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齒不清,小心得了這種病!

2020-12-22 紅網

我要杯幾、次飯、喝菲……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交流說話沒問題,就是總發音不正確。這些聽起來「萌萌噠」的童言童語,實際上已經透露出孩子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學說話的必經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甚至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小詠(化名)媽媽最近一直為孩子說話發音問題煩惱,4歲的小詠(化名)是個活潑的孩子,抱著籃球玩個不停,看上去嘰嘰喳喳蠻會講話,但他總是不會發翹舌音,遇到「zh、ch、sh、r」的音就發不好,所以講話的時候,總有口齒不清的問題,碰到「吃」的音,總是發的不穩定,把「吃飯」念成「次飯」。而是屬於構音障礙。

小詠跟著父母一起從南京趕到長沙,通過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導診臺電話(0731-82107670)預約上了楊傑主任的號,經過專業的檢查,小詠被診斷為構音障礙。

「現在很多孩子開口晚,講話口齒不清,跟吃得太精細了有關,口腔肌肉得不到訓練。」楊傑主任介紹,語言發育障礙跟很多原因有關,「有的是聲帶、舌頭出了問題;有的是神經性疾病;還有的是單純性的語言發育落後。」他提醒家長,要先明確原因,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對寶寶開展康復治療。

康復醫學其實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作為中國第一批投身兒童康復事業的治療師,入行30年的楊傑是個名副其實的老炮兒了。

他清楚記得父親去世時對他講:「一個人一輩子要做好一件事,做一個好人。」這是他一直紮根一線的動力,他喜歡親自為患兒治療的參與感,他也喜歡探索更好的治療方案及管理辦法。

如果你第一次走進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康復科,可能你會覺得這裡是大型的「遊樂場」,這個猶如「遊樂場」的科室針對不同功能的恢復,又可分為18個治療室:引導式教育/早期發展室、作業治療室、語言治療室、兒童水療/中藥燻蒸室、運動治療室、音樂治療室、感統、感官、行為矯正室、中醫針灸室等。

走近作業治療室,裡面的各種治療器具讓人仿佛置身於幼兒園的遊戲室。醫生就像老師,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從最最簡單的拾物、放置等簡單動作開始做起,一點一點地訓練自身的行為能力。

介紹完作業治療室後,楊傑主任又給我們看手機相冊裡最快的治療案例:正常孩子翻身需要1秒左右,但讓這個運動發育落後的患兒學會自主翻身,他用了一個星期。

「這個孩子不會翻身不會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太嬌慣了,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剝奪了孩子自己嘗試學習的機會。」 楊傑強調說一個孩子牽扯著3個家庭,不要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細節。

通常正常人是很難體會到患兒父母深深的無力感,在我們看來最最簡單的動作/行為,自己孩子卻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緩慢完成的感覺。沒有知覺、不受控制的身體部分,就是通過簡單動作重複做,量的積累到才能有質的改變。通過不斷的練習與治療,才能讓孩子應有的功能有重新「覺醒」的可能。

楊傑治療過年齡最大的孩子,是一名18歲的腦癱患兒,他特別聰明,成績也很好,但由於腦癱存在運動姿勢的異常,不能夠正常坐下來,只能採取躺著的姿勢上課。楊傑主任利用一套獨特的腦癱兒童「四位一體」治療方案及管理辦法,通過3個月艱難的康復訓練,使他的異常姿勢被糾正,實現了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的願望。

「孩子矯正治療最佳時間是0-6歲」,這是很多父母的誤區,不了解孩子在什麼階段治療是最好的,也是楊傑最大的心願:「用7年時間換回孩子70年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這種口齒不清的說唱叫做Mumble Rap?
    Mumble Rap的起源Mumble Rap 這個詞源自大麻哥Wiz Khalifa2016年在美國著名說唱電臺Hot97的一次採訪對話:「我們把這種(口齒不清)的說唱叫做模糊說唱,這不是不尊重那些歌手,是他們不想Rap。」
  • 孩子讀書時口齒不清,怎麼解決?
    免費早教輔導:15715002600(微信)問:兒童口齒不清現象怎麼辦?
  • 孩子說話「口齒不清」,媽媽咋教都不會?問題出在哪父母要清楚
    都是2歲孩子,一個出口成章,一個口齒不清小傑和閨蜜的孩子都是2歲,因為兩家住的也近,所以沒事兩人就帶著孩子一起玩,不過別看兩人的孩子是同歲,但是差距還是很大的。閨蜜的兒子現在說話嘴閒不住,每天24小時,恨不得25小時都在說話,閨蜜現在只要看到兒子醒了腦袋就大。
  • 原來是得了這種病!
    得了壓力性尿失禁三步走得了壓力尿失禁該怎麼辦?難道只能用護墊和衛生巾來維持?專家告訴你,得了壓力性尿失禁三步走。就診:如果出現了壓力性尿失禁,最好去醫院做個全面評估。在醫院需要完善排尿日記、尿墊試驗以及尿動力檢查,從而評估尿失禁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藥物或者手術治療。
  • 「才7歲得了這種病?」媽媽一直覺得女兒只是太累了,醫生一句話讓她...
    「孩子睡覺時經常打鼾,我一直以為可能是玩得太累了,也就沒當回事。要不是這次來醫院檢查,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病的後果那麼嚴重。」9月25日,在病房接孩子出院的張女士說,她的女兒雯雯(化名)剛剛接受了扁桃體腺樣體手術。
  • 孩子發燒、眼睛紅,你知道可能是這種病嗎?
    期間看到一位家長講了寶寶得了川崎病的事情。故事很短,也很簡單,最後寶寶也順利出院了。不過,這期間家長對寶寶的擔憂和對川崎病的恐懼,丁當也感受到了。所以今天中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川崎病的內容,希望能幫更多家長了解這個病,進而更好地去應對它。● ● ●什麼是川崎病?第一次聽這個病名,可能會覺得它是個什麼罕見病。
  • 女性滴蟲性陰道炎有什麼表現,得了這種病怎麼辦?
    陰道炎是女性常見病,絕大部分女性一生至少會得一次,所以如此的高發率,有些人對此已經熟視無睹了,認為得這種病沒什麼大不了。正如人們的經驗,陰道炎本身的危害並不是很大,而且它是具有自愈性的,但是我們還是常常會提起這種病,是因為它對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比較大。我們重點了解下滴蟲性陰道炎。
  • 1歲寶寶腿紋臀紋不對稱,原來是得了這種病,幸虧寶媽發現早
    原來,小敏到樓下的時候,好幾個鄰居也都在帶著孩子在那玩,看見小敏兒子穿的開襠褲,一個大姐說「你怎麼還給你兒子穿開襠褲呀,危險還不衛生,多不好呀」。大姐話音沒落,一個老太太就反駁說「穿開襠褲怎麼不好了,涼快。不過小敏呀,你兒子這褲子的襠開的有點小,再開大一點孩子穿著才舒服」。
  • 5歲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怎麼辦?爸爸媽媽這樣做可以有效改善
    導語:孩子5歲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可是說話不清楚、口齒不清,這可怎麼辦?
  • 天冷了,小心這種病拖成呼吸衰竭!
    以為自己是良醫,最後拖成呼吸衰竭家住南京城東的楊先生今年62歲,得了「老慢支」好多年了,剛開始的時候,一有不舒服,楊先生就前往醫院及時就診,後來嫌麻煩,加上之前在醫院也檢查過,「知道」自己是什麼情況,於是「久病成良醫」,乾脆自己在家弄了個「制氧機」進行輔助治療。
  • 天冷了 小心這種病拖成呼吸衰竭!
    以為自己是良醫,最後拖成呼吸衰竭家住南京城東的楊先生今年62歲,得了「老慢支」好多年了,剛開始的時候,一有不舒服,楊先生就前往醫院及時就診,後來嫌麻煩,加上之前在醫院也檢查過,「知道」自己是什麼情況,於是「久病成良醫」,乾脆自己在家弄了個「制氧機」進行輔助治療。
  • 女生常穿高跟鞋,小心患上這種病
    女生常穿高跟鞋,小心患上這種病 2020-06-1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得了這種病,還能買保險嗎?
    一邊加著最累的班,拼命搞事業;一邊還有操不完的心,顧家顧孩子。快節奏的工作與生活,不僅讓女性壓力倍增,疾病也如影隨形。世衛組織的調查顯示,中國育齡女性中有41%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疾病,已婚婦女患病率更是高達70%。其中,乳腺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高居榜首。正如以上數據所顯示,乳腺癌儼然成為了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
  • 我病了,我得了被愛妄想症
    這種病叫做「被愛妄想症」(英文名:Erotomania),它是一種由暗戀過度導致的心理精神疾病,得了這個病的人會對他人產生錯誤的浪漫幻想,甚至單相思到認為他正在跟別人談戀愛。患上這種病的患者會陷入另一個人(通常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他談戀愛的妄想之中,不能自拔。
  • 小心這種病找上門
    乾眼症這種疾病已經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疾病,而且以乾眼症為代表的職業病在眼科非常常見,但重症乾眼症並不是一個很好治的病。 乾眼症指眼睛淚液的質量下降,淚液的數量減少。淚液在流動過程中,它的動力學發生了變化,造成淚膜的穩定性下降,最後引起眼表的損害,引起一系列眼睛不舒適的症狀以及臨床表現,我們就叫做乾眼症。
  • 孩子感冒了你會帶TA看醫生,為什麼得了這種致命疾病卻無動於衷!!!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特徵,家長就得注意了。情緒上的改變: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少語,有時無故哭泣,喜歡一個人呆著,對平常喜歡的活動也不再有興趣。行為上的改變:過去很聽話的孩子忽然變得好頂嘴、不聽話,表現易激憤和衝動,注意力不集中,與小夥伴的關係逐漸疏遠。
  • 天冷了別大意 這種病小心拖成呼吸衰竭!
    以為自己是良醫,最後拖成呼吸衰竭   家住南京城東的楊先生今年62歲,得了「老慢支」好多年,剛開始的時候,一有不舒服,楊先生就前往醫院及時就診,後來嫌麻煩,於是「久病成良醫」,乾脆自己在家弄了個「制氧機」進行輔助治療。
  • 小心!這種病已成發病率增速最快的癌!
    來源:中國護理管理 作者:陳宇山 朱智群 / 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轉載已獲授權) 導語:「不就是幾個痣嘛,誰還沒有幾個痣」,有這種想法的你,要謹慎哦~ 大家好,我是惡性黑色素瘤,相信除了醫務工作者以及得了我這個病的患者之外
  • 孩子不說話、口齒不清、發音困難……這些訓練方法家長要掌握
    孩子不說話、貴人語遲;口齒不清、長大就好了;發音困難、再等等就能說了……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能有這種錯誤的想法兒。在兒早門診,醫生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說話,想盡各種辦法,想在家給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訓練卻又不知從何開始,經常是孩子哇哇哭,大人氣呼呼,很苦惱。對此,順義婦兒醫院兒早康復中心李田醫生建議這部分兒童的家長給孩子看過醫生聽取建議後,來教您一些小辦法、小遊戲,可供家長日常在家給孩子訓練使用。
  • 總擠眉弄眼 發出怪聲……杭州不少孩子得了這種病
    但這麼懂事的孩子,卻患上了身體抽動的怪病,這讓媽媽李女士既發愁,又心疼。「兩年前,我就發現孩子不時眨眼睛,清嗓子,有時候還會歪嘴巴,一開始以為只是壞習慣,後來才知道是小兒抽動症。」按照醫囑,李女士讓明明減少用眼,多到戶外活動,服用中藥兩周後,孩子的病症暫時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