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無主】,本人35年前一篇山呼海嘯的舊作,那年我的世界只有詩,那年我27歲。
那些年我們把一切踩在腳下,我們被一切踩在腳下,於是有了我和我們一代的所謂詩人。
35年過去了,我們老了嗎,我的回答是:沒有,只要這世界還有詩,我們就不老,我們是這個世界不老的情人。
~老酒葫蘆
我的自我對答 談《六神無主》一詩
A:人們普遍感到你的詩費解,尤其《六神無主》一詩,它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視覺效果,混亂的文字排列似乎在等待一場騷動。它們流露出某種不安……然而,僅此而已。當然你反對在詩中表達什麼,也不奢望讀者理解。也許在你看來,「不表達」也是一種表達,「不理解」也是一種理解,而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理解,表達?
B:是這樣,
A:既然如此,就請談《六神無主》一詩是如何「不表達」的,讀者又怎樣去「不理解」?儘管你認為這是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問題。就我所知,這首詩是你在參觀《臺灣六人畫展》後的二、三個小時創作的。請問,你的「六神無主」與畫展上的「六人」有否關係?創作《六神無主》一詩有沒有受到畫展某種情緒的啟發?
B:我除了知道自己在寫《六神無主》前的二、三個小時參觀過《臺灣六人畫展》外,其餘一概不知。
A:就是說,你對形成一首詩的背景及環境影響不感興趣?
B:是的,我只關心詩的本身。至於如何在詩中「不表達」,我認為並不重要。
A:可有人認為你在詩中不是「不表達」,而是表達得不清晰,不強烈。即使如此,讀者剛獲得的某種微乎其微的感覺,立即又被破壞殆盡--不知你是否、同意次此說?
B:就主觀上的客觀效果而言,我同意。
A:也就是說,你的詩主觀上雖不表達,而讀者則可以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去感受「被破壞殆盡」的,某種「不表達」效果?依此看來,讀者能否欣賞「六神無主」,關鍵在於他們對「不表達」的感受程度?
B:可以這麼認為。
A:這麼說,當我欣賞《六神無主》一詩時,初讀往往不懂,再讀則更不懂,越讀到後來越是不懂……最好這種「不懂」達到極限的邊緣--這時,我才能理解。
B:你不可能理解。
A:--對了,我「不理解」了這首詩。難怪我讀到後來。自己也「六神無主」了。看來《六神無主》確是一首成功的詩作。
B:恰恰相反!因為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包括我的《六神無主》--那裡面的文字已開始蠕動……
A:噢,說到現在,竟忘了你的全部詩學:絕望!
1985年3月25日
作者小介:
誕生於大躍進年代的上海,獨立中文筆會會員,現半幽居於雪梨。
一生放逐於精神亂世,馳騁於千古紅塵,遊走於浩瀚環宇,浪跡於未來玄空。自信文字不僅可力透紙背,還可以穿越人心顛沛魂魄直達形而上軟處。
喝酒時把酒當女人,和女人一起時把女人當酒,寫作時把女人泡在酒裡,酒對我的最大意義是,她可以化作女人並且風情萬種——一次網媒釆訪本人,如是表達。
自稱:
一壺老酒能醉天下,
一桿老槍能打天下,
一把鬍子能掃天下,
一腔文字答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