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是個小太陽,渾身充滿正能量!
「即使是普通日子也應當全力以赴才好!」
阿叄周讀《24個比利》
文|阿叄撰寫
圖|阿叄製作
本周周讀書籍:《24個比利》
作者:<美>丹尼爾·凱斯
譯者:邢世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很早之前在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時候就很想把這本《24個比利》一起讀了,但是在讀完前者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有點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一個世界,對存在的事物會開始有很多質疑,所以我沒能將兩本書連讀,就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定力,我害怕我歷經十多年以來建立起來的微弱世界觀就此分崩離析。如今距離我讀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雖然至今書裡很多故事情節、畫面描寫我都印象深刻,但是我還是選擇把這本《24個比利》在這周作為本周的周讀書籍讀完了。其實相比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後者這種更加紀實性強些的作品帶給我的震撼遠遠沒有前者強,不過卻是更加的令人深思。
一路讀下來我最影響深刻的就是序言部分的第一句話和結尾部分的意猶未盡的結尾。序言第一句就是「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實一般看書的時候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反應就會是害怕,因為我知道往往書裡有這句說明的要麼是劇情幸福得讓我們覺得宛若夢境一般,要麼就是悲慘到令人們覺得難以置信,很不巧的是這本書恰恰屬於後者,雖然在書裡也不乏存在溫暖的地方,但是這些溫暖在令我們難以置信的危難面前顯得十分渺小和不值一提。其實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在追求著微乎其微的幸福,卻又在大部分時間裡對芝麻大點的危難耿耿於懷。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比利以及他的其他23個小夥伴所經歷的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感同身受的,更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根本不了解的。而文章的結尾「研究多重人格可以啟發我們對身心控制的探討。我則認為,對多重人格的研究,事實上是對人類本質探究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向我們揭示很多秘密。」多重人格我不認為是一種疾病,相反我更覺得這是人類多樣性的象徵之一,我也對文中人格之一阿瑟說的話「請叫我們人,我們不是人格,我希望真正被你覺得我是一個完整的人!」而對於多重人格本身來說,他們的存在不被理解、不被接納,比利的故事不但講述了一場由於人類思維的不夠先進帶來的慘劇之外,在對比利的治療中也向我們揭示了很多秘密……
看完書對於比利一生的遭遇倍感揪心和難受,而最令人感到難受的莫過於比利的童年經歷,在比利的童年裡他缺少陪伴、經常被繼父虐待,他的童年是處於黑暗和光明之間的灰色地帶。明明是應該充滿歡樂的童年時期卻忍受著比黑暗更加黑暗的虐待。在書的目錄之後緊跟著就有一頁上面只有兩行字:「獻給受虐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受害者……」讀完全書下來就會知道個中緣由。比利的多重人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童年時期的虐待而被分裂出來的守護者。比利童年的悲慘文章中用了不多的篇幅來講述他受到的虐待,但是僅僅只是這些不多的篇幅我們都可以很輕易的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暴力的殘酷與極端,而在這不長的篇幅之下恐怕還有不止一本書的篇幅可以說得完的虐待吧。當下社會虐待兒童的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即使時代在發展進步,但是罪惡依舊是罪惡,罪惡不單只是需要法律制止,但是法律總不會面面俱到,細枝末節都清清楚楚。如今家家戶戶關起門來就是一個世界,人前君子,人後還是不是關起家門即使是法律也難以管轄得到。在時代發展的當下,對於人們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才至關重要。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但要有超高的技術水平,更應該要有的是人類的道德意識。但是防不勝防,在法律的強力網下也總會有漏網之魚,何況是素質教育下也難免會出現濫竽充數之徒。為避免受到這些漏網之魚的威脅,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利用法律,法制教育應從小開始,即使是孩子也應該學會用法律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面對打著「打是親罵是愛」的幌子公然挑戰法律的威嚴的行為,即使是孩子也應該要敢於拿起法律的盾牌好好保護自己。
這本書除了在虐待兒童這件事上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思考之外,其實我更多的是對於「多重人格」這樣一個群體的思考。我覺得他們是人類進化史上暫無記載的高級生物。在世界發展的洪流中,並不是特別就是一種錯誤,物以稀為貴的俗語似乎用在「多重人格」上就不被大家理解了,「多重人格」是特殊,但是特殊不等於是異類。在書中比利的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甚至是被嘲笑被謾罵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會為之鳴不平,但是我們我們是當時的人,我們恐怕根本就不會比他們做的更好吧。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思想進步,見識拓寬,對於「多重人格」的存在我們要做的是了解,多重人格其實就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書中比利的經歷無疑是一場悲劇,我們無法知道後來的比利怎麼樣了,或許他真的被關在了看守嚴密的監獄裡度過一生,但是這對於我們來說不管事情怎樣結局我們都不會感到圓滿,而這樣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吧。或許比利最後人格融合成功了,或許他最後所有人格其樂融融和平共處,或許還是那個分裂的比利,或許……很多很多的結局都是我們可以去幻想的。而文中「比利之一」的凱文的信中的話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也就是我——是個怪人。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人,是生物學上的錯誤,我們痛恨這裡,但這兒卻是我們的歸宿。儘管在這裡我們並不受歡迎。」無疑讀下來不但是悲傷,甚至是悲痛吧,他們不是怪人,只是異於常人的存在,但是異於常人並就是壞事,天才也異於常人。他們更不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人,更不是生物學上的錯誤,我覺得他們是推動人類研究歷程的存在,是超時代的象徵,而我也相信我們正在努力靠近那個時代,那個不會讓他們不受歡迎的時代,那個會讓他們適應的時代……
「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裡,我們才不再悲傷。」書裡的這句話雖然稍微總結了一下,但是沒有悲傷的地方也不會有快樂。總護有一束光照進他們心上,而那束光一定會是不會熄滅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