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築,多少美麗?多少遺憾?

2021-02-28 酷玩實驗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公眾ID:xingqiuyanjiusuo


這其中有明代狀元的府邸

有世家大族的私塾房、祠堂

還有擁有450餘年歷史的大戲臺

以其約560平米的面積

在拍賣會上

號稱當時最大的戲臺

(河南某地遷建的徽州戲臺,成為另類的室內「擺設」,圖片源自@VCG)

(南京老門東,這裡大量運用徽州建築元素,其中的駿惠書屋是從江西婺源遷建而來的徽宅,長身玉立的寶塔為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復建的現代塔,攝影師@李毅恆)

而它們原本應該

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

山山水水之間

(婺源江嶺,攝影師@沉默的劍心)

從故土到天涯

徽州建築

 01 

一方淨土

西晉末年

經歷永嘉之亂、五胡亂華的中原

淪為戰火瀰漫的地獄

《晉紀》、《晉書》記錄了當時的慘狀

「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為了躲避戰亂紛爭

中原地區同宗同族的人們

一起抱團取暖

共同向南方遷移

他們急需一方淨土

安身立命

(永嘉之亂後漢人南遷示意圖,製圖@王申雯&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這時一片山清水秀之地

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這裡有黃山、大會山、天目山

白際山、五龍山等

群山環繞、與世隔絕

(黃山的千山萬仞,重重「關卡」,攝影師@楊帆)

新安江、樂安河等眾多河流

奔瀉其間、哺育生靈

氤氳的水汽在山間繚繞

宛如仙境

(新安江的柔波,攝影師@清溪)

有山的屏障、水的滋養

於是

這裡便成為

庇護先祖們的一方淨土

被後世稱之為

徽州

(徽州地形及水系,製圖@王申雯&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而後

唐代末年的黃巢之亂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

等幾次大戰

中原的強宗大族

紛紛來此求生避難

 

不過遷居之路

並非一帆風順

徽州山水秀麗的另一面

是山地遍布、平原稀少

人們在北方居住的四合院

在這裡沒有充裕的平地承載

施展不開

(四合院,製圖@王申雯&張靖/星球研究所)

而當地土著建造的幹欄式建築

即底層架空、二層居住的「樓居」

雖然適應南方的自然環境

但是全家老少的生活起居

都要擠在同一個房間內

多有不便

(幹欄式建築,其分布廣泛,湘西吊腳樓、香港大澳棚屋都屬於幹欄式建築,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面對種種難題

移民們何以安家?

 02 

一家一戶

(穿鬥式與抬梁式對比示意,檁條直接放置在柱子上,再用穿枋和鬥枋連接為一個整體,是為穿鬥式;柱上放梁,梁上架檁,柱子將梁層層抬起,是為抬梁式,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混合式構架示意圖,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宏村承志堂,徽州的廳堂一般題有堂名,掛有代表家訓的對聯,正中供桌上的銅用來正衣冠,用來計時,往往用來放主人的帽子,有帽子表示主人在家,最重要的是寓意終生平靜,攝影師@阿呆)

(婺源篁嶺民居中的二樓臥室,被用作婚房,徽州民居其實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明代的民居二樓為廳堂,稱「樓上廳」,更多的保留了幹欄式建築的特色,清代的主要廳堂則由二樓轉移到一樓,攝影師@鄭哲文)

(篁嶺民居的曬場,攝影師@李文博)

人們形象地稱之為

天井

(雨天中的天井,攝影師@方託馬斯)

(美人靠,圖片來自@匯圖網)

(靜默聽雨,攝影師@雷彬,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門樓,攝影師@傅琨,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牌樓門,攝影師@熊可)

(門樓上的一塊磚雕,可以點擊放大查看細節,圖片源自@匯圖網)

(月梁,攝影師@小虎牙)

(元寶梁,攝影師@李文博)

(盧村木雕樓,攝影師@聞郊)

請左右滑動查看圖片詳情,宏村承志堂的木雕《百子鬧元宵》,攝影師@李文博)

(歙縣石潭,攝影師@江棋)

 03 

一村一族

不過

當移民不斷增加

民居連成村落

眾多的人口與稀缺的土地資源

讓房屋與房屋之間的關係

變得更為窘迫

(「一線天」古巷,攝影師@李文博)

(馬頭牆,攝影師@趙永清)

(千變萬化的馬頭牆,註:房屋中軸線上的一個建築空間即為一進,製圖@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馬頭牆的加持下

家家戶戶沿著

高低錯落的地形連成村莊

營造出了一種整體的和諧

而維繫這一切的便是宗族禮法

(請橫屏觀看,黟縣盧村的清晨,攝影師@朱金華)

由於移民們舉族遷居

以親緣為凝聚力

用於宗族活動的祠堂

便成為村落建設的重中之重

家家戶戶都以祠堂為核心排布

請多次點擊查看詳情,祠堂影響下的宏村布局,村落的核心是總祠,最早的住宅在其兩側建造,形成居住片區,之後族群壯大產生分支,建造分祠,房屋又以分祠為核心排布,所以,村落的結構與宗族派系相吻合,攝影師@方建飛,製圖@王申雯&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在用地緊張的村落中

祠堂前極為「奢侈」地

擁有廣場空地

並且門面雕飾精美

用於全村的慶典集會

如績溪的胡氏宗祠

其造型為五重屋頂對稱排布

每一重都飛簷翹角

如同鳥翼

人稱五鳳樓

(五鳳樓,攝影師@堂少)

村落中眾多的祠堂也有所分別

合族公認的祠堂為總祠

宗族繁衍便會分生出支祠

此外每家每戶還會設置家祠

無數的祠堂維繫著

一個龐大的宗族社會

在宗族禮法的約束下

每棟房屋的朝向、外貌都基本一致

即便富甲一方也不例外

如此才造就了

整個村莊的井然有序

(徽州村落的整體和諧,攝影師@李文博)

這些世家大族不僅極為團結

還重視家族教育、文風傳承

形成了「儒風獨茂」的文化底蘊

明代以50戶人家為一社

在全徽州境內廣開社學

共計462所

這還不包括數以百計的私塾、書院

正所謂

「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上文出自趙師秀的《徽州》,攝影師@清溪)

飽讀詩書的人們

常常在村落中的

亭臺樓榭、池館廊橋

相互切磋、興辦文會

這些建築

也深受文人情趣的影響

如婺源的彩虹橋之名

取自李白的詩句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請橫屏觀看,彩虹橋,文人喜歡聚會、賦詩的場所,圖片源自@VCG)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

加之程朱理學的傳播

徽州湧現出一批理學人才

逐漸形成了新安理學

這一思想流派

在理學中視淡泊為真

徽州的建築也滌蕩五彩

讓黑與白

這兩種無色之色

演繹出徽州獨特的水墨美學

(粉牆黛瓦,攝影師@K教授)


學而優則仕

在科舉史上

明代進士452位

居全國第13位

清代進士684人

居全國第4位 

「父子進士」「兄弟翰林」

在這裡俯拾皆是

一座座旌表功德

宣明教化的牌坊

因此拔地而起

(上文數據源自《徽州古村落》,下圖為棠樾牌坊群,其中一座為乾隆題寫的「慈孝天下無雙裡,錦繡江南第一鄉」牌坊,攝影師@王昆遠)

其中的許國石坊

是為紀念官拜一品的許國

而建設的牌坊

堪稱徽州牌坊之翹楚

其四面圍合

上面所題寫的「大學士」等字樣

出自明代書畫大家

董其昌的手筆

(許國石坊,攝影師@吳宗寶)

在眾多有識之士的苦心經營下

徽州古村落進入了鼎盛時期

如西遞

擁有13座牌坊、34座祠堂

99條街巷、600幢民居

號稱「三千煙灶九千丁」

(西遞,攝影師@楊帆)

如呈坎

被朱熹讚譽為

「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

這座名臣輩出的古村落

專門建造一座寶綸閣

用以珍藏曆代皇帝賜予的詔書

(寶綸閣,鬥栱像花瓣一樣,攝影師@丁俊豪)

祠堂、牌坊、書院、民居

等村落組成要素一一出現

而當整個村落置身於

廣闊的自然之中

徽州建築才擁有了根與魂

 04 

一山一水一徽州

徽州多山

來自南方的暖溼氣流

被大山阻擋化作降雨

水流在山間的窪地匯聚

形成山水相伴的格局

人們依附自然也善用自然

村落的基址一般選在

枕山環水之處

(枕山環水,攝影師@趙高翔)

枕山

可以阻擋冬日的寒流

讓富含水汽的南風

在此停留降雨

調節村莊的小氣候

環水

活水流經村落

既保證生活飲用所需

也便於養殖水禽、魚蝦

以及灌溉農田

(村莊與油菜花田,攝影師@小蝸牛)

而山與水也是入詩入畫的景物

人們在流水出入村莊之處

涵養樹木、修建亭榭

形成古代罕見的公共園林

水口園林

相比於私家園林的假山細流

徽州的水口園林

便是欣賞真山真水

(黟縣,從村落後山向外遙望,便是重重大山和湖水,攝影師@李瓊)

如唐模

遠處的黃山餘脈隱約可見

自東向西而來的檀幹溪

將唐模村一分為二

而流水進入村莊的水口處

點綴有亭、坊、館、榭

以及上百年的古樹

是為檀幹園

在這裡

自然不知從何處停止

建築不知從何處開始

自然與建築完美交融

正所謂

「山深人不覺,全村同在畫中居」

(上文出自晚清詩人許承堯所撰寫的楹聯,唐模的水口園林,攝影師@堂少)

待到河流從水口進入村落

唐模主要的街道伴水而生

是為水街

人們還在臨水的一側

修建座椅、美人靠

建築本身與水中倒影

一實一虛、相映成趣

(唐模水街上的風雨長廊,攝影師@堂少)

若河流沒有流經村落

人們便修建引水渠

水圳

以引水入村

如宏村

人們開鑿貫穿村落的水圳

當地特有的石材黟縣青

用以鋪飾其表面

在水流的浸潤下

歷時愈久愈顯韻味

(宏村的水圳和老街,攝影師@堂少)

水圳的入水口、出水口等

關鍵之處還修有堨[è]壩

以及南湖、月沼等人工湖

豐水期的堨壩攔截入村之水

避免洪澇

枯水期則攔截出村之水

並以人工湖蓄水

避免斷流

(請橫屏觀看,月沼,攝影師@小虎牙)

從入水口到出水處

天然存在約4米的高差

河水流經全村只需約35分鐘

可保證流水不腐

在通有自來水的今天

水圳依然是村民日常用水的首選

不僅如此

日常用水中的米渣、菜葉

還隨水圳流入南湖、餵魚肥藕

富含營養的魚糞、荷葉

流入耕地、壯苗豐田

(請橫屏觀看,村中的水圳最終匯入南湖,流入農田,攝影師@方託馬斯)

以人養魚、以魚養田、以田養人

這種良性循環系統

推動村莊不斷壯大

誠如宏村宗譜上所寫

「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

水圳沿途的人家

還以此改善居住的小環境

引水入宅

形成「水院」或「水園」

(宏村水院分布與水系的關係,攝影師@方建飛,製圖@王申雯&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宏村水院內部,攝影師@李文博)

九曲十彎的水圳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街道的走向

而街巷影響著房屋的布局與形態

水在村中、村在山中

山形水勢造就了

每個村莊獨一無二的肌理

每個建築獨一無二的面貌

(請橫屏觀看,攝影師@李毅恆)

一個個村莊

就像遺落在

山水之間的明珠

與自然共存、與天地同在

5000多座村落

共同構成了一府六縣的

古徽州

(部分古村落在徽州的分布示意圖,製圖@鞏向傑&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在家鄉留守的老人,攝影師@劉科)

(婺源荷田無人打理的徽州建築,攝影師@盧志峰)

(漫山遍野的拍照者,攝影師@勾留堂沙鷗)

政府開始嘗試將部分古村落

開發為旅遊區

(徽州古城,攝影師@堂少)

(河南某地遷建的徽州建築內部,攝影師@焦瀟翔)

(請橫屏觀看,南京溧水周園中異地重建的徽州祠堂,攝影師@丁俊豪)

居民流失、高額利誘

文物保護意識淡薄······

這一條條、一件件

都是徽州建築流離失所的幕後推手

那些悄然而逝的徽州建築

那些流落他鄉的徽州建築

究竟魂歸何處?

(廊橋中行人的背影,攝影師@楊帆)

創作團隊

撰稿:李張子薇

圖片:謝禹涵

地圖:鞏向傑

設計:王申雯

審校:擼書貓

封面攝影師:清溪

[1] 朱永春. 徽州建築[M].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2] 段進等. 世界文化遺產宏村古村落空間解析[M].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9. [3] 單德啟. 安徽民居[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0.[4] 李傳璽. 徽州古村落[M].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相關焦點

  • 【美文】徽州天井
    (殘月如鐮刀,故徽州鄉間有月亮刀之稱)。」我頂嘴道:「我把門關得緊緊的,看月亮刀怎麼進家!」父親把手裡的旱菸筒往八仙桌一摔,拽著我的耳朵走到天井的青條石上,指著天井的上空說道:「它就從天井的上空進來……」徽派建築中都有一個「通天」的缺口,從屋頂向下看又像一口深深的井,故稱之為天井。
  • 【原創】歌詞《徽州情思》
    漾溢著豐收的希望 那薔薇花開的農家小院 放飛著新的理想 哦,你看那 小橋流水紅葉俏 竹林深處有人家 公路盤旋通遠方 啊 美麗的徽州
  • 邊走邊畫:迷樣徽州
    十年,不長不短,沉澱了多少起伏跌宕。人生,不緊不慢,蹉跎了多少滾滾紅塵。
  • 空中漫研|在徽州文化間行走:海實初一學生「雲遊」徽州之四
    此次「空中漫研」規劃十講,學生就研學地徽州開展全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在以往研學旅行中「重遊輕研」的問題。本節課,同學們「漫研」的對象是——徽派建築。一生痴絕處 無夢到徽州徽州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彰顯著徽州獨有的氣質。這片土地的大美風光讓八方遊人陶醉其間。
  • 古色古香中國味 徽州特色筍燒肉
    這座古宅建於清代鹹豐年間,全堂木料皆為白果,是一幢兩進三開間迴廊式建築。徽州前後兩進的房子,通常前為客廳,後為高堂。但「菊豆藥鋪」卻打破了這個傳統,後進是一個私塾。把先生請到家裡來教書,一方面說明主人家境殷實,另一方面也代表他們十分重視教育。
  • 鞏俐的《風月》,章子怡的《臥虎藏龍》,道不盡徽州的豪俠與浪漫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夢醒山水間,雪染馬頭牆。古人云,秋收冬藏,冬日的徽州,卻是另一番張揚。#升級你的旅行體驗#不知有多少人選擇在冬日攀登黃山也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冬日的黃山,是何種模樣。曉墨就先替大家到徽州探景,賞一回雪落黃山,尋一片世外桃源。
  • 徒步新安江山水畫廊 告訴你徽州的春天有多美?
    春天的徽州有多美?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必定是終生難忘很慶幸離徽州不算遠,更慶幸高鐵的開通,讓我們周末二日便可與徽州親密相處。徽州可玩的地方很多,山水、古村、美食,太多太多的誘惑,無處不在。從漁梁古鎮往浦口方向前進,走在春天裡,走在徽州的春天裡,瞬間被春暖花開的徽州迷醉。還沒到仲春,河岸邊的油菜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了,清澈的河水倒映著黑瓦白牆的村莊和黃燦燦的成片花海,如夢如幻。
  • 建築密度及容積率:怎麼算、多少合適
    容積率和建築密度是衡量小區品質的兩個重要指標。建築密度是什麼意思,跟容積率有什麼區別?建築密度及容積率多少合適?要怎麼算?計算公式是怎樣的?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
  • 夢回故鄉,婺源醒來,定格醉古徽州小鎮
    聽說叫「中國最美的油菜花之鄉」,也叫夢裡的故鄉,這一次,我來到了這裡,這裡真的叫做夢裡的故鄉,是一個復興古徽州歷史文化的小鎮,卻誕生在江西婺源縣,它的全稱是「婺源夢裡的故鄉」。從婺源縣往南,沿著老G351國道行駛5公裡左右,在婺源市星江沿岸的王家洲半島上,新建了一座名為「夢裡的故鄉」的小鎮,作為一個4A級的景點,它在美麗的半島上是獨一無二的,它已經成為婺源一個復興古徽州文化的小鎮。回到家鄉,逛逛市場,品嘗美食,玩玩渡江,看表演,緬懷鄉愁……小鎮挖掘了徽州文化的精髓,傳承了婺源的民間記憶。
  • 拋下繁華都市來徽州耗資百萬「修」老宅,他們圖什麼?
    「坑府」也在村口,門前河流,河畔有瓜果棚,南瓜壯碩;宅子有數百平,古樸、徽派,室內老料多,建築格局和徽州的區別較大,注重開闊性和舒適度。盛夏的天,室內涼風習習,愜意。因為「坑爹」影響,房子按徽州建築形制改建了,做農家樂。前些時,「坑爹」帶這夫婦去深圳取經。 村裡在澆柏油路,有村民和我說,村莊變化也要得益老張(「坑爹」)。現在,都意識到外人喜歡徽州村落,村子要搞乾淨、文明。 當時,我就想寫點什麼。他們拒絕,但我覺得應該寫。
  • 現代光影下的徽州古村,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時代光環?
    當時的我,驚訝於一部武俠電影的開場,竟會是如此的安靜平和,經歷過一番刀光劍影之後,那座徽州古村卻早已駐紮在心頭。當我從頭再來仔細審視她的時候,才發現那個叫宏村的地方,還承載著徽州文化古往今來的榮耀,與南屏、婺源等徽州古村落一起,散發出一種徽墨般的幽香。
  • 「建築界」一步一景,酒店花5億還原古徽州秘境
    徽州的風景更多了幾分山水的靈性和自然的意趣。成為久居都市的現代人渴望歸隱的安逸之所。來看看資近5億復原的古徽州秘境。這家酒店位於江西上饒的靈山腳下,可遠瞰櫧溪風光。酒店佔地268畝,共有100多間別墅式奢華套房,是一個集住宿、賞景、遊玩等為一體的徽式度假酒店。
  • 建築風格知多少
    2.如果方便都轉發一下。深悅會第一次參加活動,不希望在聯盟裡丟醜,拜託大家了。我們多參與活動,也是積累經驗,這樣以後好給大家多發福利。此外,在地中海建築中往往採用建築圓角,讓外立面更富動感,並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鏽鍛鐵為裝飾的小窗,外牆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別的塗料;露臺上採用弧形欄杆等;而裝飾性用的煙囪,則帶有傳統的英國風味。
  • 「探尋徽州文化,注入時代潮流」
    鳩茲古鎮是由中國五百強企業新華聯集團投資興建,整個景區佔地面積1100 畝,建築面積 40 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徽派建築群,中國首個以徽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區。最後是徽州美食博物館,就像一個小型徽州博物館」,美食自然也非常考究。徽州的名菜在這裡都能吃到:徽式臭鱖魚、徽府獅子頭、文思豆腐羹等等。南來北往的商人做生意的同時,也將家鄉的美食帶入這座城市,正是因為如此,鳩茲古鎮的美食才如此醉人。徽商百傑館徽商作為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鳩茲古鎮的代表之一。
  • 王振忠:徽州的「女祠」與「庶母祠」
    自十六世紀前期著名的「大禮議」事件之後,徽州的祠堂大批湧現。在傳統中國,祠堂是一種以男性血緣為中心的紀念性建築,但在徽州,卻出現了一些專祀女性神主的「女祠」。其中,以祭祀先輩姬妾的「庶母祠」更是異乎尋常。根據當地的說法,庶母祠是一種與正祠(亦即俗稱的「男祠」)相對應的女祠。女祠與男祠是相對而言,沒有女祠也就沒有男祠的稱呼。
  • 大型紀錄片《天下徽商》第九集:夢回徽州解說詞
    時值晚清,國運維艱,與王朝同命的徽州商幫也日漸式微,宏村進入長達半個世紀的休眠期。公元1909年,汪定貴返回老家,大興土木,沉睡的宏村再次醒來。歷時五年,耗銀幾十萬兩,佔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60多間廳堂,60扇門,9座天井,7處閣樓,136根木柱。雕梁畫棟的承志堂,堪稱當時的徽州新地標。
  • 建築律師一般多少錢許文春律師_國恆律師事務所
    建築律師一般多少錢許文春律師,國恆律師事務所,專注體現專業,專心秉承初心,提供精益求精、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是國恆人持之以恆的執業追求。建築律師一般多少錢許文春律師, 在允許時間段以外的不合法建築以及臨時建築不提供補償。
  • 重慶璧山區出名的璧山兔多少錢一頓
    重慶璧山區出名的璧山兔多少錢一頓,大江龍以弘揚來鳳魚文化,傳承來鳳魚技藝,振興民族餐飲為己任,把蘊含深厚文化的地方特色「來鳳魚」推向一個全新的境界,企業先後榮獲「中國餐飲名店」、「重慶老字號」、「重慶名店」、「璧山名店」「消費者最喜愛重慶商業品牌」、等稱號;2015年大江龍來鳳魚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大江龍來鳳魚技藝獲得
  • 微派建築學問可真大,讓我們深入了解宏村,看它藏著多少秘密
    宏村作為典型的徽州建築之一,是了解微觀建築知識的窗口。徽派建築博大精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謎。從村子的角度來看,宏村的彩橋就像一把緊弓緊箭,保護著宏村的安寧。但是,這個結構是不是只注重風水?不,看這座橋的兩邊。他們在這裡形成了兩個小水池,用來阻擋上遊泥沙流入湖中,便於打撈和清除垃圾,保證月湖水質清潔清澈。
  • 賈而好儒美徽州 「商」字門裡有文章
    馬頭牆  天下之美,美在黃山;人生有夢,夢圓徽州。這是安徽省黃山市(古徽州)的形象廣告詞。黃山和徽州已經成為黃山市兩張靚麗的旅遊文化名片;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則是黃山文化旅遊品牌中最精彩、最博大精深、最好看的內容,深受海內外遊客們喜歡。  「商」字門裡有文章  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及黃山城鄉間的徽州古民居,令海內外遊客嘖嘖讚嘆。因為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會呼吸的房子」,而且在徽商人家裡,還能品出門道,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