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2020-12-23 騰訊網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什麼樣,看他的朋友就能判斷出來。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千萬不要忽略朋友對孩子的影響力。

還記得幫幫初中時,班上有個姐妹團,四個女生在班級裡關係特別親密,直到班裡轉來其中一個女孩的髮小,其他三個人立刻覺得她們之間的友誼被拋棄了,於是三個人開始排擠轉學生,故意污衊她們,甚至還廝打在一起。

孩子間的友誼,除了單純和美好外,和大人世界一樣,也會有爭吵和衝突,甚至還會有孤立和排擠、嫉妒和傷害、欺侮和霸凌......

朋友間偶爾爭吵沒什麼,但「毒友誼」就不行了,不僅不能讓孩子體會到友誼的美好,反而會讓孩子消極和自卑、傷心難過,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友誼很重要,但毒友誼就算了

友誼,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養的迷思》的作者哈裡斯更是認為,同輩群體往往才是塑造兒童行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地方。

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有可能會遇到「有毒」的友誼,從而讓「同伴效應」對孩子產生負面和消極的影響,遠比我們擔心的早戀嚴重的多。

怎麼判斷哪些是「毒友誼」呢?

在美國的《今日心理學》,艾琳倫納德博士總結了「毒友誼」的幾個特徵:

孩子經常不開心甚至哭泣

自信心萎靡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

為了讓朋友開心一味討好對方被嘲笑、輕視

提出的想法總是得不到重視

在一段友誼中一直沒有進步產生了厭惡自己的想法

比如:

最好的朋友突然有了「新歡」,於是就將「我」拋

棄,「我」小心翼翼地去挽回,卻無功而返;

和朋友一直相處很好,但有次考試超過了他,他就開始疏遠「我」,並在背後說「我」的壞話;

朋友總是對「我」挑三揀四,總讓「我」感到無地自容,為了維持友情,「我」總是討好他……

總的說來,就是孩子在這段友誼中,受傷多,歡喜少,常常情緒沮喪、愁眉苦臉。

我們平時要多多留意,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如果孩子陷入「毒友誼」,要及時給予孩子引導和疏解。

有毒的友誼小船,翻就翻吧

朋友固然重要,但帶刺的友誼,還是不要為好。

只是,幫孩子結束毒友誼的時候,我們要講究方法,不要粗暴地幹涉。

因為選擇和誰交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是他重要的權利。

且」粗暴幹涉「還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容易讓孩子產生「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也就是越阻攔,越牢固。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不貼標籤,只羅列客觀事實,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

任何事情的改變,都是從自我察覺開始的,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幫助孩子的第一步,是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這時,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來進行引導。

比如,可以這樣和孩子聊天:

寶貝,媽媽看到,有幾次你們一起玩時,她總是說你做不好。可我覺得你是個很努力又上進的好孩子。

我很好奇,她是一直是這樣和朋友相處的嗎?

或者:

你們每次在一起時,你都要聽他的。

你喜歡他這樣做嗎?

在聊天中,只需用客觀事實來描述事情,而不是直接給對方「貼標籤」,告訴孩子,「他貶低你」「他命令你」。

父母通過羅列事實,來幫孩子梳理思路,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判斷這段友誼是否該繼續下去。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孩子承認這是一個壞朋友,而是要讓他對這段關係進行深思熟慮的分析。

咱們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會自己分析和判斷問題。

不貼標籤的聊天方式,不容易造成孩子的牴觸和反感,容易讓孩子打開心扉,讓他們把真實的想法告訴我們。

● 了解孩子的內心訴求

在和孩子談論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留心,從言談話語間,了解孩子的心理訴求。

例如,我們來看這段對話:

媽媽:「大家都不喜歡他,你為什麼喜歡跟他玩呢?」

孩子:「跟他玩我能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平時我都遇不到。」

看得出來,孩子在對方身上,是有所需求的。

類似這樣的信息,足以讓我們反思,平時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不是遺漏了什麼?比如,是不是平時對孩子的限制太多,導致他無法遇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能吐露心聲,我們也能發現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當把孩子心理需求的「漏洞」補上時,他就不會再向外界索取了。

他們在和朋友交往的時候,就會更加在乎平等、尊重、互愛,「毒友誼」自然也會漸漸遠離。

● 幫助孩子制定「撤離」計劃

最後,一旦孩子已經決定要離開這個朋友時,這件事最困難的部分已經完成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撤離」計劃,幫助孩子順利離開毒友誼的控制。

比如可以用漸進的方式,進行冷處理,通過逐漸減少在一起的時間,來慢慢淡化友誼的濃度,讓有毒的友誼自生自滅。

幫孩子結交真正的朋友,擺脫了毒友誼,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更好地結交朋友,別成為被默默放棄的」毒朋友「。

只有了解孩子各階段友誼的變化,才能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引導。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育與發展教授羅伯特·塞爾曼(Robert Selman)對250多名3~45歲的人進行了訪談和研究。

他發現,在我們的一生,對友誼的認識和理解是變化的,大致可以分為相互重疊的5個階段。

初中生正好處於友誼的相互階段,共享關係顯得尤為重要。

在他們眼裡,友誼是一種持續的、親密的、忠誠的關係,不僅包括為彼此做事情,朋友之間還會產生佔有欲和排他性。

所以,他們會說,「他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當我發現他還和別人交朋友時,我真的非常難過」。

這時候的友誼,對他們來說也是相互依賴的關係。

孩子信任、支持朋友,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同時開始學會尊重朋友的自主性,懂得給予對方自由。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說:

「他是我的朋友,我會堅定地支持他、幫助他。但我不會強制要求他,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作為朋友,我會尊重他的自由。」

建立友誼的同時,讓孩子和朋友學會分享和承擔責任。

懂得分享,才能贏得更多信任;學會承擔,才能不依附於人,更加獨立。這些,都能讓友誼維護得更長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焦點

  • 孩子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如何鑑別孩子周圍隱藏的「毒友誼」孩子從兩三歲起,開始進入身份認同階段,他們需要通過外界的評價來肯定自己。這幼兒階段的孩子,對於友誼的渴望非常大,為了建立以及維持友誼,或者為了能夠加入團體遊戲,孩子們很多時候會做出妥協退讓。
  • 孩子之間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千萬不要忽略朋友對孩子的影響力。孩子間的友誼,除了單純和美好外,和大人世界一樣,也會有爭吵和衝突,甚至還會有孤立和排擠、嫉妒和傷害、欺侮和霸凌.朋友間偶爾爭吵沒什麼,但「毒友誼」就不行了,不僅不能讓孩子體會到友誼的美好,反而會讓孩子消極和自卑、傷心難過,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會對孩子的性格和三觀的形成產生負面的深重影響。
  • 遇到「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還記得小7上初中時,班上有個姐妹團,四個女生在班級裡關係特別親密,直到班裡轉來其中一個女孩的髮小,其他三個人立刻覺得她們之間的友誼被拋棄了,於是三個人開始排擠轉學生,故意污衊她們,甚至還廝打在一起。友誼,除了單純和美好外,也會有爭吵和衝突,甚至還會有孤立和排擠、嫉妒和傷害、欺侮和霸凌.
  • 中國式「早戀」恐慌,害死多少孩子?發現早戀,你的第一反應太重要了
    又是早戀!它真有那麼可怕嗎?2017年,澎湃新聞做了一項調查,問了問高考狀元們, 結果發現,在40名高考狀元中,有16人戀愛過,佔比40%;還有18人憧憬談戀愛,佔比45%。 在這些「早戀」的狀元中,93%的人認為早戀對學習成績沒有任何影響。 可為什麼?
  • 初中生早戀的危害,發現孩子早戀要如何和孩子溝通
    豐富初中生的生活學習是枯燥的,早戀是新奇的,很多孩子接觸早戀,其實是因為想尋找一點新鮮感。這時,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想著辦法去豐富孩子的生活。多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吃吃美食、出門旅遊,培養孩子多樣的愛好和興趣,這樣,既可以讓你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時間,同時也是前面提到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式。處理方法不要簡單粗暴如果發現初中生早戀了,解決方法也不要簡單粗暴,不要用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 如何有效處理孩子早戀問題?
    孩子早戀原因當孩子處於感情懵懂時期的時候,他們會對異性之間的感情感到新鮮有趣,也許並不會因為喜歡而邁進早戀這一步。還有的是因為家長長時間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所以導致孩子缺乏「愛」,因此就導致孩子渴望被「愛」的心理。異性之間是最容易產生好感的,進而導致孩子出現早戀的情況。
  • 陳奕迅14歲女兒早戀:父母的三觀,藏著孩子的未來
    24歲以後,我開始被動相親,經常要回答工作、收入、房車、家庭背景等問題,我覺得那不是找對象,更像是買菜。從那以後,我經常鼓勵年輕的孩子們,18歲以後,不妨談一場戀愛,不用考慮對方的條件,只需要相信彼此相愛就好。當然,最好不能做越界的事情。我們再來說一下,孩子早戀壞的一面吧。
  • 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
    怎樣正確處理孩子早戀的問題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總是會為孩子學習的事情操心,但除了學習之外,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被家長關注,當發現孩子早戀時,父母的反應通常是衝動而強烈的,這個時候的父母會急切地想要讓孩子從無法自控的狀況下脫離出來,但往往就是這種急切的舉動,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僵化,甚至還讓孩子的早戀在暗地裡愈演愈烈。
  • 女孩 「 早戀 」 被父母罰跪雪地3小時:粗暴教育,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原來,這個上初中的女孩早戀,家長發現後很生氣,不讓她進門,讓她在樓下罰跪。警察到場之後,把孩子解救起來,並提醒她的父母不要如此對待孩子。女孩父母這種毫無人性、粗暴無情的懲罰,引得網上一片譴責。孩子三觀尚未健全,確實需要家長的教導,父母對早戀的擔憂,也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應該用愛與智慧傳遞價值,而不是用暴力情緒發洩非理性。
  • 少年派:孩子早戀,媽媽互懟,早戀會不會毀了人生和青春?
    因為她內在壓抑的並不多,外在人格與內在人格並沒有特別大的反差,未來的人格發展也會更健康。相反,反差越大,人越容易扭曲和痛苦。 早戀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欲求,而家長如何處理它,壓抑還是引導?會決定這股青春湧動的需求在將來會不會以陰影的方式存在。
  • 陳奕迅14歲女兒被爆早戀,媽媽竟然誇女兒眼光好!孩子早戀,爸媽該怎麼辦?
    所以,爸媽營之所以對陳奕迅家這個事情覺得有趣,就因為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爸媽們對於早戀的開明態度。畢竟早戀這個事情,堵不如疏,光扼制只會引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而爸媽的引導方式好壞,可能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軌跡。
  • 女兒早戀?小S和黃磊的反應亮了!早戀問題,家長怎麼解決?
    女兒居然早戀了,是老二!當媽的表示幸好發現的早(還來得及管教),可以接受女兒暗戀,但絕不能「逾矩」,否則「老娘我內心實在接受不了,畢竟才12歲!孩子她爸會氣到把牆錘穿!」現實生活中的爸媽聊到女兒早戀問題,可能炸開了鍋,化身「早戀監察員」。他們的思考邏輯是這樣的:女兒想箍牙——為了變美——因為喜歡上了某個男生女兒想減肥——為了變美——因為想戀愛女兒偷偷發簡訊聊天——有情況——是不是早戀?沒收手機!監察一切聊天工具做的過分的父母,可能會打、罵,或者言語上羞辱孩子。
  • 「早戀」?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偵探,你會打壓嗎
    細究起來,「早戀」這個詞,好像是我們特有的,具體的年齡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界限,每個家長的理解也不同,大多數父母覺得高中及以前,異性同學之間表達好感、喜歡單獨相處都算「早戀」;甚至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上了大學談戀愛還是早,擔心孩子影響學業。
  • 孩子早戀怎麼了?誰沒經歷過情竇初開的年齡?
    關於「早戀」這種說法,之前黃磊就說過:「戀愛就是戀愛,情竇初開,是美好的,早戀這個詞就不是好的,很混蛋,什麼叫早戀?穿著校服牽個手就被認為是「有傷風化」,更不要說摟摟抱抱了。但這時候,沒人記得我們的風俗裡明明就有個詞叫「青梅竹馬」。而風俗,明明是順應我們的內心才形成的。 情竇初開就在那個年齡,只要遇到那個人,就開始了。這根本不存在早不早的問題,也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連法律都不能把情竇初開的合法年齡定到18歲之後。
  • 如何預防和處理初高中生早戀?
    關於學生早戀一直是家長和老師最頭疼的問題,而與其說這是一個「問題」,不如說這是一個考驗。首先,產生早戀現象的學生多處於青春期,而這一時期又稱為叛逆期,所以家長的處理方法一定要科學妥善,先從思想上認清這一問題本質,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徵發育明顯,對異性充滿好奇,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這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也是生長發育的產物,這個不是病!正常的異性交往,有利於健全人格的培養。
  • 為什麼很多國家,根本沒有早戀這個概念,國內卻很抵制?
    說到早戀,很多父母都會面臨大敵,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早戀而荒廢學業,或是身體和精神上的創傷,所以,父母總是使用各種偵探手段來監視自己的孩子,比如,翻日記本,查最近聊天的內容,調查學校內部。早戀和人際關係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早戀是他們眼中的猛虎,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早戀是他們形成人際關係的一環,是他們進入世界認可的學習,在早戀的過程中,他們會考慮很多問題,比如,和異性的告白交往,異性拒絕的時候,他們會怎麼處理自己的感情呢?
  • 面對孩子早戀,黃磊支持女兒戀愛,小S禁止女兒18歲前談戀愛
    小S在與網友的互動中表達了自己對於孩子早戀的看法,作為一二個公開性話題,小S 明確表示自己堅決反對孩子早戀,並稱,想到自己的孩子會早戀就覺得噁心。原因是自己的13歲的小女兒寫了一首情詩,雖然沒有早戀,但是讓小S 感覺十分不好,畢竟她覺得女兒還太小了,這麼早有早戀的傾向很是讓人擔心。
  • 家長如何正確地引導陷入早戀困境的孩子們?
    早戀的孩子們是十分渴望得到肯定的,同時也希望自己是能夠被他人愛的那個人,正是因為這樣,兩個惺惺相惜的人孩子們才會因為某種好感聚到一起,從而產生所謂的早戀現象。而家長們也不必過多的驚慌,孩子們在成長階段是需要經過一些磨難的,由於體內荷爾蒙的因素,發生這種相互珍惜的異性朋友現象是正常的。
  • 林依輪迴應兒子早戀,硬堵不如善疏
    林依輪迴應表示兒子和其女友認識很多年了,直言當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們快樂幸福,「早戀晚戀我們不給孩子下規矩,幸運的是孩子不隱瞞、不隨便,雙方父母也都尊重和祝福」。我們在談論早戀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據百度詞條顯示,「早戀」一詞僅在中國使用,指青春期少年建立戀愛關係。
  • 情竇初開也是愛|早戀終於不只是洪水猛獸
    70後80後父母也更開化開明,對待孩子早戀問題,也比較冷靜理智,不再一棍子打死,不再一律視為洪水猛獸,堵不如疏,現在網絡的普及,使孩子越來越早熟,早戀現象也是較為普遍。早戀也能取長補短,成為學習動力。早戀的男孩子,一般來說性格要開朗,也比較勇敢,敢於表達自己的感情。 女孩子早戀,恬靜文弱,更在意自己的舉止行為,穿著打扮,感情細膩。情竇初開的男女同學,自然相互吸引,促進各自向更好方向努力,展現自己更多優點,克服自身缺點,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孔雀要開屏,有利於孩子們彼此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