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謝謝您分享到朋友圈!
「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飛機,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站在田間地頭,新華社一位記者被當地農民問得一臉蒙圈。
目前現狀
根據《2019年中國種業發展報告》,2018年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200餘萬公斤,進口額4.7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額2.28億美元,來自近50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的蔬菜種子比國產的種子價格高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在農作物的高端蔬菜領域,外國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種子市場。所謂的「洋種子」,主要在於青花菜、雜交抗病菠菜、雜交菜用胡蘿蔔、耐抽薹大白菜等幾類蔬菜作物,國外進口種子市場份額佔到80%以上。我們引以為豪的全國蔬菜生產大縣——山東壽光,恰恰是洋種子的重災區。
為什麼選「洋種子」?
種子貴,利潤更高!
看看以下兩個案例,一切就明白了!
案例一:
在壽光的蔬菜基地,種植戶李義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五彩椒苗1.35元一棵,未來幾個月,一棵小苗能結出8斤高品質的五彩椒,按這兩年平均地頭批發價3元計算,2萬棵五彩椒苗,年收入會達到48萬元左右,扣除16萬元左右的種子、肥料、人工、棚頂的塑料薄膜等費用,淨利潤高達32萬元左右。相比之下,種子的成本只有2萬多元,所以,1.35元一棵的種苗,李義海不覺得貴。
案例二:
在山東壽光,國外種子公司推出了國內少見的無刺黃瓜、小西紅柿和大果西紅柿等蔬菜種子,其中最成功的是大紅果西紅柿。雖然它成熟後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口感,但是硬度非常高,長途運輸不容易受傷,甚至擺上貨架更長的時間也不會腐爛。
肥料產業自助互聯平臺
為肥料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除了耐運輸外,洋西紅柿的產量還比國產品種高出75%。從價格上來說,洋品種西紅柿能賣4元一斤,而國產西紅柿只能賣2.5-3元,上世紀初,洋種子的西紅柿,年收入比國產品種高出1倍以上,巨大的收入差距,讓國內種植戶開始紛紛搶購洋種子,洋種子的價格也一路飆漲。
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
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
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於孟山都一家。「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研發實力,就足以匹敵整個中國!」有專家在對比中外種業後,曾這樣唏噓道。
這並非危言聳聽。
上世紀90年代之前,孟山都對種子還沒有興趣,其留給世人的印象也只是敵敵畏和越南戰爭中投下的致命橙劑。但從1995年開始,短短三年,孟山都豪擲80億美元,收購了至少10大型種子公司。其中,僅塞米尼斯一家,就提供了全球26%的蔬菜種子。
《紐約時報》當時的評論是:「孟山都有效控制了全球種子產業。」高潮發生在2018年。那一年,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之一拜耳公司,通過收購孟山都,控制了全球25%的種子和農藥市場。
在2018年全球十大種業巨頭營收排行榜上,中國本土企業僅有隆平高科一家入圍,且其5.2億美元的營收,不及孟山都的1/20。
有人估算過,中國5800家左右本土種子企業,全部銷售收入加起來,僅相當於孟山都一家。這幾乎就是小舢板與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捉襟見肘之下,研發實力更是堪憂。中國前50強種子企業,研發總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1/7。投入少,技術自然不行。
2012年,種業達人、曾任職於孟山都的劉石在赴美考察後曾感嘆:「中國種業技術落後世界至少30年。」
雖育種創新存在問題,
但這些年進步很大!
事實上,政府和產業界也一直在努力,並持續加碼投入。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史無前例地將種子問題擺在了重要位置。會議提出,要加強種子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同時,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我國種業雖然在育種創新、打造品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民族種業這些年確實進步很大,已經在很多方面趕上了國外甚至超過國外。
西蘭花
來自餘姚的西蘭花種植大戶秦乾潮曾告訴記者:2017年冬季浙江的雨水特別多,日本的西蘭花品種許多出現了爛莖現象,而他試種的「臺綠3號」出現類似情況的比例遠遠小於前者。更讓人欣喜的是,「臺綠3號」的平均單球重量比日本的「耐寒優秀」要高10%。
作為「國家西蘭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專家組成員單位,先後選育出了臺綠『1號』『2號』『3號』『5號』『6號』等新品種,打破了國外公司對西蘭花種子的長期壟斷。當前,全國西蘭花種植面積約100餘萬畝,國產種子種植比例佔10%,臺綠系列種子種植比例佔6%,臺綠系列種子推廣種植面積佔國產種子的60%以上。
黃瓜
壽光種植戶張會芬兩口子種了20年黃瓜,照料著兩個黃瓜大棚。前年他們賣了大約19萬元,去年3月份一個月就賣了將近3萬元。今年黃瓜的產量更高,他倆每天都要摘1000多斤黃瓜到市場上去賣,她家選擇的是天津黃瓜研究所培育的黃瓜品種,這個黃瓜品種,抗病性強、產量高。
天津黃瓜所培育的黃瓜種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壽光在種的黃瓜裡,有一大半的種子是天津黃瓜研究所培育的,最厲害的一個刺瘤型種子曾經一年銷量30萬斤,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
種子研發需要長期的資源積累,天津黃瓜研究所是1985年成立的,也是國內唯一以單類蔬菜為主攻方向的研究所,科研人員研究一個大的蔬菜品種需要8至10年的時間,有很多專家一輩子只能研究出一兩個品種,甚至有的專家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一個品種。
在去年的蔬菜博覽會上,天津黃瓜研究所帶來了新品種——無刺黃瓜,屬於高端蔬菜。它的種子能賣到四五元一粒。國內的種子不但要拿下主流市場,還要在高端品種上搶份額。
番茄
在番茄種子市場,國內種子和國外種子也一直在進行著各方面的較量。在一家農業公司的大棚裡有幾百個雜交番茄品種等待著最後的檢驗。據工作人員介紹,高端的大紅番茄品種,現在基本上是國外種子處於壟斷地位,而粉果品種是國內種子為主。國內粉果品種這幾年進步特別快,例如小番茄、粉果番茄等品種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國外的一些品種。
大白菜
據統計,京春娃2號品種累計推廣500餘萬畝,佔娃娃菜種子市場份額32%,成為娃娃菜國產第一大品牌。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滿足高端市場及產品多樣化對品種的需求。「娃娃菜品種的國產化,讓我們掌握了主動權,同時使農民用種成本下降10倍,農民和消費者都是受益者。」蔬菜中心葉根菜類蔬菜遺傳與育種研究室主任、白菜遺傳育種課題組組長張鳳蘭說。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就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種業的基礎性、戰略性意義。曾幾何時,高端蔬菜種子大都被洋種子壟斷,不過,當我們走進山東壽光調查時發現,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改變,外國種子的市場壟斷正在弱化,國產種子競爭力不斷增強,新品種不斷誕生,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國產種業發展勢頭向好,正在奮力迎頭趕上。
來源:華商韜略、長江蔬菜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