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100多年了,
為什麼全世界女性依然愛看《小婦人》?
去年年底,一部改編佳作橫空出世,不但在奧斯卡金像獎上刷足存在,而且還在觀眾心底引爆期待。
眼下,經歷了一番兜兜轉轉之後,這部佳作終於來了——
《小婦人》Little Women
▼
該片從導演到演員,陣容都非常閃耀。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是當下好萊塢最惹眼的才女之一。兩年前,她首次掌鏡《伯德小姐》,便在奧斯卡上斬獲多項提名。
此次再次掌鏡,她更憑優秀戰績,將影片卡司全面升級!
先是找到老搭檔西爾莎·羅南和甜茶來共挑大梁;
△兩人曾在《伯德小姐》中組過CP
然後又找來一眾大咖甘當綠葉:
美貌與智慧並存的艾瑪·沃森;二代黑寡婦弗洛倫絲·皮尤;新晉實力派演員伊萊扎·斯坎倫;以及老戲骨梅麗爾·斯特裡普與蘿拉·鄧恩。
只要演員挑選合宜,這部電影本身便已成功了一半。果然,沒過多久,它便在網上收穫了一眾好評:
爛番茄新鮮度95%,豆瓣評分8.1,爆米花指數92%,MetaCritic評分91。
趁著熱映正酣,我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它。
《小婦人》由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而來。
在此之前,這部小說曾歷經數次改編——6個電影版本、12個電視劇版本以及4個舞臺劇版本。
歷屆改編當中,尤以94年薇諾娜·瑞德主演的版本,最為影迷、書粉所認可。
客觀來說,當下問世的這版和94版之間其實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它們同樣都由女導演執導,同樣由俊男靚女組成,同樣服裝精緻、人氣鼎盛。
有94版珠玉在前,如何拍出新意,拍出水平?這無疑成了擺在格蕾塔面前的一道難關。
為此,格蕾塔另闢蹊徑,不但遵循了原著的女性意識,而且還在片中注入了許多新時代的血液。
影片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為背景,藉由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馬奇家族四姐妹的成長曆程。
講述了一個關於理想、愛情和人生選擇的女性故事。
和原著小說一樣,影版《小婦人》也用了大量的筆墨,對四姐妹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並經由長達七年的歷史變遷,揭露她們如何支配命運或被命運所支配。
馬奇家的四姐妹,性格各不相同。
大姐梅格(艾瑪·沃特森 飾),溫柔賢惠,是標準的傳統淑女。
端莊大方的梅格,原本試圖用婚姻做籌碼,躋身上流社會。然而,思忖再三之後,她最終還是為了愛情而甘於貧困。
二姐喬(西爾莎·羅南 飾),是家族中最離經叛道的女孩。
她堅強樂觀,不拘小節,看起來猶如假小子一般。熱衷於寫作的她,無論對待愛情還是對待職業,都有著快刀斬亂麻的態度。
她既是影片的主人公,又是原著小說的作者原型。
老三貝絲(伊萊扎·斯坎倫 飾),是一位音樂才女。她知書達理,溫柔寧靜,總是在姐妹之中充當眾人的調和劑。
小妹艾米(弗洛倫斯·皮尤 飾),野心勃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熱愛藝術的她,一直渴望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
此次上映的這版《小婦人》,在敘事結構方面,進行了徹底地顛覆。
它摒棄了原著的平鋪直敘,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對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進行了重新編排。
全片一開始,時間線就直接跳轉到「七年後」展開講述。
這時候,大姐梅格正過著貧苦的婚後生活;
二姐喬在紐約結識了志趣相投的巴爾教授;
三姐貝絲身患重病,時日無多;
小妹艾米在巴黎學畫,眼見婚期將至。
緊接著,鏡頭一轉,又回到了七年前四姐妹聚在一起的溫馨夜晚。
為了將兩條時間線區別開,導演特意選用了兩種色調來進行拍攝——暖黃色調是七年前,冷藍色調是七年後。
前後對比明顯,僅僅只用畫面,就道出了七年間的物是人非。
此舉對觀眾來說,無疑是「殘忍」的。
一方面,對不了解劇情的觀眾們來說,大家將一頭霧水地置身於時空錯亂當中;另一方面,其樂融融的「七年前」和苦不堪言的「七年後」,經由對比,顯得愈發蒼涼。
除此之外,導演對影片結尾,同樣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在以往版本中,喬都是很明確的和巴爾教授在一起了。
然而,導演格蕾塔卻為這版《小婦人》,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出版商對喬的小說做出改動,要求書中女主嫁給教授。
而現實中的喬,很可能沒有和任何人在一起。
一如原著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一樣,終生未嫁但卻精神富足。
讓女主嫁給教授,不過是喬與出版商協調的結果,並非原著作者露易莎的本意。而本片導演格蕾塔,是第一個在電影裡將這件事挑明的導演。
這種改編,不僅保留了原著作者的意志,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女性的語境表達。
不過,新版《小婦人》也並非十全十美。影片本身,還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短板。
比如,在角色塑造方面,該片雖然深化了四姐妹的形象,但卻讓她們的媽媽「瑪米」失去了厚度。
原著中的瑪米,是馬奇一家的主心骨。她樂觀、善良、堅強,且教子有方。
年輕時的她,和四姐妹一樣,也對未來充滿希望。在艱苦的生活面前,她不得不壓抑憤怒、抹平稜角,向現實妥協。
瑪米的前後轉變,不僅是原著小說的重要支線,而且還與四個女兒的未來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多虧有她,才培養出了那四個性格鮮明的「小婦人」。
從某種角度來看,四姐妹身上萌發的女權主義,其實是由兩代女性通過「接力」共同完成的。
不過,與94版蘇珊·薩蘭登飾演的瑪米相比,此次蘿拉·鄧恩飾演的瑪米,在片中出現的戲份卻並不多。
此舉直接弱化了這個故事的深度與廣度。
正因如此,新版《小婦人》雖然多了愛情片的味道,但卻少了一些女性史詩的代際描摹。
值得一提的是,西爾莎·羅南和甜茶這對90後CP,在片中表現的還是頗為出彩的。
西爾莎·羅南因主演《伯德小姐》而聲名鵲起,但小妞電影卻從來不是她的歸宿。於是,她嚮導演格蕾塔主動請纓,攬下了「喬」這個角色。
電影裡,頂著一張「厭世臉」的她,和喬在氣質上十分吻合:獨立、自信,且堅定。
她說,「沒人比我更了解喬,她需要被塑造得腥風血雨,足以攪翻一切,像一起龍捲風。」
甜茶飾演的勞裡,是一個與喬兩小無猜的富家公子。
喬把勞裡當做好朋友,但勞裡卻不這麼想。他瘋狂的迷戀著率性灑脫的喬,心甘情願地陪伴在她身邊。
講真,在甜茶的演繹下,這個角色被詮釋的頗具魅力。不僅貴氣十足,而且少年感極強。
早前,很多書粉吵著要讓喬嫁給勞裡,因為這一對青梅竹馬實在是美好。但路易莎卻在日記中如此寫道:
「很多女孩都寫信來問喬會嫁給誰,
好像女孩一生的目標和終點就是嫁人一樣。
我不會為了去討好別人而讓喬嫁給勞裡。」
在她看來,婚姻並不是女性最終且唯一的歸宿。
每個女孩,都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一如梅格在片中所說:「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小婦人》提倡的不是單一的女性訴求,而是建立在性別平等基礎上的多元化訴求。
正因有了這種正向、積極的價值引導,所以《小婦人》才會被屢屢翻拍、傳唱至今。
它告訴我們: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樣子。你可以選擇婚姻,也可以選擇事業,可以放飛自我……
只要是你想要的,都是重要的;只要是你選擇的,都是無悔的。