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明記(五十一)遼東鎮葫蘆島市綏中縣山海關總兵朱梅墓

2021-03-05 明哲印象

明遼東鎮綏中朱梅墓考古視頻

英雄浩氣千古傳,威名聲震邊陲關。

五掛將印守平安,五百載後世人瞻。

亂世出英雄,談到明末清初的猛將,明軍陣營裡,人們就會想起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祖大壽等一幹猛人。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有位叫朱梅的將軍,名聲曾經同樣響亮。因種種原因,沒被清朝官媒廣泛宣揚,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今天的歷史書籍關於記載他的足跡甚少,只留下一座墓園,和隻言片語的碑文記錄。本期筆者帶各位感興趣的讀者一起探尋這位明末著名邊將留給後人的不解之謎。

朱梅墓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鎮石碑坊村,是遼寧省唯一的規模宏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朱梅墓園南北長350米,東西寬110米,佔地3.8萬平米。現地面由南向北存有華表、石獅、石坊、石門、石虎、石羊、石馬、石人、石碑、及墓冢等。墓園規模大,歷經500年保存完整,十分難得,是明代大臣墓中十分少見的,朱梅是明末戰功卓著、威震薊遼的邊將,其鎮守山海關有功,死後,明廷為表彰其功績,為其建造這座規模宏大墓園。明朝眾將中,死後有如此尊祟者也不多見。更難得的是,他因為戰功卓著與作風正派,口碑極好,在統帥袁祟煥被冤殺後,竟未因此受牽連,反而在死後榮光下葬,這在一向性多猜疑、狠毒寡情的祟禎一朝,也是個不容易的事。朱梅雖姓朱,但卻不是明朝皇族宗室,筆者猜測,朱將軍墓園修得這麼宏大,除了精忠報國,戰功卓越外,也與他和皇族同姓有關,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明末亂世猛將能臣輩出,但朱氏皇族卻腐敗無能,朱姓沒有能人力挽狂瀾,挽救國運,相反,清朝的開國兩代皇帝都是勇猛的戰將,親自帶兵在前線督戰,朱梅的出現給大明朝的悲慘落幕增添了幾分洪武永樂迴光返照的英雄色彩,被皇族厚葬也就無可非議。

目前墓園現存古蹟:華表(2)、石獅子(2)、石牌坊(1)、石門(1)、石虎(2)、石羊(2)、石馬(2)、石人像(2)、贔屓石碑(4)、石供案(2)、墓志銘(3)。下圖是筆者標註的綏中縣石牌坊村朱梅墓神道示意圖,紅色線條即是朱梅墓神道。

墓園碑文、題額、記錄了明末薊遼兩地區重大軍事活動,記錄了一位邊將的真實經歷,對研究明末政治軍事形勢,具有文獻價值。墓園整體布局嚴正、規範,製作精緻。石坊巍峨壯觀,其上石刻圖案精美生動;石獸石人造型古樸莊重;題額及碑文刻字或楷或篆,或敦或清秀,中規中矩,各有千秋。這對今天研究古代喪葬文化,研究建築、雕刻、書法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朱梅,字海峰,明末遼東廣寧前屯衛(今綏中縣前衛)人。他為人忠厚,辦事精明幹練,在明軍中初任副將之職。明天啟六年,他與袁崇煥一起,抗擊後金軍的侵犯,身先士卒,視死如歸,終於以少勝多,擊退了努爾哈赤的軍事進攻,取得了寧遠保衛戰的勝利。明天啟七年,朱梅又與袁崇煥一起,擊退了皇太極的後金軍的進犯,取得了寧錦大捷,保衛了山海關與京師的安全。廣寧失守後,軍心民心不穩,形勢十分嚴峻。在這種情況,朱梅出任山海關總兵。上任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撫百姓,重修長城,招收降丁,開展屯田,大大增強了山海關的防務。

(山海關總兵府)

朱梅早年投身軍旅,馳騁疆場,在防禦蒙古部落的戰鬥中屢立功勳,由於「勇略素優」,到明神宗萬曆末年,已由下級軍官升為備御,在遼陽、義州(今義縣)一帶駐守。從萬曆末年經天啟到崇禎初年的二十幾年中,由於東北的女真族勢力日益強大,不斷向明軍發起進攻,遼東兵事連綿不斷,朱梅的主要作戰對象也由蒙古部落轉化為女真軍隊。大學士、兵部尚書孫承宗到遼東督師後,十分器重朱梅,將朱梅調回寧遠,成為駐守關外重鎮寧遠衛的將領。孫承宗離職後,袁崇煥同樣重用朱梅,囑咐他積極練兵,準備迎戰後金軍隊的進犯。

朱梅身經百戰,屢立功勳,是打出來的猛將。從天啟元年到天啟七年,僅僅七年的時間裡,朱梅就因為戰功累升為遊擊將軍、參將、副將、總兵,並掛徵遼前鋒將軍印。明朝的軍事制度是,軍事將領平時可以擔任副將、參將等職務,但只能是有戰事爆發或防禦備戰的需要,才給予將領「掛將軍印」或擔任「總兵」的職務,也就是說,明朝的「掛將軍印」不是固定職務,「總兵」也並不是定額的,完全根據敵情需要。當形勢不那麼緊張時,「掛將軍印」或擔任「總兵」的將領,要交回大印,仍舊擔任原來的軍職。這主要是防止將領利用手中握有的軍權武裝叛亂,也能有效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因此,朱梅一生五次掛將軍印,早在第一次「掛將軍印」之前好幾年,他就是關外名將了。朱梅雖姓朱,卻不是皇族子孫,是遼西走廊土生土長的將領,資歷深厚,戰功卓著,但從不居功自傲,也不善於投機鑽營。他淡泊名利,一心守土,寧錦大捷後不久,袁崇煥受閹黨攻擊被迫辭官回鄉養病,當時遼東許多將領推舉朱梅為關外的軍事主官,被朱梅婉言謝絕。在朱梅看來,將軍的職責在守衛國土,不在於爭功求官,有人建議他向皇帝上書自薦,朱梅也沒有同意。朱梅五掛將軍印,都是朝廷和上級賞識的結果,他並沒有自己為自己爭取過一官半職。

首次掛印: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朱梅率軍參加了寧遠保衛戰。他下決心死守寧遠孤城、負責堅守北門。戰事十分慘烈,三天三夜的血戰中,朱梅幾乎沒有合眼。在後金軍隊的猛攻下,寧遠城幾度危在旦夕。守城軍民眾志成城,紅夷大炮向後金軍隊開火,努爾哈赤大軍兵敗城下,最後不得不撤兵。戰鬥中,朱梅不僅防守北門,還奉命馳援西北角城牆,功勳僅次於滿桂。戰鬥結束後不久,皇帝下旨任命朱梅為代理都指揮僉事(相當於省軍區代理副司令)。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親率15萬大軍,氣勢洶洶進攻錦州、寧遠,試圖攻下遼西走廊,打開入關的通道。朱梅此時正防守錦州,他協助總兵趙率教堅守城池,後金軍隊一連攻打了24天也沒能如願。寧遠城在滿桂的守衛下同樣固若金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寧錦大捷」。由於寧錦大捷的功勳,朱梅受到朝廷的獎賞,被加升為都指揮同知(相當於享受省軍區司令待遇的將軍)。同年十月,皇帝下旨「給朱梅徵遼前鋒將軍印」,這是朱梅首次掛將軍印。

二次掛印: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年逾五旬的朱梅第二次「掛將軍印」,並得到新任遼東巡撫畢自肅的賞識。同年五月,崇禎皇帝下旨:「以朱梅為都督、前鋒將軍、鎮守寧遠等處總兵官」,這是對朱梅的第三次任命,即「三掛將軍印」。這一時期,後金軍隊又攻入大凌河以西的高橋、朱家窪、塔山等地方,朱梅雄風不亞於當年,奮不顧身率兵拒敵,將來侵之敵擊退。

三次掛印:第三次掛將軍印不久,朱梅經歷了一次遇險。崇禎元年七月,寧遠城士兵發生譁變,起因是由於朝政腐敗,處於防禦後金軍隊前沿的寧遠城守軍竟然欠餉四個月,遼東巡撫畢自肅多次請求戶部調撥糧餉也沒有奏效,朱梅也是無計可施。寧遠城中十三個營的士兵衝進衙門,把巡撫畢自肅和朱梅等捆綁在城樓上索要欠餉,並進行了毆打。在這種情勢下,寧前道兵備副使郭廣向商人借了五萬兩銀子方才平息事態,這才解救出畢自肅和朱梅。事後不到一個月,畢自肅由於不堪折辱而死去,朱梅也因此抱病賦閒。

四次掛印: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10萬軍隊,以蒙古騎兵為嚮導,繞過遼西走廊袁崇煥的防區,從喜峰口越過長城,直趨遵化,十一月初攻下遵化直逼京師,京師立即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在寧遠的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立即派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星夜馳援遵化,隨即又調遼東大批將領率所部人馬火速赴京勤王。袁在向各處遣將布防時,對朱梅委以重任,並向皇上奏疏:「……臣又虞關門為薊遼咽喉,須重將鎮之,即以朱梅守。」從而朱梅再署平遼將軍,即四掛將軍印。

五次掛印:袁崇煥下獄治罪後,朱梅也卸任回到家鄉前所。孫承宗再次出任遼東經略後,為了邀請朱梅出山抗敵,親自題詩稱讚他。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朱梅率部守衛山海關,經過他的悉心調度,擊退後金軍隊進攻,隨後朱梅又率部收復了位於今天河北遷安縣的建昌營。這年四月,朝廷批准孫承宗的奏請,朱梅再次署掌將軍印,這就是「五掛將軍印」。五月,朱梅率騎兵步兵一舉收復了遷安。隨著戰爭的結束,朱梅的使命結束,他交出將軍印信,但仍享受一品武將的待遇。此後的朱梅由於年事漸高,很少過問軍務,漸漸地退居第二線。

崇禎十年(1637年)春,朱梅因病在家鄉逝世。崇禎皇帝得知消息,下旨厚葬朱梅,並命人以自己的名義擬寫誥文,祭文稱:「帷爾勇略素優,忠誠獨抱,戎行奮武,累立奇勳。授閫專徵,百經血戰。至於解圍寧錦,克服建、遷,壯山海之厄防,屹長城於萬裡。」高度評價了朱梅戎馬一生的功績,甚至把他和古代名將馬援、郭子儀相提並論,還加贈他太子太保、特進光祿大夫,這在明朝武將中可謂是僅次於王侯的封贈了。

實地探訪朱梅墓

走到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石牌坊村南,在一片雜草從中,樹立兩塊文保碑,這裡便是明末山海關總兵朱梅墓南入口,1960年,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朱梅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入口處曾經有兩座4米高的華表鎮守,如今只能看到孤零零的一座。

華表頂的小石獅已有近400年的歷史了。

向北走百餘米,在一處農家大門旁的亂草從中,樹立著一尊大石獅。

古建石獅通常都是成雙的,這隻大石獅腳踩大繡球,按古代石獅設計模式,應為雄性,按慣性思維與之並行附近應有隻腳踩幼獅的雌性獅子,可是環顧一周沒看到。

大明石獅雕工精湛,儀態威嚴,實乃珍貴藝術品。

石獅矗立在這荒郊野外之處近400年,雙眼折射出墓主在亂世中忠貞不屈的靈魂。

石獅的底座四周有精美的鳥獸花草雕刻。

向西穿過一片灌木,很驚喜看到了另一尊石獅,但這尊石獅腳下也是踩著繡球,也是雄性。

下圖是冬季荒涼的景象,石牌坊就在兩個石獅之間北向不遠處。

西邊這隻石獅的頭部和東邊的石獅完全不同,兩隻石獅嘴裡都叼著韁繩,筆者曾探訪過國內很多古建和陵墓,像這樣叼著韁繩的獅子形象全國僅發現此一處。


西邊這隻石獅底座同樣四周也都雕刻有精美的動植物圖案。

繼續向北就來到了石牌坊,石牌坊為三門四柱三樓,單簷廡殿頂。立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是崇禎帝表彰總兵朱梅,鎮守山海關有功,而賜立的。牌坊為青色花崗巖刻造,雕刻精美,氣勢雄偉。石牌坊三間,磚額上書「聖旨」二字,中路的磚匾書「名勒燕然」,背面書「華表忠勳」,兩側的兩路磚匾書寫的是聖旨內容,其兩路背面磚匾無字。

石牌坊南面明間頂層中間有豎額一方,其上「聖旨」兩個大字,及兩道聖旨:

一:「朱梅準贈太子太保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世襲欽此」;

二:「朱梅準與祭九壇造墳安葬欽此」。

石牌坊基座上雕刻有各種雕花石鼓。石雕石鼓(門鼓石),歷代是功名與權力的標誌。相傳古代打仗勝利歸來的將軍,為顯耀其赫赫戰功,把戰鼓置於門前,後來逐漸衍變以門鼓石代替。門鼓石有擊鼓、升堂、聽政之意,只有衙門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次是佛教寺廟,在民間門鼓石有驅邪避災的法力之說。在封建禮制下,由於禮制文化和等級制度的集中體現,「門第」、「門戶」、「門派」等封建思想的滋生,門鼓石被官宦和貴族們演變成最能彰顯宅主等級差別、身份地位、權利和「非貴即富」的門第象徵,以及聯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參照物。

抱鼓石上雕刻梅、蘭、竹、菊、荷花紋、靈芝紋、寶相花紋、如意紋、蔓草,表達花開富貴、福壽吉祥等寓意。抱鼓石雕刻分很多種,獅型抱鼓石為皇族專用,鼓型為高級武官,抱鼓型帶獸吻頭抱鼓石為低級武官,箱型帶獅為高級文官,箱型帶雕飾為低級文官,箱型無雕飾為富豪大家之用,而普通市民只能用門枕石門枕木。明遼東鎮石牌坊基座設計有不同樣式,朱梅墓的石牌坊基座是石鼓,廣寧城李成梁的石牌坊和寧遠城的祖大壽,祖大樂石牌坊基座卻設計成石獅子。

華表忠勳百戰功,碑獅坊獸盡崢嶸。

當年餘勇寒敵膽,勒字燕然顯烈雄。

石牌坊南面中間橫額上刻「名勒燕然」,為遼東巡撫方一藻所題。 背面中間橫額上刻:「華表忠勳」,為山海關永平巡撫馮任所題,時間均為「崇禎歲次己卯季夏之吉」,即崇禎十二年(1639年)六月。中間下面橫額刻有:「左柱國恃進光祿大夫贈太子大保前經理軍務鎮守薊遼地方五桂將軍印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成恩坊」。

坊間「名勒燕然」則是時任遼東巡撫方一藻所題。看似風光的殊榮存在很多世人不知的無奈。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朱梅長子戰敗降清,對於存於危亡之時的明王朝是很難接受的。而另一面還要表彰有功之臣以激勵奮戰保國。因此崇禎帝在封贈朱梅的同時沒有按慣例追贈其祖上三代,也沒有依例封贈其夫人。因此朱梅墓即不能入祖墳,也不能與夫人合葬,落得個表面風光實為尷尬的事實。但無論如何朱梅墓還算保存下了,也成為遼寧唯一一處大型石刻墓地。

兩側橫額上曾經刻有,「力奠榆關」和「固守寧錦」,(山海關又稱榆關,寧錦:寧遠和錦州),可惜後來被鑿毀。如今字跡不清。石牌坊上原有概括,朱梅功績的四句話,十六字被後人有意鑿去並加以掩蓋。並掩飾以花紋。這是江山易主後的結果。(後兩句應該和寧遠大捷,努爾哈赤有關,所以被鑿的深,什麼都看不到)

石坊上面雕龍、鳳、魚、馬、羊、鹿等圖案。

枋上有浮雕圖案裝飾,南為二龍戲珠,北為祥麒異獸。柱頭上置平板枋,南面雕八仙群像,北面雕鳳凰鯉魚。平板枋上起五踩鬥拱四朵,託起單簷廡殿式樓頂,左右兩側間結構相同,柱間以額枋相連,柱頂平板枋上置五踩鬥拱兩朵。

鬥拱上為單簷廡殿頂,形成兩側邊樓,樓角雕有鴟吻。枋上分別雕刻祥雲瑞獸及花卉圖案。

繞著這座石牌坊走了幾圈,仔細觀察了各處細節,之後沿著村邊的土路向北,進入墓園廣場。

石牌坊幾十米後是墓的主體建築,全是石構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二柱門,石門為兩柱牌坊形制,兩柱上原有一對獅子,可惜2012年12月30夜裡被盜。僅存石門柱。

下圖是10多年前未被盜走獅子的二柱門。

二柱門後既是石像生了。石像生總共4對,分別是石虎、石羊、石馬、石翁仲。


石虎歷經近400年的風雨,依然保存完好如初。


如今,這隻石虎周圍被桃園的桃樹包圍。

靜臥的石羊。

同樣對面的石羊臥在了桃樹林中。

北方漫長的冬季,田野荒蕪,5月中旬這裡才開啟短暫的春意盎然的氣息。

站立的石馬。

封建王朝冷兵器時代,戰馬是最被皇家推崇的吉祥物之一。

下圖是面對而立的一對石翁仲。筆者很好奇,朱梅是武官,為何墓園沒有立武將像,而是立有兩座文臣像,一個是老臣、一個是年輕的文官。老臣、新官目目相對,手持護板。要知道明末是重文輕武的,武將的地位待遇沒有同級別的文臣高,總兵的權力相對明初大大縮水,朱梅作為明末山海關總兵,死後墓園內能有兩位文臣像守靈,足以見得當時的明廷對之評價之高。

鬍鬚滿滿,皺紋橫生的老臣像,官帽外形仿唐宋。

對面年輕的文臣像立在桃園旁。

筆者曾探訪過明十三陵,明孝陵,及多位明朝大將軍之墓地,神道兩側的文臣武將都是成對,造型一致地設計,像朱梅墓這樣一老一少,面相不同的一對文臣像,全國也就僅此一例。

石像生後是兩對馱龍碑,碑首螭龍鏤雕,贔屓體量較小,顯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四通碑均為崇禎十五年立。

碑文結尾處有崇禎紀年文字。

遠處山梁上,薊鎮長城從山海關一路蜿蜒通向九門口,那裡也是朱梅將軍生前戰鬥過的地方。

再往北就是朱梅墓冢區,這裡有五座封土,呈鮮豔的淡黃色,封土和地表有很大色差,應該是近幾年新填過土,中間最大的封土就是朱梅墓冢。


下圖走近朱梅墓冢,有一塊大石供。

上面雕刻有三排菜餚。

上面雕有雞鴨魚盤肉,有整頭豬,有各種水果,還有各種麵食。這又是全國僅此一例。

橫題銘碑位於墳塋前正中,上刻:「明浩贈左柱國特進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前經理軍務鎮守薊遼等處地方五桂將軍印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墓」,字體為陽刻,字形大,保存清晰完好,十分難得。

明崇禎十年,退休在家多年的朱梅去世。當時,大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西北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如火如荼,東北有滿族騎兵已近京師,內部又剛剛經歷了處決袁崇煥「反叛」事件,急需要忠貞不二的人做表率。於是崇禎親下兩道聖旨,準許朱梅建高規格墓園,並派高官主持公祭。按照慣例,皇帝在封贈朱梅的同時,還要追贈其父祖三代。但崇禎顯然不知何故沒有這麼做,於是這個佔地近四萬平方米的墓園,卻是選址另建,以迴避「欺祖」之嫌。如今我們看到的朱梅墓,沒有傳統立著的墓碑,而是橫著的刻石,一塊橫擔在兩個石鼓上的刻石,與眾不同。

朱梅墓曾被盜過很多次,前幾年墓冢後方還有盜洞,如今被再次封堵用新土掩埋。

東南處墳前的墓碑,碑首有「清故」二字,碑文為篆書:前明奉政大夫永平道僉事貝孝先生鄧林朱公誥封安人元配陳氏 合葬墓。由於墓碑上的"前明"二字中的明被人刻意砸掉,"清故"二字明顯是後加上去的,足以肯定這是清朝對墓主人的侮辱。墓主應該是朱梅的一個兒子,生前在清朝當官,死後歸依祖墳。

此墓碑前也有一塊石供,相比之前的石供小了許多,其上的圖案很簡單。

墳前東西兩側各有一小墳,墳前各有一通石碑。下圖西南墳前石碑,碑文:「明驃騎將軍錦衣衛指揮使寧我朱公之墓」。這應該就是朱梅三子朱國楨之墓,守其父墓服孝三年,積勞而死。

西側無字方碑沒有字,也應該是朱梅後人的墓碑。西邊較大的那個封土被盜後,村民清理時,裡面發現了個骨頭,是下頜骨的,這個骨頭可非常特別,比豬的還大,也許是祭品。西邊還有個小封土,這墓前沒有墓表,根據位次,這座墓的墓主是朱梅妻妾的可能性較大。

寫在最後,令人奇怪的是,在所有明清的典籍裡,即使是出爾反爾的祖大壽,最後降清的洪承疇,也比朱梅被提及的多。五掛帥印,始終如一,並且威震薊遼的朱梅,卻被明清兩個朝代很少提及,即使提及,也是言語不詳,一帶而過。這也許和朱梅的後人有關。

朱梅生有四子,長子為朱國柱從名字上看,國之柱梁,朱梅對其投下了很大的期許。朱國柱也較早就參加了明軍,追隨父親。明崇禎五年九月,巡撫楊嗣昌上奏,請求為時任參將的朱國柱升職,可見在其父朱梅於崇禎三年解任時,朱國柱已經代任中前所騎營參將,這才有了任職三年後提升他為副將之請。可此後,這位根紅苗正的朱梅長子卻開始銷聲匿跡了。崇禎十一年,就在朱梅被準建高規格墓園後的第二年,朱國柱再次出現在歷史的視野裡。這一次,他卻擔任了清王朝的戶部啟心郎,此後,一直在清王朝任職。一年前,父親被明王朝高規格入葬,一年後,轉身投敵。如此急迫的轉變,箇中秘密,沒有人能給出答案。次子朱國梓,曾在明朝任職,後隱居;三子朱國楨,沾父親的光,被封為錦衣衛指揮使官銜。守墓服孝三年,積勞而死;四子朱國標最小,於清康熙初年中舉,順理成章地進入到清王朝體系。

朱梅生於民族矛盾尖銳時期,死於明清鼎革之際。封建封贈制度與倫理觀念,子孫對前程的不同選擇,造成朱氏墓園特有的文化現象,如榮者遷葬、夫妻分葬、子孫未全部入葬墓園等。封建社會的家族墓地具有神聖意義。在舊中國,依戀祖宗墳墓被認為是人倫大端,而在朱梅墓卻感受不到這一點。今天,人們行走於朱梅墓園,會體會到末世英雄頭頂光環、享受殊榮的同時,還有那種對妻離子散的無奈與落寞。

往期薦讀

尋明記(一)遼東鎮長城之錦州龜山段

尋明記(二)遼東鎮長城之錦州大茂堡

尋明記(三)遼東鎮長城之北鎮鎮邊堡

尋明記(四)遼東鎮長城之錦州黑山段

尋明記(五)遼東鎮長城之綏中前所城
尋明記(六)遼東鎮長城之李成梁石坊

尋明記(七)遼東鎮長城之北鎮廣寧衛

尋明記(八)遼東鎮長城之丹東虎山段

尋明記(九)遼東鎮長城葫蘆島植股山

尋明記(十)遼東鎮長城葫蘆島紅螺山

尋明記(十一)遼東鎮長城興城寧遠衛

尋明記(十二)遼東鎮長城寧遠袁崇煥

尋明記(十三)遼東鎮長城之關寧鐵騎

尋明記(十四)遼東鎮長城之錦州古城

尋明記(十五)遼東鎮長城北普陀山墩臺

尋明記(十六)遼東鎮長城錦州邊牆子村

尋明記(十七)遼東鎮長城錦州南花樓山

尋明記(十八)遼東鎮長城錦州北花樓山

尋明記(十九)遼東鎮長城之錦州翠巖山

尋明記(二十)遼東鎮長城之錦州臺子溝

尋明記(二十一)遼東鎮長城錦州老虎溝

尋明記(二十二)遼東鎮長城之錦州釜山

尋明記(二十三)歷屆遼東總兵列表研究

尋明記(二十四)北京大明帝都內九外七

尋明記(二十五)明長城邊堡研究(一)

尋明記(二十六)遼東鎮人口及窩堡研究

尋明記(二十七)山西古城殘居專訪攝影

尋明記(二十八)大同鎮長城之大同城牆

尋明記(二十九)大同鎮長城之大同古城

尋明記(三十)大同鎮長城明代戰事匯總

尋明記(三十一)遼東鎮長城之開原古城

尋明記(三十二)奴兒幹都司女真人崛起

尋明記(三十三)大明帝國末日鼠疫滅國

尋明記(三十四)遼東鎮長城開原鎮北堡

尋明記(三十五)太原鎮長城之朔州古城

尋明記(三十六)太原鎮長城之寧武關城

尋明記(三十七)太原鎮大明英烈周遇吉

尋明記(三十八)遼東鎮長城錦州龜山續

尋明記(三十九)遼東鎮長城錦州華山墩

尋明記(四十)遼東鎮長城葫蘆島金家砬

尋明記(四十一)遼東鎮長城葫蘆島火臺

尋明記(四十二)遼東鎮長城義縣樹林村

尋明記(四十三)遼東鎮長城義縣留龍溝

尋明記(四十四)遼東鎮長城之錦西五堡

尋明記(四十五)明王朝遼東鎮史記簡列

尋明記(四十六)遼東鎮長城義州衛古城

尋明記(四十七)遼東鎮錦州臺山火池群

尋明記(四十八)遼東鎮錦州白雲山墩臺

尋明記(四十九)遼東鎮錦州市大凌河堡

尋明記(五十)明帝都北京城牆遺址公園

原創:何明哲,電話/微信:18201350419。

部分素材參考自網絡。內容僅供學習參考,歡迎指正。

原創圖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合作書籍出版,影像策展。

相關焦點

  • 探訪朱梅墓園:名勒燕然流芳千古
    明朝末年,在後金的興起和南侵過程中,無數忠勇將士為國戍邊,盡忠盡職,這其中就有祖籍明末遼東廣寧前屯衛(今綏中縣前衛)五掛將軍印的總兵官朱梅。他身先士卒,視死如歸,屢立戰功,非常受崇禎皇帝的賞識。
  • 遼寧綏中縣一小學校長性侵學生一審被判18年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1月10日,葫蘆島市司法局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2019年12月27日,遼寧省綏中縣法院對綏中縣高臺堡鎮水口小學原校長王永軍犯強姦、猥褻兒童罪案一審宣判,以強姦罪判處王永軍有期徒刑10年,以猥褻兒童罪判處王永軍有期徒刑10年,數罪併罰判處其有期徒刑18年。
  • 蝴蝶墓內長眠救駕有功的潘總兵
    墓廟神龕內端坐著潘承家塑像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南安市樂峰鎮爐山村慕美山頭有一座古墓,俗稱「家爺墓」,又稱「蝴蝶墓」。這座古墓為清康熙年間欽賜祭葬的武將墓,迄今已有300年歷史。墓的主人原是廣東碣石總兵,他生前曾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寵眷優嘉。
  • 明朝,總兵,楊宗枝胞弟楊照枝之墓,位於萬盛區關壩鎮光明村後漕
    根據各鎮街上報的《文物單位安全狀況排查表》,區文物管理所、文化執法大隊、博物館組成聯合檢查組,在對重慶市萬盛區關壩鎮楊(宗枝)總兵官墓進行安全排查的過程中,於光明村後漕發現「明總兵楊宗枝胞弟楊照枝墓」。楊氏兄弟墓的形制、大小、風格、材質基本相同。
  •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市分行-駕駛員服務外包項目(二次)評審...
    評標委員會  二0二0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評 審 報 告  一、基本情況和數據表  1.項目名稱: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市分行-駕駛員服務外包項目(二次);  2.項目地點:葫蘆島市;  3、項目概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市分行
  • 編導手記|山海關人的家與國——李娜
    —— 李娜」山海關人的家與國第一次拿到山海關古城這個選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帶著幾分激動的,因為對於電視人來說,山海關無疑是一處絕佳的拍攝地,在這裡不但有山海間獨特的自然風情,「天下第一關」雄關險隘的軍事元素,還有萬裡長城東部海上起點——老龍頭入海石城這樣的奇觀。
  • 明記電影主題餐廳宣傳片女主角招募中……
    一個美麗的女孩拍攝一部美麗的微電影明記電影主題餐廳噹噹噹噹~~~~~據說這次的活動會認識很多大咖哦~~據說這次的拍攝可能會一夜成名哦~~據說這次的主演可能選中的是你哦~~據說芙蓉姐、鳳姐神馬的都想來參加,可惜沒機會哦~~還等什麼~只要你對自己的才藝充滿信心,  報名參加《明記電影主題餐廳宣傳片》女主角招募吧
  • 山海關的歷史傳說
    山海關修築於1381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築永平、界嶺等關隘,並修建了山海關。後來抗倭名將戚繼光又進行了多次修繕,才有了今天我們眼前雄偉壯美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是一個完整的戰爭防禦體系。以鎮東樓為樞紐,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名曰:五虎鎮東。鎮東樓的城池,是一座小城,周長約4公裡,內有甕城。
  • 綏中縣小莊子鎮 :生薑喜豐收 姜農笑開顏
    金秋十月是姜農最忙碌的時節,在綏中縣小莊子鎮綏中縣小莊子鎮海泉村村民郭麗靜種植生薑已經有十六個年頭了,由最初五畝地的小規模種植,到現在的幾十畝地,郭麗靜嘗到了種姜帶來的甜頭。今年她家的生薑畝產量達到13000斤,看著自家地裡的生薑喜獲豐收,郭麗靜特別高興。近年來,綏中縣小莊子鎮海泉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引導農民發展生薑種植,開闢了農民創收新路徑,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 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為了陳圓圓捨棄山海關?沒這麼簡單
    闖王進城之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清朝在周邊虎視眈眈,而長城作為重要的防線,當時的明朝的將軍吳三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替多爾袞打開了山海關,而歷來都說吳三桂投降清的原因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果真是因為一個女人這樣簡單嗎?
  • 五十一種心理,不用深入了解,即知其是什麼?
    01五十一種心理唯識學講五十一種心所法,通俗地說即是人的五十一種心理。所以心所法,可以通俗地說成「從屬於心的五十一種心理活動」。因為古人研究心的活動時,把「心」和「心的心理活動」區分開來研究。把心分了八種,把從屬於心的心理活動分為這五十一種。五十一種心所法如下列表:遍行(五):觸、作意、受、想、思。
  • 明代山海關的建設
    但這時的山海關和山海關長城,已經有了基本布局及合理的走向位置,尤其是關隘及長城的選址科學合理,為後來的完善改進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基礎。 洪武年間山海關長城的建設是基於明朝初年的形勢。時居山海關外的有元太尉納哈出,屯兵20萬於金山(今雙遼東北),與東北其它路元軍「彼此相依,互為聲援」,經常攻擾明王朝的燕薊一帶。
  • 詩歌:《來不及看一眼向日葵花開》(致敬綏中縣人民法院執行幹警)
    詩歌:《來不及看一眼向日葵花開》(致敬綏中縣人民法院執行幹警) 2020-09-17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