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五條人樂隊火了,通過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傳奇般的表現——雖然更多是因為舞臺上的脫口秀和四進四出的離奇經歷而不是因為音樂本身,五條人火到出了圈。
但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這個周末五條人上了一次熱搜,原因也挺莫名其妙的,因為樂隊的官微分享了一首黃秋生的《偶然》,然後就被某些大V扣上了「宣傳港毒藝人」的帽子。
首先,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首《偶然》,這首歌對楊主播來說還挺熟悉的,當年上學的時候我甚至還翻唱過。至於歌詞,跟所謂的政治問題也八竿子打不著,因為原詞作是徐志摩的詩。
那麼問題來了,五條人在微博分享了一首《偶然》,就意味著他們支持黃秋生的政治立場嗎?因而就能引申出「五條人宣傳港毒藝人」這一層嗎?
如果這種邏輯鏈條也能成立的話,那麼在讀這篇文章的所有朋友,你們有聽過Radiohead嗎?尤其是分享過Radiohead的歌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很抱歉,你們都已經成了「宣揚藏毒藝人」的反動分子。
至於黃秋生本人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其實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的話,不要只聽牆內的同一種聲音,去外面看一看。然後你大概就能明白,在2019年的那個事件中的絕大部分香港人,所訴求的並非是「獨立」,而只是鄧公當年保證的「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而已。
這個問題我不想聊得太多,也沒法聊得太多,但我唯一的希望是,在給對方扣上一頂大帽子之前,先去聽聽他們真實的聲音。
而即使你在這樣之後依然覺得黃秋生是個「港毒」,我也建議你區分藝術家和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的觀點和作品的觀點。
黃秋生在臺灣綜藝節目背誦《沁園春·雪》
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想要「抵制」某個藝人,你可以下載ta的盜版專輯而不是購買ta的正版專輯;不要買票去看ta的演出;不要購買ta代言的任何商品——我覺得能做到這些,你已經足夠表明你的態度了。
但不要輕易的「風沙」某個人,或者親自舉報,讓老大哥去「風沙」某個人。如果你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想想至今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就被迫消失的南京市民李先生吧。
我們至今依然能在各大平臺聽到黃秋生的歌,意味著連老大哥都認為黃秋生是「安全」的,甚至當年在臺灣綜藝節目上全文背誦《沁園春·雪》的黃秋生,還曾經是一個知名的愛國主義者。
你不應該用一個標籤就「打倒」某個人。
五條人樂隊在《樂隊的夏天》決賽
而對於五條人樂隊來說,或許他們還沒有完全適應一夜成名的狀態。就像你我在朋友圈發一首什麼歌,估計也就三五個朋友看到;哪怕是《樂隊的夏天》之前的五條人,當時他們的微博17萬粉絲,絕大部分也只是因為喜歡他們的音樂才關注的。
但現在通過《樂隊的夏天》爆紅的五條人,甚至被《三聯周刊》當成了「流量」(《三聯》報導五條人的文章中表示,他們選擇了採訪五條人而不是其他樂隊是「向流量低頭」了),不可否認的是,五條人的「綜藝粉」中有很多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他們的音樂。
他們更喜歡的是仁科和阿茂在舞臺上說的脫口秀和表現出來的灑脫狀態,可以說,這些「綜藝粉」更多的只是「粉」了這支樂隊。
在這種微妙的飯圈生態中,一個偶像成名的代價,不再是要表現得多麼多麼好,而是絕對不能犯任何錯誤——所謂的「偶像失格」。
在這一批五條人的「飯圈型粉絲」中,也有很多人並不是希望這支樂隊有多好(樂隊的音樂有多好),而是不再允許他們犯任何的錯誤,正如當年那位把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形容為「滾圈乖寶寶」的粉絲一樣。
但五條人樂隊不可能是一夥「滾圈乖寶寶」,希望一支搖滾樂隊成為任何意義上的「偶像」都是極其愚蠢的,因為這種精神上自我閹割型的「偶像化」本身就是和搖滾樂背道而馳的。
如果五條人也成了一支發條微博分享一首歌都需要先自我審查一番的樂隊,那構成這支樂隊本身魅力的東西也全部都將蕩然無存。
最後,我想分享一首來自南京市民的歌《一頭偶像》。
自從南京市民消失以後,我斷斷續續地重聽了他的後面幾張專輯,當年為了做節目,所以聽得比較匆忙,仔細琢磨之後,反倒咂出了很多當年體會不到的味道。
「他們看你,他們看著偉大的你,脫離時代的眼神像一幅畫」——用來形容現在的這些飯圈粉絲,還真是貼切無比的描述。
看,這個公眾號,今天也「宣揚行為不端的藝人」了呢,但這可真讓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