩子,各種威脅讓家長焦頭爛額,家長準備妥協,讓孩子在家休學一年,看看是否不要求孩子了,孩子是否可以對父母有改觀,對生活有改觀。
  • 大二女生意外懷孕,問能否把孩子生下來,你猜家長如何回復?
    如果女生上大二懷孕了,然後問家長能不能把孩子生下來,你猜家長該如何回復?十有八九,會被臭罵一頓。然後,家長來到學校找男生算帳。如果男生家庭環境優渥,這事就好辦。孩子生下來有保障,閨女也不太吃虧,雙方父母一見面,婚事定下來。該生娃生娃,該上學上學。
  • 「活埋」母親事件的背後:陪伴孩子成長,究竟有多重要
    5月2日,陝西榆林,一名58歲男子,「活埋」了他79歲的親生母親,被埋3日後,母親獲救。新聞一經爆出,網友震驚不已,紛紛痛罵男子泯滅人性,竟然謀殺養育他長大的親生母親。更有網友勸誡他的妻子趕緊與他離婚,一個連生他養他的母親都能痛下殺手的人,如何託付終身?可就在眾人疑惑怒罵的時候,近2日針對此事的後續報導,又給出了另一番內情。
  • 父親癱瘓母親患癌,14歲少年休學照顧全家:要當男子漢扛下所有!
    讀罷已淚流滿面……家庭連遭噩運——哥哥病逝、父親癱瘓、母親患癌,這個年僅14歲的少年,被迫成了家中頂梁柱,家裡、醫院、果園三地奔走……很多人看著看著就哭了,他卻人前不掉一滴淚——「要當男子漢扛下所有!」
  • 大二女生懷孕,母親哭訴其年幼無知,女兒:我和他是真心相愛的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大學生活可謂是多姿多彩,可任由自己支配的時間也非常多,但是有時候自由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太過自由了,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大二女生懷孕,母親要求打胎被拒林女士近日裡天天在家中以淚洗面,丈夫陳先生也是坐在客廳裡唉聲嘆氣,手中的煙更是一根接著一根,究竟是怎樣的事情讓他們會如此這般呢?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聽到一對母子的如此對話。是啊,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陪伴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來說是不一樣的。此時,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也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電影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艾米在一場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母親,被迫來到與母親離異多年的父親身邊。
  • 說說一僕二主--家長,請不要為了孩子而放棄自己的生活
    這部電視劇前兩年就出來了,最近才開始追。講述的是張嘉譯飾的楊樹獨自撫養正在處於青春期的女兒楊樹苗,並周旋於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之間而展開的情感故事。作為電視劇而言本身的意義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放鬆,但我還是對叛逆的女兒和保守老實的父親之間產生的問題有頗深的感觸。
  • 禾寶&禾苗丨我們專注於0-3歲的養育陪伴
    從最初以華德福理論體系為基礎家庭互助養育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根植於良渚文化村的託幼專業機構。初禾就是這樣一個小社團,我們一起養育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塑造美好而充實的生活,也希望我們的社區,因此而愈發充盈美好。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卻讓她寒心
    人最珍貴的情感就是感恩,感恩生活中遇見的每一個人,感恩別人的幫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孩子如果沒有感恩的情懷,以後在社會上也不會受到被人的歡迎,同時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會失去被人的信任。「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
  • 養育雙子、處女、射手、雙魚的寶貝,家長除了耐心,還得培養手段
    家有寶貝,全家開心之餘,如何養育寶貝就成了頭等大事,養的好,娃爭氣,去接孩子開家長會,都能腰杆子挺直,養的不好,孩子淘氣搗蛋,即便家長是再大的總,再大的款兒,都得低頭哈腰地去聽老師訓斥,賠禮道歉,所以,未雨綢繆,從小就得給孩子樹立底線,家長從自己做起,給孩子做榜樣,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20個抑鬱症休學家庭:多是優等生,也有博士後母親,這個戰場血流成河
    ——一位抑鬱症孩子的母親文 | 楊書源本文轉載自上觀新聞官方網站,原文發於2018年12月1日,標題為《20個抑鬱症休學少年家庭:多是優等生,也有博士後母親,但「這個戰場血流成河」》,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朱迅大姐:妹妹兩度患癌母親不管不問,她事業無成卻得母親獨寵
    但實際上朱媽媽對兩度患癌的女兒不管不問,其實與自己的大女兒,也就是朱迅的大姐有關。朱媽媽也很心疼大女兒的遭遇,所以對她加倍疼愛,這才忽略了小女兒。後來朱迅第一次患癌,朱媽媽不是不想多陪陪她,實在是因為工作走不開,就連她探望女兒的半個小時還是偷偷跑出來的。
  • 初中生盲目減肥導致休學:孩子崇尚「以瘦為美」,家長要提高警惕
    過度節食讓她出現暴食行為,曾一天催吐5次,導致其食道受損,出現脫髮、月經失調,現在不得不休學在家。 一、帶孩子多運動 首先,最正確的減肥方法是科學的飲食搭配適當的運動。如果孩子真的偏胖,需要減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通過科學的減肥方式來實現,讓孩子保持適當的運動。
  • 劉詩詩稱兒子很熱情,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初為人父母,孩子需要學到很多東西,家長也有很多知識盲區,養育孩子,是每個父母一生的修為。雖然在歷史上,有很多人從小家境貧寒,小孩長大後能夠出人投地,但是風毛鱗角,可以忽略不計,如張良、匡衡等。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父母為他們營造的最初環境,對其心理影響深遠。對學習、成就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