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慣,在開頭我總是會放上一句名言當作引導語,但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裡面的每個人物都不能簡單一言蔽之。
一場新中國成立後訴訟時間最久、涉及金額最多的跨國案件,一個想安穩度日卻被天價遺產攪得不得安生的女子,一個才華滿腹卻背叛祖國的漢奸,人都有多面性,一個壞人身邊也不一定都是壞人,這個故事曲折離奇要素過多,連標題都概括不了。
漢奸,這是一個看見就讓人心生厭惡的字眼,身為中華兒女,卻背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親友,助紂為虐幫助侵華日軍殘害自己的同胞,這樣的行為怎能不讓人痛恨。令人痛心又無奈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漢奸人數多達300萬人,直接替日本人作戰的都有100萬人。
除開我們所熟知的十大漢奸之外,還有很多原本我們的同胞選擇倒戈相向,其中不乏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說實話我至今都想不明白這些人為何要這麼做,就好比這位趙欣伯,明明是第一位獲得日本法學博士的留學生,前途無量,卻偏偏要做最讓人憤懣之事。
在日本留學期間,趙欣伯認識了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賢二和坂垣徵四郎等發動侵華戰爭的推手,他並沒有遠離這些邪惡的壞蛋,而是選擇跟其成為好友,並在另外一位日本人本庄繁的舉薦下成為了張作霖的軍事顧問。
我們都知道東北王張作霖當時相當於在"刀尖舞蹈",一邊是沙俄一邊是日本,哪方都得罪不起,他卻堅守底線不讓寸土,牢牢守住了國門。由於張作霖太"油鹽不進",狼子野心的日本軍製造了皇姑屯陰謀,張作霖一去世,就立刻侵佔了東北地區。
佔領東北只是侵華日軍計劃中的第一步,他們以此為據點扶持清末帝溥儀建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曾擔任東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顧問的趙欣伯並沒有憤而離開,而是狼狽為奸,成為了偽滿洲國立法院院長,從國號到定都全都是他一手操辦。
趙欣伯此人最大的特點就一個字,貪,他因為貪甚至丟掉了內府顧問官一職,就是因為被指控貪汙。無論是在日本留學期間還是在偽滿洲國任職期間,他始終在瘋狂斂財,尤其是站得越高他就貪得越多,貪來的錢財不僅用來維持奢侈生活,還拿去買了日本不少地產,美國也買了一些。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倒是還挺有投資觀念的,只可惜腦子聰明卻不做正事。
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正義的一方,1945年罪行累累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初的那些漢奸們自然也要受到應有的懲罰。其實對於趙欣伯這樣身居高位的漢奸來說,其實還是有將功贖罪的機會的。
畢竟東京大審判當中取證實在過於困難,當時我國的法律代表團為了讓日本戰犯得到應有的制裁,費盡心思搜集證據,連大法官倪徵燠[yù]都特地找上趙欣伯,想讓他些證據材料指徵。一開始趙欣伯答應的好好地,畢竟他也害怕清算;但後來不知道從哪得到了消息,聽說"大日本皇軍"還有翻身之日,立刻就表示自己不會寫任何東西。
後來大家都知道,日本哪裡還有閒工夫管他,儘管取證困難,但我們還是努力將那些主要戰犯獲得了應有的懲罰,趙欣伯也因為懼怕清算最終急火攻心,死在了1951年。
故事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不是講妻子打官司拿回丈夫財產的事嗎,講這麼久趙欣伯幹什麼?因為標題中的那個女子,正是趙欣伯的第二任妻子,趙碧琰。
趙欣伯去世後日本方面一直在尋找趙碧琰去繼承趙欣伯的遺產,要知道趙欣伯貪下來的地產是真的不少;雖然趙欣伯是個大漢奸,但趙碧琰本人卻沒幹什麼對不起國家的事,她也不想參與到這些事情當中,並且在她看來自己的丈夫本就做錯了,她不想拿這筆錢,只想默默將孩子撫養長大。
說起來這趙碧琰也是個奇女子,她本名耿維馥,之所以改名為趙碧琰是因為趙欣伯曾有位叫做王碧琰的妻子。
王碧琰省吃儉用供其去日本留學,但正當趙欣伯闖出了一定的名頭後,王碧琰卻因病去世,這讓趙欣伯難以接受,所以在面對追求自己的耿維馥時就提出要求,如果想要嫁給自己,就必須改名為碧琰,同時還要跟自己姓,耿維馥竟然還真答應了,因此有了趙碧琰這個名字。
趙碧琰不想要這筆錢,但多的是人想要,一時間湧出了大量表示自己是趙碧琰的人想要繼承遺產,日本方面懶得應付乾脆就將這筆財產凍結。
戰後的日本在經歷過最開始的一段時間的蕭條後,沒多久就在美國的幫助下經濟迅速騰飛,一躍成為了資本主義強國;這個時候再來看趙欣伯留下的那些財產,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使得原本就價值不菲的地產更是價值不停翻倍,到了80年代竟價值30億元!
80年代的30億元是個什麼概念?是個連國家都會心動的數字,我國想爭取回來,日本方面不想鬆手,最終的焦點還是落到了原本想過安穩日子的趙碧琰頭上。
當然,趙碧琰剛被找到去爭取這筆遺產的時候還不值30億元,但此時距趙欣伯去世過了十多年,那些資產證明太過困難,但是沒辦法,不去爭取難道就要將這筆建立在剝削同胞而取得的巨額資產拱手相讓嗎?當然不可以。
從此後趙碧琰就走上了打官司爭取財產之路,這官司一打就是20年,由於涉及金額太大,拉扯時間太長,一度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案件。20年後趙碧琰終於贏得了這場官司,討回的30億遺產她並沒有全部佔有,而是立刻拿出了25億給國家。
趙欣伯的確錯了,且罪無可恕,但作為他的妻子,趙碧琰卻能夠20年如一日討回遺產,最終大部分都給國家,她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去佩服的,因此對於一些事情我們不能只從某一面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