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清朝總兵」後代,手拿總兵腰牌,專家:價值過億捐了吧

2020-12-23 執筆講史

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像信息的傳遞就不是多發達,這個時候人們經常是用信物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要麼是一個印章要麼是一個金牌,近幾年我們所看的大部分古裝劇,一些官員經常用腰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雖然到了現在,這些腰牌並沒有了什麼實質作用,但是這其中所蘊含的收藏價值依舊彌足珍貴。我國湖南省就曾有一位名為易邵白的72歲老漢稱自己是清朝總兵的後代,並拿出腰牌作證,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老人身上的故事。

易邵白

很多人就在想清朝總兵是一個什麼官職,其實在當時總兵這個職務並沒有太高的品級,但是他們卻掌管著軍隊,權利還是很大的,據悉當時任命的總兵一共才83個,他們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就帶著自己的腰牌前去指揮作戰,從中就可以看得出這一個小小的腰牌中所含有的價值是很高的,據老人說這是他叔高祖易文光曾在朝廷任職時所得,可以說是十分珍貴了。

劇照

據老人回憶,他家本也是名門望族,不過後來家道中落,家裡的很多東西都賣了,但只有這一枚腰牌是一直流傳至今的,這對易家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是他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性命所換來的,對易家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是不可捨棄的。後來老人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當時有專家專門過來認定,說老人手上的腰牌是真的,一致認為這樣的物件堪比國寶。

總兵府

這塊腰牌並不是那種毫無根源的,相反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當時專家就表示可以讓老人把腰牌交給當地的博物館收藏,希望可以由專人對其妥善保管,但遭到老人的拒絕。其實老人拒絕也是正常的,當年他的家裡再困難都沒有打過腰牌的主意,更別說是把腰牌給捐出去了,在他的眼裡老人希望可以把家裡的榮耀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也算是給後世一個交代。

易邵白

後來這件事情也是不了了之,專家也沒有強行要求老人,畢竟那是老人自己家裡所流傳下來的,如果老人願意交給國家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交給國家之後對文物的保存還是安全性都有了保證,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老人的意願。雖然不知道老人的後代會怎麼處理這件彌足珍貴的文物,但通過這件事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確實國家對文物獎勵的政策實在是太低了,相對於精神跟物質的對比,像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還是會選擇後者吧。

相關焦點

  • 老人自稱清朝總兵之後,有腰牌為證,專家:國寶無疑,請上交
    他曾自稱自己是清朝總兵之後,同時,他還拿出了祖上傳下來的一塊清朝的總兵腰牌為證。經過專家的鑑定,確定這確實是一塊清朝總兵的腰牌,而且還是非常稀有的。 據這位老人講述,他的祖先曾經是鹹豐皇帝時期的一品建威將軍,到了光緒年間的時候,又被封為了遼東總兵。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塊總兵腰牌,此後一代一代將這塊腰牌傳到了易邵白老人的手裡。
  • 湖南一老人自稱是清朝總兵後人,並拿出腰牌證明,專家說是國寶!
    但是這些文物一般都是由國家收藏著或者還深埋於地下不曾被人發現的,唯獨湖南的一個老人,他卻將國寶拿在手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這個國寶到底是什麼?這個老人對外宣稱自己說是清朝時期總兵的後人,但是他的這一言論並不讓人信服,為了證明自己,他拿出來了祖傳的腰牌來證明,本以為是場鬧劇結果卻在專家的鑑定後發現果然是國寶。
  • 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建議其上交
    遇到戰事,總兵會將腰牌拿出來調動官兵出站,戰事結束後再歸還,這個制度一直保持到清朝年間。七旬老人家傳腰牌清朝滅亡,直接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期間經歷多年的戰爭,但都未有兵符和腰牌,以前被人們視為無比重要的符牌都消失不見,也無人收藏。不過之前有位七旬老人自稱將門之後,拿出腰牌作證,專家鑑定後建議其上交。
  • 七旬老人手持腰牌,自稱將門之後,專家要求上交,被一口回絕
    七旬老人手持腰牌,自稱將門之後,專家要求上交,被一口回絕。 東漢末年由於朝廷管轄的不當導致各方勢力崛起,當時的宦官和外戚形成了兩方陣營。外戚勢力以何進為首,自從董太后被扳倒以後,何進變成了手握重權擁有者權傾朝野的權利,何進手上擁有的假節,相當於可以調動部分勢力的「尚方寶劍"。
  • 清朝大將後代有傳家寶,專家建議上交,老人一席話讓專家啞口無言
    在湖南的湘江,有一位老人叫做易邵白,他的手中有一件價值連城的傳家寶,讓文物專家都垂涎不已,還想要收藏到博物館中,這件寶貝是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吧。易邵白是湖南一名有名的收藏家,他小的時候就常常選一些精美的小東西來收藏,長大後更是對一些古物很感興趣,他收藏的古書有十二萬冊,精美的古文物三千多件,多年過去,他收藏的東西早已價值連城,而他所有的收藏中最值錢的還是那塊祖先留下來的傳家寶——清代總兵腰牌。
  • 大爺帶「腰牌」鑑寶,專家勸其上交,大爺一句話讓專家尷尬萬分
    鑑寶節目上的專家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對於很多古董的來源和知識也是張口就來,但是畢竟是歷史上的東西,有的古董就連專家也說不出他的來歷。節目播出之後,很多人都會帶著家裡的傳家寶來參加節目,曾經就有一位老大爺來到節目現場,帶來的是家裡祖傳的腰牌,鑑寶專家鑑定之後,建議這位老人將文物上交國家,老人一句話,讓專家尷尬萬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老人祖傳下來一塊腰牌,專家要求老人上交國家,老人:憑什麼
    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就不用虎符了,而是使用腰牌,它的作用和虎符一樣,對軍隊都有著調派的權利。湖南有一位名叫易紹白的老人,已經七十歲了,他的家中流傳下了一塊腰牌,老人只知道這塊腰牌是家族一直流傳下來的寶貝,卻不知道具體的價值,於是就找到了一位鑑寶專家鑑定這塊腰牌。 經過專家的鑑定之後就知道了這是一塊能夠調動軍隊的「總兵」腰牌,專家非常奇怪老人為什麼能擁有這樣一塊價值非凡的腰牌,於是就詢問了老人腰牌的來歷。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清朝在邊疆或者軍事重鎮設置將軍,將軍為從一品武職。盛京、吉林、黑龍江、烏裡雅蘇臺、伊犁五大邊疆地區,因為不設督撫,將軍為本地最高軍政長官。其他內地的駐防將軍與當地督撫、綠營各成系統,互不隸屬。將軍基本上均由滿人擔任,會同上奏時,名列總督之前,但是實際權力沒有總督、巡撫大。
  •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知道!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裡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 民間故事:總兵殺狐 - 農村老爺爺講故事
    清朝的時候,保定府有個姓劉的總兵,他非常勤政愛民,作戰勇敢,死在他手下的匪兵有幾百人,他經常外出剿匪不回家。他有個公子叫劉義,十八歲,被狐狸精迷住了。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劉公子正在書房讀書,突然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女子,生得美麗無比,貌似天仙。
  • 蝴蝶墓內長眠救駕有功的潘總兵
    墓的主人原是廣東碣石總兵,他生前曾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寵眷優嘉。一位總兵緣何能讓康熙帝青睞有加,今天就讓我們一道步入那段歷史……廟墓一體的「蝴蝶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清朝名將姚啟聖攻克海澄、金門、廈門,被授予世襲騎都尉。當時臺灣方面,鄭經已死,其子鄭克塽襲位,表示願意對清稱臣進貢。
  • 七旬老人拿出一塊腰牌,可以統領一支部隊,專家:建議上交國家
    我國古代一直都是以封建王朝統治者統治,一直奉行著「世襲制」,因為古皇帝都自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後代也理所應該就是龍的後代,因此世襲制在古代一直很盛行。但我國古代是一個多戰爭古國,舊王朝覆滅,新王朝建立這都是靠打出來的。當時都是冷兵器時代,也不存在信息化,所有士兵都由各個將軍分別管理著。由於古代信息不發達,很多命令都是以文書和令牌來作權威的。
  • 《封神演義》為什麼會出現「陳塘關總兵」明朝才有的官職?
    而「總兵」是明朝才有的官職,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bug呢?一、《封神演義》作者《封神演義》的作者是誰?可能大家會說,許仲琳就是《封神演義》的作者,其實不然,這裡面有疑問的!根據清朝道光時期梁章鉅的著作《歸田瑣記》中記載,《封神演義》的作者是明朝一個飽讀詩書的儒者所做,並且還有一個故事。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以清朝為例: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 尋明記(五十一)遼東鎮葫蘆島市綏中縣山海關總兵朱梅墓
    因種種原因,沒被清朝官媒廣泛宣揚,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今天的歷史書籍關於記載他的足跡甚少,只留下一座墓園,和隻言片語的碑文記錄。本期筆者帶各位感興趣的讀者一起探尋這位明末著名邊將留給後人的不解之謎。朱梅墓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鎮石碑坊村,是遼寧省唯一的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朱梅墓園南北長350米,東西寬110米,佔地3.8萬平米。
  • 鄭永華 未經啟用的臺灣總兵關防與晚清臺灣建省之波瀾
    他並強調了臺灣在全國戰略地位上的重要性,稱「年來洋務日密,偏重在於東南。臺灣海外孤懸,七省以為門戶,其關係非輕」,因此不惜越職擅議更制,乃「夙夜深思,為臺民計,為閩省計,為沿海籌防計,有不得不出於此者」。沈葆楨的奏摺開啟了晚清臺灣行政變革的先河。該折遞抵京城後,得到清廷上下的重視。總理衙門當即會同兵部等,命沈葆楨與當地督撫會商相關的軍政調整。
  • 大同總兵姜瓖反清有多猛,逼得多爾袞親徵,八位王爺雲集山西
    山西發生了什麼大事,要讓多爾袞這樣重視,甚至不惜領兵親徵,原因是大同總兵姜瓖反清歸明了。區區一個大同總兵,有這麼大能量嗎,姜瓖反清又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從頭說起。雖然短時間兩易其主,姜瓖卻沒撈到什麼實質性好處,李自成和多爾袞都仍然封他為大同總兵,卻都沒有給他實權,只是個架空的傀儡。姜瓖反清在大同歸明的前一年,原本降清的江西總兵金聲桓和廣東提督李成棟也先後反清,江西、湖南、兩廣一片混亂。
  • 以殷商為背景的《封神演義》,為何會出現「陳塘關總兵」這樣的明朝官職?
    在書中,殷商各關口都安排了重兵駐守,其中上馬管兵、下馬管民的最高將領就被稱為「總兵」。就書中人物而言,除了李靖,擔任總兵的還有三山關鄧九公、遊魂關竇榮、青龍關張桂芳、潼關陳桐、臨潼關張鳳、穿雲關陳梧、汜水關韓榮、界牌關黃滾。
  • 男子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寶貝,自稱是明代腰牌,專家:此言差矣!
    並且它的價值更是有高有低,有些還是不值錢的物件,因為我們還要從它的材質以及做工來看,究竟是有沒有價值的。在如今的鑑寶節目中,我們會看到許多藏有帶著自己的寶貝,尋求專家的鑑定。這其中就有許多收藏者失落傷心,即便是花了很高的價錢,買到的確實一件一文不值的贗品。但是也有人能夠撿漏,花小錢卻買到真品文物。那麼也會有家中祖傳下來的,對於真假也是不大清楚。
  • 男子自稱蘇乞兒的後代,帶他兵刃來鑑寶,專家一看四千年歷史!
    我們從平常的影視作品中可以知道,蘇乞兒是清朝末期的一位武狀元,生性不羈,但由於受人暗算,最後淪為乞丐,在街頭要飯。但他並沒有意志消沉,最後抓住機會,東山再起,成為廣東十虎之一!但影視作品稍有誇張,蘇乞兒的成名絕學並不是降龍十八掌,而是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