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叄周讀(《24個比利》)

2020-12-27 阿叄文社

杉杉是個小太陽,渾身充滿正能量!

「即使是普通日子也應當全力以赴才好!」

阿叄周讀《24個比利》

文|阿叄撰寫

圖|阿叄製作

本周周讀書籍:《24個比利》

作者:<美>丹尼爾·凱斯

譯者:邢世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很早之前在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時候就很想把這本《24個比利》一起讀了,但是在讀完前者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有點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不是一個世界,對存在的事物會開始有很多質疑,所以我沒能將兩本書連讀,就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定力,我害怕我歷經十多年以來建立起來的微弱世界觀就此分崩離析。如今距離我讀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雖然至今書裡很多故事情節、畫面描寫我都印象深刻,但是我還是選擇把這本《24個比利》在這周作為本周的周讀書籍讀完了。其實相比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後者這種更加紀實性強些的作品帶給我的震撼遠遠沒有前者強,不過卻是更加的令人深思。

一路讀下來我最影響深刻的就是序言部分的第一句話和結尾部分的意猶未盡的結尾。序言第一句就是「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其實一般看書的時候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反應就會是害怕,因為我知道往往書裡有這句說明的要麼是劇情幸福得讓我們覺得宛若夢境一般,要麼就是悲慘到令人們覺得難以置信,很不巧的是這本書恰恰屬於後者,雖然在書裡也不乏存在溫暖的地方,但是這些溫暖在令我們難以置信的危難面前顯得十分渺小和不值一提。其實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在追求著微乎其微的幸福,卻又在大部分時間裡對芝麻大點的危難耿耿於懷。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比利以及他的其他23個小夥伴所經歷的是我們根本不可能感同身受的,更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根本不了解的。而文章的結尾「研究多重人格可以啟發我們對身心控制的探討。我則認為,對多重人格的研究,事實上是對人類本質探究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向我們揭示很多秘密。」多重人格我不認為是一種疾病,相反我更覺得這是人類多樣性的象徵之一,我也對文中人格之一阿瑟說的話「請叫我們人,我們不是人格,我希望真正被你覺得我是一個完整的人!」而對於多重人格本身來說,他們的存在不被理解、不被接納,比利的故事不但講述了一場由於人類思維的不夠先進帶來的慘劇之外,在對比利的治療中也向我們揭示了很多秘密……

看完書對於比利一生的遭遇倍感揪心和難受,而最令人感到難受的莫過於比利的童年經歷,在比利的童年裡他缺少陪伴、經常被繼父虐待,他的童年是處於黑暗和光明之間的灰色地帶。明明是應該充滿歡樂的童年時期卻忍受著比黑暗更加黑暗的虐待。在書的目錄之後緊跟著就有一頁上面只有兩行字:「獻給受虐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尚未被發現的受害者……」讀完全書下來就會知道個中緣由。比利的多重人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童年時期的虐待而被分裂出來的守護者。比利童年的悲慘文章中用了不多的篇幅來講述他受到的虐待,但是僅僅只是這些不多的篇幅我們都可以很輕易的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暴力的殘酷與極端,而在這不長的篇幅之下恐怕還有不止一本書的篇幅可以說得完的虐待吧。當下社會虐待兒童的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即使時代在發展進步,但是罪惡依舊是罪惡,罪惡不單只是需要法律制止,但是法律總不會面面俱到,細枝末節都清清楚楚。如今家家戶戶關起門來就是一個世界,人前君子,人後還是不是關起家門即使是法律也難以管轄得到。在時代發展的當下,對於人們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才至關重要。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但要有超高的技術水平,更應該要有的是人類的道德意識。但是防不勝防,在法律的強力網下也總會有漏網之魚,何況是素質教育下也難免會出現濫竽充數之徒。為避免受到這些漏網之魚的威脅,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利用法律,法制教育應從小開始,即使是孩子也應該學會用法律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面對打著「打是親罵是愛」的幌子公然挑戰法律的威嚴的行為,即使是孩子也應該要敢於拿起法律的盾牌好好保護自己。

這本書除了在虐待兒童這件事上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思考之外,其實我更多的是對於「多重人格」這樣一個群體的思考。我覺得他們是人類進化史上暫無記載的高級生物。在世界發展的洪流中,並不是特別就是一種錯誤,物以稀為貴的俗語似乎用在「多重人格」上就不被大家理解了,「多重人格」是特殊,但是特殊不等於是異類。在書中比利的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納甚至是被嘲笑被謾罵在如今的我們看來會為之鳴不平,但是我們我們是當時的人,我們恐怕根本就不會比他們做的更好吧。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思想進步,見識拓寬,對於「多重人格」的存在我們要做的是了解,多重人格其實就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書中比利的經歷無疑是一場悲劇,我們無法知道後來的比利怎麼樣了,或許他真的被關在了看守嚴密的監獄裡度過一生,但是這對於我們來說不管事情怎樣結局我們都不會感到圓滿,而這樣沒有結局才是最好的結局吧。或許比利最後人格融合成功了,或許他最後所有人格其樂融融和平共處,或許還是那個分裂的比利,或許……很多很多的結局都是我們可以去幻想的。而文中「比利之一」的凱文的信中的話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也就是我——是個怪人。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人,是生物學上的錯誤,我們痛恨這裡,但這兒卻是我們的歸宿。儘管在這裡我們並不受歡迎。」無疑讀下來不但是悲傷,甚至是悲痛吧,他們不是怪人,只是異於常人的存在,但是異於常人並就是壞事,天才也異於常人。他們更不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人,更不是生物學上的錯誤,我覺得他們是推動人類研究歷程的存在,是超時代的象徵,而我也相信我們正在努力靠近那個時代,那個不會讓他們不受歡迎的時代,那個會讓他們適應的時代……

「沒有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世界……然而,只有在那裡,我們才不再悲傷。」書裡的這句話雖然稍微總結了一下,但是沒有悲傷的地方也不會有快樂。總護有一束光照進他們心上,而那束光一定會是不會熄滅的太陽!

相關焦點

  • 《24個比利》讀後感
    比利是一個擁有「24」個人格的精神病患者,因為人格相互切換的「混亂時期」犯下了搶劫罪和強姦罪,繼而被媒體報導,被大眾所知,也開始了他坎坷曲折、不斷被治癒
  • 關於24個比利
    關於《24個比利》    乍見這本書,被書名所吸引。24個,比利?
  • 薦書《24個比利》
    在審訊過程中,比利被診斷為罕見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患者,他因此被判無罪,案件受到高度關注。而本書是於比利受刑期間,作為「老師」人格的比利與作家進行無數次聊天后,歷經雙方的重重努力最終出版的一部紀實作品。比利自幼便屢遭繼父的折磨,幼小的他無法反抗,沒有朋友的他平時只能自己在房間裡玩。
  • 24個比利的真實原型
    他的故事直接啟發了《搏擊俱樂部》《致命ID》《禁閉島》等等一系列的多重人格電影……事情要從1977年說起……那一年10月,他在美國強姦,搶劫並綁架了3個婦女被捕,。警方在受害人的車上找到了他的指紋,其中一名受害者在警局當場指認出強姦她的就是比利。
  • 多重人格《24個比利》
    最近《素媛》電影裡面的原型出獄了,引起大量韓國人民的震動,包括堵住監獄門口抗議、攔住載罪犯的車子、向車子扔雞蛋、踩車子頂差點造成民警衝突等等······在之前我是會跟眾多民眾一樣,想這樣的人為什麼要放出來、為什麼不永遠就關在監獄裡或者死刑算了也不斷的有新聞媒體在對這件事情進行報導什麼一小時輕鬆1000個伏地挺身說攝像頭的電波聲能引起他的性慾
  • 24個比利|著名的多重人格分裂症案例
    更為罕見的是,在他體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語言、性別等方面也都大相逕庭。比利自8歲起,多次被繼父毆打、威脅和強姦,自此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早在16歲第一次自殺未遂後,嚴重缺乏安全感的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護起來,從此開始了七年的「沉睡」。繼父的百般虐待,讓比利迫切地渴望逃避這個世界。
  • 一個真實的多重人格電影:《24個比利》
    最近正在熱播的由張一山主演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的是患者在多重人格分裂症下的生活寫照。不得不說張一山在該劇中演技出色,一人分飾七角,七個人格各有千秋。其實相比該劇中的七個人格,更讓我饒有興趣的是三年前買的一本書《24個比利》。這本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在我三年前看過一半之後就被丟在一邊,那時候實在無法理解人是怎麼做到能分裂出24個人格的?
  • 賈巴阿叄《雅思雅瑟》MV片花《夢回南詔》
    最後賈巴阿叄選擇了陶喆。《夢回南詔》MV賈巴阿叄此前發行過兩張專輯2011年7月《賈巴阿叄》,2015年5月《夢回南詔》。阿叄自幼在父親、舅舅的薰陶下喜歡上了音樂,4歲的賈巴阿叄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彝文,5歲學會彈風琴,7歲時創作了第一首原創彝語歌曲《媽媽的女兒》。11歲那年,阿叄拜布拖音樂人李紹庠為師,正式學習古典吉他。13歲,就讀涼山民中時,他和同學王雄、李健東組建「彝魂」樂隊,三個無名小子,三把民謠吉他,參加了四川電視臺「陽光地帶」欄目演出,一時間在校園裡頗有名氣。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
  • 《24個比利》:帶你走進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
    KC:21歲女生,雙胞胎姐妹之一,講話很快,活潑樂觀、愛笑…… Quinn:21歲女生,雙胞胎姐妹之一,脾氣不好、講話刻薄、沒有同理心,縱慾,受到其他人格排擠,Quinn會趁出來的時候傷害Jess身體,採取極端手段來反擊。
  • 24個比利:這個世界上的另一些「你」
    名字真長,我們可以把他簡稱為比利。熟悉這個名字的人,應該會馬上想起來,他就是多重人格分裂紀實小說《24個比利》的原型。(《24個比利》的原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卻因被確診患有多重人格,而被無罪釋放的兇手。他不是小說中虛構的多重人格患者,而是一個自始至終都存在廣泛爭議的真實人物。
  • 《柒個我》、《24個比利》、多重人格和魂靈附體
    幾年前,有一套美國人出的紀實小說也是說多重人格的,名字叫《24個比利》、《比利戰爭》,與情節虛構的影視劇不同,這兩本關於比利的著作是根據事實記錄的,作者在自序中一再重申它的事件的真實性。這就告訴我們,多重人格在現實社會中確是真實存在的(這裡的多重人格不是指一個人性格多變或有多個人設,而是他確實有多個獨立的神識,他們除了共用一個身體之外,從其他方面看完全是不同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妄想或誇大!
  • 小說推薦:《24個比利》,這個世界不只有溫暖
    很多人都有著兩面性,而這種兩面性到達極致的時候就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但你能想像一個人有著24個人格嗎?這種病態的精神在他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其他人格的出現,甚至所幹的是核心人格是不知道的。這本《24個比利》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述了一個精神分裂患者的人生。
  • 精讀《24個比利》:最好的親子教育,是給他愛與信任
    比利其人一、嘆為觀止的《24個比利》威廉·斯坦利·米利根,又被稱為比利·米利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作家丹尼爾·凱斯得到機會跟比利接觸後,從1978年開始對比利進行採訪,歷時三年,又採訪了60多位當事人,最終創作了紀實小說《24個比利》。1981年在美國出版後,曾經引起人們的瘋狂,好萊塢更是趨之若鶩,很多大導演都想將他拍成電影。
  • 《24個比利》到底是煞氣還是人格分裂?
    著名的紀實文學《24個比利》詳細描述了這種現象,書中描述了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比利。法庭上,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誓證明其存在嚴重的精神錯亂,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利的病情很奇怪,比如他從來沒有到過某地,而他的某個人格卻有該地區的流利方言,另有些人格具有特殊技能等。
  • 《24個比利》:我們都是成長過程中人格分裂的融合體
    《24個比利》講的是比利從大約四歲開始,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陸續分裂出不同的人格。當作者開始記錄這些不同人格的時候,已經有24個不同的人格共享著比利的身體。克麗絲汀是個3歲的小女孩,每次罰站她都會出現。阿達拉娜19歲,女同性戀,會做飯會家務會寫詩。「老師」是其他23個人格的融合體,擁有所有人格的記憶。是真正的完整的比利還有一些人格因為出現時犯過錯誤(比如:搶劫,擅自用槍,情緒不穩定,騙人)被阿瑟歸為「不受歡迎的人」,不允許再次出現。而本體比利也因為在16歲自殺時,被阿瑟安排為永遠沉睡。
  • 《24個比利》:這部美國禁止出版的紀實小說,直抵靈魂
    一個人格來承受我的痛苦一個人格來表現我的快樂一個人格來保護我的身體一個人格來享受他人的關愛一個人格來學習逃脫……《24個比利》是一部紀實小說,作家根據比利自身的描述整理了這一部小說,如果這只是一部小說,那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腦洞,然而這是一個真實人物,小說裡所描述的經歷令人震驚,對人性的拷問直抵靈魂!
  • 「慣犯」居然獲判無罪,24個比利,今天你是誰?
    他有24重人格....他的故事直接啟發了《搏擊俱樂部》《致命ID》《禁閉島》等等一系列的多重人格電影.....事情要從1977年說起...那一年10月,他在美國強姦,搶劫並綁架了3個婦女被捕,。警方在受害人的車上找到了他的指紋,其中一名受害者在警局當場指認出強姦她的就是比利。後來警方逮捕了他....
  • 《24個比利》 居住在同一具身體裡,卻擁有各自的人生
    醫生問他除了畫畫(比利有好幾個人格都擅長繪畫,曾以賣畫維生)還希望做什麼,最後他選擇讓醫生認識的作家把他的故事寫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虐待兒童的事情。於是有了這部《24 個比利》,大多數完整的記憶與有邏輯的敘述,都是由這個融合的人格「老師」對作家講述的。
  • 《24個比利》改編電影《擁擠的房間》遙遙無期,人格分裂看這些
    然後江達琳對衛哲說:你也喜歡二十四個比利啊?於是好奇的我,去研究了一下《24個比利》。原來這是一部小說。《24個比利》是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