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五十一種心理
唯識學講五十一種心所法,通俗地說即是人的五十一種心理。
心所的意思,大體上可以理解為「系屬於心」或者「由心所有的心理活動」,故叫心所。法,可以理解為數量詞,在這裡是「心理活動」的意思。
所以心所法,可以通俗地說成「從屬於心的五十一種心理活動」。因為古人研究心的活動時,把「心」和「心的心理活動」區分開來研究。把心分了八種,把從屬於心的心理活動分為這五十一種。
五十一種心所法如下列表:
遍行(五):觸、作意、受、想、思。
別境(五):欲、勝解、念、定、慧;
善心所(十一):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痴、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煩惱心所(六):貪、嗔、痴、慢、疑、惡見;
隨煩惱(二十):憤、恨、惱、覆、嫉、慳、誑、讒、害、憍、無慚、無愧、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不定心所(四):尋、伺、悔、眠。
以上共五十一種。
不一定要仔細考察每一種心所法的具體含義,僅從字面上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些心所法即是人心的各種心理活動。
02心所法,過去叫心數法
心所法,過去還叫「心數法」。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有這種名稱。
數,我們知道是數量或者計數的意思。這兩個意思,似乎都與心理活動不大有關聯。有一種觀點也猜測,可能是「術」「數」通假,可能是心術法。
今天查閱《康熙字典》,在"數"的詞條下,有這樣的解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又【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數」字的讀音還有「朔」,這樣從「心數法」到「心所法」就不突兀了。讀音相近,字不同。
更有意思的是,數,還有「疾」和「急疾」的意思。疾,是病的意思。
所有的心所法都是「疾」和「急疾」!
不一定需要仔細考量,僅非常熟悉的貪、嗔、痴、慢、疑,以及憤、恨、惱、覆、嫉、慳、誑、讒、害、憍等煩惱而言,就一定是「急疾」了。
哪一位不想快樂無住,無煩無惱呢?
如果深入地考察,其他的二十五種,也是急疾。
所以經常講,修行是修心,這就對了。為什麼要修心呢?因為心有毛病。
古人用心數法,厲害,大聲疾呼「急疾」。
似乎聽到了「速治」的大吼。
如果喜歡生活禪行的文章,請點讚、分享、轉發。也許您的轉發,正好照亮他人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