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價值10億的183件國寶,無償捐獻給美國,說中國保護不了它們

2020-12-23 王牌太史

他把價值10億的183件國寶,無償捐獻給美國,說中國保護不了它們

在清朝末期之前,我們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手工業技術非常高超,創造了很多精美絕倫的物品,絲綢和瓷器更是遠銷國內外。書法和藝術成就也非常高,很多名人字畫既能反映時代的發展脈絡,又能體現創作者的個人情感。

所以到清朝統治時期,我國的文物非常多,作為晚清重要的臣子翁同龢就特別喜歡繪畫,藉助自己的政治地位,他收藏了很多有名的書法繪畫作品。

然而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英國人用他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國的國門,我國漸漸地不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反而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小綿羊,很多文物也被西方列強帶走了。

特別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更是一舉攻佔了北京城,還把當時最美麗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給燒毀了,能在走的東西全部都帶走,不能帶走的東西就放火燒。三天三夜以後,圓明園成為了一片廢墟。

後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轉變,中國的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曾經弱小的日本都來分一杯羹,中國完全成為了西方列強爭奪的獵物。

1912年以後,我國雖然建立起了新國民政府,可是這完全就是形同虛設,絲毫沒有現代中國的樣子,封建專制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為了躲避戰亂,翁同龢的後代翁萬戈選擇去美國生活了。他也是繪畫作品的愛好者,而且非常喜歡收集文物,所以他就把先祖的很多珍藏品都帶到了美國。

翁萬戈在美國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他享受著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福利,完全忘記了中國的苦難日子。後來為了提高在美國的社會地位,翁萬戈把那些價值至少10億的183件國寶文物,捐給了美國博物館。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時,翁萬戈的回答真讓我們心寒。

他說中國的形勢還很嚴峻,雖然國家獨立了,但是保護文物的意識還很弱,而且也沒有能力保護這些文物。如果把這些文物送回到國內,就等同於讓這些文物消失。而且他把文物已經捐給美國了,如果再把這些文物要回來,需要經過特別複雜的程序,自己實在是不想麻煩了。且自己是一名收藏家,有權利決定自己文物的去處,國家是無權幹涉的。

翁萬戈的回答沒有一點兒理論依據,完全是自己的個人感受,而且他對中國的印象很古板,依然停留在那個經濟不發達的時代。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精神文化素養也在不斷提高,保護文物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如果僅僅是把文物捐給美國,中國人民還不會那麼反感,翁萬戈之後的行為真的是讓人不齒。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研究歷史,上海圖書館在在全球尋找各種文字史料,而翁萬戈仗著祖輩的原因,掌握了大量的清代史料,也決定把自己珍藏的五百多本兒書貢獻出來。

可是卻是有償的,上海圖書館需要支付450萬美元。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保護文物,有些人把它偷偷的埋了起來,有些人也把它帶到了國外。但是當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國家富強以來,這些人都把這些文物無償的捐獻給了國家,又或者是賣給國家,但終究是為我國研究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翁萬戈呢?掌握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卻寧可白給美國也不給祖國,相信任何一個有民族感的中國人都接受不了吧……

相關焦點

  • 他把價值10億的183件國寶,捐獻給美國,說中國保護不了它們
    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就是一個收藏家,他自己持有著一百八十多件中國的文物,他卻沒有捐給國家,反而是送給了美國人,而他給出的理由竟然是我們的祖國無法很好的保存這些文物,所以他就這麼做了,這個理由簡直是荒唐透頂。
  • 他把價值數十億的183件國寶免費給美國,並說:中國保護不了它們
    如果朋友們對我國歷史比較熟悉,一定知道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奇珍異寶」,像非常著名的「十二生肖銅首」、清明上河圖等等,都稱的上是充滿中國文化的珍品古董。可是隨著歷史變遷,很多我國的國寶級古董都遺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像上個世紀圓明園一事就是如此。而在我國歷史上,還有這麼一個人,他收集了上百件國寶級寶物,最後竟然全部打包帶到美國去了。
  • 生於上海,卻將183件中國文物捐給美國,說不相信中國能保護好
    為了家藏古蹟的安危,翁萬戈不得不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隻身飛去異國他鄉。而那批珍貴的文物,也被翁萬戈再三囑託的交到了航空公司的手中,跟他一起滑過兩千多米的高空,來到另一個國度。 享譽國內,為人稱頌 暫避美國讓上百件珍貴遺蹟免受戰爭摧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全。
  • 老頭撿垃圾竟發現一千年銅塊,專家連夜鑑定是國寶,現已無償上交
    所以文物除了其本身的稀有價值外,在研究歷史方面也具有相當的價值。但是許多稀有國寶,往往是在現在民間發現的。20世紀70年代,哈爾濱一位老農常年以撿廢品為生,有一天他發現了一塊非常奇怪的銅疙瘩,原來也是在準備發貨時賣掉的。但是當他清理垃圾時,無意中發現上面似乎有字。
  • 姨媽臨終前留給他一張紙,發現是價值8億的藏寶圖後,全捐給國家
    趙泰來曾問姨媽為何不結婚,姨媽說自有原因,她還說不需要結婚,有趙泰來陪伴就好了。於是,二人的感情愈發深重,說是母子,一點都不為過。姨媽留給她一張藏寶圖和姨媽相處了多年,姨媽年老患病,趙泰來一直陪伴在病榻前盡心照顧。姨媽臨死之前,將一張紙交到了趙泰來的手裡,她不允許趙泰來現在打開,一定要等她咽氣了再說。趙泰來傷心不已,姨媽臨終交代的事情,他一定會遵守。
  • 他在買下美國1億平米土地後,無償捐中國使用,那塊地如今怎樣?
    但是少,並不代表就沒有少了,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個想給所有人都分一杯羹的人,當年他發家後,花了將近一億平方米的錢在美國買了一塊地,無償捐給中國,讓國人在這裡發展農業,現在這塊地的狀況又如何呢?那個仗義疏財的人,又是誰?
  • 他是中國最傳奇的富二代,半個故宮都是他捐的
    同時,他又是中國一代鑑藏大家、風雅名士,為了收藏絕世的國寶書畫,他常常一擲萬金,還賣了佔地15畝的豪宅,甚至被綁架8個月也不肯賣書畫贖身……但最後,他卻將歷盡千辛收藏的所有國寶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 法國奢侈品大亨無償歸還中國四件周朝文物(組圖)
    據英國媒體日前報導,在歸還青銅鼠兔首之後,法國奢侈品大亨皮諾今年4月秘密向中國歸還四件屬於公元前7世紀(東周時期)的猛禽金首,沒有索要任何補償。2013年6月,皮諾家族曾無償向中國歸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
  • 中國女富豪給美國捐96億,卻在國內諾而不捐,最終套現8億離場
    對於富豪來說,前面四種需求早已是實現,所以,開始尋找實現最後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的方法,後來,當富豪們發現了做慈善這件事不錯,就去做了,為的就是讓自己心裡舒服。 2016年初,何巧女的個人財富價值已達180億元,躋身中國女富豪之列。 多年來,何巧女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據報導,2012年,她創辦了北京巧女公益基金會。2015年,她承諾將自己持有的7630萬股東方園林股份捐贈給該基金會,價值近30億元人民幣。後來,因多次承諾向外界捐款,何巧女被人們稱為「中國女首善」。
  • 那個捐青銅劍獲獎500元,稱「不會再上交」的小夥,後來怎樣了?
    網上有一個比較火的話題,說的是6年前有一個小夥子,在偶然間發現了一把戰國青銅劍,後來他無私地將這柄劍交給了國家。 為此小夥還得到了500元獎勵和一張捐贈證書,可是網友們卻紛紛為其打抱不平,認為他的行為和獎勵不匹配,事情最後怎麼樣了?
  • 《閃靈》等25部電影入選美國「國寶」
    原標題:《閃靈》《斷背山》等25部電影入選美國「國寶」 每年,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都會選出25部國產電影,將其置入美國國會圖書館加以保護,作為「國寶」流傳後世。國會圖書館公布了2018年最新加入這一大家庭的25部作品的名單。
  • 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頂級國寶,它們還會再出現嗎?
    在中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國寶中,像永樂大典、傳國玉璽、蘭亭序等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但是如果非要挑出一件頂級國寶,非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莫屬。許多人可能會不解為什麼會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其根本原因就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對我國乃至世界研究人類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國寶王獻之小楷洛神賦「玉版十三行」重見天日,最應感謝一人
    感謝他獨具慧眼。因為賣方吳氏兄弟曾經拿著「玉版十三行」到過其他知名文物單位,但不被看好,吳氏才拿到北京市文物商店的。秦公一見,激動萬分,「病也好了,完全達到一種不可言狀的激動狀態。」 決定收購。感謝他膽略驚人。1982年收購「玉版十三行」時並沒有定論是不是真品,而他出的價是一萬八千元,在當時算是「天價」。因為當時一份相當好的工作,每月的工資也僅僅是四、五十元。
  • 一國寶被專家三次否定,他花50塊錢買下,現在價值過億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論對待哪件事情,都必須要小心謹慎。尤其是一些學習上與工作上的問題,更需要我們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和耐力,畢竟這些都是非常嚴謹的問題,一旦我們不夠小心,就非常有可能會出錯誤,而這個錯誤的後果是不是我們能承擔的,就說不好了。
  • 他自稱「清朝總兵」後代,手拿總兵腰牌,專家:價值過億捐了吧
    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像信息的傳遞就不是多發達,這個時候人們經常是用信物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要麼是一個印章要麼是一個金牌,近幾年我們所看的大部分古裝劇,一些官員經常用腰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雖然到了現在,這些腰牌並沒有了什麼實質作用,但是這其中所蘊含的收藏價值依舊彌足珍貴。
  • 中國小夥繼承英國莊園,從中挖出十萬件珍貴中國文物,價值數十億
    英國人在近代史上屢次發動侵華戰爭,劫掠的中國文物珍寶不計其數,很多國寶都散失到海外,僅僅在大英博物館,就有約23000件中國文物,從玉器、青銅器、瓷器到古籍書畫幾乎包含了各個種類的文物。
  • 30年耗盡心血收藏僑批近12萬件 馬婭會長如今全部無償捐贈
    就拿僑批來說,30年間收藏了近12萬件,佔到國內僑批總量超過7成,可以說是國內僑批最大最全的藏家。麥保爾去世後,包括博物館和收藏人士紛紛求購僑批。但丈夫的心願是無償捐贈給國家,不會賣。」
  • 微視專訪:無償捐贈!佛首回歸萬眾矚目,東瀛國際張榮細說背後故事
    這尊佛首的無償捐贈者,是聯拍在線在日本的戰略合作夥伴——東瀛國際拍賣的董事長張榮先生。正如張先生所言,文物回流只是瞬間的機遇,如果不能把握,那將是永遠的遺憾。比如這件佛首,如果被日本人拍去,再出現可能是在日本的博物館。張先生助力回家的國寶遠不止這一件,近二十年來,他先後促成超過100件海外流失文物回到國家博物館,其中6件為國家一級文物,29件為國家二級文物。
  • 一個「叛徒」:卻一生為國拯救國寶百萬件
    1930年春,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內蒙古居延海發現了西漢時期的竹木簡書,這些竹木簡共有14000多件,被後世稱為「居延漢簡」。居延漢簡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漢代社會軍事文獻,其價值之可貴,早已為學界所周知。再加上這批漢簡的傳奇經歷,使得它的聲名,更是逾越了小小的學術圈,而為大眾所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