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波波夫
上個大雨磅礴的周末夜晚,當TFBOYS站在北京工體舞臺中央,用著十八歲的聲帶徵服滿場粉絲時,許多人依然傻傻地分不清「三小隻」中的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究竟誰是誰。但這並不重要,說明你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粉絲。
粉絲有尖叫的義務,路人有無視的權利。對於臉盲症如我者,更多的還是被「心動一下」明星盛典一條就職信息所吸引:一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韓坤又給娛樂圈創造了一個新的職位——TFO(未來指揮官,The Future Officer)。
主辦方可謂用心良苦,既要巧妙地把TFBOYS大名融入這一職務,同時還要把一直播CCO(首席創意官)賈乃亮的職務有所區分。據說這一帶有銀河護衛隊風格的新title還是由賈乃亮獻計獻策,娛樂圈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頓時撲面而來。
在這場特別的加冕禮上,80後、70後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偶像流水線已經被00後所佔據,未來指揮官既是一直播送給TFBOYS十八歲的成人禮,更是宣告另一個時代的到來,一個全新的直播造星時代的到來。
發片、打榜、走通告
三個療程已不夠用
高曉松出道時的規則已經失靈,所以高曉松改行做了矮大緊。
30多年前,白衣飄飄的年代,港星北上、臺星西渡,給內地人第一次帶來了「造星」的概念,那時的明星流水線走的是一條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道路,唱片公司掌握絕對的話語權:發掘、培養音樂人,生產回應市場需求的音樂內容,利用渠道優勢獲得穩定的商業回報。
用今天的話講,第一代的明星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與那個時代整個社會所奉行的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理念高度一致,整個娛樂圈牢牢掌握在幾家大的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的手中,中心化的生產方式生產出了一批高度相似的明星。
1990年代轟動一時的「四大天王」——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正是那個時代造星工廠的代表作,四人外形、天資雖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被框定在「高冷、正面」的天王範兒的人物設定之內,大批量複製、大批量傳播、大批量套現,正是當時的特色。
從天王這個稱謂裡,就能看出當時的娛樂圈苦心搭建的明星與偶像之間的高臺的意義——讓崇拜者仰望、讓被崇拜者俯視。
「發片、打榜、走通告」是當時藝人晉升明星的三部曲,高度集中的傳播資源也是與高度中心化的造星模式相適應的。電臺、電視臺、報刊雜誌有限的黃金時段只有晚上八點到十點短短兩個小時,報紙的頭條只有巴掌大的地方,最後只留給巨星。那時候,唱片公司和媒體說誰是明星,觀眾很容易照單全收。
1990年代娛樂圈盛產天王、天后巨星,根本上還是為傳播資源高度集中化所塑造。這種局面一直到2000年以後就有所改觀。
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掀起了娛樂圈的民主化浪潮。今天依然活躍在各個舞臺上的李宇春正是這個浪潮的傑作——她在2005年以325萬簡訊投票,奪得了當年超級女聲的冠軍,成為中國娛樂圈首個票選明星。
此時,電視臺舉辦的各類音樂選秀取代了星探,不自覺地承擔了發掘行業新人的職能,娛樂圈的夢工廠開始長成電視臺的模樣。如果你入圍了《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中國好聲音》的十強,基本就相當於拿到了登上娛樂圈列車的站票。
但很快,熒幕前的觀眾變得厭倦——他們聽到了太多的雷同故事:選秀歌手總會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困難的童年、不屈不饒對音樂的熱愛,和一張仰望上方聚光燈的臉。如果說四大天王是站在神殿上接受粉絲瞻仰,李宇春一代的偶像一下子被電視拉到粉絲的對面。
這當然讓人感到厭倦。
從網際網路中來,到網際網路中去
新時代的法則
一切的失控始於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流行。
網際網路+在娛樂圈幾乎就是一場災難,它不但摧毀了傳統唱片工廠殘存的基礎,同時也以吹枯拉朽之勢把娛樂圈的造星三板斧變成一堆破銅爛鐵——發片、打榜、走通告,素人變明星的三個療程已經不好使了。
網際網路+也使得另一股清流或者泥石流開始奔騰——社交網絡、直播平臺崛起了,從而賦予娛樂圈全新的涅槃。
在唱過《認真的雪》之後,薛之謙一度陷入沉寂,直到在微博裡,重新以段子手的面目復出,才再次獲取流量,打破「歌比人紅」的怪圈,並最終在B站裡迎來二次出道,成為為數不多在網際網路時代裡鹹魚翻身、梅開二度的藝人。
薛之謙只是網際網路賦能於人的典型一例。網際網路變革力量,更多地體現在去中心區和網狀傳播的特點,前者大大削弱了唱片公司、傳統媒體聯結粉絲的中介價值,後者則使得藝人本身成為媒體的一種。
如果說當年的電視臺海選,給予了素人翻身的一次機會,那麼隨後興起的直播平臺,則徹底鋪平了展示才華的坎途。
從1990年代至今,娛樂圈的本質思維並未發生變化:聚集流量、導入流量、變現流量。
但過往的媒介,廣播、電視、演唱會,都無法與直播平臺的流量相提並論:中國7億多網民中,有超過一半觀看在線直播,其覆蓋人群甚至超過了鼎盛時期的春晚。8月27日TFBOYS參演的一直播「心動一下」明星盛典,最高在線觀看人數達610萬人,當天累計觀看人次達到6800萬次以上。
用戶面臨著眼花繚亂的選擇:在偶像貨架上,可供粉絲挑選的SKU從未如此豐富,既有比鳳凰傳奇更具鄉村重金屬風格的快手紅人,也有大牌明星匯聚的一直播,同志人群可以安然在鹹蛋家打賞名媛,網遊一族可以在鬥魚裡沉浸在爆燃主播的解說詞裡。
在直播平臺裡,總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面孔,你醉心的聲音。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每個人都能在十五分鐘內出名。」如果不計較永恆,而只關注當下,那就再也找不到比直播更能讓人忘記疼痛的地方,娛樂圈也是、素人也是、明星也是。雖然都知道,那些面孔被美顏過,那些橋段被設計過,可是誰又會在意這些呢。
微信:波波夫同學(trip517)
微博:@波波夫
網紅皆凡人,但他們如何擺脫99%的炮灰命運
10億+後,
短視頻的三條新軍規你看懂了嗎
新偶像時代:被直播重構的粉絲經濟和社交平臺
同志造夢工廠
沒有比直播更能體現我們身體的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