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大義,萬金不移!」
時隔39年,影迷們年少時的偶像、「上海皇帝」呂良偉以江湖大佬的身份重回上海灘,依舊眼神銳利如刀,氣場雷霆萬鈞,「身中八刀而不退」。打動他的並不是什麼名導大製作,而是由新銳導演周天宇執導、吾道南來出品的民國動作槍戰片《刺殺風雲》,已定於今日在愛奇藝上線。該片講述了1939年的孤島上海,一群江湖人士與日軍少將齋藤展開或明或暗的生死大戰,拼死抵抗的故事。
「我之前沒出演過任何一部網絡作品,也沒和新銳導演合作過,但當周天宇將周琦方這個人物小傳和非我不可的理由告訴我後,我決定『賭』一把,幫這個青年導演完成自己的電影夢。……事實證明,我賭對了。」呂良偉在發布會上說道。電影外的精彩故事與文本互為映射,無論是跟畢贛一樣同為「婚慶攝影」出身的本片導演北漂逐夢、最終得到中國導協為之點讚,或是吾道南來創始人劉朝暉擔任本片出品人,幕後主創者的經歷一如片中人物般熱血勵志而理想主義。
「信自己,信兄弟,信大義。」那是一個時局動蕩風起雲湧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據相關史料記載,從1937年至1941年底,愛國志士在上海共發動了150餘次暗殺行動,從刺殺張敬堯、毒殺石友三、襲擊王克敏到槍殺張嘯林、刀劈傅筱庵……《刺殺行動》是一曲獻給這些「無名之輩」愛國者的慷慨悲歌。從終極版預告當中能夠窺得其風採。
「非典型網大」:震撼視覺、風格化敘事,
用犯罪類型片手法重塑愛國題材
「我們是在網絡平臺上播出的一部電影,不是電影觀眾刻板印象裡的網絡電影。」導演周天宇如是說。經歷數年「蹭IP、粗放型」的野蠻生長後,行業洗牌後的網大正在朝「精品化」「IP化」的方向轉型。而《刺殺風雲》正是一部試圖為「精品IP」添磚加瓦的民國動作槍戰大戲,更加注重原創性,其風格化敘事、劇本打磨和剪輯手法等,儘管可能還未達十分成熟,但是卻注入了創作者的個人風格,更近於院線電影質感,有別於其他網大。
《刺殺風雲》的風格化敘事、服化道和精心構圖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值得一提。服化道和搭建場景力圖還原年代感,所有槍戰戲全部採用真槍拍攝。坦言「從小熱愛港片」的導演為本片注入了不少江湖氣息,從江湖切口、到幫派氣氛營造、再到日方拉攏與商會內鬥,人物塑造也在一次次明槍暗箭當中鮮明起來。
簷下風鈴隨風搖蕩,而埋伏於街邊的暗殺者的膛上子彈早已蓄勢待發,主角故作無意地在反派身邊徘徊,觀眾似乎同片中人物一起屏氣凝神,下一秒,血雨腥風漸次綻放——這是看完首映後,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驚豔鏡頭。類似的畫面還有很多,例如從窗口凝望靈堂一片縞素致哀的畫框式構圖,開頭極具老港片氛圍的「入門儀式」,又或是槍戰時的慢速攝影,以及在緊張追殺時雨中緩緩揚起的積水,不難看出對吳宇森等大導演的致敬。
凌厲的動作剪輯是導演的又一「個人標識」。全片節奏緊湊,在江湖熱血之間綴以兒女情長,用犯罪類型片的手法重塑了愛國正能量題材。這與導演的喜好和擅長方向不無關係。此前周天宇曾執導過《黑暗空間》《特種保鏢》等多部動作片,其中《特種保鏢》在愛奇藝播放量過5000萬,躋身千萬級分帳片之列。
導演周天宇自己的經歷,是一個同電影本身一樣熱血的故事。片中的愛國青年賭上了愛情、前途、家庭、命運,不顧一切地去踐行呂良偉扮演的「先生」教給自己的「家國道義」。而片外的90後草根導演,也曾傾其所有,用十年間的全部心血精力去追逐一個電影夢。《農村小夥的熱血導演夢》這一特輯講述了他的故事。
2019年1月8日,周天宇帶著《刺殺風雲》回到了陌生又熟悉的家鄉——黑龍江省集賢縣永安鄉富民村,父老鄉親們圍坐在一起,驚奇而欽佩地觀看了全片。這裡是他的起點,也是他要歸來的地方。
十多年前,同學家深夜裡的一張港片DVD,讓從沒接受過科班訓練的他萌生了拍電影的夢想。自行大量觀影、學習電影書籍後,他經歷了鄉親們甚至父親的不理解、嘲笑和冷眼,「農村孩子出去拍電影這不扯淡嗎?」「你搞這個有啥意義呢?」同樣是在這裡,他得到了來自發小的支持和溫暖:借給他1000塊錢,作為第一次拍片的經費。但這筆錢後來被騙去了600塊。隨後他嘗試過去橫店做「橫漂」,嘗試過考電影學院、學動漫,在北京婚慶攝影工作室學攝影、在朋友工作室學剪輯……最後再次來到北京繼續追逐電影夢。
「京城米貴,居大不易」,這個一無權勢背景,二無作品經驗,寂寂無聞的新人卻有著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走進電影的藝術殿堂,與《喜劇之王》中的龍套尹天仇何其相似。「其實,我是一個導演。」北漂時的辛酸一言難盡:住在昌平的筒子樓裡,沒有收入,靠朋友救濟過活,最窮的時候一天只能啃兩塊錢的餅。他帶著自己的微電影作品敲開了一家又一家影視公司的大門,遭到了一次又一次冰冷的拒絕。
直到最後一次,他謊稱自己有預約騙過門衛,對著投資人「劉老師」闡述自己作品半小時,對方表情淡定一言不發,正當他打算接受習以為常的失敗起身告辭時,對方叫住了他。「下周來籤合同吧。」在拍《刺殺風雲》時,他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還發了高燒,但仍深感值得。
《刺殺風雲》是周天宇的第四部長片,其未來則呈現出更多可能性。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注意到了這個勤奮的新人,為他專門寫了一篇《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一個年輕人拍電影》。滿地都是六便士,卻有人抬頭看見了月亮。這位「野路子」導演的經歷證明,「網絡電影」不僅是資本掘金之處,更有可能成為孕育下一個內容風口、培養下一代有潛力有才華的創作者之處。
「吾道南來,原系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這幅掛在嶽麓書院門檻的對聯,成為吾道南來的得名由來,也承載著創始人劉朝暉的野心。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內地市場上映網絡電影總數量1526部,同比2017年1892部下滑23.9%,整體分帳票房總額超6.5億,其中有34部網絡電影分帳票房突破千萬大關,最高分帳票房達5078萬,與院線電影票房破億的量級相當。種種跡象表明,經歷2017年有關部門對網生內容加強監管、總體遇冷後,2018年的網絡電影開始向「集約型」精品化方向發展,不斷探索行業天花板、加強規範化的頭部公司獲得更多利好。
而吾道南來,就是網生內容的重要玩家之一。化名「小黃瓜」的劉朝暉,曾經在湖南衛視參與過現象級營銷事件,在投身網大領域後,成為網生內容頭部公司奇樹有魚創始人之一,兩年裡策劃出品宣發過200餘部網大,包括60多部頭部作品。2018年,劉朝暉離開奇樹有魚,創立了新廠牌吾道南來。在營銷、內容領域的豐富經驗,使得吾道南來始終注重質量而非數量,為重建網生內容規範貢獻一己之力。
去年吾道南來出品的爆款《狄仁傑之幽冥道》,以千萬投資表明了打造網絡電影精品的決心。而今日於愛奇藝上線的《刺殺風雲》,或將為網絡電影帶來更多驚喜。
「青風吹,繁星眠,白浪拂月光,少年郎,笙歌在南方……」片尾,清亮的女聲輕唱。電影結束了,片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