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禁慾,閹割,以及宮鬥

2021-02-20 看電影看到死

看死君:國慶假期已過半,除了院線片和那部被404的韓片,還有什麼可以看呢?我們今天要推薦的便是最新版《牡丹花下》,憑著這部電影,索菲亞·科波拉意外斬獲今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榮譽的女性。

近日《牡丹花下》終於出了資源,豆瓣評分兩極分化嚴重,有人覺得攝影很美,值得這座最佳導演的獎盃,也有人覺得故事爛俗,索菲亞·科波拉依然沒有進步。

影迷福利:想看本片,請後臺回復片名,即可入手。

作者| 西西繆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這部讓索菲婭·科波拉奪得第70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的片子,不僅因其本身——改編自託馬斯·P·庫裡南的同名小說《牡丹花下》,並重新翻拍1971年的版本,等話題讓人尤為期待。

更因由妮可·基德曼、克斯汀·鄧斯特、科林·法瑞爾以及艾麗·范寧等眾演員的一同參與,引發電影中各類對手戲,讓眾影迷們在坎城展映後更想一睹為快。


而如果要說改編小說、翻拍影史經典版本的這一類電影能帶給觀眾什麼意義,除重塑經典外,也許影迷們更多的注意就在於導演個人風格對電影文本的闡釋上。

比如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著作《白夜》,曾先後被義大利名導盧基諾·維斯康蒂和法國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搬上銀幕,當然1957年義大利維斯康蒂版與1971年法國布列松版本因兩位作者創作風格各不相同,所以兩個版本的風格也截然不同,都令人印象深刻。

盧基諾·維斯康蒂的《白夜》

羅伯特·布列松的《白夜》,又名「夢想者四夜」

那麼對於索菲婭·科波拉來說,作為科波拉家族之女,在電影《迷失東京》後重塑導演形象的她,這一次選擇翻拍改編小說的電影,而拿下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影史第二位獲該獎的女導演,也許正是因為她堅持著自己的藝術創作風格和觀念。

影片《牡丹花下》講述了在美國內戰時期,一個深受重傷的北方軍人無意間闖入一所南方女子寄宿學校幸而獲救,繼而展開的故事。較之於1971年版本,索菲婭·科波拉的這個版本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上都有所改變;如果說老版本伴隨年代感,給人更為厚重的歷史感,那麼科波拉的版本則更賦現代性視覺。

老版本的學校中,有一個頗具象徵意味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作為寄宿學校的女僕出現,確切說是典型的南方黑人奴隸,所以她的存在是對電影背景歷史的捕捉,她回憶中的場面作為第三種視覺刻畫了歷史當中的黑人的命運;而在整個環境內部的關係中,她又作為區別於白人女性與北方軍人的第三類人,臨界於自由與束縛之間,使得這個莊園最終形成的格局更為複雜。

1971版的《牡丹花下》

而新版本中,黑人女奴的角色被刪掉了,科波拉將主要矛盾全部集中於作為北方軍人的男性與南方莊園的女性身上,基於實際意義,也許這是一種規避現實種族問題的考慮;但從電影本身來說,更為具體突出重要矛盾。

因拍攝《人體異形》而知名的唐·希格爾,其指導的作品多偏怪誕奇幻風格,因而由他指導的1971版本的《牡丹花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內心獨白的處理上。老版本中不僅有對回憶畫面的快切閃回,更有人物各自內心想法的直接吐露,營造了區別於神秘感的詭異色彩,仿佛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

1971版的《牡丹花下》

那麼在科波拉的這個版本中,沒有獨白也沒有配樂,在電影整個過程中唯有蟬鳴少有間斷。因而在臺詞本就不多的情況下,整體情緒的建構多是通過空間環境來營造,曖昧的情感則多需要靠人物神情和動作來體現,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電影故事、人物關係的進展造成了突兀;但過程中一種屬於女性的神秘意味在慢慢增強,從而使得女性心理的轉變微妙又極富戲劇性,這點尤其體現在鄧斯特飾演的老師身上。

個人看來,更為重要的變化則是男性形象的塑造上。由科林·法瑞爾飾演的下士麥克伯尼在電影一開始就被塑造出一種風流倜儻的模樣,遇見十三歲的艾米,他用一句話「足夠大就可以輕吻了!」

一個直接吻艾米嘴唇的動作就將這個男人生性好色的那面展露出來,從而他接下來的動機都是合乎情理,非常自然的,引誘與被引誘所體現出來的意味也就非常強烈了;加之通過回憶與獨白來完善女性們不同程度的壓抑,主要矛盾則通過男性與女性雙重作用得以深化。

而科波拉版本中,男性角色相對削弱了不少。科林飾演的這個男性,更為少言寡語,之於女性來說,他在前半段一直處於被動狀態,進而他自身意識也不清晰,由此他因被女性的「閹割」而性情大轉,進一步使眾女性心理發生改變,角色上更像是襯託眾女性改變的工具。

因而這也是兩部電影最大的不同,如果說老版本是在講述這樣一個具有女性主義的故事,那麼科波拉更像是通過這個故事來體現作者觀念上的女性主義。

確切來說,科波拉的《牡丹花下》以強烈的女性視覺為基調,更賦有女性主義色彩。在這一點上,電影的古典主義之美通過形式呈現了出來。

科波拉全程運用自然光效,莊園裡面的整個環境幽暗朦朧;加上鏡頭對於人物的捕捉,運用了淺焦,背景的虛化更有一種迷幻狀態;女性們多以素白色長裙為主,仿若一切都在構建於一層虛偽的自然狀態中走向了遠離情感欲望的幽靜情形。於是精緻、典雅的一切正如電影開始的淡粉色標題一樣,是浮於表面的。

內部的不和諧則是通過宗教儀式來完成。一開始最大的衝突來自於下士的身份上,他是一個北方軍人,因而他的出現,對於南方的這個女子寄宿學校來說是一個絕地致命的威脅,而宗教旨意成為了下士獲救的唯一突破口;如果說宗教旨意也是禁慾思想的關鍵,那麼下士的性別則成為了從宗教禁慾旨意中喚醒女性的存在。

在最後的晚餐上,禱告之後,下士的死亡標誌了校長權力的重構和女性意識完全覺醒,同時一切宗教活動則成為了這個寄宿學校內最後的偽善形式,宗教旨意成為空殼,女性主義至上。

電影在大部分形式上都在傳達女性主義,但由於故事劇作結構上的策略問題,內容的突兀並沒有將整個女性主義的核心深化下去,結尾停留在了女性眾生相逐漸遠離鏡頭的畫面中。看似完整,但卻沒有將寧靜中壓抑到最後的、屬於女性本質的瘋狂所流露出來,也就沒有了撕裂的效果。

但另一方面這的確讓人想起了科波拉的處女作《處女之死》的結尾,一群少年看著少女們曾經的住宅,獨白說道:「只因為我們愛過她們,她們始終聽不見,我們在門外吶喊,她們始終在哪裡孤獨著,我們永遠無法將它們拼貼完整。」

可以說,這和《牡丹花下》結尾所留下的意味一樣,仿佛都在傳達作者的某種女性主義觀念:「女性是他者,但擁有神秘與不可知。」

之於影史上的女性主義電影來說,也許這部電影不算典型;但之於導演科波拉本身來說,她在女性主義創作道路上的堅持也是她作為女導演的可貴。

作者| 西西繆;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皮皮丘;轉載請註明

芳華:馮小剛的面子和裡子

你的小鋼炮剛上線,又秒下線了!馮小剛導演的年度大作《芳華》突然宣布撤檔,你怎麼看?奇愛博士在第一時間觀影后,對《芳華》和馮導本人,有一肚子話要說,為你深挖小鋼炮的電影真相。

相關焦點

  • 薦好戲·《牡丹花下》:索菲亞領著妮可和鄧斯特展現「優雅獸性」
    可以心平氣和地看索菲亞·科波拉如何在《牡丹花下》描繪人在管理、對抗、放縱慾望,不同狀態下的形象以及每個狀態轉變的過程。索菲亞極其精準又細緻地將這些難以捉摸的情緒和態度,統統鮮活地具象化。我對從來都不認為拍的作品有配得上她今時今日大名聲的索菲亞·科波拉另眼相看,光憑她在《牡丹花下》展現的技藝,拿下今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我是服氣的(顯然我服不服氣並不重要)。
  • 《牡丹花下》:論甄嬛式宮鬥西方人比不過東亞女性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牡丹花下》對角色的刻畫重點在於不同年齡段和經歷的女人對男人的態度。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但你可知道,當直接被七朵「牡丹花」環繞時,風流也擋不住死的恐怖——《牡丹花下》一個男人,七個女人共處一室,搔首弄姿、暗通款曲、爭風吃醋,忙的不亦樂乎。但是前半部分有多爽,就註定了後半部分有多讓人毛骨悚然。
  • 美色雲集的《牡丹花下》:前半段直男看爽了,後半段背脊發涼
    答案都在這部電影裡——《牡丹花下》The Beguilde索非亞·科波拉過往作品《處女之死》、《迷失東京》、《在某處》、《絕代艷后》這次的《牡丹花下》也是如此。故事改編自1965年一部以美國內戰為故事背景的小說《A Painted Devil》,在此之前已經被成功改編過一次,來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1971年版《牡丹花下》。
  • 《牡丹花下》七女鬥豔爭一男,光片名就讓所有男人不淡定了
    湯顯祖在《牡丹亭》中寫了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惹得人們想入非非,這句話也因此傳誦至今。但你可知道,當直接被七朵牡丹花環繞時,風流也擋不住死亡的恐怖。《牡丹花下》The Beguiled她們對他實行了閹割,雖然並不是男性生殖器的閹割,卻是更嚴重的心理閹割、男權閹割。在這種閹割之下,他的俯首稱臣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 《牡丹花下》: 看似平淡的改編背後,是導演獨特的敘事風格呈現
    對她而言,將原本從男性視角展現的故事改編為其一向擅長的女性視角,展現在封閉空間下一群女性細膩的情感,顯然是有意而為之。而她也成功做到了這點,得到了坎城專業評委的認可。如果僅僅從看似平淡的故事本身入手,顯然無法真正領略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以本文我將從導演索菲亞科波獨特的個人風格、情感呈現方式和電影語言表達三個方面來剖析《牡丹花下》真正的魅力和價值。
  • 《牡丹花下》男子一夜經歷7個女人,揭露「性尷尬」下的赤裸人性
    2017年,由索菲亞執導的電影《牡丹花下》在美國上映,同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提名。
  • 《牡丹花下》等影片將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張漫子)斬獲2017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愛情電影《牡丹花下》等外國電影即將亮相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片《牡丹花下》改編自託馬斯·卡利南的同名小說,由索菲亞·科波拉執導,演員科林·法瑞爾、妮可·基德曼等出演。導演索菲亞介紹,影片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士兵邁克伯尼(科林·法瑞爾飾)身受重傷,被敵方女子教會學校的學生馬莉(艾蒂森·裡克飾)發現並將他帶回女子寄宿學校,卻給這所由瑪莎小姐(妮可·基德曼飾)一人苦苦支撐維繫的學校帶來巨大威脅。
  • 牡丹花下死,最毒婦人心?
    今天我要說的不是愛情動作片,而是一部愛情驚悚片——《牡丹花下》▌科林·法瑞爾已經好久沒出作品了,這一次《牡丹花下》再現大叔的魅力男主的出現,把小姑娘所在學校的所有女人都炸了出來。那場面跟唐三藏剛進女兒國沒啥區別,老稀罕了。
  • 電影 | Sofia Coppola 牡丹花下的感性女主角們
    《牡丹花下》根據Thomas Cullinan原著小說,以及1971年由Clint Eastwood主演、Don Siegel執導的同名經典電影改編而成,描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名北方士兵誤闖入一所與世隔絕的女子寄宿學校的故事。
  • 《牡丹花下》狗血爆發 美出天際又如何!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主競賽單元的《牡丹花下》本質上其實是個(略悶的)黑色喜劇混搭(極養眼的)青春偶像片。
  • 《牡丹花下》:2017年最美麗的電影|荔枝娛評
    獲得今年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索菲亞·科波拉及其作品《牡丹花下》,從開始獲獎到現在都一直面臨爭議,有人認為影片形式大於內容,徒具其形,故事卻太簡單;有人覺得索菲亞的電影自得一套心法,拍得工整漂亮,女性心底的微瀾呈現得惟妙惟肖
  • 四月去洛陽:在牡丹花下,做春天最美的夢
    許多年前,女皇帝武則天的帝王威嚴無法讓牡丹花提前盛開,而今天,疫情的冷酷的陰影,也無法阻止牡丹花按時綻放。所以這個四月,無論是在雲上,還是在線下,我們依然可以赴一場洛陽的牡丹之約。比從前少了幾分隨意,但多的那一份端肅的心情,放在古城洛陽,卻又那麼恰如其分。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牡丹花下》,就是一個男人和N個女人的故事。《牡丹花下》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麥約翰受傷垂危,幸得南方寄宿女子學校一名少女所救。艾麗·范寧隨便一個都是貌美如花,十分恰當地表現了片名「牡丹花下」。
  • 古代太監的起源、閹割,以及「對食」,宮女居然也有「幽閉」之刑
    查閱資料後發現,做個太監真的是高風險,不僅可能在被閹割時喪命,而且在皇宮內行事時,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被處死。古代太監的閹割,高風險,摧殘人性閹割太監在古代是件高難度的技術活,拿到現在也是難度不小的外科手術。曾經的太平天國佔據南京後,天王洪秀全就想弄些太監在王府,他命令士兵抓了100個童男來閹割,結果死了97個,剩下三個也成了廢人。後來,洪秀全的天王宮中除了他一個男人外,其它三千都是女嬪妃或者女兵。
  • 牡丹花的功效與作用
    1、牡丹花能養血和肝牡丹花中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夠調理氣血,還能起到養血和肝的重要作用,平時食用可以散鬱祛瘀,也能淡化色斑,更能預防皮膚衰老,食用牡丹花時可以把它曬乾直接泡水喝。2、牡丹花能降血壓牡丹花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鉀,和一些酚類物質,可以軟化血管,也能加快血液流動,還可以預防高血壓的出現,對人類的動脈硬化和冠心病也有一定的預防功效。牡丹花還能清熱祛暑,清除人體內的熱毒,平時用它泡水喝同,可以減少咽喉腫痛和口舌生瘡等多種上火症狀的發生。
  • 雨中牡丹花什麼樣
    牡丹花國色天香,雍容華貴;而風雨給人對於花草來說,是一份摧殘,更是一份鍛造。熟悉牡丹花的花友都知道牡丹與武則天的典故,相比而言,一點風雨對牡丹花來說,未免不是更凸顯牡丹花美與堅韌的時候。落在牡丹花上,透出水晶般的雨水看牡丹,仿佛嵌在水晶球一般,顯得那般乾淨、透穎,是那般的一塵不染,讓人忍不住停下足來慢慢欣賞。細雨中撐一把小傘,漫步在牡丹園的小路上,沒有了平日的人來人往,也少了凡塵宣洩。空氣中似乎比平時要乾淨很多。只有牡丹花的淡淡清香瀰漫在身邊,縈繞久久不能散開。
  • 牡丹花-原幹惠
    牡丹花-原幹惠 牡丹花-原幹惠
  • 「牡丹花」英語怎麼說?
    要養好牡丹花是很花功夫的。peony 牡丹花take a lot of work to do sth做某事需要花費很大功夫、做大量工作It takes a lot of work to make a cake.
  • 三星S21閹割充電器和耳機 誰是下一個效仿者?
    顯然,三星在嘲笑蘋果閹割了充電器和耳機。兩個多月後,多位供應鏈人士透露,明年發布的三星S21系列不再贈送充電器和耳機,消費者需要單獨購買。不難預測,明年會有更多的手機品牌會閹割充電器和耳機。那麼,下一個跟進的品牌是誰?華為、小米還是OV?客觀地說,不再贈送充電器和耳機,手機廠商是最大的受益者。以蘋果來說,充電器和耳機加起來的公開售價是298元,成本估計也要1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