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杯幾、次飯、喝菲……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交流說話沒問題,就是總發音不正確。這些聽起來「萌萌噠」的童言童語,實際上已經透露出孩子說話吐字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學說話的必經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甚至放任孩子一直用這種「低效」的方式跟人交流。
小詠(化名)媽媽最近一直為孩子說話發音問題煩惱,4歲的小詠(化名)是個活潑的孩子,抱著籃球玩個不停,看上去嘰嘰喳喳蠻會講話,但他總是不會發翹舌音,遇到「zh、ch、sh、r」的音就發不好,所以講話的時候,總有口齒不清的問題,碰到「吃」的音,總是發的不穩定,把「吃飯」念成「次飯」。而是屬於構音障礙。
小詠跟著父母一起從南京趕到長沙,通過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導診臺電話(0731-82107670)預約上了楊傑主任的號,經過專業的檢查,小詠被診斷為構音障礙。
「現在很多孩子開口晚,講話口齒不清,跟吃得太精細了有關,口腔肌肉得不到訓練。」楊傑主任介紹,語言發育障礙跟很多原因有關,「有的是聲帶、舌頭出了問題;有的是神經性疾病;還有的是單純性的語言發育落後。」他提醒家長,要先明確原因,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對寶寶開展康復治療。
康復醫學其實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作為中國第一批投身兒童康復事業的治療師,入行30年的楊傑是個名副其實的老炮兒了。
他清楚記得父親去世時對他講:「一個人一輩子要做好一件事,做一個好人。」這是他一直紮根一線的動力,他喜歡親自為患兒治療的參與感,他也喜歡探索更好的治療方案及管理辦法。
如果你第一次走進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兒童康復科,可能你會覺得這裡是大型的「遊樂場」,這個猶如「遊樂場」的科室針對不同功能的恢復,又可分為18個治療室:引導式教育/早期發展室、作業治療室、語言治療室、兒童水療/中藥燻蒸室、運動治療室、音樂治療室、感統、感官、行為矯正室、中醫針灸室等。
走近作業治療室,裡面的各種治療器具讓人仿佛置身於幼兒園的遊戲室。醫生就像老師,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從最最簡單的拾物、放置等簡單動作開始做起,一點一點地訓練自身的行為能力。
介紹完作業治療室後,楊傑主任又給我們看手機相冊裡最快的治療案例:正常孩子翻身需要1秒左右,但讓這個運動發育落後的患兒學會自主翻身,他用了一個星期。
「這個孩子不會翻身不會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太嬌慣了,孩子一哭就抱起來,剝奪了孩子自己嘗試學習的機會。」 楊傑強調說一個孩子牽扯著3個家庭,不要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細節。
通常正常人是很難體會到患兒父母深深的無力感,在我們看來最最簡單的動作/行為,自己孩子卻要很長時間的練習,才能緩慢完成的感覺。沒有知覺、不受控制的身體部分,就是通過簡單動作重複做,量的積累到才能有質的改變。通過不斷的練習與治療,才能讓孩子應有的功能有重新「覺醒」的可能。
楊傑治療過年齡最大的孩子,是一名18歲的腦癱患兒,他特別聰明,成績也很好,但由於腦癱存在運動姿勢的異常,不能夠正常坐下來,只能採取躺著的姿勢上課。楊傑主任利用一套獨特的腦癱兒童「四位一體」治療方案及管理辦法,通過3個月艱難的康復訓練,使他的異常姿勢被糾正,實現了坐起來、站起來、走起來的願望。
「孩子矯正治療最佳時間是0-6歲」,這是很多父母的誤區,不了解孩子在什麼階段治療是最好的,也是楊傑最大的心願:「用7年時間換回孩子70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