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數學家雍有舉與他的IT數學研究歷程

2020-12-28 謀皮

雍有舉教授出生於1979年9月,祖籍河南信陽,曾任職國家級出版社編審,現任職河南省IT數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數學家,河南省教育名片個人榮譽獲得者,IT數學發明者和開創者。

雍有舉在授課中

他曾於2002年至2008年參與省中小學教材編審、修訂,他編著的優秀教材《超機心算》被評為省級地方優秀課本,連續於2002年至2008年全國推廣、使用。

近年來他所著《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已成功出版發行,他發明的IT數學及連環優勝學習法在全國為首創。他的IT數學和《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能讓六至十八周歲青少年學生通過短期培訓學習,擁有考試不用演草紙超常本領,對一般計算題1-2秒脫口而出答案,一般應用題僅用幾秒鐘即可解題,即使難度較大的綜合證明題也僅用十餘秒鐘,絕大多數學生做題速度與準確性遠遠超過在校大學生。

與河南省人民政府督學祁寶珠在一起

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已把《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主要內容列為數學課程內容進入中小學課堂,《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作者雍有舉教授歷盡十餘年艱難歷程,他隻身走遍中國二十省區,傳播推廣《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達6000多所學校,近千萬學生。

雍有舉介紹

在這裡尤其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雍有舉教授推廣數學期間,他的父母雙親先後病逝,他都強忍悲痛未曾回家鄉盡孝,眼含淚水為學生上課。這足以證明雍有舉教授作為一個大科學家為科研事業勇於獻身和大無畏犧牲精神。

他所著《數學改革實驗課程講義》及他本人所講授的IT數學發明課令中國大江南北億萬青少年為之痴迷、著魔,雍有舉教授無愧於中國課程改革的開拓者、先行者。

相關焦點

  • 葛軍在高考數學領域這麼出名,為何他卻沒有數學家身份?
    葛軍在高考數學領域這麼出名,為何他卻沒有數學家身份?說起高考數學,葛軍就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葛軍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他所出的幾份高考數學試卷難倒了一大批考生,讓很多考生欲哭無淚。那麼,葛軍為何要給高中生出這麼深奧的題目呢?
  • 大數學家拍「色·戒」:他將數學大統一公式紋在女主小腹上
    但他經常去莫斯科大學旁聽數學課程,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卡茨-穆迪代數,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數學基礎。在本科時期,弗倫克爾就發表了高水平的數學論文。21歲時,剛剛本科畢業的弗倫克爾就被哈佛大學校長出面邀請,擔任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不過,弗倫克爾隨後還是花了一年時間,取得了哈佛大學數學系的博士學位。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埋頭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一、立志破解猜想的少年。陳景潤對於數學的熱愛,源於初中時的數學老師,那是一位30來歲的清華畢業生,學識淵博,講課生動。在他的影響下,少年陳景潤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當時的數學教材,他只用了兩周就自學完成,這讓老師非常驚訝,認為他在數學方面有極高天賦。於是因材施教,為他講一些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
  • 英國著名數學家麥可·阿蒂亞去世,享年89歲,曾試證明黎曼猜想
    (來源:英國皇家學會官網)麥可·阿蒂亞最為著名的成果是 1963 年他與伊薩多·辛格合作,對橢圓算子證明了著名的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此定理在微分方程、復幾何、泛函分析以及理論物理學中均有深遠的應用,公認為 20 世紀最重要的數學成果之一。
  • 天才數學家智商有多高?看完這三位數學家的事跡,才知天才的恐怖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任何社會進步背後都有數學這門學科的影子,而一些頂級數學家更是將數學的發展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時有些研究成果,甚至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在相關數學領域都是無比超前的。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位頂級數學家。歐拉是一名瑞士數學家,我們在大學課本上經常能學到許多以歐拉名字命名的公式和定理。
  • 為何美國人數學很差,卻出了那麼多的數學家?中國數學教育差在哪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很多調侃美國人數學能力差的新聞與視頻。美國中學生們連乘法口訣都算不明白,很多著名的影星也十分排斥數學。這樣一個盛產科學家與數學家的國家,數學能力怎麼可能真的那麼不好?「數學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鑰匙」。
  • 科學網—他撒播了計算數學的火種
    他沒有得到「兩彈一星」的獎章,卻是推動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的幕後英雄;他沒有受到劉家峽水電站截流成功後的表彰,卻是破解劉家峽大壩應力分析計算難題的中流砥柱;他是著名的有限元方法創始人之一,是中國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湯濤院士和寧肯先生撰寫的《馮康傳》,就帶著我們走入了馮康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的生活。
  • 華為囤700位數學家,最高年薪200萬美元,數學家憑啥這麼值錢?
    200萬美元,可以說是華為數學家中工資最高的了!那麼,華為任正非,為什麼捨得開這麼高的工資來招一個數學家呢?因為這位數學家研究的項目,可以用在3G通訊領域,而那時候華為急需3G通訊技術。為了招攬到這位數學家,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不僅開出天價年薪,還專門在俄羅斯建了華為的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然而,10年時間,花高價請來的數學家卻一事無成,華為很多人說200萬美元的天價年薪打了水漂,懷疑他是騙子。誰料10年後,他跑來告訴任正非,3G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 數學家相聚西湖大學:數學或是和外星人交流的「本質語言」
    ,是一門研究數學本身的規律,不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學問。在您眼裡,什麼是數學之美?我的母親就是數學家,從小耳濡目染地長大。但我自小喜歡數學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簡單。數學是簡單的,這裡是說在數學的世界裡,對錯是絕對的,它的標準很簡單,不會摻雜數學之外的因素進來。2. 在您看來,數學作為基礎學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數學無處不在。
  • 數學家的故事|數學之父——塞樂斯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
  • 印度不只有開掛的火車,還有一開掛數學家,憑一己之力單刷數學
    但是印度不只有「開掛」的火車,還有一名開掛的數學家,這位數學家被稱為「創造數學的人」,他是誰?又如何憑一己之力刷新了數學界?  |貧困的天才  這位數學家名叫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他是數學界中是神話般的存在。「你一定要努努力,這樣你就知道天賦有多重要」,而拉馬努金無疑就是天賦的標準。
  • 那些電影裡的數學家
    一部沒有特別圓滿愛情的傳記片,科學理論和人生唏噓的交織,首映的時候霍金作為觀眾坐在臺下,電影結束後,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上擦去了一行眼淚。而影片中飾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裡程碑式的表演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在香港,這部影片被譯為《霍金:愛的方程式》。我們都不完美,對於數學家或是科學家來說,證明自己,恐怕比證明所有數學定理都要困難吧。
  • 為什麼美國人的數學這麼爛?卻出很多數學家,或許我們被「騙」了
    不過有一個現象很奇怪,美國人雖然數學差,但他們的科技卻非常領先,而且還出了很多數學家,這就很讓人費解了,難道他們隱藏實力了?讓我們看一下在美國街頭採訪路人數學的視頻看過視頻後,更是讓人們相信了美國人數學很差,但是為何他們會出很多的數學家?而我國的數學家卻少之又少呢?
  • 十四部數學電影,十四個數學人生
    中文譯名:死亡密碼英文名稱:π別名:3.14159265358(USA)發行時間:1998年07月10日科幻驚慄手法描寫一名天才數學家觸目驚心的經歷。才華蓋世的數學家馬斯在過去十年來,發現股票市場在混亂波動背後原來由一套數學模式操控,於是致力研究尋出該數學模式。
  • 諾貝爾設立五項大獎,為何沒有數學獎?未婚妻真與數學家私奔了?
    坊間說法在坊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諾貝爾的未婚妻,在與他結婚前一星期,被瑞典數學家斯塔.米泰-萊弗勒引誘,最終拋棄諾貝爾與其私奔。諾貝爾為此傷心欲絕,因此在臨終設立諾貝爾獎時拋棄了數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翻閱史料,並非如此。
  • 安德魯·懷爾斯,數學大滿貫
    2002年,為紀念挪威著名數學家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N.H.Abel,1802-1829)200周年誕辰,挪威政府宣布將開始頒發此獎,意在彌補諾貝爾科學獎項中沒有數學獎的遺憾。自2003年起,由挪威自然科學與文學院的五名數學家院士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宣布獲獎人,授予每年評選出的最傑出的數學家獎金600萬挪威克朗(約合450萬人民幣)。如今,阿貝爾獎已經成為數學學科中最有聲望的國際性獎項。
  • 頂尖數學家哈孔哀嘆:有才華的年輕人不願意成為數學家
    克里斯多福·哈孔 (Christopher Hacon)是一位世界頂尖數學家,曾榮獲2018年數學科學突破獎。他在代數幾何學領域卓有建樹。作為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傑出教授,哈孔在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的專訪中提出目前數學研究領域面臨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很難吸引富有天賦的年輕人進入這個領域。
  • 數學閱讀,讀什麼
    大家推薦的有: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從孫子的神奇妙算談起》,張景中院士的《數學家的眼光》,談祥柏教授的《談祥柏趣味數學詳談》叢書,李毓佩教授的《數學西遊記》,歐陽維誠先生的《唐詩與數學》,張景中院士主編的《好玩的數學》叢書,劉薰宇先生的《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特級教師唐彩斌等主編的《數學在哪裡》叢書,臺灣編譯的《漢聲數學》叢書,劉堅教授主編翻譯的《數學閱讀》叢書,日本的《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數學
  • 暑期影單:十四部數學電影,十四個數學人生
    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面對這個曾經擊毀了許多人的挑戰,納什在深愛著的妻子艾麗西亞(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懼,頑強抗爭。經過了幾十年的艱難努力,他終於戰勝了這個不幸,並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
  • 看這些電影能讓孩子愛上數學
    千龍網綜合報導 學好數學,必須從娃娃抓起!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好,首先要幫他「打牢思維的地基」。怎麼打?觀看數學紀錄片就是個絕佳的選擇,既形象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