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社區食堂網格織成緊密送餐網

2020-12-25 水母網

水母網3月6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曉陽 攝影報導)社區食堂是煙臺市政府關注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疫情期間更是不例外。經嚴格審查,我市目前共有11家社區食堂完善所有消毒工作恢復運營,僅限外賣,不做堂食,重點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取餐送餐」服務。特殊時期,社區依託單元網格有機銜接,織成緊密的送餐網,急特殊群體之所急,將社區食堂打造成一個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11家社區食堂陸續恢復營業

4日中午11點45分,芝罘區御龍山小區居民葉先生來到市民社區食堂,經過測試體溫:36.1度,登記姓名後,他進入到社區食堂進行取餐。當天的菜品有白玉菇炒牛肉、官府紅燒肉、麻辣小海螺、清炒西蘭花等近30個品種。

「我們於2日復工,昨天中午,有30戶居民通過社區微信群訂了餐。」萬科御龍山社區食堂負責人韓月良經理告訴記者,市民社區食堂復工,食品安全、就餐環境安全等是特殊時期門店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從體溫測試到公共衛生,從清潔措施到衛生規範,從安全須知到通風換氣,從食材加工到洗消規則,從排汙排廢到安全距離,涉及員工分類管理、清潔消毒管理、工作環境防護、生活環境防護、員工健康信息、員工餐飲管理、防疫宣傳教育等諸多內容。食堂暫時不開堂食,訂餐居民可到食堂自行取餐。此外,食堂還可以為免費送餐,昨日工作人員就為社區8戶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了餐。「責任和擔當是我們給大家最好的答卷。」韓月良表示。

萬科市民社區食堂位於福山區,從3月1日起,社區居民可以通過美團外賣選擇訂餐送餐,第一天便接到15單送餐業務。記者了解到,截至3月2日,已有芝罘區翡翠市民社區食堂、芝罘區御龍山市民社區食堂、福山區奇泉市民社區食堂、福山區三裡店市民社區食堂、福山區萬科市民社區食堂、萊山區鹿鳴南區市民社區食堂、開發區海韻市民社區食堂、開發區磁山市民社區食堂、牟平區文興路市民社區食堂、牟平區新城街市民社區食堂、高新區容大東海岸市民社區食堂等11家市民社區食堂恢復營業。

社區基礎網格助力食堂送餐

在翡翠社區,以居民樓單元為網格,社區細分為210個基礎網格,設置「紅鋒在線」網格管理小組,網格間有機銜接、織成緊密的送餐網。

臨近午餐時間,通世裡68-2號網格負責人、黨員夏洪英來到社區食堂,打包一葷兩素的盒飯,為住在10號的93歲失能老人呂鳳華送餐上門。93歲的呂鳳華因腦血栓後遺症癱瘓在床,疫情期間,夏洪英多次為老人送愛心盒飯。在翡翠社區,一名黨員負責一個單元網格,構建起街道社會管理「縱到底、橫到邊」的「定人定崗定責」責任體系。

社區網格,有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翡翠社區居委會主任高振璐告訴記者,為牢抓防疫不鬆懈,社區食堂將貼心送餐延伸「最後100米」,在疫情期間,食堂對居家隔離人員及社區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預約免費送餐服務,居民可以通過社區微信號預約送餐。每個基礎網格配備1名網格責任人,實行一攬子統管,網格內黨員與所駐網格的樓片長有效地銜接在一起,打造「社區一根針,系住千條線,千線連萬家」的新理念。對於無樓長或樓長年紀較大沒有微信的單元網格,通過社區的基礎網格,黨員志願者將信息準確傳達給每位居民,社區食堂成為社區居民真正的「後廚」。

打造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百姓「舌尖上的幸福」,暖身更暖心。

隨著一家家社區食堂陸續在煙臺大街小巷陸續恢復營業,整個社會的敬老愛老風氣也更加濃鬱。市民社區食堂以服務老年人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獨居、空巢等老年人為重點,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健康的用餐場所,更是給他們融入社會的機會,對老年人身心健康都有極大裨益。

在芝罘區翡翠社區市民社區食堂,老年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時,還自發在食堂裡做起了義工。今年74歲的姜玉珍是市民社區食堂的常客,也是翡翠社區義工團隊的負責人,食堂營業期間,團隊會有兩位義工來食堂幫忙,幫助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幫老人端盤子、打包、收拾碗筷。「敬老愛老」的風氣,從市民社區食堂向整個社區瀰漫開來,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自發加入了義工隊伍。

記者了解到,煙臺市民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務,根據老年人用餐特點,設計製作適合老年人消費習慣的少鹽、少油、少糖、鬆軟的營養配餐。企業讓利給老年人,僅收取成本價,同時兼顧社會公眾,通過社會利潤補充,促進食堂可持續運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社區食堂」是一個門頭,更是一個品牌,由市委市政府主導實施,以「敬老愛老、便民利民、共建共享」為原則,突出為民情懷,初步形成了市場運作、政府補助、服務老人、輻射社區的市民社區食堂「煙臺模式」。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去年6月份我市第一家社區食堂落地營業,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設市民社區食堂55處,日均服務3700餘人次,其中老年人1020餘人次,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家門口」的食堂,打造成一個有溫度的煙臺民生品牌。

相關焦點

  • 煙臺福山:永葆為民本色 擦亮民生底色
    據統計,福山全區有各類養老機構床位8735張,已建成養老機構4家,社區養老服務綜合服務中心2處、在建3處,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3處,農村幸福院66處,社區市民食堂4家......這些養老「硬體」猶如有力的臂膀,穩穩託起了福山區老人的幸福。
  • 芝罘區新海陽社區:立足民需,打造睦鄰和美新社區
    自治聯動共治新海陽社區全面推進網格化治理,建立「社區居委會-樓片長例會-樓院議事會-樓片長」體系,明確「社區兩委、黨員骨幹、群眾骨幹(樓片長) 、志願服務人員」四級責任鏈條。社區鼓勵居民樹立「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責任意識,推進「陽光17議」民情議事協商機制,動員居民 通過樓院議事會形式,在網格內協商化解身邊小事。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深度觀察)
    有些社區食堂服務半徑覆蓋周邊好幾個社區,還有些經營好的甚至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食堂。「與單位食堂相比,我們面臨的競爭更激烈一些,社區裡還有『夫妻店』、小餐館等經營者。」上官夏宇說。同樣是替代日常做飯需求,社區食堂比外賣又多了一定的社交功能。「隔壁鄰居、社區熟人、公司同事,三五好友相聚食堂用餐聊天,能找到過去鄰居們聚在大院裡一起吃飯的感覺。」
  • 社區小食堂 民生大文章:雙合成娘家廚坊西峪社區食堂開門迎客
    冬日的晨曦若明若暗,為了給社區居民準備第一頓熱乎營養的早餐,開業當天清晨5點,太原雙合成掌門人辮子姐姐趙光晉便動身從榆次家中趕往西峪煤礦社區食堂,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未能熄滅趙光晉的熱情和鬥志,一到社區食堂,她便親自上手帶領員工製作美味菜餚。早7點,75歲的老人餘日和晨練後獨自走進食堂點餐,欣喜地成為社區食堂的第一位顧客。
  • 金家嶺街道「金質社區」展示:瑞都社區做好六微民生事「金質社區...
    推動黨建創新,打造精彩樣本。金家嶺街道按照區委要求,對標先進地區經驗做法,高起點打造了石嶺路社區、東城國際社區、康城社區等城市基層黨建示範點。「金質社區」成效如何?黨建引領聚合力,探索奮進展新顏。經過一年的運作,目前,「金質社區」工作全面開花。各個社區敢於破題、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基層黨建工作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了以黨建促基層治理之變的新格局。
  • 深度觀察:社區小食堂,承載民生大文章
    康保蘭介紹,去年上流佳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7800萬元,用在社區居民身上的民生支出有5500多萬元,其中就包括對社區食堂的補貼。事實上,不少社區食堂在成長初期單憑自身運營很難做到盈虧平衡。實現價廉物美,需要政府部門、社區及社會力量的支持。——政府部門出招,優惠政策支持。
  • 煙臺開發區6家社區食堂全開放!_媒體_澎湃新聞-The...
    社區食堂是煙臺開發區傾力打造的一項便民惠民工程,旨在進一步完善城市社區服務功能,服務廣大市民群眾,解決老年人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獨居、空巢等老年群體
  • 福山區:社區食堂暖民心
    膠東在線1月7日訊(通訊員 邢紅) 民生工作千頭萬緒,群眾滿意是最根本的標尺。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作為煙臺市委市政府力推的一項惠民工程---市民社區食堂,在煙臺市福山區建設得有聲有色,讓老年人足不出社區,在家門口就能吃得放心舒心。
  • 社區食堂,火了!創新性的市場化探索有哪些?
    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頻繁被媒體作為政府「民生工程」、「助老服務」報導的社區食堂,會是其中之一嗎?團餐業態豐富,社區食堂並非新生事物,早有先行者。不過與其它業態相較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相比,目前社區食堂可供借鑑的成功經驗依舊寥寥。2020年的社區商業大發展,浪潮激蕩,團餐業的社區食堂運營,能否迎來更具創見的探索?
  • 「幸福餐桌+社區食堂」 讓老年人吃上幸福餐
    「幸福餐桌+社區食堂」 讓老年人吃上幸福餐——新時代 新擔當 新作為2020-10-17 來源: 文登傳媒網文登傳媒網訊 文登以助餐服務為突破口,紮實推進幸福餐桌和社區食堂民生工程,不斷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和養老服務業發展體系建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長城網評論員 蘆靜「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漸漸興起了一種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
  • 全球頂尖連鎖便利店品牌7—ELEVEn首批店鋪入駐煙臺
    煙臺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商務局局長、市投資促進中心主任陳新姿致辭陳新姿向7—ELEVEn正式入駐煙臺表示祝賀,她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事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
  • 大數據助力小網格 煙臺開發區依雲社區用上「科技防疫員」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21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王聰 蒲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巨大壓力。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加班加點忙於信息摸排、居家隔離人員管控、數據匯總上報等工作。為了更加精準、科學地防控疫情,開發區依雲社區聯合煙臺前創軟體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極網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管理數據分析平臺」,助力社區對疫情進行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力推進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地。經過研發團隊的努力,該平臺目前已正式上線投入使用。
  • 方世忠:把早餐工程打造成體現民生溫度的城市亮麗風景線
    區長方世忠強調,推進早餐工程要統籌兼顧好四個方面:突出民生需求導向,解決區域居民吃得上、吃得好的問題,體現城區的溫度和品質;突出優化營商環境,布局樓宇園區早餐網點,解決白領上班族早餐服務,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突出在線經濟引領,探索完善新的早餐供給體系,引領新型商業模式和業態深入發展;突出智慧賦能治理,依託「一網統管」先行區優勢,加強對早餐市場的智慧服務和智慧監管
  • 合肥桃園社區開展「保障基本民生 關愛睏境人群」主題活動
    近期溫度驟降,部分孤寡老人出行不便,安徽省合肥高新區蜀南庭苑桃園網格黨支部組織社工和志願者一起深入社區孤寡老人家中進行探視,提供上門代送跑腿服務,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為他們送去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您好,我是社區網格黨支部志願者,我們來您這送溫暖來了……」,每敲開一戶家門送上愛心蔬菜,志願者都變著花樣打招呼。除了送菜,他們還為老人詳細檢查居家安全,介紹養老、救助等方面的民生工程政策,叮囑老人注意保護身體。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 工作有亮點 服務有特點|回望2019年 八大峽街道各社區民生工作各有...
    過去的一年,八大峽街道各社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的在環境品質上苦下功夫,有的在打造黨建品牌方面頗有心得,也有的想方設法提高為民服務質量,可謂是「各有千秋」。八大峽社區關鍵詞:品質優化環境,提升品質2019年,八大峽社區集中力量優化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著力創建和諧樓院。
  • 進店打卡、體驗網紅美食!煙臺7—ELEVEn首批店鋪盛大開業
    陳新姿向7—ELEVEn正式入駐煙臺表示祝賀,她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民生事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推出了「社區食堂」、「一元公交」、「城市慢道」等一系列暖心便民舉措。
  • 山東這裡有個「0元食堂」!刷臉或指紋就可吃飯 三菜一湯有葷有素
    午餐時間到了,遲家社區食堂也就到了飯菜飄香的時刻。慢慢地,不斷有老人往這裡匯聚,他們走進食堂、刷臉、取餐、就餐……餐後還能在一個「閱讀角」翻翻書刊雜誌。食堂,曾經的「國民記憶」。現在,在煙臺市不少社區逐漸回歸了,葷素搭配、麵食豐富,看起來價格不菲,卻是實打實的「8元回歸」,甚至「零元回歸」。
  • 【地評線】渤海潮評論: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長城網評論員 蘆靜「只需10元,就有一葷一素。」「60歲以上老年人吃飯可以打八折。」「下樓就能吃飯,一日三餐不重樣。」……近年來,不少居民小區漸漸興起了一種服務居民的社區食堂。要建社區食堂,覆蓋哪些人群,價廉的同時能否做到物美,又如何與其他餐飲區別開?諸多細節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有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成立社區食堂、解決吃飯問題是居民的迫切需求,特別是許多老人不與子女一塊兒居住,隨著年齡的增長,買菜難、做飯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吃得舒心放心,應該是一件傾力辦好的民生實事。
  • 濟南華山街道:打造有熱度有溫度的文明實踐樣本
    放開手探索打造文明實踐傳播新平臺城郡社區建立起華山彩虹志願服務隊,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觀華社區重點打造「一陣地五平臺」,為周邊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城灣社區打造「紅色家園」,以黨性教育貫徹基層黨建,翡翠外灘社區與駐地企業開展「共駐、共商、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不必拘泥於統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