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Class | 中國「屋頂告白」只有一種結果:被家長懟下臺!

2021-02-10 Qtools

最近,湖南衛視上線了一檔節目——《少年說》,節目組扛著攝像機走進全國12所中小學,在每個學校搭建了一個「勇氣臺」,鼓勵同學們前來「喊話」,意在釋放新一代青少年們的成長心理。

節目的初衷是好的,同學們也勇敢的走上「勇氣臺」喊話。

可是他們喊話對象是誰呢?是家長。

其中有個小女孩的喊話,引起了網絡上很多人的討論。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女孩表示自己很努力,卻一直不被「看見」。

誰知這個媽媽聽完後反客為主,列出123條又把女兒「教育」一通。

大意是「我的對比很客觀沒有問題,跟人比較是敦促你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到頭來還是:老娘是對的,你要聽我的


臺上的女兒一開始還昂著頭,被數落得立馬萎下去了。

女兒再次鼓起勇氣說自己不適合激將法,長期打擊會讓自己感到自卑

媽媽倒是很坦白:打擊你是為你好

聽完媽媽的話,女生簡直沒法再聽下去,轉身跑掉,在臺下痛哭起來。

接著看其他孩子的告白,好多是被家長懟下臺的。

許多中國父母都堅信,只有對孩子嚴厲、懲罰,甚至是打擊才能到達教育的效果。

不能說懲罰是無效的,因為懲罰確實有效,能夠立刻中止不當行為。

但是,長期來看效果是什麼?我們往往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如果長期來看結果是負面的話,家長就得提防這些看似有效的做法。

長期受到懲罰/打擊的孩子,通常會出現下列一種或全部的現象:



1. 憎恨(Resentment):不公平!我無法信任大人。

2. 報復(Revenge):現在你們佔上風,但是我會討回來的。

3. 叛逆(Rebellion):我就偏要違反你的想法,以證明我不需要照你的話做。

4. 退縮(Retreat):偷偷摸摸(下次就抓不到)或削弱自尊(我很壞)。

在懲罰底下,孩子們通常不知道自己正在做出以上的反應,但是孩子未來的行為卻是建立於這些潛意識裡的。

例如,孩子可能會認為「我很壞」,於是繼續表現出惡劣的行為。

另一個同樣認為自己很壞的孩子,可能會變成一個過於討好他人的人(對肯定上癮),以求取他不認為自己值得的愛。

所以,成人要更警覺,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長期效應,不要被短期的結果而蒙蔽了。

大人怎麼會瘋狂到以為:想要讓孩子表現得更好,我們必須先要讓他們感覺很糟?

你自己回想一下,上次你覺得受屈辱、遭遇不公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你有覺得想要合作,或是想要表現得更好嗎?

回想一下,上次有人意圖通過「讓你難過」來激勵你改進表現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你有被激勵、想要表現得更好的感覺嗎?

就算有,那種感覺好嗎?

還是你對自己、對他人都出現了負面感覺?

這到底是激勵你放棄,還是激勵你繼續掩飾,以避免未來的羞辱?

孩子在懲罰底下出現的感覺和潛意識的決定,並不能幫他們發展出正面品德。

太嚴厲或太溺愛都是父母和老師不喜歡的,可是他們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於是搖擺於這兩個無效的選擇之間,一下子嚴厲管束,直到受不了自己的暴君態度,一下子又轉變到溺愛,直到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被寵壞、需索無度。

接著又回到嚴厲管束。有些孩子好像非用嚴厲管束來對付不可,但這時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研究顯示,受到大量懲罰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叛逆,或是乖順到讓人害怕。

正向教養不採用任何歸咎、羞辱或是痛苦(不管是生理或心理的)來作為刺激的手段。

換句話說,溺愛對成人和孩子都是一種羞辱,會製造出不健康的相互依賴,而不是自給自足與合作。

正向教養的目的是達到當下的負責與合作,以及長期的正面結果。

簡・尼爾森(Jane Nelsen ED. D.)《《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你屬於鼓勵型家長還是打擊型家長?

關注一下嘛,有驚喜噢

▼ 點擊【閱讀原文】查詢全國門店地址

相關焦點

  • 撇開抄沒抄襲,中國版「屋頂告白」真叫人難受
    去年夏天,日本的一檔中小學生「屋頂告白大會」的節目突然在微博上火了起來。
  • 日本中學生在屋頂告白,中國家長坐不住了!
    點上方藍字關注宗爸講堂這幾天,來自日本的校園節目「屋頂告白大會」突然在國內爆紅。視頻裡,日本中學生們被鼓勵在屋頂向喜歡的人,大聲表白。一位男生把自己喜歡的鄰桌女孩比喻成天使,稱「天使和我的距離只有30釐米,之後的每天都像做夢一樣。」儘管最後被拒絕了,但他收穫了同學們的掌聲和鼓勵:「再去尋找下一個天使吧!」
  • 屋頂告白大會?這個節目可不止告白這麼簡單
    我與天使的距離只有30釐米。之後的每天都像是做夢一樣。但是後來就受到了學校方面的阻礙,因為——換座位了!同班同學蘭央,曾距離我30釐米的你,現在在距離我5.5米的地方。這種遠距離戀愛我已經受不了了。請和我交往吧!」上面這段話,不是來自言情劇,也不是來自校園愛情電影,而是出自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日本屋頂告白大會。
  • 日本屋頂告白大會為什麼如此戳淚點?
    我與天使的距離只有30釐米。之後的每天都像是做夢一樣。但是後來就受到了學校方面的阻礙,因為——換座位了!同班同學蘭央,曾距離我30釐米的你,現在在距離我5.5米的地方。這種遠距離戀愛我已經受不了了。請和我交往吧!」 上面這段話,不是來自言情劇,也不是來自校園愛情電影,而是出自最近很火的一段視頻——日本屋頂告白大會。
  • 潮頭 | 我們沒有屋頂的告白,但應該有坦率的愛
    最近有一段非常火的視頻——校園屋頂告白大會,一出現便掀起了人關於青春的大討論。 視頻裡,年輕的少男少女們被鼓勵走上屋頂,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向心裡喜歡的那個人大聲告白。 在我給14歲的小表妹看這段屋頂告白視頻時,她向我露出了非常疑惑的表情,隨後說道:「假的吧,都是學生,怎麼可能真的有人允許早戀,我媽肯定會打死我的。」
  • 「css基礎」你想知道的偽元素內容都在這篇文章裡(長文值得收藏)
    「偽元素」之所以稱作「偽」,除了英文從「Pseudo」翻譯過來之外,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真正網頁裡的元素,但行為與表現又和真正網頁元素一樣,也可以對其使用CSS 操控。跟偽元素類似的還有「偽類」( Pseudo classes ),在W3C的定義裡總共有五個偽元素(其他仍在測試階段),分別是::before、::after、::first-line、::first-letter和::selection,為了和偽類區分,偽元素使用兩個冒號「::」開頭,而偽類使用一個冒號「:」開頭(像是:hover、:target...等)。
  • 身在國外,面對「臺灣不屬於中國」的言論怎麼懟?
    #該不該懟在討論「怎麼懟」之前,先說「該不該懟」。對於這件事,我個人認為是必須懟的,因為這是身為中國人的原則性問題。我也有臺灣朋友,對於兩岸問題大家秉承「九二共識」,一般都會默契地避而不談。假若談及了,我一定會堅持立場;假如發生如上的事情,打人肯定是不對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換做我應該會請對方離開,不然就用更好的方式懟回去。那麼怎麼懟才更好呢?#如果是對方是臺灣人其實很簡單,問對方幾個問題就足以打臉了。
  • 告白的64種「顏色」
    520,源於歌曲《數字戀愛》,代表「我愛你」,後來演變成一個約定俗成的網絡情人節,人們也開始習慣在這一天表達愛意。情感除了可以通過數字來表達外,其實顏色,同樣可以。愛情和顏色的關係,早在1970年代,被加拿大一位博士生李約翰所研究。
  • 歐陽修:下臺的姿勢
    · 這是第2838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告白一年半對方始終沒回應「每天以淚洗面」
    面對喜歡的女生到底要怎麼告白,這個問題總是讓不少男性想破頭,納悶到底要出什麼招才能讓成功率大增。有一名男網友表示,去年向心儀對象告白後,一年半過去了,對方始終沒有回應,他表示每天都「以淚洗面」,想過收回訊息,但又怕對方錯過,不過網友看了他訊息內容嚇死「你等一輩子都不會有消息的。」
  • 這部電影用四段「愛的告白」陳述一個關於「恨」的故事
    由中島哲也執導的《告白》在許多觀眾心目中是2010 年以來最棒的復仇電影之一,不過回顧2010年這部作品在多倫多影展首映的評價其實非常兩極,大多數抱持著負面評價的評論主因都是因為「過於殘忍」、「毫無動機」、「空泛的劇情」去做抨擊,不過這種極端國情文化下的電影作品,去探究其背後與「現實生活」的落差的不適應感,而轉移到產生「問號」與「厭惡」,那這些人完完全全沒有品嘗到《告白
  • 還記得去年火爆網絡的《屋頂告白大會》嗎,現在它也有了中國版
    去年9月前後,一段名叫《屋頂告白大會》的視頻在微博上火了。
  • 如果把陪孩子「玩遊戲」視為一種責任,家長只會想逃回手機的世界裡
    期間,不少家長跑來詢問《好鼻師》:「這是設計給小朋友玩的嗎?」「不是耶!」「那是給大人玩的?」「也不是耶!」「那到底是給誰玩的?」「是給家庭玩的。」聽到我的回應,家長們總是若有所思地「喔」了一聲,然後才離開。這個「喔」聽來簡單,但其實背後藏了很多潛在的意思。
  • 出道21年,唱紅《屋頂》的温嵐被說「容貌神進化」,網友:認不出
    2005年的温嵐39歲温嵐出道21年,唱紅《屋頂》、《傻瓜》、《藍色雨》等膾炙人口歌曲,近年將重心轉往中國,鮮少在臺灣亮相,日前近照曝光,差很大的臉蛋,讓其陷入整容疑雲,她事後親回變臉一事。2019年的温嵐温嵐1998年出道時,臉蛋圓潤、鼻子較塌,近來狂在微博分享時尚穿搭,她的皮膚緊緻、眼睛變長、鼻子高挺、下巴超尖,整張臉膠感十足,容貌大變讓粉絲感到陌生,網友更是認不出,紛紛驚呼:「已整到完全認不出」、「不說真認不出來
  • 《女神降臨》朱靜告白「玄彬」被拒,頂樓想不開獲救
    熱門網漫改編的同名韓劇《女神降臨》昨(9日)開播,第一集任朱靜(文佳煐飾)因長得太醜被同學霸凌、告白學校餐廳職員玄彬(李泰利飾)被拒絕後,萌生自殺念頭,好在李修豪(車銀優飾)即時解救才沒釀出悲劇;不過朱靜因近視關係,不知救命恩人長相,所以沒發現修豪就是班上的風雲人物。
  • 只有「絲綢」、「兵馬俑」才能代表​中國潮流文化嗎?
    在談論當下次世代審美時,不管是影視作品、流行音樂抑或潮流品牌,都可得出一個結論:自千禧一代開始,年輕一代獨立審美建立,外來文化「入侵」是一個無法避開的一環,著眼當下,是否有能夠真正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潮流時尚呢?
  • 民進黨操作無底線,韓國瑜被兒童喊草包下臺
    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昨晚在臉書貼出小孩高喊「草包下臺」的影片,痛心說「操弄純淨的孩子,令人痛心」。基進黨新聞部副主任張博洋查證後指出,該影片是去年1221Wecare高雄大遊行的場景,反批葉匡時拿去年影片來政治操作。葉匡時聞訊後,在今天下午刪除臉書上的影片。
  • 女生「主動告白」有絕招,陳妤獻百分百致勝法
    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陳妤,成為許多導演心目中的實力派新星,不僅有多部戲劇找上她,甚至還在電影《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中擔綱女主角,和《與惡》一百八十度不同的演法,令人驚豔才26歲的她,還有多少實力沒發揮出來,但大家有所不知,私下爽朗又俏皮的陳妤,原來還有一項「絕技
  • 日本人都不說「我愛你」?告白時說「愛してる」可能會嚇跑人家?
    但其實,這句話日本人日常生活幾乎不說,連告白的時候也不會說這句話的。中文的我愛你,意思與英文差異不大,對著愛人說出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但是日本人就是說不出口!那到底什麼時候,日本人才會說出「愛してる」呢?什麼時候會說「愛してる」?
  • 「雖然被告白了但我拒絕了」《政宗君的復仇》漫畫最終話,愛姬絕地反殺
    」、「誰先上誰輸」之類的定律只能讓讀者猜個大概。根據最新的圖透《政宗君的復仇》這部漫畫女主角愛姬實現了絕地反殺,而關於和師匠的關係,男主角真壁政宗來了一句「沒有交往,雖然被告白了但我拒絕了」然而這故事到了後半段,揭開了當年的真相,當年罵政宗君「豬腳」的不是愛姬本人,而是偽裝成愛姬躺在床上的師匠小巖井吉乃,而且愛姬和師匠在故事後半都對政宗有好感,就等著政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