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雪麗 通訊員 蘆陽
近日,民政部官網、《中國社區報》刊發《知民所需精準服務深入推動社區治理改革創新》《芝罘區推行民需項目服務法構建服務型社區》等文 章,芝罘區社區治理工作得到高度認可。據悉,芝罘區深入推動「優秀社區工作法」社區治理品牌創建活動,總結提煉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優 秀社區工作法。白石街道新海陽社區「1234睦鄰工作法」脫穎而出。
1月14日,「潮起芝罘灣·改革攻堅譜新篇」媒體芝罘行活動啟動,近20家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記者走進芝罘區白石街道新海陽社區探訪。
自治聯動共治
新海陽社區全面推進網格化治理,建立「社區居委會-樓片長例會-樓院議事會-樓片長」體系,明確「社區兩委、黨員骨幹、群眾骨幹(樓片長) 、志願服務人員」四級責任鏈條。社區鼓勵居民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責任意識,推進「陽光17議」民情議事協商機制,動員居民 通過樓院議事會形式,在網格內協商化解身邊小事。
據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社區就樓道清理、化糞池疏通、庭院打造等大事小情,牽頭組織樓長、居民代表、各職能部門開會商議,已合力解決 了10餘起「老大難」問題,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商」「民事民決」。
不僅如此,在2019年6月搬進1000㎡大平層黨群服務中心後,新海陽社區在中心前廳增設 「民需管家服務平臺」,通過群眾來訪、線下走訪、問 卷調查、意見箱、社區協商等多種方式,廣泛搜集居民訴求,按照匯總、分流、督辦、反饋等流程迅速處理,真正做到一個窗口接待群眾、一個 平臺匯總需求、一個流程服務到底。
通過一系列舉措,新海陽社區將社區治理的主動權交回居民手中。在自治基礎上,新海陽社區探索共治機制。由社區黨委牽頭,用公共空間置換 更多社會資源,探索合營模式。立足自身優勢,新海陽社區與其他主體結成長期合作夥伴,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為居民提供合營共治模式下的「 最優服務」,實現雙贏。
法治結合德治
自治、共治、法治、德治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絡,大事不出社區」。
如何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新海陽社區採取了懸掛普法標語、張貼宣傳展板、發放普法讀物等親民方式進行宣傳。不僅如此,社區還邀請司法專 員為居民開展普法講座,以通俗化的語言為居民答疑解惑;聯合侓師事務所於每月第四周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幫助居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 合法權益。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在「法德建設」指導背景下,新海陽社區成立以山東好人、煙臺道德模範任春銘為代表的專業人民調解工作室,組建「法 安小巷」人民調解信息員志願隊伍,倡導居民「學好人,做好事」。
打造共創共享「4有」社區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難有所助、願有所償」,這是新海陽社區打造「睦鄰和美新社區」的目標。
新海陽社區成立於2002年4月,居民2338戶,常住人口4582人,老年人口佔比達1/3,屬於老舊城市社區,轄區內老年人獨居化、空巢化現象明顯 。為便利社區老年群體,社區黨委充分整合轄區志願者資源,聯合愛心企業、「雙報到」單位煙臺聯民集團開啟「幸福食堂」助餐項目。「幸福 食堂」的服務人員完全由轄區志願者組成,全程做到嚴把質量關,保證轄區居民吃得放心。
除此之外,社區食堂還充分結合現有的居家養老智慧系統,以時光儲蓄銀行模式,實行線上服務積分兌換,形成良性閉環服務,助推「幸福食堂 」永續發展。
「高年級學生用過的書只能當廢紙賣,低年級學生想預習卻借書難。」這是新海陽社區黨委工作人員在走訪過程中收集到的問題。為此,社區黨 委徵求轄區家長和孩子的意見,成立小紅星流動書庫,鼓勵居民捐贈廢舊書籍。很快,流動書庫收到了300餘本捐贈圖書。小紅星流動書庫的成立 ,為轄區中小學生搭建了圖書傳遞、知識傳承的平臺。
在「難有所助」「願有所償」方面,社區充分發動志願者群體,打造「紅色先鋒便民服務島」「禮拜三百姓+」等服務品牌,形成社區服務共同體 、利益共同體,為居民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新海陽,兄弟姐們都很多,環境也不錯……」在新海陽社區,居民們到處傳唱著這首歌,以此表達對新海陽和諧家園的 熱愛。下一步,新海陽社區將繼續推進改革,加大徵求民需力度,積極開展更豐富的為民服務活動,爭創群眾滿意的「服務型社區」,全面提升 社區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