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像信息的傳遞就不是多發達,這個時候人們經常是用信物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要麼是一個印章要麼是一個金牌,近幾年我們所看的大部分古裝劇,一些官員經常用腰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雖然到了現在,這些腰牌並沒有了什麼實質作用,但是這其中所蘊含的收藏價值依舊彌足珍貴。我國湖南省就曾有一位名為易邵白的72歲老漢稱自己是清朝總兵的後代,並拿出腰牌作證,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老人身上的故事。
很多人就在想清朝總兵是一個什麼官職,其實在當時總兵這個職務並沒有太高的品級,但是他們卻掌管著軍隊,權利還是很大的,據悉當時任命的總兵一共才83個,他們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腰牌前去指揮作戰,從中就可以看得出這一個小小的腰牌中所含有的價值是很高的,據老人說這是他叔高祖易文光曾在朝廷任職時所得,可以說是十分珍貴了。
據老人回憶,他家本也是名門望族,不過後來家道中落,家裡的很多東西都賣了,但只有這一枚腰牌是一直流傳至今的,這對易家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是他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性命所換來的,對易家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是不可捨棄的。後來老人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有專家專門過來認定,說老人手上的腰牌是真的,一致認為這樣的物件堪比國寶。
這塊腰牌並不是那種毫無根源的,相反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當時專家就表示可以讓老人把腰牌交給當地的博物館收藏,希望可以由專人對其妥善保管,但遭到老人的拒絕。其實老人拒絕也是正常的,當年他的家裡再困難都沒有打過腰牌的主意,更別說是把腰牌給捐出去了,在他的眼裡老人希望可以把家裡的榮耀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也算是給後世一個交代。
後來這件事情也是不了了之,專家也沒有強行要求老人,畢竟那是老人自己家裡所流傳下來的,如果老人願意交給國家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交給國家之後對文物的保存還是安全性都有了保證,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老人的意願。雖然不知道老人的後代會怎麼處理這件彌足珍貴的文物,但通過這件事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確實國家對文物獎勵的政策實在是太低了,相對於精神跟物質的對比,像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還是會選擇後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