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7月22日訊(記者 餘茜 謝龍彪) 投資3700元,在家代加工茶包,產品由公司回購,一月可賺2000元,兩個月就回本。投資少,獲利豐,這樣的茶包代工廣告看上去很「誘人」,而「商機」的背後卻往往暗藏陷阱,讓不少想輕鬆賺錢的人直呼上當。
近日,《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收到全國各地多名網友反映,湖南金懿通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懿通公司」)以茶包加工名義,收取加工者數千元設備費後「失聯」,派單人員也聯繫不上。
投訴:
宣傳茶包加工月入數千元 實際3個月僅賺132元
金懿通公司給周女士發過來的合作協議。
江蘇的周女士是一名「寶媽」,今年4月底,她瀏覽58同城網頁發現,金懿通公司正在招募一次性茶包加工合作夥伴,工作簡單,把散茶放進茶包裡封裝即可。
「作為一名全職媽媽,就想利用碎片時間做些兼職補貼家用」,於是周女士向金懿通公司諮詢代加工相關事宜。
「對方工作人員聲稱一個人一天可加工1000多個,多勞多得,照此計算,一天可賺80元左右,一個月下來就是2000多元的加工費,做滿10萬袋,還可獎勵設備款。」一番諮詢後,周女士動心了。
4月28日,她與該公司籤訂了一份為期2個月的茶包加工合作協議,按合同約定,委託對方公司代購設備並支付了3700元設備款,對方將提供茶包製作所需的全部材料套件,並負責驗收回購。
5月初,周女士收到了一臺封口機和相關物料,通過對方發來的簡單視頻培訓後,便開始加工。
金懿通公司給周女士結算貨款。
5月6日,周女士向金懿通公司寄回2600個茶包,12日,公司驗收人員表示,茶包抽樣合格率為40%,結算了加工費84元,6月1日,周女士再次寄回的3000個茶包,合格率僅為20%,公司為其結算了48元,6月16號,周女士第三次寄回2000個茶包,但直到7月中旬,對方遲遲未驗貨。
「加工了近三個月,就賺了132元,與公司宣稱的月賺2000元差距甚遠」,周女士告訴記者,她向公司詢問合格率為何如此之低,一位自稱質檢部門的孫先生回應:「茶包線長了」。
與周女士遭遇類似的,還有福建的吳女士和江蘇的夏先生,他們也都與金懿通公司籤訂了茶包加工協議,並分別交了3660元和3680元費用。吳女士加工的成品合格率僅為30%,收到公司返還的加工費48元,而待夏先生寄回茶包成品時,金懿通公司法人已失聯。
調查:
公司成立僅半年多就註銷
7月14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金懿通公司質檢部門負責人孫先生,他表示,「公司因資金鍊斷裂倒閉,目前僅留自己一人負責處理後續事宜,對於加工者合同期內寄回的產品,可進行正常回購,若加工者不想繼續加工,也可將設備寄回,視新舊程度,按每臺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價格回收。」
記者繼續追問是否取得生產一次性用品所需的衛生許可證,以及產品銷售情況等問題,該負責人僅稱「有農產品相關營業執照」,便拒絕回應其他問題。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湖南金懿通公司已註銷。
隨後,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發現,湖南金懿通公司註冊時間為2019年10月28日,2020年6月22日已決議解散,目前公司處於註銷狀態,經營時間僅半年多。
記者在搜尋引擎搜索關鍵詞「金懿通」的截圖。
記者又通過百度搜索「金懿通」發現,該公司還曾在網絡上大量發布「代加工一次性袖套、一次性雨衣、一次性防塵服、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鞋套」等手工活外發加工信息,與茶包代加工「套路」如出一轍。
記者在阿里巴巴網站上注意到,一臺全自動袋泡茶包裝機,售價為3萬元左右,每分鐘可生產30-50個茶包,一小時的產量相當於一名手工代加工者工作2天。成品的一次性袋泡茶僅為5分錢一個,比回購代加工者的單價還低3分錢。而代加工者從金懿通公司購買的機器,在阿里巴巴上顯示售價僅為160元一臺。
同時,茶包加工,不僅需要取得衛生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還需提供相關檢驗報告,家庭小作坊通常無法達到合格標準。而公司選擇回購手工加工茶包,不僅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還無法監管衛生安全問題,這顯然不符合正常商業邏輯。
回應:
若公司不履行合同約定 可報案或起訴
7月15日,記者將情況反映給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工商所,戴所長稱,「此前就收到過類似投訴,執法人員上門檢查後發現,該公司已關門,6月22日已註銷了工商登記,現法人失聯。」同時,他還建議「代加工者」們,若雙方協商不成,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尋求法律途徑解決。
湖南聯合天成律師事務所蔡衛華律師也表示,若公司不履行合同約定,拖延回購、拒不回購或失聯,可起訴公司股東。該公司已註銷的情況下,根據法律規定,將由公司股東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截至記者發稿前,周女士與金懿通公司協商一致,退回2500元款項,其他幾位投訴人仍在協商中。
在此,也提醒廣大網民擦亮雙眼,注意甄別網絡上的兼職、代工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手工活外發加工暗藏陷阱 代加工者維權舉步維艱
記者調查發現,手工活外發加工方面,不乏騙取設備款的公司。這些公司為了規避風險,通常都是招聘外地合作者,進行異地交易,然後在合同上「做文章」。
採訪中多名投訴人向記者反映,代加工合同內的滿滿「套路」,通常他們需完成一定數目的成品才能退回約束金或返還設備款,而合同僅有2個月的期限,代工者根本無法在合同期內完成任務,即無法退回錢款。
同時,超低的合格率和極少的加工費,也容易讓代工者們淺嘗輒止,最終,投資款打了水漂。
「在與公司協商維權的過程中,公司要麼拖,要麼安撫,實在不行就少量退款敷衍了事。」採訪中,投訴人吳女士向記者傾訴維權難問題,「目前金懿通公司已註銷,導致維權頻繁無功而返,前往公安機關報案,又因涉案金額少、證據不足等問題,不符合立案條件」。
吳女士還告訴記者,他們籤訂的合同條款中還規定了,若發生爭議需到籤署地解決,而她們大部分人身處外省,起訴成本高,維權被迫中止。
類似代加工「陷阱」常被媒體曝光
今年5月8日,大慶晚報就曾曝光「手工茶包兼職」問題,在暗訪的過程中,記者通過多方核實,發現代加工公司漏洞百出,前後出現諸多矛盾的問題。一家公司宣稱和福建一家公司合作,代裝茶葉包,但福建這家公司卻對此否認,提醒不要上當受騙。
6月10日,中新網湖北頻道也曾曝光,趙先生在網上發現某公司以加工茶葉包為由,每加工一個能淨賺6分錢,只需繳納3000多元茶葉原料和設備約束金,月收入就能過萬,趙先生投資後,對方卻以茶葉包不合格為由,多次將其茶葉包退回,趙先生隨後向警方報案。6月3日,棗陽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聯合襄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成功打掉湖北省境內兩個詐騙窩點,抓獲17名犯罪嫌疑人,據查,該公司已詐騙全國各地1000餘名受害人,涉案金額高達200餘萬元。
日前,《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記者調查了「湖南邦富公司制香回收」一事,並發布稿件《宣稱制香月賺上萬實際月入67元 當心「致富夢」成「噩夢」》。記者發現,不論是「制香加工」和「茶包加工」,背後的「套路」如出一轍,本欄目擬對「代加工」領域展開系列報導,如果你也有類似經歷,請來《湘問·投訴直通車》發帖爆料,我們將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助你維權。
相關連結:
宣稱制香月賺上萬實際月入67元 當心「致富夢」成「噩夢」
https://ts.voc.com.cn/note/view/60183.html
爆料方式:
1.登錄華聲在線《湘問·投訴直通車》欄目(網址:http://ts.voc.com.cn/)在線投訴。
2.手機直接搜索「投訴直通車」,在線投訴。
3.關注微信公眾號 「hnweiquan」進行投訴。
4.爆料郵箱:ts@voc.com.cn
5.下載新湖南客戶端,進入《湘問》欄目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