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卡到飯碗裡!全國5000多家種企竟不敵一個外企?

2021-01-09 騰訊網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謝謝您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飛機,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站在田間地頭,新華社一位記者被當地農民問得一臉蒙圈。

目前現狀

根據《2019年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8年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的蔬菜種子比國產的種子價格高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在農作物的高端蔬菜領域,外國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種子市場。所謂的「洋種子」,主要在於青花菜、雜交抗病菠菜、雜交菜用胡蘿蔔、耐抽薹大白菜等幾類蔬菜作物,國外進口種子市場份額佔到80%以上。我們引以為豪的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山東壽光,恰恰是洋種子的重災區。

為什麼選「洋種子」?

種子貴,利潤更高!

看看以下兩個案例,一切就明白了!

案例一:

在壽光的蔬菜基地,種植戶李義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五彩椒苗1.35元一棵,未來幾個月,一棵小苗能結出8斤高品質的五彩椒,按這兩年平均地頭批發價3元計算,2萬棵五彩椒苗,年收入會達到48萬元左右,扣除16萬元左右的種子、肥料、人工、棚頂的塑料薄膜等費用,淨利潤高達32萬元左右。相比之下,種子的成本只有2萬多元,所以,1.35元一棵的種苗,李義海不覺得貴。

案例二:

在山東壽光,國外種子公司推出了國內少見的無刺黃瓜、小西紅柿和大果西紅柿等蔬菜種子,其中最成功的是大紅果西紅柿。雖然它成熟後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感,但是硬度非常高,長途運輸不容易受傷,甚至擺上貨架更長的時間也不會腐爛。

肥料產業自助互聯平臺

為肥料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除了耐運輸外,洋西紅柿的產量還比國產品種高出75%。從價格上來說,洋品種西紅柿能賣4元一斤,而國產西紅柿只能賣2.5-3元,上世紀初,洋種子的西紅柿,年收入比國產品種高出1倍以上,巨大的收入差距,讓國內種植戶開始紛紛搶購洋種子,洋種子的價格也一路飆漲。

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

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

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於孟山都一家。「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就足以匹敵整個中國!」有專家在對比中外種業後,曾這樣唏噓道。

這並非危言聳聽。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孟山都對種子還沒有興趣,其留給世人的印象也只是敵敵畏和越南戰爭中投下的致命橙劑。但從1995年開始,短短三年,孟山都豪擲80億美元,收購了至少10大型種子公司。其中,僅塞米尼斯一家,就提供了全球26%的蔬菜種子。

《紐約時報》當時的評論是:「孟山都有效控制了全球種子產業。」高潮發生在2018年。那一年,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之一拜耳公司,通過收購孟山都,控制了全球25%的種子和農藥市場。

在2018年全球十大種業巨頭營收排行榜上,中國本土企業僅有隆平高科一家入圍,且其5.2億美元的營收,不及孟山都的1/20。

有人估算過,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於孟山都一家。這幾乎就是小舢板與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捉襟見肘之下,研發實力更是堪憂。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投入少,技術自然不行。

2012年,種業達人、曾任職於孟山都的劉石在赴美考察後曾感嘆:「中國種業技術落後世界至少30年。」

雖育種創新存在問題,

但這些年進步很大!

事實上,政府和產業界也一直在努力,並持續加碼投入。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史無前例地將種子問題擺在了重要位置。會議提出,要加強種子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同時,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我國種業雖然在育種創新、打造品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民族種業這些年確實進步很大,已經在很多方面趕上了國外甚至超過國外。

西蘭花

來自餘姚的西蘭花種植大戶秦乾潮曾告訴記者:2017年冬季浙江的雨水特別多,日本的西蘭花品種許多出現了爛莖現象,而他試種的「臺綠3號」出現類似情況的比例遠遠小於前者。更讓人欣喜的是,「臺綠3號」的平均單球重量比日本的「耐寒優秀」要高10%。

作為「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專家組成員單位,先後選育出了臺綠『1號』『2號』『3號』『5號』『6號』等新品種,打破了國外公司對西蘭花種子的長期壟斷。當前,全國西蘭花種植面積約100餘萬畝,國產種子種植比例佔10%,臺綠系列種子種植比例佔6%,臺綠系列種子推廣種植面積佔國產種子的60%以上。

黃瓜

壽光種植戶張會芬兩口子種了20年黃瓜,照料著兩個黃瓜大棚。前年他們賣了大約19萬元,去年3月份一個月就賣了將近3萬元。今年黃瓜的產量更高,他倆每天都要摘1000多斤黃瓜到市場上去賣,她家選擇的是天津黃瓜研究所培育的黃瓜品種,這個黃瓜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

天津黃瓜所培育的黃瓜種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壽光在種的黃瓜裡,有一大半的種子是天津黃瓜研究所培育的,最厲害的一個刺瘤型種子曾經一年銷量30萬斤,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

種子研發需要長期的資源積累,天津黃瓜研究所是1985年成立的,也是國內唯一以單類蔬菜為主攻方向的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一個大的蔬菜品種需要8至10年的時間,有很多專家一輩子只能研究出一兩個品種,甚至有的專家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一個品種。

在去年的蔬菜博覽會上,天津黃瓜研究所帶來了新品種——無刺黃瓜,屬於高端蔬菜。它的種子能賣到四五元一粒。國內的種子不但要拿下主流市場,還要在高端品種上搶份額。

番茄

在番茄種子市場,國內種子和國外種子也一直在進行著各方面的較量。在一家農業公司的大棚裡有幾百個雜交番茄品種等待著最後的檢驗。據工作人員介紹,高端的大紅番茄品種,現在基本上是國外種子處於壟斷地位,而粉果品種是國內種子為主。國內粉果品種這幾年進步特別快,例如小番茄、粉果番茄等品種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國外的一些品種。

大白菜

據統計,京春娃2號品種累計推廣500餘萬畝,佔娃娃菜種子市場份額32%,成為娃娃菜國產第一大品牌。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滿足高端市場及產品多樣化對品種的需求。「娃娃菜品種的國產化,讓我們掌握了主動權,同時使農民用種成本下降10倍,農民和消費者都是受益者。」蔬菜中心葉根菜類蔬菜遺傳與育種研究室主任、白菜遺傳育種課題組組長張鳳蘭說。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種業的基礎性、戰略性意義。曾幾何時,高端蔬菜種子大都被洋種子壟斷,不過,當我們走進山東壽光調查時發現,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改變,外國種子的市場壟斷正在弱化,國產種子競爭力不斷增強,新品種不斷誕生,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國產種業發展勢頭向好,正在奮力迎頭趕上。

來源:華商韜略、長江蔬菜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世界「最邪惡」的公司,蓋過我們5000家企業,這場飯碗之爭不能再輸了!
    我們引以為豪的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山東壽光,恰恰是洋種子的重災區。從2000年開始,包括孟山都、先正達等在內的3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紛紛湧入壽光。2008年高峰時,洋種子佔據了壽光60%以上市場。卡脖子,都卡到我們飯碗裡了!
  • 嫦娥五號搭載30餘種種子歸來 將助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
    在隨後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指出,航天育種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而嫦娥五號的歸來意味著我國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它將為航天育種、為新品系的選擇和產生創造更大空間,為豐富我國種子遺傳資源作出重要貢獻,並將助力技術攻關,推動農業種源「卡脖子」問題的解決。  為何選擇搭載這些植物種子奔月?
  • 三年換了三家公司,我反思了一些針對日本外企的中途轉職策略
    △作者供圖我的第一家公司,是個標準的中小型傳統日企。繁語縟節就不說了,總之我離職的時候,還很挫折的懷疑自己「真的不適合日本職場嗎」。第二家公司是個臺商,比第一家好一點,卻還是遇到了一個永遠把自己放到道德制高點的傳統上司。「我都是為了你好!」——現在聽到這句話都還會起雞皮疙瘩。於是在兩間公司各待了一年又8個月之後(很巧兩間都是這時間),我坦然承認:自己就是不適合日本職場語化,我稱自己得了「日本職場不耐症」。
  • 文慧:基層種源「卡脖子」「合縱連橫」來幫忙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基層種源問題一方面直接關係著老百姓吃得飽不飽,吃得好不好,另一方面也是地方經濟穩定發展的有力支撐。筆者認為,基層種源「卡脖子」問題,關鍵在於通過「合縱連橫」,攻破人才、技術、思想「三大難關」。縱向上,推動農科人才雙向流動,攻破人才難關。相對而言,基層因為政策、資金、科研環境等多方因素,人才總量偏少,人才質量稍弱。然而種源問題不管是在研發育種、田間制種,還是種子加工階段都少不了農科人才這個核心要素。
  • 日媒稱應警惕日企中共黨員,我駐日使館回應: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
    該組織與日美英澳等國共享了這份文件,《日本經濟新聞》30日報導稱,名單中約有5000名中共黨員供職於日資企業,應對此表示警惕。報導稱,這份名單涉及以上海為中心的近300家日資企業,顯示約有5000名中共黨員為其僱員。除80%從事製造業以外,在金融保險、運輸通信、批發零售等行業均有中共黨員的身影。有的企業的黨員規模甚至高達900人。
  • 「卡脖子」的淺見
    ,10月8號一位孫錫良先生的深度思考文章也同樣說到了這個問題,昨晚和Richard談到了我們是否太普通了—保持底線,不太進行攻擊性的話題,避免惹來爭議,不過,想想,很多時候,大家明明都心裡有數,卻顧及各種思慮謹慎起來了,反倒讓一些錯誤的觀點流行。  為什麼有些人大談卡脖子?
  • 中國大國工匠,拒絕外企月薪90萬,只想留在中國為國爭光
    然而事與願違,第一次的滾輪檢測報告並不合格,若換成普通人肯定就放棄了,畢竟這項任務十分艱巨,全球也只二十餘人能勝任。面對領導的寬慰,年輕工人心有不甘,只是篤定道:「請再給一點時間。」而在接下來的修理工作中,他夜以繼日,竟每天都要在工具機前至少站滿14個小時。到最終工期之時,眾人都在等待金剛石滾輪的檢驗結果,他卻沒有在意。
  • 《荒城紀》:禮義廉恥四字金碧輝煌,終不敵一個利字魅惑人心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世外桃源固然令人神往,都終究不過是烏託邦式的幻想。而由徐嘯力導演,斯琴高娃、褚栓忠、郝星棋、李暢、高軍、韓三明等主演的《荒城紀》,卻是刻畫民國時代背景下閉塞小村莊裡因為愚昧與一句口誤,所引發的一場關於「禮義廉恥」的荒誕悲劇。
  • 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怕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
    原題: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對此大家怎麼看?俄羅斯卻特令獨行可以看出晶片自主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俄羅斯這個國家也沒有自研晶片,但是卻絲毫沒有危機感,為何不擔心被卡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 北大教授說,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人大也不遑多讓,有金教授在,很多人很為其折服,覺得要看清世界,人大教授不失為一扇觀察美國的窗口。北大則是另一種狀態。有孔慶東,分析樣板戲《杜鵑山》倒是很精闢,但是,人不能總活在過去,不管是當下還是襠下,畢竟還是要關心眼前的事兒。
  • 嘗過菜飯充飢的滋味,才悟出糧食的珍貴,飯碗之爭不能輸
    記得住在隔壁的小哥哥,每天早上去上學,跑好遠了還聽他悽厲的哭喊:「我沒吃飽啊,我肚子餓癟了啊……」 那時候幾乎每家都糧食不充足,只好尋些野菜摻在飯裡,我母親那時誤釆了一種有毒的野菜,險些要了一家人的性命。
  • 和卡脖子的技術較勁——全國人大代表孫東明堅守科技前沿的履職故事
    新華社瀋陽5月8日電題:和卡脖子的技術較勁——全國人大代表孫東明堅守科技前沿的履職故事新華社記者李錚、包昱涵「今年的建議是整合材料、物理等科研院所優勢,高校優勢,製造業產業基礎,建設2兆瓦大功率散裂中子源大科學裝置
  • 健壯「農業芯」,為中國飯碗打造堅實底座|長城評論
    農業農村部披露數據顯示,近十年我國已審定、登記農作物品種3.9萬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四成……種業持續發展壯大,良種供給能力持續增強,不僅穩住了農業這個基本盤,也穩住了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2020年8月13日,在吉林市孤店子鎮春新農場,農民觀察試種的彩色稻米生長情況。
  • 在華為前面被美國「卡脖子」,中興如今怎麼樣了
    特別是對中國的科技公司,美國經常一言不合就「卡脖子」。比如華為,美國去年就將其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不惜犧牲本國科技巨頭的訂單來卡華為的脖子。好在華為多年來一直未雨綢繆,有自己的麒麟晶片、「備胎」系統,還有領先於全球的5G技術,雖說不能完全替代美國貨,但也為自身爭取到了足夠大的應對空間。去年全年,華為的營收還實現了近20%的增長,達到8588億元。
  • 劉立|以「非對稱」趕超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發揮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到二〇五〇年都不可能趕上的核心技術領域,要研究『非對稱』性趕超措施」,「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要下大功夫」。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必須突破「卡脖子」技術突破「卡脖子」技術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必然需要。
  • 「卡脖子」的寬帶費、高額擇校費,今年曝光的新聞後續如何?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消息,長江偷捕現象未絕,「江鮮」仍在高價交易;多地違規設置限高杆,對貨車通行一「限」了之;企業寬帶被物業、代理商「卡脖子」,一年寬帶費要1萬多元;重慶部分重點中學收取二三十萬元的擇校費……2020年,新華社「新華視點」欄目曝光的一些熱點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 熱解讀丨兩提「卡脖子」問題 這個重磅會議釋放鮮明信號
    回望2020這一年,中國經濟在疫情「大考」下,從按下「暫停鍵」到重啟復甦,從走出陰霾到重拾活力,走出一條先抑後揚的「微笑曲線」,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在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明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備受矚目。
  • 一年「賺跑」中國11.6億,又一美企「大關門」,關閉在華一半門店
    就連不少外企都禁不住壓力關門。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蘋果,打開蘋果的官網大家會發現,蘋果已經關閉了在中國大陸的所有門店,不僅如此,另一家美企也緊隨其後,關閉在華約一半門店。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的消費潛力也被完全釋放出來,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跨國企業眼中的「香餑餑」。
  • 如何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全國工商聯李兆前:民營企業是重要一環 應...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康瀟藝金融界網站訊 12月5-7日,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黨組成員李兆前出席會議,並發表了主旨演講。李兆前從主持人提到的「中國工商聯是民營企業的娘家」引入,指出「工商聯換屆之後,中國工商聯變成了民營企業的『家』」,並對民營企業家促進國內大循環的作用予以了肯定。
  • 「卡脖子」難題怎麼解決?這位明星大學生創業者擲地有聲地回答說……
    「卡脖子」難題怎麼解決?長沙碩博電子未來將專注研發,解決中國惡劣環境控制器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並將戰略發展的觸角延伸到國際市場,堅定堅實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