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星時代:沒有被埋沒的才華,只有被荒廢的平庸

2021-02-24 波波夫同學

文 | 波波夫

上個大雨磅礴的周末夜晚,當TFBOYS站在北京工體舞臺中央,用著十八歲的聲帶徵服滿場粉絲時,許多人依然傻傻地分不清「三小隻」中的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究竟誰是誰。但這並不重要,說明你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粉絲。

粉絲有尖叫的義務,路人有無視的權利。對於臉盲症如我者,更多的還是被「心動一下」明星盛典一條就職信息所吸引:一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韓坤又給娛樂圈創造了一個新的職位——TFO(未來指揮官,The Future Officer)。

主辦方可謂用心良苦,既要巧妙地把TFBOYS大名融入這一職務,同時還要把一直播CCO(首席創意官)賈乃亮的職務有所區分。據說這一帶有銀河護衛隊風格的新title還是由賈乃亮獻計獻策,娛樂圈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頓時撲面而來。

在這場特別的加冕禮上,80後、70後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偶像流水線已經被00後所佔據,未來指揮官既是一直播送給TFBOYS十八歲的成人禮,更是宣告另一個時代的到來,一個全新的直播造星時代的到來。

發片、打榜、走通告

三個療程已不夠用

高曉松出道時的規則已經失靈,所以高曉松改行做了矮大緊。

30多年前,白衣飄飄的年代,港星北上、臺星西渡,給內地人第一次帶來了「造星」的概念,那時的明星流水線走的是一條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道路,唱片公司掌握絕對的話語權:發掘、培養音樂人,生產回應市場需求的音樂內容,利用渠道優勢獲得穩定的商業回報。

用今天的話講,第一代的明星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與那個時代整個社會所奉行的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理念高度一致,整個娛樂圈牢牢掌握在幾家大的唱片公司、電影公司的手中,中心化的生產方式生產出了一批高度相似的明星。

1990年代轟動一時的「四大天王」——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正是那個時代造星工廠的代表作,四人外形、天資雖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被框定在「高冷、正面」的天王範兒的人物設定之內,大批量複製、大批量傳播、大批量套現,正是當時的特色。

從天王這個稱謂裡,就能看出當時的娛樂圈苦心搭建的明星與偶像之間的高臺的意義——讓崇拜者仰望、讓被崇拜者俯視。

「發片、打榜、走通告」是當時藝人晉升明星的三部曲,高度集中的傳播資源也是與高度中心化的造星模式相適應的。電臺、電視臺、報刊雜誌有限的黃金時段只有晚上八點到十點短短兩個小時,報紙的頭條只有巴掌大的地方,最後只留給巨星。那時候,唱片公司和媒體說誰是明星,觀眾很容易照單全收。

1990年代娛樂圈盛產天王、天后巨星,根本上還是為傳播資源高度集中化所塑造。這種局面一直到2000年以後就有所改觀。

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掀起了娛樂圈的民主化浪潮。今天依然活躍在各個舞臺上的李宇春正是這個浪潮的傑作——她在2005年以325萬簡訊投票,奪得了當年超級女聲的冠軍,成為中國娛樂圈首個票選明星。

此時,電視臺舉辦的各類音樂選秀取代了星探,不自覺地承擔了發掘行業新人的職能,娛樂圈的夢工廠開始長成電視臺的模樣。如果你入圍了《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中國好聲音》的十強,基本就相當於拿到了登上娛樂圈列車的站票。

但很快,熒幕前的觀眾變得厭倦——他們聽到了太多的雷同故事:選秀歌手總會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困難的童年、不屈不饒對音樂的熱愛,和一張仰望上方聚光燈的臉。如果說四大天王是站在神殿上接受粉絲瞻仰,李宇春一代的偶像一下子被電視拉到粉絲的對面。

這當然讓人感到厭倦。

從網際網路中來,到網際網路中去

新時代的法則

一切的失控始於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流行。

網際網路+在娛樂圈幾乎就是一場災難,它不但摧毀了傳統唱片工廠殘存的基礎,同時也以吹枯拉朽之勢把娛樂圈的造星三板斧變成一堆破銅爛鐵——發片、打榜、走通告,素人變明星的三個療程已經不好使了。

網際網路+也使得另一股清流或者泥石流開始奔騰——社交網絡、直播平臺崛起了,從而賦予娛樂圈全新的涅槃。

在唱過《認真的雪》之後,薛之謙一度陷入沉寂,直到在微博裡,重新以段子手的面目復出,才再次獲取流量,打破「歌比人紅」的怪圈,並最終在B站裡迎來二次出道,成為為數不多在網際網路時代裡鹹魚翻身、梅開二度的藝人。

薛之謙只是網際網路賦能於人的典型一例。網際網路變革力量,更多地體現在去中心區和網狀傳播的特點,前者大大削弱了唱片公司、傳統媒體聯結粉絲的中介價值,後者則使得藝人本身成為媒體的一種。

如果說當年的電視臺海選,給予了素人翻身的一次機會,那麼隨後興起的直播平臺,則徹底鋪平了展示才華的坎途。

從1990年代至今,娛樂圈的本質思維並未發生變化:聚集流量、導入流量、變現流量。

但過往的媒介,廣播、電視、演唱會,都無法與直播平臺的流量相提並論:中國7億多網民中,有超過一半觀看在線直播,其覆蓋人群甚至超過了鼎盛時期的春晚。8月27日TFBOYS參演的一直播「心動一下」明星盛典,最高在線觀看人數達610萬人,當天累計觀看人次達到6800萬次以上。

用戶面臨著眼花繚亂的選擇:在偶像貨架上,可供粉絲挑選的SKU從未如此豐富,既有比鳳凰傳奇更具鄉村重金屬風格的快手紅人,也有大牌明星匯聚的一直播,同志人群可以安然在鹹蛋家打賞名媛,網遊一族可以在鬥魚裡沉浸在爆燃主播的解說詞裡。

在直播平臺裡,總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面孔,你醉心的聲音。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每個人都能在十五分鐘內出名。」如果不計較永恆,而只關注當下,那就再也找不到比直播更能讓人忘記疼痛的地方,娛樂圈也是、素人也是、明星也是。雖然都知道,那些面孔被美顏過,那些橋段被設計過,可是誰又會在意這些呢。

微信:波波夫同學(trip517)

微博:@波波夫


網紅皆凡人,但他們如何擺脫99%的炮灰命運

10億+後,

短視頻的三條新軍規你看懂了嗎

新偶像時代:被直播重構的粉絲經濟和社交平臺

同志造夢工廠

沒有比直播更能體現我們身體的誠實

相關焦點

  • 我們生活在才華不會被埋沒的年代
    一個小木匠成為千萬粉絲網紅,在沒有去中心化分發的短視頻的時代,這是不可想像的。一個技術不錯的手藝人,頂多也就是在他所在的周邊出個名,想要通過口口相傳獲得千萬級粉絲,完全沒有可能。80年代為什麼是巨星時代,是因為那時候是電視、廣播、報紙最高峰的時代。高曉松說,80年代,海上全是燈塔,是滴,那個年代,海上只容得下燈塔,容不下微光;有人說,我不許你詆毀那些大師,他們的才華的確就是如此偉大。我絲毫沒有詆毀他們的意思,我崇敬他們,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是時代塑造了他們。
  • 《紅人上線,請關注》發布會3秒成交百位紅旗客戶,直播造星點亮長沙
    7月15日,由楚人娛樂、快手視頻聯手重磅推出的新晉明星選拔類新媒體節目Flex ninety nine《紅人上線,請關注》,在長沙德思勤城市廣場亞洲電視中心舉辦了發布會。節目以短視頻+線上直播作為主體,聯合AMG亞洲音樂集團、中廣天擇傳媒以及CDI中國開發區創新發展大會三大巨頭,立志打造中國短視頻直播領域的最強造星IP。發布會現場,紅旗禮包上線3秒便成交百位紅旗客戶,驕人戰績引發一片驚呼。據悉,節目秉承「每一種膽量人生都值得被稱讚,每一個平凡生活都將被不凡證明」的理念,力圖為所有「追光者」提供展示才華和實現夢想的舞臺。
  • 開啟智能經紀人時代!抖音造星,可複製
    不管是直接捧成明星,還是藉助綜藝成為明星,抖音在新時代的造星過程中都起著關鍵作用。憑藉病毒式擴散,抖音現在已經高度滲透進國民生活,尤其是娛樂生活。當抖音神曲開始制霸大街小巷和螢屏的時候,「造星」也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女神》全民造星新形式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網友紛紛表示節目相當精彩,時間太短,沒有看夠。為何《Hello!女神》會獲得這樣的評價呢?下面可以細細解讀一番。《Hello!女神》全民造星新形式究竟有何與眾不同?談到造星,令我們記憶猶新的應該還是湖南衛視的「超女」「快男」系列,它成功開創了平民選秀之路,讓素人一夜之間成為了大眾偶像。其作為傳統媒體最成功的造星範本,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如今,《Hello!女神》也不甘落後,勢要在網絡平臺,颳起「星」旋風,創造新奇蹟。
  • 這部系列劇堪稱造星工廠!
    這部日本國民級特攝劇,堪稱是造星工廠。這部劇作為日本最受歡迎的影視劇從1971年開播以來,至今已經49年了。日本進入平成時代後,《假面騎士》更是以每年一部的時間持續連載著。不過既然說《假面騎士》系列是造星工廠,就代表著肯定不只有佐藤健一人是唯一從這裡走出來的成功的演員。《假面騎士》保持著每年一部,每周連載的更新頻率。在日本乃至全球範圍內都可以說是人氣常青樹,一直深受喜愛。可以說是出演過假面騎士,便是得到了一個「鯉魚跳龍門"的機會。
  • 平庸,不過是敗給了自律
    即使不和孫儷她們那些散發著閃爍星光的人相比,但是至少在自己的人際圈裡也不該如此平庸。而安安說自己這麼多年,大學時代本專業沒學好,職業技能也沒多少提高,畢業後稀裡糊塗長期做著一份工作,明以為守著安穩的工作,依然抵不過公司破產的命運。就連想運動,連個跑步都沒有堅持下來。
  • YY直播造星,開啟普通人圓明星夢的奔騰時代!
    假如時光能夠倒流二十年之前,那時候人們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春晚,也只有明星大腕才能上春晚表演。光陰如梭,當初很少人會想到直播時代,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春晚,有屬於自己的舞臺。同時YY造星,也讓普通人進入直播圓夢的沸騰時代!直播是內容為王的行業,新主播的培養和成長對於任何一個直播平臺而言是非常重要基礎功課。只有新鮮血液持續不斷的注入,才能保證直播內容生態體系的活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流量。
  • 丁真一夜成名的背後:網絡造星盛宴的風起雲散
    在這個網絡時代,資本、媒介、看客等多種力量混沌其中,循環往復地推動著一場又一場造神運動的進行。在浪潮之中,這些一夜成名的「流量」應當如何選擇?而作為公眾又應當如何理性看待這一造星盛宴呢?因此,流量所代表的便是在網生造星時代短期爆紅,迅速積聚人氣,具有轉化價值的人。對於資本或看客而言,他們不過是一件商品或三五談資,造星的颶風颳過,留下什麼,無人在乎。但對於這些流量而言,他們的人生卻在瞬間被哄抬到了網絡的漩渦之中,開啟加速度,他們勢必要作出選擇,是逐浪漂流,追夢娛樂圈,還是復歸沉寂,經營小確幸。丁真最後選擇了後面這條路。
  • YY造星
    很多人都被這首抖音神曲《學貓叫》洗腦過,但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首神曲的演唱者是YY主播小潘潘,這首神曲也是在YY的運作下在抖音、美拍、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走紅,每個平臺的使用量都超過千萬。YY平臺造星中心總監賀雅佳表示,《學貓叫》在抖音走紅之後,為避免其淪為快消品,YY在站內、微博組織一系列活動,在明星、媒體的二次傳播下引爆了更大範圍的傳播。
  • 從來沒有平庸之惡,只有惡相噬 ​ 電影《艾希曼》
    阿倫特的平庸之惡的潛臺詞,無疑是悄悄地反襯自己的精英之善。且不說精英是否一定是善,有必要指出的是平庸並非就是普通群眾的特徵,而是社會所有階層都可能遭遇的淪喪。人人生而平等的涵義中,沒有人人生而平庸的內容。
  • 《新寫的舊歌》是一首平庸的作品
    作家馬世芳曾經在一本書裡提到,大多數時候羅大佑是先曲後詞,而李宗盛是先詞後曲,這才是為什麼幾乎李宗盛的歌詞只有他自己去作曲才能達到很高默契的詞曲咬合。那麼我們現在回到《新寫的舊歌》,為什麼我覺得它只是一首平庸的作品,和《山丘》相去甚遠?先談歌詞寫作,李宗盛最好的作品中的情感傳遞大都是以一種近乎平常和白話的口吻於不經意間淡淡發酵,最後就那麼很自然地觸動。
  • 從「偶像經紀」談音樂產業的「造星邏輯」
    偶像經紀,是造星的搖籃,韓國、日本都有專門的藝人培養體系,提供了完善的「從今日小白到明日巨星」的造星流程。而上文提到的歡瑞、華誼、唐德這樣的經紀公司,多屬於「內容依託型」:其本身就是影視內容生產商,根據影視作品的需要,籤訂相應的藝人合約。但是,這種模式停留在消費藝人流量的階段,並沒有自己的「造星」體系。。
  • 陰陽師後,網易又在《夢幻西遊》電腦版裡走出了造星新路子
    千禧年初的《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可以說是國內「選秀造星」綜藝的開山始祖。到如今《創造101》、《乘風破浪的姐姐》乃至《說唱新時代》,花樣百變,類型各異的選秀綜藝已經成為人們娛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歌手》華晨宇成為歌王,開啟了中國造星新時代,還是被捧殺?
    《歌手》辦了這麼多年,無論其中有沒有水分,至少歌王是大眾可以預料的。除了第一季的歌王羽泉,與第六季的結石姐,最終奪冠的都是樂壇資歷最深厚,最德高望重的那一個。通常情況下,節目播第一期,觀眾就能猜出歌王是誰,最終結果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此,長期以來「歌王獎盃」其實是一個「終身成就獎」,是對歌手幾十年職業生涯的肯定,以這種標準放在華晨宇這樣一個年輕歌手身上,當然是不合適的。
  • 抖音發布愛唱者招集令,短視頻平臺開啟音樂造星
    有才華但仍處於行業長尾部的音樂人,通過抖音實現音樂夢想,甚至出圈、成名,都成為可能。02突破歌曲宣發中的瓶頸想要造星,就得讓不為人知的歌曲和音樂人迅速進入大眾視線,這正是以往歌曲宣發中的難題。對此,抖音去中心化的技術給出了解決方案。抖音歌曲排行榜上,絕大多數位置被新晉音樂人佔據。
  • 李延亮評選造星計劃 期待遇見下一個許巍
    「造星計劃」導師甄選開始至今一直備受關注,幾位導師也是相繼與大家見面。在萬眾期待中,我們迎來了「吉他男神」李延亮。今年,在《我是歌手第四季》「歌王之戰」的舞臺上幫唱老狼,和汪峰、欒樹、丁武、高旗、周曉鷗、馬上又、陳勁一起,演唱歌曲《禮物》。
  • 天才與平庸的距離只有一牆之隔!事實告訴我們,態度決定一切
    神童意味著什麼天才距離平庸真的很近很近,總會在不經意間跨越障礙,互相轉換!少年宰相 甘羅方仲永寫詩可以掙錢,他的父母就帶著他四處遊訪,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在消費孩子的天分,影響他的人生觀念,最終歸於平庸。
  • 《新喜劇之王》意料之中的平庸
    春節檔的幾部熱門電影,最後看的是《新喜劇之王》,不能說電影多差,但確實很平庸。此片的最大賣點,也可以說唯一賣點就是導演周星馳。但是,事實證明星爺的創作力也在枯竭,或者說這種風格已經被他用到枯竭了。其實,我們拿星爺導演的電影和他自己主演的電影做一個比較,就可以明顯的對比出來。沒有周星馳出演的周星馳風格電影是有殘缺的,這種殘缺當然不會給觀眾帶來殘缺之美,而是直接的失望。
  • 「百城造星」——國內現場籤約的造星計劃!
    2019 年 1 月 2 日,由麼麼噠選角工作室、青童時代、抓馬娛樂聯合主辦的《百城造星》演員選拔活動在深圳如期舉行。抓馬娛樂《百城造星》項目自啟動以來,已經走過北京、上海、廣州等人才濟濟的一線城市,進行過多場劇組選角、知名藝人籤約、素人選拔、影視專業大學生試戲等活動。此次 2019 年第一站,抓馬娛樂針對兒童、青少年表演開設了專場。
  • 1931總製作人陳耀川講述三代造星經歷
    你一定聽過《女人花》、《忘情水》、《中國人》、《單身情歌》……這個在諸多天王天后歌單詞曲上常常出現的名字,在臺灣的飛碟唱片時代,和陳志遠、陳大力、陳秀男、陳樂融並稱「五陳」。  他經手的大牌歌手不計其數,之後轉戰唱片公司作為高級經理人,為新出道的F4、鹹魚翻生的蔡依林、一鳴驚人的阿杜等歌手成功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