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世的呂不韋何以以自殺方式告別人生

2021-03-03 松竹散人

說呂不韋一生功過,簡單而言,起碼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該人能力超群,算是個政治家、思想家、成功商人、大文人,其作品《呂氏春秋》,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其次,沒有他的公關運作,就沒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國雖強大,但秦始皇的父子難以繼位,原因很簡單,入質趙國的異人同輩兄弟二十多人,沒有呂不韋的運作,哪就能輪到你異人繼位,沒有異人繼位,你嬴政連入局的資格都沒有。秦國以及後來的歷史必將改寫。

秦趙關係破裂,這個異人逃回國內,更名為楚。

秦昭襄王去世,太子繼立,即孝文王。

喪葬才畢,孝文王繼位僅三日,便即逝世。太子楚承繼大統得為秦王。

尊嫡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為夏太后,立趙姬為王后,子嬴政為嗣子,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陽十萬戶。至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有了超大回報。

此刻東周天子正聯合諸侯伐秦,秦王楚派遣相國呂不韋督兵往攻。東周各聯合軍事力量,哪裡敵得過秦軍騎兵,呂不韋大獲全勝,滅了東周。

把東周君遷至陽人聚(位於今現河南省汝州市廟下鄉古城村),周朝八百多年的歷史至此完結。

這也是呂不韋的又一大功勞。

四年後秦王楚因病辭世,年才三十有六。兒子嬴政十三歲毫無懸念的按照程序繼位。

嬴政登基,追諡父親楚為莊襄王,尊母為王太后。名目上雖是以子承父,暗地裡實是以呂易嬴。

嬴政年幼不能親理朝政,國家大事都委託呂不韋,號稱為仲父。其實應該稱呼父親。

呂不韋大權在握,出入宮廷。只這位嬴政母親莊襄太后,不過三十歲左右便寡居,深宮寂寂,空守了幾個月,終究忍耐不住,好在不韋是個舊歡,因同她重整旗鼓,再續舊情。

秦王政畢竟少年,懵懂無知,所以兩口兒暗地往來,仍然與夫妻相似。

三四年後,秦王政即將成年,呂不韋擔心這偷雞摸狗的事被嬴政發現可不是小事;再則覺得自己年紀漸老精力已衰,太后年輕兩者難以和諧。但又難以擺脫糾纏,推辭不掉,未免愁惱。

於是想出一法,推薦一個人自代。湊巧有個浪子、也就是街頭混混名叫嫪毐,讀若愛。

該人年輕身體健壯,陽道壯偉,那方面不可言狀功夫超群。呂不韋先把他招為舍人,就是先在自己家幫忙打雜做事,這段故事見不韋列傳。

於是藉機先向太后推薦。太后果然答應。呂不韋將嫪毐以閹割後的罪人身份送入宮中,在宮中當差伺候太后。

宮中向來的規矩是除了皇帝本人之外,不得有任何成年男子,凡宮中所有男性均需閹割後方能入宮。嫪毐就是以閹割之後囚徒的身份才能進入。

太后得嫪毐,如獲至寶,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居然有孕了。且先後生了兩個男孩。這一切嬴政都不知道,宮中的人都是太后和呂不韋安排的人,均守口如瓶。

後適逢夏太后病逝,嫪毐遂與太后密商,買通佔卜人,稱言宮中不利母后,應該遷居別處,秦王政不知有詐,就請母后徙往雍宮,嫪毐當然從往。

遠離嬴政,母子離居,不必顧忌,且封嫪毐為長信侯,凡宮室車馬衣服,及苑囿馳獵等事,均歸嫪毐主管,真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兩人世界快樂且瘋狂著。

嫪毐得封長信侯,威權日盛,往往得意妄言。一日與貴臣飲酒,喝得酩酊大醉,酒中發生口角,說道:「我乃秦王假父,怎敢與我鬥口?」貴臣等一聽此言便都退出,密報秦王。贏政已在位九年,年方22歲,血氣方 剛,聽到這種醜事,羞憤難當。當下密令調查虛實。

調查結果:嫪毐並非閹 人,確與太后有通姦情事。

秦王當即授昌平君昌文君為相國,引兵抓捕嫪毐。

嫪毐得知消息,不甘坐以待斃,率身邊人抵抗,總是心虛且邪不壓正,身邊人很快作鳥獸散,嫪毐出逃。

秦王政更下令全國,懸賞緝拿,很快活捉歸案。秦時刑罰本來嚴酷,加之嫪毐犯了重罪,被處以五馬分屍。和太后私生二子,一併撲殺了事。把太后帶往嫚陽宮,軟禁起來嚴格限制自由。

這件事追本溯源,自然牽涉到呂不韋,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的,這一切都是呂不韋導演的。

用現代的話說,呂不韋是共同犯罪,而且是首犯。按照秦法本當連坐,因念他侍奉先王,功罪相抵,不忍加誅,但撤銷相國職銜,勒令就國,食邑河南。就是免官退休回家,養老待遇不變。這個處理算是給足了他面子。

事後秦大臣等紛紛議論,說秦王對母親忘恩,太過分。建議秦王迎接太后還宮,提這種建議的有二十七人被殺,可見秦王對母親的氣憤程度。

呂不韋遷往河南幾年後,山東各國多派使者經常問訊,並請他往別國居住欲委以大任。

此事傳到秦廷,秦王防他有變,秦王即致呂不韋書信道:

「君與秦究有何功,得封國河南, 食十萬戶?君與秦究屬何親,得號仲父?今可率領家屬速徙蜀中,毋得逗留!」


這段話解讀是,你此前有功於秦是真,你犯罪後不追究你,還給你這樣豐厚的待遇,你難道還懂不起嗎?居然還交通賓客和外國頻繁往來,和你交往的國家很多都是秦國的敵國,他們做夢都想滅秦,你還和他們打得火熱。是不是太不把秦王我放眼裡了?

呂不韋看完秦王書信,長嘆數聲,知道即使去蜀地也是死路一條,意欲上書申辯,又想從前的那些情事統統說不出口。想了又想,將來總沒有好結果,不如就此自盡,免得刀頭受苦。

主意已定,便取了毒酒,勉強吞下,須臾斃命。

呂不韋妻已經先死,安葬洛陽北邙,僚佐將呂不韋遺骸,草草棺殮與其妻合葬。

後人但知呂母冢,不知呂相墳,其實是已經合墓。

人生就是如此,人算不如天算,正是:

任君用盡千般計,到頭仍是一場空。

                                              

相關焦點

  • 呂不韋:人生就是一場豪賭
    秦並天下已是大勢所趨,投資秦國才是明智之舉,精明的大商人呂不韋豈能不知?但難度也大。那麼,他敢下注嗎?敢。呂不韋就是投機商人,靠倒賣牟利,人生就是一場賭博,就看你敢不敢下注。說不定賭一把就贏了,榮華富貴享之不盡。哪怕是輸了也不要緊,這是我的選擇我不後悔。但還有一個問題,這有可能嗎?有。
  • 嬴政給呂不韋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可惜呂不韋沒悟透而自殺
    秦王嬴政為什麼要逼死呂不韋?其實從秦王嬴政最後對呂不韋所說的話,就完全可以找到答案了。而且嬴政給呂不韋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只不過呂不韋沒有悟透而自殺,實在可惜。 秦王嬴政最後在貶謫呂不韋的時候,對呂不韋說的話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 秦王僅將他流放蜀地,呂不韋為何半路自殺?不死後果更嚴重!
    當年,呂不韋把自己一個侍妾送給異人,後來這個人生下秦始皇,而異人死後,她又和呂不韋舊情復燃,呂不韋懼怕惹來麻煩就將假宦官嫪毐送給太后,他們兩個生了兩個兒子,在太后的幫助下,嫪毐被封侯,權勢日增。就這一封信,讓呂不韋從河南前往蜀地,呂不韋接到信之後,立刻動身前往蜀地,這相當於剝奪食邑流放,走到半道,心灰意冷直接自殺。為什麼呂不韋自殺呢?歪史以為有兩個原因,首先,作為一個商人,他在乎的投資收益,早先成功的投資讓他名滿天下,威風凜凜,全天下的人都仰慕他,懼怕他,光門下食客就好多人,現在突然間竹籃打水一場空,變得子虛烏有。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一封信,而服毒自殺
    呂不韋不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同時他還是一個成功的「風投家」。在「士農工商」社會等級森嚴的時代,呂不韋為了使自己能夠擺脫「商人」這個低級身份,不惜花重金投資了一個「奇貨可居」的人物,想藉此踏上士途,當然最終呂不韋的投資是成功了,然而在他成功的同時失敗也隨之而來。
  • 權傾一時的呂不韋,為什麼在流放途中,要選擇自殺呢?
    呂不韋是個商人,深諳經商之道,不過他這樣的人是典型的逐利,只要有利益,他必然不會放過。經商的時候是這樣,在政治博弈的時候也是如此。 呂不韋在一次經商過程中,認識一個人,他就是秦國公子異人。他是誰呢?他就是當時的秦國國君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眾多兒子中的一個。
  • 看電視劇《大秦賦》,了解奇人呂不韋的傳奇人生
    看電視劇《大秦賦》,了解奇人呂不韋的傳奇人生文/長安18子近期,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同步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秦賦》,以其恢弘大氣的戰爭場面、緊張真實的故事情節、演員們精湛到位的表演,引起了許多觀眾的熱議和追捧
  • 大秦賦:呂不韋投資嬴異人,但最後卻被逼自殺,他的投資錯了麼?
    呂不韋看見嬴異人說「奇貨可居」,然後拿出全部家產投資他,讓嬴異人當上了秦王,自己當上了相國。但他最後的結局是被秦始皇嬴政逼得自殺而亡,那麼他的投資錯了麼?呂不韋影視照有種上天無門的感覺。因為嬴異人非常落魄,沒有別人願意投資他,所以嬴異人必須接受呂不韋的投資,只要接受了他的投資,呂不韋就有信心跟著嬴異人踏上天——進去貴族圈。而且後來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做到了。就這點而言呂不韋成功了。然而作為商人雖然精明,但卻是利益所驅,所以他不會適可而止。而正因為呂不韋的過度作為被秦始皇
  • 呂不韋自殺之謎: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他 他對秦國有什麼功勞
    看熱播電視劇《大秦賦》嫪毐終於下線了,接下來該輪到呂不韋了,估計大家都盼著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在最新的預告中,渭陽君嬴傒帶領群臣逼秦王嬴政殺呂不韋,似乎嬴政不想殺自己的仲父,在真正的歷史上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呂不韋?為什麼秦王嬴政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後,呂不韋就自殺了。
  • 呂不韋成就了秦始皇,也敗給了秦始皇,解讀他的傳奇人生
    閱讀大綱 >> 人生相遇 >> 積極運作 >> 呂氏春秋 >> 引狼入室
  • 秦王政並沒有想殺呂不韋,只是把他遷到巴蜀,為何呂不韋要自盡
    由此可見,秦王嬴政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和雄心壯志,秦國相國呂不韋不僅與秦國太后趙姬私通,而且還把這個叫嫪毐的人通過權力手段弄進宮與太后私通,以至於形成後來的叛亂,呂不韋的罪過可是死罪,這個時候如果秦王嬴政下令殺死呂不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秦王嬴政並沒有殺呂不韋,只是解除了呂不韋相國的職務,讓他回到封地,這已經算是格外開恩了。那麼問題來了,秦王嬴政到底想不想殺呂不韋?
  • 並非兔死狗烹,呂不韋為什麼自殺?
    有人說,兩代秦王的離奇離世,呂不韋或有疑點。誰知道呢?重要的是,十二歲的嬴政當了秦王。他是未來的秦始皇。只是,少年秦王有名無實,冠禮後沒能給親政。大權被呂不韋獨攬。呂不韋被母后大人信任。秦王政一直到二十二歲才親政。發展是硬道理。呂不韋既然有投資異人的獨特眼光,自然有讓秦國發展的本領。只有秦國最強大,強大到統一六國,他這個丞相才擁有天下最大的權力。
  • 大秦賦:成蛟母親韓太妃為何自殺?嫪毐又為何故意與呂不韋作對?
    說到這裡問題也就來了,成蛟的母親韓太妃為何要自殺呢?嫪毐又為何要故意與呂不韋作對呢?話說自從韓太妃嫁給先秦王秦子楚以後,一直都在恪守自己的本分,毫無爭權之意,他深愛著並呵護著先秦王,一直都未曾越權過!可是韓太妃為何在自殺之前要對趙姬說兒子安全了,她背後的秘密也就永遠安全了呢?其實這是她對趙太后趙姬的一種威脅,也是在以死跟趙姬談條件,意思就是說我知道你趙太后與嫪毐生有兒女的秘密,我可以死來解你的怨氣,但是你不能動我兒子,不然如果我兒子有危險,你淫亂後宮的秘密就會爆光,因為我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 呂不韋在廖毐事件中被牽連,被下放到封國,為何最後還選擇自殺?
    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而廖毐是呂不韋所推薦給趙姬的,所以在廖毐被誅殺後也受到了牽連。原先嬴政本打算趁此機會除掉呂不韋,以絕後患,但由於眾多人為呂不韋說情,再加上呂不韋對輔佐異人取得秦王位有大功,於是只將呂不韋免職,讓他回到河南封地。
  • 一場政治鬥爭,贏家自然是嬴政,對手是呂不韋,棋子是嫪毐
    秦嬴政12年,文信侯呂不韋死了。注意,不是被殺,也不是自殺,而是死了,很平淡的死了。死亡原因不明,不能歸罪於嬴政,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是嬴政下的手。如果是嬴政殺他,有的是機會,恨呂不韋是肯定的,要說殺呂不韋,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 大秦賦:秦王祭拜呂不韋時「表裡不一」,他給了呂不韋最後的殊榮
    這個細節說明,秦王要保持自己大王的威嚴,不管怎麼說,當初嫪毐之亂後,秦王罷黜呂不韋,就註定了秦王此後只能保持對呂不韋的高壓態勢,不管怎麼說,當初秦王為了親徵,的確和呂不韋鬧過很多的不愉快。而秦王親政已經是呂不韋時代終結的一個標誌性事件,當初呂不韋為何離開鹹陽,不要忘了呂不韋實際上是受到嫪毐之亂的牽連,他是戴罪之身。
  • 呂不韋為什麼要自盡?《大秦賦》呂不韋歷史原型是忠臣嗎
    《大秦賦》趙佾前往秦國遊說呂不韋赴趙對付秦國,各國見狀也紛紛派使臣去拜訪呂不韋,最後呂不韋在家中飲鴆自盡,歷史也是如此,有的人肯定好奇呂不韋為什麼要自盡?難道只有死才能解決所有問題?呂不韋歷經三朝,還沒看到秦國一統天下的壯景就死了,著實有點遺憾。
  • 《大秦賦》投資贏異人一本萬利,呂不韋何以成功?雙贏是突破口
    落魄的贏異人令呂不韋同情,更重要的是,令他看到了機會。是否要幫助贏異人、進而從中獲利?呂不韋也在思考,心中難以決斷。投入產出的巨大差異,使呂不韋下定決心抓住這個"他人未看到"的機會。何況,經商雖可以富有,但社會地位低下,子孫也難有出頭之日。回到邯鄲,呂不韋去見贏異人:"我可以光大你的門楣。"覺得這個人在忽悠自己,異人就笑著回道:"你先光大自己的門楣,再考慮我的吧。"
  • 大秦賦:從一介賤商成為秦國相邦,呂不韋到底做了什麼?
    眾所周知,呂不韋本是一介商賈,因護送嬴異人回秦國而到秦國,嬴異人是當時秦孝文之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因質趙有功後被封為太子。因此,呂不韋才得重用。 呂不韋,一介商人,年紀輕輕就成為天下數一數二的富豪,但他看來,這些只不過是小兒科,不能展現他的才華和大志。
  • 呂不韋、嫪毐和趙姬的狗血三角戀
    呂不韋重金推薦把子楚過繼給華陽夫人當親兒子,雙方一拍即合。安國君聽了枕邊風,隨即同意此事。還聘請呂不韋做子楚的老師。呂不韋成了秦國的實際老大。盛極必衰,就在呂不韋嗨的風生水起時,趙姬這個年輕寡婦慾火難耐,開始淫亂後宮,據說呂不韋和趙姬曾經舊情復發。隨著年輕的始皇帝不斷長大,呂不韋怕這些齷齪事曝光,無法收場。呂不韋想了個辦法,找了個器大活好的嫪毐(有多好,據說嫪毐能用丁丁做軸,讓木車輪轉圈圈)假扮太監獻給趙姬。
  • 《大秦賦》相邦正式下線,呂不韋這一生贏在一個人,也輸在一個人
    而劇中段奕宏飾演的相邦呂不韋,也是觀眾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在最近的劇情中,相邦呂不韋喝毒酒自殺,正式宣告下線。關於呂不韋,他贏在哪,有輸在哪呢?《大秦賦》這部歷史電視劇,聚焦戰國末期,秦國在秦王嬴政的率領之下,掃蕩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劇情非常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